罗云华
目的:观察丹参酮治疗急性脑梗塞不同证型的临床疗效及评价临床价值。方法对符合标准的90例入选病例按中医辨证分为瘀血型、痰浊型和阳亢型3个证型组,每个证型组病例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丹参酮静脉滴注加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14d后评价两组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治疗组中瘀血型组有效率及显效率高,分别为90.0%和75.0%,优于对照组(P<0.05)。痰浊组与阳亢组两组比较P>0.05,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丹参酮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优于对照组,其中瘀血证组有效率及显效率高,因而急性脑梗塞瘀血证型应用丹参酮治疗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刘睿;李启平;黎明;钟阳红;何丽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下泪小管部分切除术治疗单纯下泪小管阻塞的效果。方法在显微镜下切除下泪小管阻塞部分,然后将两断端吻合,内置硅胶管,3个月后拔管。观察术后泪道通畅情况。结果患者14眼,治愈12眼(85.7%),未愈2眼(14.3%)。结论下泪小管部分切除术治疗单纯下泪小管阻塞,内置硅胶管,是治疗单纯下泪小管阻塞的有效方法。
作者:钟琳娜;梁素虹;熊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根据小剂量实验对比剂峰值的高低,对冠脉成像注射速率进行针对性调整的方法和意义。方法2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30例,B组130例)。所有病例检查均采用小剂量对比剂团注实验法。 A组冠脉增强扫描对比剂注射速率与小剂量实验保持一致,B组则根据小剂量实验中主动脉根部CT峰值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对两组冠脉图像质量进行分析、记录及统计学比较。结果 B组冠脉图像质量Ⅰ级98例,较A组多32例;Ⅱ级29例,较A组少20例;Ⅲ级3例,较A组少12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小剂量实验对比剂峰值的高低,对下一步冠脉增强对比剂注射速率进行弥补性调整,能明显提高CCTA的检查成功率,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冠脉图像质量。
作者:黄晖;王樱花;龚洪瀚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地奥心血康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3月入住我院心内科的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两组均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5mg/d,1次/d,观察组另加地奥心血康胶囊治疗,200mg/次,1次/d,共治疗30d,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用量及心绞痛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50%)显著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5,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用量(片)、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用量(片)及持续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奥心血康与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显著,心绞痛发作频、硝酸甘油用量率及持续时间均显著降低,值得推广。
作者:徐庚许 刊期: 2015年第09期
日前,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和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2015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对外发布,由我会主办的两刊--《江西医药》、《实验与检验医学》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等指标再度刷新历史记录,创下新高,在江西14种医学期刊影响因子排名中分列第四和第二位。《江西医药》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分别为2830、0.735,较去年增幅分别为13.34%、13.95%;《实验与检验医学》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分别为2185、1.236,较去年增幅分别为9.63%、16.27%。至今,《江西医药》连续二年进入全国同类排名前三分之一强方阵,《实验与检验医学》坐稳全国同行前三强。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小儿Peutz-Jeghers综合征并发肠套叠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5月-2014年4月收治PJS并肠套叠13例,均采取手术治疗。4例行肠套叠手法复位,其中3例(75%)术后2年内复发后再次手术治疗;5例行肠套叠手法复位+肠管切开取息肉术;4例行肠套叠手法复位+肠切除肠吻合术,其中1例(25%)复发后再次手术。结果13例治愈出院(100%)。随访1-11年,1例因粘连性肠梗阻(7.69%)再次手术,治愈出院。结论 PJS并肠套叠需根据病情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术中切除大直径息肉,可以减少肠套叠复发率。
作者:雷斌;戚雯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鳃裂囊肿的CT、MRI表现特点,旨在提高对鳃裂囊肿影像学表现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鳃裂囊肿1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影像表现。结果12例鳃裂囊肿呈囊状,6例形态呈类圆形;6例呈不规则形。均边界清楚。病灶内密度均匀,平均CT值为11(4-20Hu)。病灶囊壁光整,3例囊壁稍厚,仅2例囊壁周围脂肪密度模糊。MRI检查示囊内信号呈均匀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囊壁与周围组织结构分界清楚。结论鳃裂囊肿的好发部位及具有一定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有助于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王志刚;徐泽宇;唐翔宇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单次静脉注射盐酸羟考酮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的镇痛效果。方法择期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5-14岁,ASAⅠ或Ⅱ级。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盐酸羟考酮组(A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A组手术结束前10min给予盐酸羟考酮0.1mg/kg缓慢静脉注射,C组给予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患儿在T1(术后1h)、T2(2h)、T3(4h)、T4(6h)、T5(12h)各时间点的FLACC(Faces,Legs,Acticity,Crying,Consolability)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以及恶心、呕吐、嗜睡、寒战、谵妄、皮肤瘙痒、呼吸抑制(通气频率≤10次/分)、低氧饱和度(SpO2≤90%)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在术后1h、2h、4h、6h的FLACC疼痛评分均低于C组,Ramsay镇静评分均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组患者呼吸抑制的发生率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A组患儿在术后12h需要进行补救性镇痛,而C组患儿在大部分需要追加芬太尼以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两组患儿术后追加芬太尼的总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次静脉注射盐酸羟考酮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后镇痛效果明显,副作用较少,安全有效。
作者:丁海水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检测脑型脂肪酸结合蛋白(B-FABP)在脑挫伤患者血清中的含量,探讨其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间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 夹心法检测脑挫伤患者、健康志愿者及头皮软组织挫伤患者血清中脑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含量。结果健康志愿者、头皮软组织挫伤患者血清中没有检测出脑型脂肪酸结合蛋白,80例脑挫伤患者血清中共检测出脑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者62例,阳性率77.5%,其中A组(GCS 14-15分)13例,B组(GCS 9-13分)26例,C组(GCS 3-8分)23例。分组阳性率分别为52%、81.3%、100%。三组脑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含量变化与GCS评分值组间比较呈正相关。结论脑挫伤患者血清中脑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含量与脑挫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预测脑挫伤患者严重程度的生化标志物。
作者:罗云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TPF方案诱导化疗加顺铂(DDP)每周或3周方案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方法105例局部晚期(Ⅲ、Ⅳa期)鼻咽癌患者入组,随机分为诱导化疗加DDP3周方案A组,诱导化疗加DDP每周方案B组。两组均先行3程诱导化疗,方案为TAX75mg/m2第1d,5FU2.6g/m2泵入120h,顺铂75mg/m2第2d,每3周为1疗程。第10周开始放疗,放疗第1d同时行化疗。 A组:DDP80mg/m2,每3周1次。 B组:DDP40mg/m2,每周1次。放疗采用适形调强照射, GTVnx69-72Gy,30-34次,GTVnd66Gy-68.1Gy,30次。结果诱导化疗后A组同期化疗平均顺铂剂量为152.6mg,B组为132.5mg。 A组完全缓解率74.07%,部分缓解率25.93%;B组完全缓解率66.67%,部分缓解率33.33%。副反应两组在胃肠道反应,皮肤反应及骨髓抑制,体重下降无统计学意义,粘膜反应A组较B组轻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PF诱导化疗加DDP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推荐使用同期化疗3周方案。其远期毒副反应及疗效有无差异须进一步随访。
作者:王钇力;许明君;杨静;刘霞;衷敬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监护患者的用药,帮助其早日康复。方法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及时与医生商量调整用药。结果临床药师参与制订用药方案,关注患者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对其进行健康宣教。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帮助优化用药方案,推进合理用药,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沈素芳;曹家驹 刊期: 2015年第09期
1病史摘要患者,男,46岁,2015年1月7日就诊我院。主诉发现左眼眼球突出3个月余。在外院就诊,诊断为“左眼眶肿瘤”。我院拟“左眼眶肿物”收入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包括眼眶CT、眼眶MRI、视野、VEP、验光等。入院专科检查:右眼前节眼表未见异常、眼球各方向运动可;左眼球轻度突出,闭眼可,眼球各方向运动受限,上转不能,眼球突出度:13.5mm>-108mm-<17mm。 VAsc:OD 0.2,OS 0.1;VAcc:OD-4.75/-1.25*85=1.0,OS-4.00/-2.00*105=0.6;IOP:OD 12mmHg,OS 18mmHg;双眼瞳孔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可,双眼眼底:见视盘边界清色淡红,C/D约0.3,血管走形可,视网膜平伏,黄斑中心凹反光可见。
作者:甘莆英;叶艳敏;廖洪斐;王耀华;胡晓琴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致内皮细胞(HUVECs)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以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制备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ERK1/2抑制剂PD98059进行干预。流式细胞仪测定内皮细胞凋亡率;免疫印迹法测定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的表达。结果 AngⅡ可导致内皮细胞凋亡;并可明显促进内皮细胞ERK1/2表达;PD98059可降低AngⅡ所致内皮细胞凋亡率。结论 AngⅡ可诱导的HUVECs凋亡,促进ERK1/2表达可能是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邱宇安;黄绍烈;陈火国;李丽红;靳文剑;余洁丽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芦荟联合山茶油外涂预防失禁相关性皮炎的效果。方法将50例大小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观察组患者在大小便后清洁皮肤,再外涂芦荟及山茶油,对照组患者大小便后清洁皮肤,外涂抹爽身粉。结果观察组发生失禁相关性皮炎率及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芦荟联合山茶油外涂能有效的预防失禁相关性皮炎的发生。
作者:王小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RF型脊柱内固定系统在腰椎滑脱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采用后路腰椎管减压、椎体复位、椎间植骨融合、RF内固定治疗。术后每3个月左右复查X光片1次。结果3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5年。临床疗效按照邹德威综合评价标准:优21例,良9例,一般2例,优良率达93.8%。术后6-12个月植骨均获骨性愈合,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断裂。随访期间椎间隙高度维持良好,滑脱椎体复位无丢失。1例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 RF型脊柱内固定系统是一种疗效确切、具有复位功能良好的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其操作较为简单、安全、并发症少。
作者:曾永平;王其;熊少华;甘雨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造口探访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4例永久性肠造口患者行随机对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2)实施常规护理,探访组(n=32)加行肠造口探访。监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效能及情绪状态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探访组社交效能及肠造口照顾效能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正性情绪、负性情绪及社会适应性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造口探访可提高永久性肠造口患者自我效能,促进患者情绪稳定。
作者:郑莉兰;万莉玲;冷云坤;夏春妹;魏林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初探显微外科技术在非梗阻性无精子症中应用。方法按照课题设计的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出20例NOA患者行显微外科睾丸取精术,挑选出有使用价值的睾丸精子冷冻保存备用。结果20例NOA患者中12例未取到精子;5例找到精子,但极少而且畸形率高,实验室判定无使用价值;3例找到精子,精子数量尚可且形态可,已冷冻保存备用。结论显微外科睾丸取精较传统的睾丸活检获精率高,不失为一种好方式。但后期需借助辅助生殖技术助育,整个治疗过程费用高,须和患者良好沟通。
作者:孙捷;管湘霞;吴丽萍;江瑜;应志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Zenker憩室,又名咽食管憩室,是指咽食管壁局限性向外突出,形成与食管腔相通的具有完整覆盖上皮的盲袋,多为后天性,国外报道多见,国内罕见。
作者:张文雄;魏益平;徐建军;彭金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评价早期控制性应用VSD负压引流在严重软组织肿胀小腿闭合性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2012年12月-2015年1月对27例病例,分别采用(治疗组)提前控制性使用VSD引流及(对照组)仅在伤口出现迁延不愈或感染或2期扩创时使用VSD两种方法治疗严重软组织肿胀小腿闭合性骨折,观察两组病例的伤口愈合天数及出现感染的例数。结果27例病人伤口终愈合,治疗组14例病例伤口愈合时间为20-25d,平均22.5d,伤口愈合良好,仅1例伤口出现少许渗液,对照组13例病例伤口愈合时间(为25-49d,平均愈合时间36d,伤口感染及坏死例数8例,1例病例经过2次伤口扩创及VSD持续引流治疗。结论采用一期植入内固定或切开减压手术即提前控制性使用VSD引流,能有效的控制伤口的感染率,促进伤口的愈合,减少病人的住院时间。
作者:刘建;邹中元;韩东;李红;方冰;王奇;刘胜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高场MRI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临床诊断HIE的新生儿MRI表现。结果76例临床诊断HIE患儿,MRI确诊45例,其中轻度16例,主要表现为大脑皮层及皮层深部白质斑点及斑片状异常信号,T1WI呈高信号,其中3例幕上或幕下蛛网膜下腔出血;中度21例,T1WI表现多个脑叶大脑皮层及深部白质对称点状高信号或沿侧脑室条带状高信号,13例伴有局限性脑水肿;重度8例,正常高低相间的灰白质分界不清,正常结构消失,1例T1WI双侧额叶、颞叶、枕叶深部白质、双侧基底节区及半卵圆中心可见斑片状高信号伴内囊后肢低信号。结论高场MRI可以客观反映窒息和脑损伤情况,对新生儿HIE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古君海;刘小华;曾新晖;罗新忠;桂小敏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