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晓琳;郭邵梅;蔡得汉
目的:探讨膀胱内血肿的CT特征性表现。方法收集我院2009-2012年5例膀胱内血肿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5位病人分别通过CT平扫、CT增强检查,检查时应用变换体位的方法进行扫描,观察血肿在膀胱内活动情况,个别病例延长了扫描时间,观察血肿强化与否。结果5例病例均通过CT检查做出准确的诊断,并通过膀胱镜检查得以证实。结论膀胱内血肿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表现,CT能够明确进行术前诊断。
作者:李静;闫智杰;尹生江;刘妍姝;刘由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治疗输尿管上段复杂性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14年1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58例输尿管上段复杂性结石患者,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9例,其中试验组患者采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对照组患者采用患者采用输尿管镜碎石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一般手术指标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结石残留率低于对照组(χ2=4.06,P=0.04)。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当(χ2=1.18,P=0.28)。结论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治疗输尿管上段复杂性结石相对输尿管镜碎石术创伤略大,但是结石清除率高,手术也比较安全。
作者:张卓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氟马西尼用于小儿眼科手术麻醉后的催醒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择期行眼科手术的小儿患者50例,ASAⅠ-Ⅲ级,年龄2-10岁,男26例,女24例。采用随机数值表随机分为两组:F组为术后静脉推注氟马西尼5-8ug/kg催醒组,C组为对照组静脉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组25例。所有患儿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方式进行麻醉,手术结束后对患儿作相应分组的处理。分别于静脉注射氟马西尼即刻(T1)、10min(T2)、15min(T3)记录患儿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观察并记录患儿压眶会哭时间、气管拔管时间,以及躁动、谵妄、唤醒后再次入睡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T1-T3时刻点的HR、MAP、RR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C组比较,F组患儿T2、T3时刻VT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较,F组患儿压眶会哭时间、气管拔管时间明显短于C组,且躁动、谵妄的发生率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F组患儿的唤醒后再次入睡的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马西尼用于小儿眼科手术全麻后的催醒,可以加速患儿意识和呼吸恢复,缩短患儿拔管时间,降低术后躁动、谵妄发生率,安全有效。
作者:李炳良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应用苯巴比妥、东莨菪碱和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比较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到2014年6月间的120例中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时数字表法分为4组,各30例。生后24h内早期给予常规治疗的为A组,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苯巴比妥治疗的为B组,给予东莨菪碱治疗的为C组,给予神经节苷脂治疗的为D组,观察四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A组治疗有效率为73.3%,明显的低于B组的90.0%、C组的93.3%、D组的93.3%,且数据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以及D组患儿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均明显的早于A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B组、C组和D组3组14d时的NBNA评分较≤5d的NBNA评分有明显的改善,P<0.05,统计学有意义。 B组和C组以及D组患儿在3、6、9个月和1岁时GDDS评分均明显的优于A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D组在3、6、9个月和1岁时GDDS评分明显的高于B组和C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B组和C组以及D组患儿血清NSE含量明显的低于A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D组血清NSE含量明显的低于B组和C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临床中应用苯巴比妥、东莨菪碱和神经节苷脂治疗中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神经节苷脂在降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和改善智能发育商数方面更具优越性。
作者:李里;邓映英;欧海娟;邓俊彪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联合血管成像对肺内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从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于我院行64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联合血管成像的250例肺内肿块患者作为研究病例,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种类,可以分为中央型肺癌组、周围型肺癌组、良性病变组三组。而良性病变组按照疾病种类,可以分为血管瘤组、结核球组、错构瘤组、炎性假瘤组四组。观察血管成像对肺内肿块血供显示及CT多期增强扫描后肺内肿块CT增强值情况。结果中央型肺癌组与周围型肺癌组的供血动脉显示率基本相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型肺癌组与周围型肺癌组的供血动脉显示率均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型肺癌组与周围型肺癌组各期CT增强值基本相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型肺癌组与周围型肺癌组的CT增强峰值均显著高于结核球组、错构瘤组、炎性假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血管瘤组的CT增强峰值均基本相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联合血管成像对肺内肿块的良恶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作者:郑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后腹腔镜术后血淀粉酶升高的原因,总结防治措施。方法观察50例泌尿外科后腹腔镜上尿路手术后血清淀粉酶变化。结果10例患者术后血淀粉酶升高,但无腹痛等胰腺炎症状及体征,对血淀粉酶升高未采取任何针对胰腺炎的治疗措施,术后3-5d血淀粉酶均恢复正常。结论后腹腔镜手术可引起血淀粉酶增高,血淀粉酶小于350IU/L,如无腹痛等胰腺炎症状及体征可不需特殊处理。
作者:包佑根;曾涛;巢海潮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评估血降钙素原(PCT)、尿素氮(BUN)、肌酐(SCr)、血胱抑素C(Cys C)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G)对脓毒症相关性肾损伤(SA-AK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入住PICU的脓毒症患儿共90例,按照急性肾损伤的诊断标准分为脓毒症AKI组(32例)和脓毒症非AKI组(58例)。所有患儿分别于入院时和入院后48h抽取静脉血,测定PCT、BUN、SCr、血Cys C和尿β2-MG的水平。结果⑴入院时脓毒症AKI组血Cys及尿β2-MG值明显高于脓毒症非AK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PCT、BUN及S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⑵入院48h后脓毒症AKI组血PCT、BUN、SCr、血Cys C及尿β2-MG均高于脓毒症非AK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血CysC和尿β2-MG可作为诊断急性肾损伤早期的生物学指标;血BUN和SCr则有延迟;PCT做为预测肾功能的指标有待商榷。
作者:朱秋皎;潘涛;华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术前服用阿司匹林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出血量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就诊确诊的前列腺增生(BPH)患者36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合并慢性心房纤颤,需长期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根据术前停服阿司匹林是否达到10d,分为研究组(15例)和对照组(21例)。研究组平均停用时间为4.3d,停用时间中位数为4d;对照组平均停服时间为12.4d,停用时间中位数为13d。比较两组术中和术后出血量、术中每分钟出血量、术中和术后每克切除组织出血量、输血量、膀胱冲洗天数和术后住院天数。结果两组术后自行排尿顺畅。术后平均15d(13-20)d恢复长期口服阿司匹林。两组术后出血量、术后每克切除组织出血量、膀胱冲洗天数、术后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年龄、前列腺体积、切除组织重量、输血量、术中出血量、术中每分钟出血量、术中每克切除组织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围手术期均未发生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对于行TURP需要终身股用阿司匹林的患者,术前停药应大于10d。
作者:詹超明;查国仙;万莉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高催乳素血症与Rathke囊肿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月到2015年2月收治的经术后病理证实的Rathke囊肿15例,根据血清催乳素(PRL)水平将其分为高PRL组和正常PRL组,通过监测垂体激素水平,来确定血清PRL与Rathke囊肿大径值的关系。结果高PRL组和正常PRL组之间囊肿大径值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当囊肿增大到某一临界值(即大径值≥18mm),血清PRL水平与囊肿的大径值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而当囊肿的大径值<18mm,两者线性关系不明显;高PRL组的FSH和LH的水平明显低于正常PRL组,两组间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Rathke囊肿的大径值是一个体现催乳素水平的较好的量化指标,在一定范围内囊肿的大小与血清PRL呈正相关。
作者:程飞;童丽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的CT表现特征及其与CD4+T淋巴细胞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到2014年10月收集的94例肺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0例,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患者,选择同期单纯性肺结核44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累及多个肺叶多见,主要表现为淡薄片状、结节融合状及弥漫性粟粒影。两组累及肺叶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分别为(5.1±6.3)个/μl与(66.7±1.8)个/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μl、100-200个/μl、>200个/μl分层后,艾滋病合并典型与不典型肺结核患者的病例数分布情况,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μl和>200个/μl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0个/μl和50-100个/μl在淡薄片状影、粟粒结节影、胸腔积液、肺外结核分布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艾滋病晚期患者影像表现多不典型,往往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减低有关。了解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影像特征与CD4+T淋巴细胞的相关性,有助于艾滋病患者的早期诊断。
作者:吴国云;李琳华;梁青;陈国栋;田克凰;罗晓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提供防治依据。方法选择于我院就诊的308例肺炎患儿,按简单随机住院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开始使用抗生素的同时应用微生态制剂,而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抗生素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发生继发性腹泻发生率和治疗效果,分析其独立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结果308例肺炎患儿中共有94例发生继发性腹泻,发生率为30.52%,其中试验组为16.88%,低于对照组44.16%(χ2=27.0089,P=0.0000)。试验组患者应用微生态制剂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7.66%,高于对照组75.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714,P=0.0078)。单因素χ2检验结果显示发病年龄、住院时间、应用激素、联合使用抗生素(≥2周)以及侵入性操作均与患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Logistic多元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⑴患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危险因素:发病年龄、住院时间、联合使用抗生素(≥2周)、接受侵入性操作。⑵保护因素:应用微生态制剂。结论患儿年龄小、住院时间长、接受侵入性操作、联合使用抗生素(≥2周)是患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危险因素,而应用微生态制剂是保护因素,临床上针对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患儿应早期联用微生态制剂进行预防和治疗。
作者:魏海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复合右美托咪定在肝癌射频消融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40例择期行肝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ASAI-Ⅱ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羟考酮组(D+O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每组20例。D+O组术前10min静脉注射盐酸羟考酮注射液5mg (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ml),D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随后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h)至手术结束。记录给药前(T0)、手术开始前(T1)、定位后(T2)、消融时(T3)、术毕(T4)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Ramsay镇静评分,观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估术后30min、术后1h、术后2h、术后3h患者的疼痛评分(VAS)。结果 T1-T4时间点D+O组患者的MAP、HR显著低于D组(P<0.05),T2、T3时间点D+O组患者的Ramsay镇静评分显著高于D组(P<0.05),术后1h、术后2h、术后3h D+O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D组(P<0.05),D+O组患者术中体动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D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肝癌射频消融术能在术中及术后产生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少,可确保患者安全和手术顺利进行。
作者:丁海水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培菲康联合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HP阳性患者56例,随机分为微生态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三联疗法治疗,微生态治疗组在三联疗法的基础上加服微生态制剂,比较两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复发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微生态治疗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为9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P<0.05);微生态治疗组幽门螺杆菌复发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6%(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显著,复发率低,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朝霞;毛志田;李振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骨水泥填充术在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自2008年8月至2013年10月间收治的112例骨肿瘤手术患者,其中男62例,女50例;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34.2±3.5)岁。依据患者采用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56例;实验组采用肿瘤病灶刮除骨水泥复合异体骨填充内固定,对照采用传统的单纯病灶刮除或刮除后加植骨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病理性骨折发生率、术后复发率对比、术后感染率以及植骨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56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长26个月,短6个月,复查X线片见骨折愈合,实验组患者没有术后病理性骨折发生、2例发生术后复发、3例发生术后感染,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植骨愈合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采用骨水泥填充病灶刮除留下的瘤腔,特别是较大不规则瘤腔,采用骨水泥复合异体骨填充加内固定,即刻恢复骨的强度,可早期锻炼,改善关节功能,经骨替代后可真正完成骨修复,术式简单,达到满意疗效。
作者:宁明亮;徐刚;吴丽娟;王卫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总结瓣膜手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体会。方法2009年5月-2014年6月我科住院患者共35例患者,男28例,女7例;年龄45岁-68岁(62±4.67岁);入院心功能分级(NYHA)Ⅱ级17例,Ⅲ级11例,Ⅲ-Ⅳ级7例;冠脉造影均提示冠状动脉病变。中度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行手术治疗,先行桥血管远端吻合及乳内吻合,再行瓣膜成形术或置换术;静脉桥血管近端吻合在主动脉开放后完成。组内患者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6例,生物瓣置换术6例;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三尖瓣成形术7例,二尖瓣生物瓣膜置换术+三尖瓣成形术8例;主动脉瓣机械瓣膜置换1例、生物瓣置换术1例;二尖瓣成形2例;二尖瓣成形+三尖瓣成形1例;二尖瓣机械瓣置换+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三尖瓣成形3例。桥血管数量:1根28例;2根4例;3根1例;4根2例。结果围手术期死亡1例,ICU停留时间2-17d(3.28±2.83d),住院时间11-34d(19.4±4.61d)。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瓣膜手术效果确切、安全可靠。
作者:杨崛圣;项海燕;徐建军;陈向来;龙翔;唐燕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索慢乙肝患者规范停用阿德福韦酯复发致重型肝炎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南昌市第九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因规范停用阿德福韦酯导致慢性乙型肝炎复发的住院患者资料,分为慢性肝炎组和重型肝炎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停药致重型肝炎的高危因素。结果纳入慢性肝炎组50例、重型肝炎组10例。全组男性57例、女性3例,年龄中位数36岁。抗病毒疗程中位数2.5年,停药-复发时间间隔中位数3个月。有乙肝家族史、抗病毒疗程短是停药致重型肝炎的高危因素。结论即使规范停用阿德福韦酯也有复发致重型肝炎的风险,针对高危患者应尽早干预。
作者:朱龙川;徐龙;范声春;李艳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检测Cox-2在子宫内膜癌(E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ox-2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ox-2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内膜、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分析Cox-2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⑴Cox-2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内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⑵Cox-2在不同病理分级及不同FIGO分期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中,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2阳性表达率在不同肌层浸润深度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x-2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ox-2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有密切关系,Cox-2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Cox-2的过度表达可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作者:彭诗维;占诗艳;罗蒲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长期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血脂水平正常收缩性心力衰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血脂水平正常的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84例按数字随机法分为阿托伐他汀组(n=42)和常规组(n=42)。常规组常规给予去除或缓解病因、去除诱发因素及定期随访等,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20mg/次,1次/d,共6个月)治疗,并预计随访1年。统计两组治疗前(T0)、治疗2周(T1)、1个月(T2)、3个月(T3)和6个月(T4)的NYHA心功能分级、6min步行实验距离和心功能指标、死亡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NYHA心功能分级、6min步行距离和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T2、T3和T4的NYHA心功能分级为Ⅰ级和Ⅱ级的患者比例均升高,6min步行距离较长,血清脑钠肽(BNP)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死亡率和为4.76%,低于常规组的21.43%(P<0.05)。阿托伐他汀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14.29%,常规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9.52%,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血脂水平正常收缩性心力衰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降低死亡率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肖衍龙;颜程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非炎症性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44例非炎症性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使用西酞普兰和坦索罗辛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中药汤剂,并加用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情况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治疗总共有效率为87.5%,高于对照组的62.5%(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非炎症性慢性前列腺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柯维夫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盐酸羟考酮用于神经外科动脉瘤介入手术,对患者诱导后呛咳和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神经外科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84例,年龄22-65岁,其中男40例,女44例,术前ASAⅠ-Ⅲ级,随机分为2组:生理盐水对照组为C组,盐酸羟考酮组为O组,每组42例。 O组在麻醉诱导前5min经静脉缓慢5mg/ml盐酸羟考酮,5min后进行静脉麻醉诱导;手术结束后静脉注射5mg/ml盐酸羟考酮。 C组在同样的时间点静脉注射1ml生理盐水。记录患者入室后10min T1,插管即刻T2,拔管即刻T3,拔管后10min T4等四个时间点的MAP、HR及T4时刻点的镇静评分。同时观察并记录诱导注射芬太尼后2min患者呛咳的发生情况,术后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拔管后躁动、呛咳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T2-T43个时刻点的MAP、HR以及T4时刻点的镇静评分(3.4±1.4 VS 5.7±1.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且C组明显高于O组(P<0.05)。与C组相比较,盐酸羟考酮可以降低芬太尼诱导后引起患者呛咳发生率和患者拔管后躁动呛咳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能够减低芬太尼诱导后呛咳,还可以减少患者苏醒后躁动呛咳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不影响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提高患者苏醒质量,且安全有效。
作者:张春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