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激光辅助孵化在反复种植失败及冻融胚胎移植患者中的应用

聂玲;伍琼芳;曾韩;黄志辉

关键词:激光辅助孵化, 反复种植失败, 冻融胚胎移植
摘要:目的 探讨激光辅助孵化(laser-assisted hatching,LAH)对反复种植失败及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s,FET)患者的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收集反复种植失败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LAH组1与对照组1,FET患者200例,随机分为LAH组2与对照组2,LAH组1与LAH组2患者移植前进行LAH.结果 LAH组1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均高于对照组1,(分别是44% vs 28%,P>0.05,25% vs 11.33%,P=0.003),两组患者的早期流产率及双胎率均无明显差异.LAH组2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与对照组2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分别是37% vs 38%,P=0.884;19.17% vs 16.50%,P=0.50).LAH组2患者的早期流产率及双胎妊娠率高于对照组2,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AH可改善反复种植失败患者的妊娠结局;对年轻的FET患者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不宜对所有FET患者常规进行LAH治疗.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16例食管癌晚期胃镜下支架置入术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目的 探讨胃镜下食管支架置入术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方法 对我院在2009年9月至2011年8月16例晚期食管癌支架置入术后生活质量及生存期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的患者术后感到胸骨后不适及疼痛,在1-2周后均可缓解.术后所有患者均可进食半流.术后均获得随访,其中7例分别手术后4-16个月死亡.死亡原因是肝转移3例,1例死于主动脉破裂出血,3例恶液质全身衰竭.其余9例术后至今仍生存,生存长者达18个月,支架仍然保持通畅.结论 晚期食管癌行胃镜下支架置入术,操作简单,能明显改善梗阻症状,减轻痛苦,延长生存期,并发症少.

    作者:吕春华;胡茂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70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人体位护理的体会

    视网膜脱离是指因视网膜裂孔的形成,液化的玻璃体经裂孔进入视网膜下而引起的视网膜脱离[1].常需采取手术方法封闭裂孔,使视网膜复位,而手术前后采取正确的体位,将对促进视网膜的复位及视功能的恢复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陈月仙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我院8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探讨江西省肿瘤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原因、特点及规律.方法 对2010年1月-2011年7月上报的87例ADR报告进行分析,统计患者年龄、性别、引起ADR的药品、给药途径、ADR临床表现等资料.结果 87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39种,其中抗菌药物6种,抗肿瘤药物7种,中药制剂8种;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占97.7%;ADR的临床表现以药物热、皮肤过敏为主.结论 临床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及中药制剂,加强ADR监测及上报工作,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作者:刘丽娟;郑柳莉;赵涛;刘利艳;王文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CT诊断

    目的 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CT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CT表现,其中男4例,女2例,平均年龄64.6岁.术前6例均行CT检查.结果 混合型4例,3例为胰头或钩突分支胰管扩张合并主胰管扩张,1例同时伴有胰颈分支胰管扩张;分支胰管型2例,均位于钩突.CT主要表现为分叶状或葡萄串样囊性病变,其间可见分隔,增强后囊性区域无强化,囊壁和分隔可强化.结论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有相对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CT对其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袁武;张德龙;郑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目的 总结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使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的疗效.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120例HIE患儿随机分为神经节苷脂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神经节苷脂,每次20mg,每天1次,10~15d为1个疗程;观察和记录两组临床症状、体征恢复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等项目,并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其总有效率和NBNA评分(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神经节苷脂治疗HIE疗效确切,能促进临床症状缓解,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减轻后遗症的发生率.

    作者:罗孝华;李兵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的CT影像诊断

    目的 总结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患者的CT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中枢神经系统结核CT表现,所有患者均临床确诊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结果 颅脑CT主要表现为脑膜病变、脑室扩张、脑水肿、脑梗塞、脑结核瘤或者脑脓肿.结论 CT扫描对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型、病期、病变部位、范围和性质以及疗效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熊景良;王巍颋;许建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先天性尿道下裂984例诊治体会

    目的 总结先天性尿道下裂的外科诊治经验.方法 对984例尿道下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至4年,I期手术完成924例,分期手术60例,一次手术成功率自2006年的85.3%逐年上升至2010年的92.6%.结论 尿道下裂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根据不同的尿道下裂类型及各部位的发育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术中需保证新成形尿道的血运及被覆皮肤的血运.

    作者:唐静;陈勇;吴文波;段智峰;饶品德;熊春凤;王江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两种腹腔灌洗引流方法在急性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 比较两种腹腔灌洗引流方法在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应用.方法 对43例ICU重症胰腺炎患者分别行腹膜透析管置入灌洗引流或双套管引流管置入并负压吸引引流,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腹透管灌洗引流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双套管负压吸引组(P<0.05);双套管负压吸引组血淀粉酶恢复情况、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腹透管灌洗引流组(P<0.05).住院时间、死亡率及腹腔脓肿、胰瘘/假性囊肿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两种引流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双套管负压吸引组有更好的引流效果.

    作者:郭经华;杨春丽;聂祥碧;王曾庚;王荣胜;杨小刚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K562细胞外泌体选择性携带MMP9基因

    目的 检测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来源外泌体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和趋化因子受体-4(chemokine receptor 4,CXCR4)基因的表达,探讨K562细胞外泌体可能的功能.方法 采用RT-PCR方法分别检测K562细胞和K562/Adr细胞(阿霉素耐药株)及两者分泌的外泌体MMP9、CXCR4基因的表达.结果 在K562细胞和K562/Adr细胞中,均检测到MMP9和CXCR4基因的表达.而在K562细胞和K562/Adr细胞分泌的外泌体中,只检测到MMP9基因的表达.结论 两种K562细胞都可以分泌一定量的外泌体;虽然两种K562细胞都表达MMP9、CXCR4基因,但外泌体只选择性携带和转运MMP9基因,推测其可能具有促血管新生功能.

    作者:黄波;冯丹琴;刘静;李静;章海斌;陈希敏;徐颜美;陈鑫;王小中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腹腔镜下儿童胆总管囊肿根治术的体会(6例报告)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儿童胆总管囊肿的可行性及手术技巧.方法 2010年7月至2011年9月我院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儿童胆总管囊肿病例6例,术前均通过彩超、MRCP诊断,患儿体温、血象正常,营养状况好转后实施腹腔镜下行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结果 5例患儿在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5-5.5h,术中出血约10-20ml,术后恢复顺利.术后随访6-14个月,无并发症发生.1例因术中囊肿分离困难,中转开腹.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儿童胆总管囊肿手术损伤小,恢复顺利,具有可行性,但需要具备一定的手术技巧.

    作者:戴康临;陶强;陈快;陶俊峰;樊伟;雷俊;刘智文;黄金狮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自体骨回植单枚椎间融合器加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

    目的 探讨自体骨回植单枚椎间融合器加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总结2006年7月-2010年9月,我院应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滑脱,术中采用切下椎板棘突关节突回植、单枚椎间融合器(cage)加椎弓根内固定39例.结果 随访10-38个月、平均16个月,6个月有明显骨性愈合,12个月后骨融合良好,椎间隙高度无明显改变,未见复位丢失.按侯树勋等疗放评价标准:优29例、良7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92.3%.结论 采用自体椎板、棘突及关节突作为骨源联合单枚cage植入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可获得满意的融合结果,并减少了并发症,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易建云;谢立俊;赵隆队;胡生庭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九江市城区幼儿园中儿童气质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九江市城区幼儿园儿童气质特点.方法 对九江市城区两所幼儿园中儿童采用12-36个月幼儿气质问卷(CTTS)及3-7岁儿童气质问卷(CPTS) 进行问卷调查后,进行儿童气质测评.结果 170例2~6岁儿童中,气质类型均以平易型(E型)和中间近平易型(I-E型)为主,气质类型在性别、年龄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女童反应阈和注意分散度的得分高于男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童在活动水平、节律性、反应强度、情绪本质、适应性、趋避性得分高于女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岁年龄组儿童注意分散维度、反应强度、情绪维度的得分均高.结论 2-6岁城区幼儿园儿童的部分气质维度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儿童3-4岁是值得注意的年龄段.

    作者:孟群;张菊玲;黄肇华;周小芬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良性新生儿睡眠肌阵挛1例

    良性新生儿睡眠肌阵挛(benign neonatal sleep myoclonus, BNSM)是发生于生后第1-2周的以睡眠时出现重复有节律的肌阵挛为特征的一种运动障碍[1],临床较少见,易误诊,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良性新生儿睡眠肌阵挛报告如下.

    作者:曾丽春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尘肺合并肺结核的X线及CT诊断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尘肺合并肺结核的X线及CT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50例尘肺合并肺结核患者的影像表现.结果 尘肺合并肺结核全部为男性,尘肺定期越高,合并肺结核的比例越大.18例出现空洞,43例出现絮状阴影,9例尘肺团块周边气肿带内见絮状影,3例患者出现双侧团状影极不对称.2例出现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 空洞是尘肺合并肺结核的较有特征性的影像表现,尘肺结节边缘模糊、气肿带内阴影及双侧尘肺团块的极不对称也是并发肺结核的重要征像,动态观察是诊断此病的佳方法.

    作者:荣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2例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2例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对该病的诊治体会.结果 2例患儿均因急性肠梗阻就诊,1例并发早期感染性休克,1例并发消化道穿孔,均在术前快速纠正全身情况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证实为肠系膜裂孔疝,都伴发肠坏死,行坏死肠管切除、肠吻合加肠系膜缺损修补.术后1例发生吻合口漏,行2次手术修补,术后2例均痊愈出院.结论 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早期诊断困难,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对于不能排除本病的急性肠梗阻应及早手术探查并选择合适的术式是救治本病的关键.

    作者:左伟;刘翔;赵萍;高威;陈晓莉;沈浩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带血管蒂髂骨皮瓣修复胫骨骨不连7例

    目的 探讨胫骨骨折不愈合的治疗方法.方法 取旋髂深动脉为血管蒂的髂骨皮瓣植骨治疗胫骨骨折不愈合.结果 随访12-24个月,平均随诊18个月.7例均获临床骨性愈合.愈合时间6-10个月.根据Paley等骨与功能分级方法评价功能本组病例优6例,良1例,中0例,差0例,优良率100%.结论 此术式效果良好,治疗周期短,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韩东;柳琦;李红;方冰;庄颖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左卡尼汀联合其他药物治疗的临床应用

    左卡尼汀(L-carnitine)又名左旋肉碱,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机体组织内的特殊氨基酸,是人体内长链脂肪酸代谢产生能量所必需的一种物质.左卡尼汀是卡尼汀的转位酶、脂酰卡尼汀转移酶I和II的辅助因子,这些酶的作用为促进长链脂肪酸转变成脂酰卡尼汀并能移入线粒体.

    作者:赵益霞;苑树锁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射频治疗的37例肝癌患者的资料,应用四川绵阳立德LDRF-120S多极射频消融仪,大功率为90W,电极张开成伞形,为旋转式集束多弹头电极,治疗功率及电极张开大小由计算机实时监控,肿瘤消融完全后,阻抗达到大,功率降低为零,治疗自动停止.对直径超过5cm的肝癌患者首先采用经肝动脉导管栓塞化疗(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对直径小于5cm肝癌,直接应用射频消融治疗,患者皆随访3年,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彩超、增强CT或MRI及AFP随访.结果 ⑴彩超、增强CT或MRI复查,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3.7%、56.8%和51%.⑵甲胎蛋白(AFP):13例治疗前后均不升高,24例治疗前AFP在(641±61.24μg/L)术后1个月下降(136.41±52.23μg/L),其中16例降至正常范围.⑶并发症:术后3d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37.4-39℃.恶心呕吐1例,腹痛,右肩背痛3例.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是一种疗效可靠、安全性较高的微创治疗技术,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冯莉莉;曾俊;赖全图;贾克东;刘辉;王卫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4例诊疗分析

    目的 探讨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3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患儿4例病历资料和手术方式.结果 两例痊愈出院,术后随诊1年,生长发育良好.两例术后出现胃漏,放弃治疗.结论 新生儿上消化道穿孔,如果未明确诊断,应考虑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可能.充分裁剪与细致修补,解除胃排空障碍,是手术成功关键.

    作者:张宜兵;张晓林;罗春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螺旋CT在尘肺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尘肺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126例确诊尘肺的CT表现特征,观察尘肺结节的大小、分布特点及并发症的显示情况.结果 本组126例中,对尘肺小结节的早期融合改变敏感,轴位扫描结合冠状/矢状图像重建后处理可以显著增加尘肺的细小病灶的检出率,且多层螺旋CT的薄层扫描可重建大密度投影,有利于将圆形小阴影与血管影区别,提高尘肺的早期鉴别诊断水平.结论 鉴于CT及HRCT在尘肺诊断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以及在鉴别诊断中的重要价值,且对于判断尘肺的病变程度、范围及并发症的检出具有明显优势,使得尘肺的诊断更加准确.

    作者:钟万;黄贤平;梅菊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