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云兰;陈敬芳;肖万玲;吕超群;李藕;唐娜娜
目的:建立心内科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探讨其在中医院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名实习护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带教,实验组采用中医护理教学路径进行教学,对两组带教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护生对实习任务知晓率及各阶段考核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实验组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护理临床带教路径是一套既顺应目前教学形势,又能充分体现中医护理特色的教学方法。
作者:唐荣芳;程友桂;孙开婷;刘萍;姜素琴;王艳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特点,找出急性左心衰竭急诊抢救护理过程中所需注意的事项。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5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作为对照组,沿用传统的抢救护理手段;将2011年7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7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作为改进组,药物使用基本与对照组一致,增加护理过程中多参数不间断监控根据监控结果通知医生后微调用药。比较两组的抢救成功率。结果:改进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用药30 min后改进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左心衰竭的急诊抢救护理过程中可通过仪器的监控数据来调控药物的用量和静脉滴注流速,同时还能及早发现并发症的前兆,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兰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抑郁评分、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抑郁评分均降低,观察组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明显降低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焦虑情绪,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吴月意;冯仕娜;伍秀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药外洗干预婴儿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7例婴儿湿疹随机分为实验组56例和对照组51例,实验组给予中药外洗治疗,2次/d;对照组给予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外擦,2次/d。用药后观察并记录患儿的皮损情况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外洗治疗婴儿湿疹疗效好,不良反应小,方便实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冯英华;蒙美禄;黄沂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使用生理盐水与西帕依固龈液两种不同的介质进行口腔护理的临床效果,并分析西帕依固龈液在口腔护理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8例口腔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实验组使用西帕依固龈液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口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牙龈炎红肿、出血、口臭、口腔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后菌斑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口腔护理中应用西帕依固龈液,能够提高对口腔的清洁效果,更为有效地清除牙菌斑,使牙龈炎红肿、出血、口臭、口腔感染等情况明显缓解,在口腔护理中具有理想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文媚;李映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DHD)患儿家庭功能、家庭访视护理需求状况及两者的关系,为该类患儿实施家庭访视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97个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家庭,应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和自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家庭访视护理服务需求问卷进行调査。结果:家庭功能总分为(5.56±2.21)分,家庭功能良好33户(34.0%),家庭功能中度障碍36户(37.1%),家庭功能重度障碍28户(28.9%);家庭功能中度、重度障碍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家庭访视护理总需求及健康促进和护理服务需求得分均高于家庭功能良好组( P<0.05);且ADHD患儿家庭功能与家庭访视护理需求呈负相关,其中家庭功能障碍与家庭访视护理需求的健康促进、护理服务各维度均呈负相关( P<0.01)。结论:ADHD患儿的家庭功能有待进一步改善,家庭功能与家庭访视护理需求密切相关。
作者:麻爱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在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方法:对58例ACS患者制定个性化健康教育计划,并观察实施计划后患者血浆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 LDL)、高密度脂蛋白( HDL)、体重指数( BMI)等生理指标及生活方式改变情况。结果:在实施6、12个月后,患者TC、TG、LDL、HDL、BMI等生理指标均较基线值有所下降,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前后患者生活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ACS患者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生理指标,增加其治疗有效性,并使其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徐亚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记录三日饮食日记在控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4例近期血磷≥1.9 mmol/L、遵医行为较好的患者,连续记录10个月的三日饮食日记,由责任护士一对一计算食物中的含磷量,根据每2个月检测1次的血磷值,调整食谱进行个体化饮食干预,对干预前后的血磷水平、高磷血症发生率、营养状态、饮食知识知晓率进行比较。结果:记录饮食日记后血磷水平、高磷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记录前(P<0.05),饮食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记录前(P<0.05)。结论:通过记录三日饮食日记,计算食物中的含磷量,减少含磷食物摄入,能有效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磷水平和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李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静脉穿刺是临床应用广泛、基本的护理技术之一。常常由于老年患者的血管脆性大、弹性差,小儿多动、不合作以及一些因疾病而躁动的患者,造成穿刺部位药物外渗而形成水肿。临床中经常使用一次性纸盒作输液固定用具,但效果欠佳。原因在于一次性纸盒容易变形,不舒适、不透气,容易产生异味。在骨科,高分子夹板和弹力绷带是常见的医疗用品。由于患者的需求,留下部分不能使用的高分子夹板和弹力绷带。因此,利用高分子夹板联合弹力绷带制作成一种输液工具。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武梅;伍小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以下简称冠脉搭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手术的顺利完成需要洗手护士的密切配合,特别是血管吻合时更是争分夺秒,对洗手护士传递器械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要求很高。冠脉搭桥手术器械数目多且精细,为方便管理,我科在手术台自制了冠脉搭桥手术器械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3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采用综合康复护理,对照组不采用综合康复方法,只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疗效、Fugl-Meyer和VAS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Fugl-Meyer和VAS评分较干预前均有好转(P<0.05),且观察组好转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效果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上肢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姚慧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危重糖尿病患者行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RT-CGMS)护理的影响。方法:将66例危重、血糖控制不良、佩戴RT-CGMS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推行品管圈活动,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专业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团队精神、护理品质意识4个方面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断图次数、故障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主题为RT-CGMS护理的品管圈活动中,以团队精神为目标,对提高护理品质、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有促进作用。
作者:何桂华;王坤玉;李莎莎;鲜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新型护理模式在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7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新型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护理模式对提高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满足其身心需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孔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双心”干预对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心脏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中青年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健康指导,观察组在对照基础上实施“双心”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及遵义行为,分别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I-74)、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焦虑及抑郁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躯体健康度、心理健康度、社会功能维系度均好于对照组,焦虑、抑郁心理评估分数明显降低(P<0.05),遵医行为显著改善(P<0.05)。结论:“双心”干预能显著改善中青年AMI患者心脏康复期的心理状态,提高遵医行为,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高丽珍;贺树凤;房永叶;张秀洲;张爱先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糖尿病肾病( DN)作为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在6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群体中发病率为20%~40%,是引起终末期糖尿病患者死亡的关键因素,也是引起终末期肾病的重要诱因之一[1]。肾病发生后进行及时治疗干预能够在短期内控制肾小球滤过率,起到短期内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作用。在中医理论中,老年DN属于消渴范畴。老年DN患者包括60岁前已确诊及60岁后确诊的患者。近年来,相对于西药治疗,中药对症治疗方法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现将老年糖尿病肾病临床中药治疗新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东光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前,临床上多采用一次性治疗巾铺的无菌治疗盘对取下的呼吸管道接口进行保护,由于无菌治疗盘的时效限制及随着呼吸机气流吹出的凝聚液的污染,造成了治疗巾的频繁更换,从而导致了成本的增加。经过临床实践,我们将吸痰管外包装运用于呼吸管道的保护中,在降低呼吸管道被污染概率的同时实现了成本的控制。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雅楠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引导下微导丝在调整PICC导管异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6例PICC导管异位患者且外周血管条件欠佳、预计再次穿刺困难的患者在DSA引导下,应用微导丝引导调整PICC导管至上腔静脉,并分析导管异位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对策。结果:6例患者均一次复位成功,未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等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调管平均时间为14 min。结论:DSA引导下微导丝调整PICC异位,具有成功率高,导管相关并发症少和省时、安全等优点。
作者:李海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2例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护理客观评价得分以及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问卷(GQOL-74)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服务态度及主动性、关爱与沟通、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维度、心理功能维度、社会功能维度等GQOL-74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身心状况,对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任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层级管理对聘用护士离职意愿的影响。方法:将478名聘用护士以自2009年实施分层次管理为界限,抽取实施分层级管理前242名为对照组,实施分层级管理后236名为实验组。采用离职意愿量表和自制问卷进行调查,分析分层级管理前后两组聘用护士的离职意愿及离职人数。结果:两组离职意愿和离职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P<0.01)。结论:分层级管理可以降低聘用护士离职意愿,减少离职人数,有利于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史德利;郝祥梅;魏雪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组合吸痰管口腔护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口腔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48 h的11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用一次性组合吸痰管+生理盐水对口腔进行冲洗,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棉球对口腔进行顺序擦洗。比较两组相关性肺炎及口腔感染发生率。结果:机械通气4~5d后,相关性肺炎及口腔感染发生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口腔护理方法的改良,能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口腔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作者:左拥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