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菊红
目的:探讨直径710-1000μm明胶海绵颗粒在胃及十二指肠动脉出血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3例胃及十二指肠动脉出血患者的使用710-1000μm明胶海绵颗粒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73例胃及十二指肠动脉出血患者均成功施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血管造影动脉出血阳性率94.5%(69/73),术中即时止血技术成功率100%,随访中1例术后出血加重,2例因再次出血而行外科手术,其余患者随访无再出血,止血临床成功率95.8%(70/73)。结论710-1000μm明胶海绵颗粒在胃及十二指肠动脉出血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万严;王杰文;胡俊松;叶宁;刘勇;易本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了解萍乡地区妇女HPV感染率和亚型分布特点及与HPV感染相关的因素。方法从2009年8月-2012年月12月,采用本院体检和门诊共1336例,进行了13种HPV高危型检测,发现阳性者进行了导流杂交基因芯片分型检测。结果1336例中,发现HPV感染者326例,总感染率为24.4%。高危阳性者182例采用基因分析,全部为阳性,共检出13种HPV亚型,其中检出单一感染42例,占23.1%,混合型感染140例,占76.9%。高危型中HPV 16是常见,其次是HPV 33、HPV 58、HPV 52和HPV 68型各占2到5位。不同年龄妇女HPV感染也存在一定的差异,36-40岁、41-45岁、46-50岁检出率高于其他年龄段分别为6.1%、5.1%和3.4%。在11例浸润癌中,发现感染HPV 16的有6例,HPV 33有3例,HPV 31有1例;在11例CINⅢ中HPV 16有9例,感染HPV 33有2例。结论萍乡地区妇女宫颈HPV感染常见的高危型是HPV 16、HPV 33、HPV 58、HPV 52和HPV 68。
作者:王长奇;周开良;陈燕萍;杨志华;罗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感染性休克是全身性感染(导致以器官功能损害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死亡率大于25%,且发病率逐年上升[1,2]。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22岁,已婚。因停经33周,腰腹胀痛1周,发热2d入院。2012年5月8日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腹胀痛,伴尿频尿急,无尿痛,于5月13日晚上无诱因出现畏寒、发热(未测体温),伴头昏、乏力,经门诊以“妊娠合并右肾积水”收入院。入院查体:T:38.1℃,P:90次/min,R:20次/min, Bp:120/60mmHg。神志清,精神可,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90次/min,心律齐,心音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膨隆,未扪及宫缩,肝脾肋缘下未及。脊柱四肢无畸形,右肾区有叩击痛。双下肢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产检:身高155cm,体重65kg,宫高25cm,腹围96cm,胎方位LOA位,先露:头,浮,胎心160次/min,规则。骨盆外测量正常,内诊未做。辅助检查:5月15日门诊 B 超:双顶径77mm,胎盘Ⅱ级,羊水指数164mm,头位,脐带绕颈1周。孕妇右肾大小123mm×67mm×52mm,集合系统分离18mm,右侧输尿管上段扩张,宽约6mm,提示右肾积水,右侧输尿管上段扩张。血常规:WBC 18.70×109/L,N85.3%,Hb 102g/L,NEUT 15.9×109/L。今日尿常规:酮体(2+),蛋白(+),白细胞(LEU)3+,白细胞(D03)2+,尿比重6.0。入院诊断:(1)妊娠合并右肾积水;(2)孕1产孕33周头位;(3)泌尿系统感染。入院后给予抗炎、补液治疗,于2012年5月16日因“胎儿宫内窘迫、泌尿系统感染、妊娠合并右肾积水、2孕1产孕33周”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后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减慢;2012年5月19日血培养结果:大肠埃希氏菌,考虑感染性休克,转SICU治疗,给予亚胺培南(1g Q8h×12d)抗感染,纠正治疗酸碱失衡,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等,抗感染中出现中毒性心肌炎,尿崩症等,予对症治疗,术后7d腹部切口拆线II期/甲级愈合,于抗感染2周同时给予两次监测尿、血培养均为阴性,患者自动出院。
作者:何志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氨蝶呤(Methothexate,MTX)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副作用。方法对10例47例次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alstic leukemia,ALL)患儿进行大剂量甲氨蝶呤连续24h持续静脉滴注,第42h四氢叶酸钙(FH4)解救,检测44h MTX血药浓度,观察副作用发生率。结果副作用主要为肝功能损害、口腔黏膜糜烂、肛周糜烂、消化道症状,1例引起严重的剥脱性皮炎。结论大部分患儿对于大剂量MTX的副反应可耐受,极少数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作者:林媛媛;梁昌达;谢淑佩;范晓菊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比较抗氧化剂和骨髓细胞移植对改善糖尿病小鼠缺血下肢血流的效果。方法将18只糖尿病小鼠均分成3组,抗氧化剂组给予N-acetyl-L-cysteine(NAC),200mg/(kg·d)腹腔内投药治疗4周后,建立下肢缺血模型,将PBS注入缺血侧下肢的肌肉内。骨髓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内投药治疗4周后,建立下肢缺血模型,分别将骨髓细胞或PBS注入缺血侧下肢的肌肉内。在缺血下肢建立后的第1d和第7d,使用彩色多普勒测量小鼠下肢股动脉及其分支血流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抗氧化剂组和骨髓细胞移植组下肢血流均明显改善(P<0.05);但是,与抗氧化剂组比较,骨髓细胞移植组下肢血流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骨髓细胞移植比抗氧化剂治疗糖尿病合并缺血性疾病更有效。
作者:秦淑兰;黄承洲;朱艳;蔡霞;赖晓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微创经皮内固定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2010年6月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微创经皮内固定治疗胫骨近端骨折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均得到随访,时间6-24个月。根据Joher-Wruhs评分标准:优23例,良3例。结论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微创经皮内固定治疗胫骨近端骨折,对骨折处血运破坏少,固定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骨折愈合率高,是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宋备战;张志辉;陈胜利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加用丹红注射液40ml溶于5%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14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心电图改善情况,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9%(P<0.05);观察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90.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91%(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与药物相关不良反应,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均未出现异常。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提高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且使用简单、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宝钧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评价利福平透皮吸收法治疗卡介苗性淋巴结肿大的效果。方法将已确诊的204例无脓肿破溃的腋窝卡介苗性淋巴结肿大的患儿均分为实验组(采用利福平透皮吸收法外敷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单纯热敷治疗),以局部超声检验结果为依据,比较两组患儿近、远期疗效差异。结果疗程满2周、4周、8周时,实验组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患儿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实验组4周、8周时的疗效明显好于2周(P<0.01),但4周与8周的疗效差异不明显(P>0.05)。24周随访跟踪,所有患儿均无复发及不良反应。结论透皮吸收疗法能在安全易行的优势下提高小儿卡介苗性淋巴结肿大的治愈率,缩短疗程,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邱俊华;曾忠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MRI和CT对原发直肠癌手术前N分期的诊断。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直肠癌患者74例,其中有36例患者在手术前采用MRI检查,52例患者在手术前采用CT检查。,14例患者在手术前同时采用MRI和CT检查。手术后抽取标本进行检查,观察MRI和CT对原发直肠癌N分期诊断情况。结果74例患者手术后病理N分期为:44例患者有淋巴结转移(N1-2),30例患者无淋巴结转移(NO)。通过比较,采用MRI检查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性与采用CT检查无明显差异(P>0.05)。MRI在淋巴转移预测的约登指数明显高于CT(P<0.05)。结论 MRI术前对原发直肠癌的局部N分期诊断准备率高于CT。
作者:周晟;王达进;谭爱军;谢志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与分娩镇痛联合应用的效果和对产程的影响。方法将300例在我院临产的初产妇随机均分为3组。Ⅰ组:经常规产程处理2h,产程无明显进展,产力正常者,行硬膜外镇痛,直至分娩结束。Ⅱ组:经常规产程处理2h,产程无明显进展,产力正常者,行硬膜外镇痛加一对一心理疏导,直至分娩结束。Ⅲ组:常规产程处理直至分娩结束。观察3组产程进展情况、阴道分娩比例、剖宫产比例、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Ⅱ组活跃期时间、顺产率、剖宫产率与Ⅰ、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第二、三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镇痛加心理疏导组活跃期缩短、顺产率高、剖宫产率降低。
作者:李莉;赵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品管圈活动是由日本石川博士在1962年所创[1],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所有成员为共同解决问题而自豪,终使社会受益而达到质量持续改进的管理途径[2]。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病人的实际需求和价值观念在不断更新,护理质量面临着持续改进和不断发展的问题,怎样找出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改进护理工作,更好的满足病人的需求是护理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我科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急诊科护理管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品管圈活动概况1.1品管圈的成立成立“绿色守护者”品管圈,寓意以“守护为名”,开展“绿色”行动,保障病人的健康,做患者忠实的守护者。由1名圈长和8名圈员组成,圈长负责活动的组织领导工作,圈员负责具体任务的执行。
作者:崔新芸;黄秀珍;袁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烟酰胺凝胶与2%氢醌乳膏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76例外搽烟酰胺凝胶,2次/d,晚上临睡前外搽2%氢醌乳膏;对照组50例,采用0.05%维A霜外搽,1次/晚,两组均以12周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根据治疗前后皮损颜色变化进行评分、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达85.53%,与对照组(6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烟酰胺凝胶联合2%氢醌乳膏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胡国红;万川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曼氏迭宫绦虫的成虫主要寄生于猫和犬等动物体内,偶见于人体,该病发现至今已有一个多世纪,全球记载裂头蚴病约1400余例[1],多见于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在我国迄今也有数千例报道[2]。裂头蚴进入人体后,可移行寄生于多个部位,但以眼睑部多发,四肢、躯干、皮下、口腔颌面部、脑部和内脏器官均可寄生。被侵袭部位可形成嗜酸性肉芽囊肿包,致使局部肿胀,甚至发生脓肿。笔者遇及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对于早产儿脐带护理,目前国内医院多使用消毒剂预防脐带感染,脐部应用消毒剂后,随时间推延,脐周菌群会再建立,因此,对脐带表面应用消毒剂的效果还存在争议。为此,我们对脐部护理零干预,并对其安全性和效果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江西省儿童医院NICU 住院的胎龄<37周早产儿20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2例,观察组101例。两组早产儿住院时间为12-41d;胎龄为28-36周;体重1010-2850g;排除脐炎、脐疝的患儿,同时排除其母有羊膜早破和不洁生产史等;第一诊断为新生儿肺炎,危重症评分≥90分,住院期间均接受抗生素治疗原发病;两组住院早产儿从出生断脐后至住院前脐部均未干预,且出生医院级别、断脐方式、性别、胎龄、年龄、出生体重、生产方式、抗生素使用时间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杨丽清;聂娇;黎英琼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及超声多普勒在血管化游离骨瓣移植重建下颌骨缺损术后血供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3年6月期间行下颌骨缺损游离血管化骨瓣修复的41例,共计88条吻合血管,其中41条动脉,47条静脉,术后1周采用CT血管造影(CTA)三维重建技术及超声多普勒检查以评价移植骨瓣术后血供的情况。结果88条吻合血管中,85条血流通畅,3条血管未见显影考虑闭塞,其中动脉1条,静脉2条。CTA和超声多普勒两种方法在血管化骨瓣重建下颌骨术后血供评价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TA及超声多普勒都能够准确显示吻合口血管的通畅性。
作者:邵益森;习伟宏;曾献军;曹钟义;王伟;钱永;张绚;严俊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总结老年期妇科急腹症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l月-2012年1月收治的32例老年妇科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中治愈31例,1例浆液性卵巢癌,1例术后转肿瘤科化疗,无死亡病例。术后出现并发症11例,其中泌尿系统感染2例,尿潴留1例,腹壁切口感染1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3例,应激性溃疡2例,肺部感染2例,不全性肠梗阻1例,均经相应处理病愈出院。结论老年妇科急腹症以卵巢囊肿扭转或破裂为主,其症状与体征不典型,易误诊。
作者:黄国婷;刘志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总结运用泪囊区按摩,泪道加压冲洗,鼻泪管探通综合疗法治疗先天性鼻泪管阻塞并泪囊炎的经验。方法根据患儿的年龄和就诊时间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随访6-12个月,观察并比较疗效。结果以患儿无泪溢,无黏脓性分泌物,泪道冲洗通畅为治愈标准,在367例387眼中,治愈382眼。治疗有效率98.7%。结论综合治疗先天性鼻泪管黏阻塞并泪囊炎效果良好。
作者:李宇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评价腹腔镜治疗输卵管不孕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输卵管性不孕患者6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组在术后下床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上均明显低于传统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术后1、2、3年随访期间内的妊娠率相近(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腹腔镜下治疗比传统的开腹手术输卵管不孕的方法更有利于患者切口愈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作者:王晓晖;周景俭;胡文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桥本脑病(hashimoto encephalopathy,HE)由Brain等[1]在1966年首次报道,本病病程呈复发-缓解或进展性,应用激素后可有显著疗效,也称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相关的激素反应性脑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与许多神经系统疾病相似,容易被误诊。本文结合我院近2年来收治的2例桥本脑病并结合相关文献,就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谢尊椿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包括腺体和间质)在子宫腔以外的其他部位生长、浸润、血管形成,发病率约为10%-15%,其中20%-90%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盆腔痛及痛经[1],严重影响着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肽能神经是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通常与中枢神经及外周神经末梢中C 纤维有关,受炎症、疼痛等病理性刺激时可释放神经肽类相关因子到外周组织中。许多学者提出子宫肌层神经纤维密度增加与盆腔疼痛症状有关,同时,研究发现EMs患者子宫内膜功能层分布高密度感觉神经C纤维[2],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及痛觉过敏起重要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从神经肽类相关因子角度研究EMs疼痛的机理,笔者现将与EMs疼痛密切相关的神经肽类相关因子做一综述。
作者:葛曼(综述);付金荣(审校)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