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爱荣;晋兴;洪毅;黄波;曹义战
目的 分析评价泰安市实施山东省结核病专科医院项目效果,探索结核病专科医院在结核病防治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方法 资料来源于泰安市结核病防治院2009年7月1日~2011年6月30日项目实施期间的结核病登记本、门诊及住院患者资料以及专科医院专报网络资料.所有资料录入并使用Excel2003软件进行汇总、统计分析.结果 医院共登记肺结核患者771例,纳入项目管理的718例,纳入率93.13%.项目实施过程纳入项目管理的51例被排除在项目外,主要原因耐药(47.06%)和不良反应(39.22%).实际接受治疗管理的共667例,管理率为92.90%,初治涂阳的232例,治愈率88.21%;复治涂阳的46例,治愈率86.96%;初治涂阴的358例.317例进行了培养与药敏试验,其中,耐1种及以上一线抗结核药物的69例,总体耐药率21.77%.结论 实施结核病专科医院项目,规范了专科医院结核病的登记、报告、转诊,提高了肺结核患者发现和治疗依从性,发挥了结核病专科医院在结核病控制规划中的重要作用,值得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作者:李建之;孟凡亮;张鑫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B型尿钠肽和心肌肌钙蛋白Ⅰ联合检测在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及预后中价值分析.方法 回归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3年2月在蓬莱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心急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80例及同期门诊查体的27名健康人临床资料.住院80例患者检测入院时、出院时血清cTnT及血浆BNP水平,自身进行治疗前后比较,并与27例健康患者进行比较.患者出院后随访,观察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心功能分级不同的心力衰竭患者在血清cTnI及血浆BNP水平,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升高(P<0.01).血清cTnI及血浆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密切相关,心功能受损越重,血清cTnI及血浆BNP水平越高(P<0.01).心功能分级不同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TnI及血浆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后发生心脏事件患者血清cTnI及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脏事件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型尿钠肽和心肌肌钙蛋白Ⅰ联合检测在心力衰 竭患者诊断及预后中有指导意义.
作者:孙秀梅 刊期: 2013年第24期
异构前列腺素是花生四烯酸在生物膜上通过自由基催化发生过氧化作用而形成.它是反映脂质过氧化作用特异性标志物.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是机体内调节血压的重要体系,能调控氧化应激反应水平.血管紧张素Ⅱ通过活化1型受体参与机体氧化应激反应,促进异构前列腺素生成.而异构前列腺素增强血管紧张素Ⅱ的血管收缩效应.异构前列腺素既能监测机体氧化应激动态变化过程,也能成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指向标.
作者:刘甲湘;匡希斌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髓核成形术联合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椎间盘源性疼痛的效果.方法 2010年2月~2013年3月就诊的69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低温等离子射频髓核成形术联合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疼痛进行评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治疗期间所有研究对象均未出现神经根损伤、脊髓损伤、椎间隙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治疗前、治疗7d后,69例椎间盘源性疼痛患者VAS疼痛评分分别为(7.29±1.34)、(2.35±0.49)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0d后优良率为89.86%.结论 低温等离子射频髓核成形术联合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椎间盘源性疼痛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王涛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衣据.方法 将深圳市宝安区西乡人民医院2012年2月到2013年1月门诊小儿急性呼吸道感病人抽血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并对所有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在2081例受检病例中,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747例,阳性率35.9%,男性1280例,抗体阳性416例,阳性率32.5%,女性801例,抗体阳性者331例,阳性率41.3%,两者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②不同年龄段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存在差异(P<0.05),0~3岁组阳性率小为26.3%,其次为3~6岁组阳性率为53.2%,>6岁组阳性率大为66.4%.③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在不同季节有显明差异(P<0.05),夏季低,为25.2%,冬季高为48.6%,春季和秋季分别为32.1%及33.9%,两季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以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病例中,女性阳性率高于男性,且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并且具有季节性.
作者:吴香云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评价各种艾滋病干预形式对松岗街道某大型建筑混凝土公司工人在预防艾滋病知识、行为方面的效果.方法 对该混凝土公司工人进行为期一年的干预.干预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比较在职工人干预前后艾滋病知识了解程度及行为改善的效果.结果 对“艾滋病的三种传播途径”、“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感染HIV的母亲可通过怀孕、生产和哺乳把HIV传给孩子”、“性生活时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预防艾滋病及目前并无预防艾滋病的疫苗”等几条知识的知晓率均有所提高,干预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自愿咨询免费检测服务的知晓率及支持率均有所提高,干预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继续加强艾滋病传播途径细节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干预.
作者:李群;张晓蓉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了解苏州城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人力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的建议和措施.方法 分层抽样选择辖区内9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卫生统计学方法分析各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和相关的人力状况,找出影响因素.结果 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人员配置不足,区属社区和医院社区组成的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人员配置要优于民营社区.结论 应将基层社区机构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纳入疾控体系建设区域规划,进一步加强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人员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促进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
作者:顾君;金建华;褚兆洪 刊期: 2013年第24期
脓毒症是一组与严重感染相关的综合征,目前仍是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重症.此时,人体的免疫系统被激活,导致发生抗炎和促炎反应,终进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细胞因子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近几年的研究中发现,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作为第三种气体信号分子,在体内能起到抗炎作用,减轻脓毒症对组织、器官的损害,而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是其中的关键之一.
作者:杨磊波;陈仙;赵小峰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研究抗抑郁治疗能否增加高危轻症脑梗死患者对卒中危险因素的控制能力,以降低卒中复发风险.方法 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人住于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具有连续资料的急性轻症脑梗死患者98例,对53例同时有糖尿病、吸烟、高血压病以及血脂异常多种危险因素的轻症脑梗死患者卒中后抑郁进行了早期识别和口服药物干预、进行长期随访,并与45例未予以抗抑郁药物的轻症脑梗死患者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 抗抑郁治疗能提高高危轻症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轻症脑梗死患者对卒中危险因素的控制能力,以降低卒中复发风险.结论 对高危轻症脑梗死患者予抗抑郁治疗能增加患者对卒中危险因素的控制能力,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卒中复发风险.
作者:符长标;侯红玲;张新江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CD4T淋巴细胞低水平状态下的AIDS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影像学表现的特征.方法 对确诊的33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mm3的AIDS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的发病部位、范围及影像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AIDS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中以念珠菌感染常见,与其他真菌的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肺病灶呈弥漫分布;发生率在各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1);影像特征以斑片或大片实变影多见,与结节影、空洞影、胸腔积液、纵隔内淋巴结肿大、真菌球的发生率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艾滋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时病变范围广,具有不典型性;因此对肺部感染进行常规抗菌治疗效果不理想时应及时进行HIV检查及真菌检查.
作者:滕录霞;周庆春;高剑波;岳松伟;张永高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米力农单用和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 将46例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米力农治疗组A组(22例)及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组B组(24例),A组采用常规治疗,加用米力农先给予50ug/kg缓慢静脉注射,以后每分钟0.25~ 1.0ug/kg微泵维持,连续应用7d.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5%葡萄糖250ml+参麦参麦注射液50ml静脉点滴,每天1次,连续应用7d.结果 A组显效6例,有效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63.6%;B组显效11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7.5%,两组有效率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有显著性改善(P<0.01),A组治疗前、后LVEDD及LVESD、LVEF变化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参麦注射液联合米力农治疗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且疗效优于单用米力农.
作者:何永亮;陈晓兵;何毅光;廖小虹;朱慧兰;梅菊花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常规CT对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临床确诊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在发病6h内的临床症状和CT征象.结果 32例首次CT异常表现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11例,脑实质密度减低17例,局部脑肿胀8例,局限性脑沟变窄或消失7例,双侧基底池不对称4例,双侧外侧裂池不对称10例,首次CT提示及确诊为超急性期脑梗死者有18例.结论 常规CT在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中重要诊断价值和指导作用.
作者:冷洪伟;孙红花;张红云 刊期: 2013年第24期
miRNA是内源性表达的多效性非编码小RNA,通过序列特异性与同源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3 '非翻译区靶向相互作用,使mRNA裂解或抑制其蛋白翻译,进而抑制转录后的基因表达,作为基因表达的强力调控因子已经成为肿瘤领域的研究热门.
作者:周角凡;李国庆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内毒素(endotoxin,ET)和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的检测在儿科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1-12月收治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112例,细菌感染组76例,病毒感染组46例.另以同期5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受试者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ET、CRP.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ET(83.08±8.51) pg/L、(40.63±5.27)]和CRP[(46.64±8.11)、(3.45±1.88)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7.76±1.13)pg/L、(2.34±1.46)g/L] (P <0.05);细菌感染组ET和CRP水平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P<0.05);细菌感染组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检测全血ET和CRP对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早期鉴别诊断和感染的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利于临床合理用药和对症处理.
作者:李明红;孟庆涛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对比经阴道超声和经腹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88例,患者均做经腹和经阴道超声检查,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作对比.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经腹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为63.63%,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0.9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较经腹超声具有更高的诊断符合率,可作为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首选方法.
作者:杨玲玲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空腹血清GLP-1水平变化与功能性消化不良不同临床亚型及消化不良症状积分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将50例FD患者按罗马Ⅲ标准分为上腹不适综合征、上腹痛综合征两组;按消化不良症状积分分为轻、中、重三组.采用ELISA法测定所用受试者血清GLP-1的含量,判断血清GLP-1水平变化与FD发病、不同临床亚型及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FD患者空腹血清GLP-1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PDS组及EPS组患者空腹血清GLP-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不良症状积分轻、中、重三组两两比较患者空腹血清GLP-1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D患者空腹血浆GLP-1水平降低,空腹血清GLP-1可能参与FD的发病,但与FD不同临床亚型及症状严重程度无关.
作者:李福康;孙欢欢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青浦区2012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情况,评价AEFI监测系统运行状况及预防接种安全性.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2年青浦区AEFI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青浦区2012年共报告AEFI586例,报告发生率为136.56例/10万剂,其中一般反应581例(99.15%),异常反应4例(0.68%),偶合征1例(0.17%);较多分布在5~8月(49.66%);主要为发热(50.34)和局部红肿(33.96%);报告发生数较多的产品有白百破、流脑A群、流感菌(HIB);报告发生率居前3位的产品是:五联、白百破、流脑A群.586例AEFI中,治愈584例,好转2例.结论 青浦区AEFI监测敏感性较高,但仍需要加强AEFI监测工作,应进一步强化预防接种规范操作,注重公众沟通.
作者:项俭;仲文江;费金花;倪春芳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比较经鼻Duopap正压通气和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在早产儿呼吸暂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科2007年1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存在呼吸暂停的早产儿86例,常规方法治疗的同时,随机分入Duopap组和nCPAP组,每组各43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①两组患儿辅助通气参数FiO2、PEEP随通气时间延长,均逐渐降低.开始应用辅助通气时(0h)两组患儿FiO2、PEE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48hDuopap组FiO2、PEEP均低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儿PH值、PaO2、PaCO2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恢复正常.0h两组患儿PH值、PaO2、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机24小时,Duopap组的血气分析指标明显好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机48小时两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Duopap组通气时间明显短于nCPAP组,治疗成功率高于nCPAP组.两组气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uopap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优于nCPAP,其具有安全、高效、简便等优点,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赵雷;滕光英;吕芳;平玲;赵倩 刊期: 2013年第24期
主要根据中国现有国情和国家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立足于当前成熟先进的信息技术,作者首先分析了社区医疗卫生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背景和必要性,其后分析了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化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接下来通过技术、管理和功能模块的详细描述分析和设计了平台的具体建设方案,后全面分析了平台对社区居民医疗服务和居民健康水平的促进作用.
作者:孔鲁粤;吴修菊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评价家长课堂对新生家长接种证查验知识、态度、行为(KAP)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家长课堂形式对淄博市张店区马尚镇一年级新生家长举办面对面接种证查验知识讲座,分别调查干预前后新生家长接种证查验KAP及疫苗全程补种率.结果 干预前后新生家长对接种证查验认知水平均有显著性升高,新生家长对接种证查验工作的态度得到改善,新生家长更加积极主动寻求健康的接种证查验行为.结论 家长课堂可有效干预新生家长接种证查验知识,态度、行为,有利于提高接种证查验工作质量.
作者:韩仲祥 刊期: 2013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