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以咽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文献复习(附2例报告)

黄立桂;宋天喜;庐健;陈桃根

关键词:咽痛, 首发症状, 急性心肌梗死, 文献复习, myocardial infarction, 疼痛部位, 胃溃疡穿孔, 急性胰腺炎, 耳鼻喉门诊, 冠状动脉, 个案报道, 腹部疼痛, 病人, 急腹症, 不典型, 压榨, 血流, 下颌, 误诊, 缺血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冠状动脉闭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疼痛是急性心肌梗死先出现的症状,疼痛大多为前胸压榨性疼痛.但在我国,约有1/6~1/3的病人疼痛部位和性质不典型,有的为上腹部疼痛,常被误诊为胃溃疡穿孔或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极少数位于下颌或颈部,易被误认为是咽痛而就诊于耳鼻喉门诊,此类病人文献鲜有报道,从1994~2005年国内各类文献仅有8篇个案报道;我院门诊从2003年8月~2005年4月先后接诊了2例这样的患者.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基层医院开展耻骨后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术30例体会

    目的 总结基层医院开展前列腺切除术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基层医院开展耻骨后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治疗30例前列腺增生症临床资料.结果 尿首保持完整26例,部分破裂4例,手术时间60~140min,平均80min.结论 显示该术式简单实用、治疗效果好,是一种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尹英斌;曾照锋;杨柳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疗高危前列腺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治疗高危前列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6例高危前列腺疾病进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术前对心肌缺血等高危患者行内科治疗;术中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手术时间超过1h者静脉推注速尿,控制手术时间和创面出血;术后监测电解质.结果 仅2例出现TURS先兆,无TURS发生,未出现死亡病例,所有病人均排尿通畅,1例病人有轻度尿失禁.结论 通过采取综合措施,TUVP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等优点,是高危患者能够耐受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夏维木;徐玉生;王满琴;钟丽琴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两种常用截囊方法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两种截囊方法的效果比较.方法 随机将491例(眼)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分为开罐式截囊和点刺三角式截囊2组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中并发症、玻璃体脱出的发生率和术后的复明情况.结果 术中发生玻璃体脱出,开罐式截囊265例(眼)中有29例(眼),占10.94%,点刺三角式截囊226例(眼)中有7例(眼),占3.01%.术后视力测定大于0.3:开罐式235例(眼),占88.68%;点刺三角式203例(眼),占91.59%.结论 点刺三角式截囊更可靠、安全、有效.

    作者:徐天明;徐杜诚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肺栓塞12例误诊分析

    目的 探讨肺栓塞临床误诊的原因,降低误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被误诊的肺栓塞临床资料,其中因临床表现多样化,典型的三联征较少见,而误诊为肺炎3例,心绞痛3例,肺心病2例;因病理生理改变以及所导致的临床症状认识不足,误诊为心肌梗死2例;对其引起并发症认识不足,误诊为呼吸衰竭和胸膜炎各1例.结果 通过住院检查,终均诊断为肺栓塞.结论 通过临床医生诊疗水平的提高以及检验技术的改进,可以降低肺栓塞的误诊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黄新宇;陈祖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浆白介素-1β的变化

    目的 为观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浆白介素-1β变化,了解其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44例不同程度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4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和14例正常对照者血浆白介素-1β的含量.结果 重度溃疡性结肠炎血浆白介素-1β的含量与肠易激综合症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而肠易激综合征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血浆白介素-1β参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检测血浆白介素-1β对研究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和判断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万德惠;徐萍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复方樟柳碱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眼部缺血性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复方樟柳碱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眼部缺血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复方樟柳碱2ml注射液自患眼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或球旁注射,每日1次,14d为一个疗程,治疗2疗程.疗程中配合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每日3次,每次3片.结果 应用复方樟柳碱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眼部缺血性病变,视力和视野总有效率分别为86.1%和88.9%,眼底改变恢复正常.结论 复方樟柳碱联合复方血栓胶囊是治疗眼部缺血性病变的有效方法.

    作者:蒋自培;徐建国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痔上粘膜环切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PPH)治疗环状重度内痔的疗效.方法 用PPH治疗环状重度内痔患者23例.结果 23例手术时间(含消毒铺巾)为30~60min,4例因荷包缝扎过低而导致疼痛需使用镇痛剂外,其余均无明显痛感.术后脱垂痔核立即消失的18例,92%的患者术后3个月内痔核可以完全消失.术后仅1例有明显便血症状,经药物治疗后症状消失.无术后感染、出血、狭窄、瘘管形成及肛门失禁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对此手术的总体满意率达92%.结论 PPH治疗环状重度内痔具有安全、有效、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张布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空心螺钉及可吸收线张力带治疗髌骨横行骨折体会

    目的 了解空心螺钉及可吸收线张力带组合内固定治疗髌骨横行骨折的效果.方法 用空心螺钉及可吸收线张力带治疗髌骨横行骨折15例.结果 15例患者未出现内固定松动;膝关节皮肤无红肿、疼痛;未出现膝关节僵硬及膝无力,膝关节功能恢复早而快.结论 空心螺钉及可吸收线张力带组合内固定符合髌骨骨折的生物力学要求,固定稳定,对周围软组织刺激小,可以减少内固定失败发生率,减少内固定取出时较大的损伤.

    作者:肖峰;谢慈侨;张学恒;郭筱秋;肖宏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妇科腹腔镜手术339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妇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4年1月~2006年4月我院339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手术方法为LAVH、CISH、LSH、卵巢囊肿剥除术或切除术、输卵管妊娠开窗取胚术或切除术、PID镜下检查与治疗等.结果 339例腹腔镜手术,3例子宫手术因术中大出血中转开腹(0.88%)、膀胱损伤1例(0.30%),手术成功率为98.82%,与同期相同指征妇科开腹手术相比较,腹腔镜手术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发热及镇痛剂的使用均显著减少.结论 腹腔镜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可替代大部分妇科开腹手术.

    作者:彭淑霞;郭胜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风心病房颤患者右房心肌细胞闰盘结构及肌原纤维的研究

    目的 探讨风心病持续性房颤患者右房心肌细胞闰盘及肌原纤维的病理变化.方法 选择29例风湿性二尖瓣置换术患者,根据有无持续性心房颤动分为心房颤动组(AF组)和窦律组(SR组),两组之间临床因素没有统计学差异.换瓣术中取右心耳心肌标本,电镜观察闰盘和肌原纤维.结果 (1)AF组患者右房心肌闰盘缝隙裂开,缝隙中出现髓样、絮状物质,SR组患者则没有发现这种现象;(2)AF组肌原纤维的体密度为36.1±10.66%,SR组为43.72±8.9%(P<0.05),显示AF组有明显的肌原纤维溶解.结论 风心病慢性AF与窦性心律患者右房肌细胞闰盘结构存在差异,AF组伴有明显的肌溶解,这些改变可能是导致风心病患者右房AF的重要病理基础.

    作者:段翔鹰;李莉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后腹腔镜治疗肾囊肿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治疗肾囊肿的疗效.方法 应用腹腔镜后腹腔入路治疗肾囊肿.结果 肾囊肿去顶术16例全部成功,术中失血少,疼痛轻,恢复快.结论 后腹腔镜是治疗肾囊肿方法中的佳选择,效果令人满意.

    作者:殷乾清;刘峰;朱大明;林志铭;肖维荃;周鸿益;巫琪;刘雪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8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经验和方法及预后.方法 对我院2000年1月~2005年12月共收治的87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治疗情况及预后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本组87例病人中,存活69例,按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其中良好42例(48.3%),中残13例(14.9%),重残11例(12.6.%),植物生存3例(3.4%),死亡18例(20.7%).结论 早期诊断、正确选择治疗方法、积极综合治疗、亚低温治疗及细致有效的护理,可降低病死率,减少病残率,提高治愈率,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张显柏;袁知富;罗会晏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78例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

    目的 探讨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及其特点.方法 对78例符合慢性咳嗽诊断标准患儿进行病因和诊断方法分析.结果 78例患儿中73例(93.6%)病因明确,62例(79.5%)为单一病因所致,11例(14.1%)并存2个病因.确诊中咳嗽变异哮喘25例(32.1%),鼻后滴漏综合征16例(20.5%),感冒后暂时性气道高反应性10例(12.8%),肺炎支原体感染7例(9.0%),胃食管反流性疾病4例(5.1%);未明5例(6.4%).结论 咳嗽变异性哮喘、鼻后滴漏综合征、感冒后暂时性气道高反应性、肺炎支原体感染为小儿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其单独或合并者占88.5%.详细的临床经过、必要的辅助检查、适当的诊断性治疗和观察是确定病因的主要方法 .

    作者:杨善浦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及相关问题研究进展

    心脏瓣膜置换术(heart valve replacement)是治疗严重瓣膜性疾病的有效手段,随着手术技术、体外循环、麻醉技术、心肌保护技术及围手术期监护水平的提高,其手术适应征越来越广,手术死亡率越来越低.但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需终生抗凝治疗[1],其相关并发症防治为一难题.华法林是唯一的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口服抗凝药[2],因此,正确掌握华法林的抗凝治疗是减少患者换瓣术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就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作一综述.

    作者:毛卫军;唐燕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依达拉奉联合甘露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甘露醇使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联用组(依达拉奉+甘露醇+丹参)、单用组(甘露醇+丹参)、单纯组(丹参),并对各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结果 联用组显效率(80%)明显优于单用组(53.3%),单用组也明显优于单纯组(26.7%)(均P<0.05),且联用组与单纯组相比差异更加显著(P<0.001);NDS减分幅度联用组与单用组相比及单用组与单纯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5),且联用组与单纯组相比,差异则更加显著(P<0.001).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甘露醇使用治疗急性脑梗死明显提高显效率,改善神经功能,若能与溶栓及改善脑血液循环药联合使用效果佳.

    作者:刘清;张爱莲;范利群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注射器对结核病人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注射器对结核病人结核菌素试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196例结核病患者,每位患者同时应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实验组)与专用结核菌素试验的1ml玻璃注射器(对照组),由同一主管护师分别在患者双前臂内侧中央皮肤无瘢痕的部位用同一支BCG-PPD制品皮内注射0.1ml(含5Iu)试验.结果 对照组及观察组BCG-PPD试验结果,平均反应直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一次性1ml无菌注射器可以替代结素试验用的蓝芯针管.

    作者:胡晓英;范秀球;刘水兰;雷建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老年痴呆患者的康复护理

    目的 总结老年痴呆患者的康复、护理经验.方法 对老年痴呆患者加强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安全护理、用药护理等针对性护理.结果 30例老年痴呆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 对老年痴呆患者采用精心针对性康复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过程,延长预期寿命.

    作者:刘美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Dieulafoy病的诊治

    目的 加强对杜氏病的认识,做到及时确诊及正确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住的18例Dieulafoy's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杜氏病具有起病急、无前兆、间歇性大出血的特点,应及时行急诊胃镜检查.内镜下止血治疗一旦失败,应及早手术治疗.结论 只要加强对杜氏病的认识,及时确诊和正确治疗,可降低其死亡率.

    作者:袁旦平;王海勇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开胸手术病人的排痰护理

    目的 探讨开胸手术病人排痰的方法.方法 对66例开胸手术患者加强呼吸道管理,给予术前指导、心理护理,制定拍背、咳嗽、深呼吸等护理措施.结果 全组病人痊愈出院无任何护理并发症.结论 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和护理指导,提高了病人咳嗽排痰的能力,避免了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郑志琴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分娩镇痛对胎盘-胎儿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可行走的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CSEA)分娩镇痛对胎盘-胎儿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初产妇60例,随机分为A组(30例)和B组(30例),A组无任何镇痛措施,B组采用CSEA镇痛,检测两组产妇外周血各时点、脐血、羊水中的CRH、雌/孕激素、PGE2、皮质醇.结果 两组产妇间外周血各时点、脐血、羊水中的雌/孕激素水平利CRH、PGE2、皮质醇浓度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CSEA方法应用于分娩镇痛在提供满意的镇痛效果的同时没有影响胎盘-胎儿的内分泌功能,并降低了产妇的应激反应,对分娩的影响少,是一个安全可靠的镇痛方法.

    作者:黄甘颖;唐郁文;裘卫东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