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种新型床预防压疮效果观察

杨学荣;高玉芳;魏丽丽;梁颠超;苑晶晶

关键词:新型床, 压疮, 红斑
摘要:目的:观察临床中一种新型床预防压疮的效果。方法:选取ICU病房(不同病区)使用新型床(实验组)和普通床(对照组)的压疮高危患者各30例,观察其指压变白的红斑及压疮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指压变白红斑及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指压变白的红斑的时间早于实验组(P<0.05)。结论:此种新型床可减少压疮发生的危险性,有效降低压疮的发生率。
齐鲁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DSA 引导下微导丝在调整 PICC 导管异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引导下微导丝在调整PICC导管异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6例PICC导管异位患者且外周血管条件欠佳、预计再次穿刺困难的患者在DSA引导下,应用微导丝引导调整PICC导管至上腔静脉,并分析导管异位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对策。结果:6例患者均一次复位成功,未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等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调管平均时间为14 min。结论:DSA引导下微导丝调整PICC异位,具有成功率高,导管相关并发症少和省时、安全等优点。

    作者:李海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巧致灌肠袋间歇滴注流质60例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巧致灌肠袋间歇滴注流质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经鼻留置胃管、经鼻留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术中留置胃造瘘管、空肠造瘘管实施肠内营养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采用巧致灌肠袋间歇滴注流质食物;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工推注流质食物。比较两组肠内营养后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采用巧致灌肠袋间歇滴注流质食物,可有效地减少胃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喂饲流质的护理时数,提高临床护士的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龚兰娟;关雪红;罗桂平;周小敏;黄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后 PCI 1例临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搏骤停患者,病死率高,在进行积极心肺复苏的同时或之后尽早接受介入治疗则可以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显著改善患者的近期预后,且不会增加出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1]。2012年10月,我院成功救治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搏骤停患者,经长时间心肺复苏后紧急施行PCI术,术后进行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焦剑慧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案例分析法在精神专科护士护理知识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案例分析法在精神专科护士护理知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工作10年以内的精神专科护士6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名,对照组采取常规培训,实验组采取案例分析法;两组培训前后考核评分比较,并对培训后自我评价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护士在培训后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案例分析法进行护理知识培训,对提高精神专科护士的护理知识掌握程度及自我评价效果有积极临床意义。

    作者:尹竹芳;向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不同吸痰时间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吸痰和血压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吸痰时间对高血压性脑出血行机械通气患者吸痰和血压的影响,以寻求合适的吸痰时间。方法:选取某三甲综合医院ICU高血压脑出血行机械通气治疗的3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10例,由培训合格的护士分别采用5、10、15 s的时间进行吸痰,由2名护士共同评估吸痰效果,并记录患者吸痰前2 min、吸痰后2、5 min血压变化情况。结果:B组患者吸痰时间间隔明显长于A组和C组(P<0.01),吸痰后痰鸣音改善状况明显优于A组(P<0.01);三组舒张压与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行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吸痰时10 s影响小,吸痰效果好。

    作者:李婧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男护士自我效能感现况调查及分析

    目的:通过对银川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男护士自我效能感及功能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了解银川市男护士自我效能感的特点,分析目前男护士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增强男护士自我效能感的建议。方法:运用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理论,采用国际通用的一般自我效能量表( GSES)进行问卷调查,以银川市男护士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银川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50名男护士进行调查,目前银川市在岗男护士人数较少(50名),并设立对照(相同数量、相同科室的女护士),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0名男护士与50名女护士的自我效能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护士自我效能感处于高的阶段;男护士“在困难面前的态度”评分高,“对活动的选择及坚持”评分低;男护士自我效能感不受职称、学历的影响。结论:医院等应对男护士建立完善的支持系统,发掘男护士潜力,合理安排工作,提高男护士自我职业认同感,从而提高男护士的自我效能感。

    作者:陈颖;华桂珍;张佳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生肌玉红胶原海绵对促进体表慢性创面愈合的作用

    目的:探讨生肌玉红胶原海绵治疗体表慢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清创后外敷生肌玉红膏,实验组在清创后外敷生肌玉红胶原海绵,14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P<0.01);实验组皮肤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肉芽组织开始生长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 P<0.05)。结论:生肌玉红胶原海绵治疗体表慢性创面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曹鲁梅;樊玲丽;韩晓玲;许睿;蔡晖;吉卉丽;姚昶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气管插管前预吸氧对危重患者复苏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前预吸氧对危重患者复苏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即刻插管)和实验组(面罩-机械通气、预吸氧气管插管)各40例,比较两组留置气管插管时间、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过程中心律失常发生率、28 d病死率,插管成功机械通气1 h后动脉血气分析、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实验组气管插管时间、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插管过程中心律失常发生率、28 d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机械通气1 h后,实验组较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 PaO2)、改良氧合指数( PaO2/Fi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及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 A-aD O2)、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改善明显(P<0.05,P<0.01)。结论:预吸氧后气管插管能有效的早期开放气道,明显改善患者通气、换气功能,并使患者血流动力学趋于稳定,及时改善脑缺氧,提高CPCR存活率,减少致残率。

    作者:陈会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饮食日记在控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记录三日饮食日记在控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4例近期血磷≥1.9 mmol/L、遵医行为较好的患者,连续记录10个月的三日饮食日记,由责任护士一对一计算食物中的含磷量,根据每2个月检测1次的血磷值,调整食谱进行个体化饮食干预,对干预前后的血磷水平、高磷血症发生率、营养状态、饮食知识知晓率进行比较。结果:记录饮食日记后血磷水平、高磷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记录前(P<0.05),饮食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记录前(P<0.05)。结论:通过记录三日饮食日记,计算食物中的含磷量,减少含磷食物摄入,能有效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磷水平和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李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某高校男护生心理健康及压力源调查研究

    目的:了解某高校男护生压力源及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减轻其心理压力的对策。方法:采取自制压力源问卷及症状自评量表( SCL-90)对某高校的170名男护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男护生所承受的压力源及心理健康状况。结果:72%的男护生认为社会对护理专业的看法给他们明显的压力,53%~56%的男护生认为今后就业、家庭经济困难、继续学习、反复考虑本专业选择是否适合自己,给他们明显的压力。 SCL-90量表的总症状指数显示,51%以上的男护生已出现了自我感觉不佳,而从SCL-90阳性症状均分上看,31%的男护生已出现了轻到中度程度的自我感觉不佳。男护生SCL-909因子评分、总均分与全国青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男护生的压力主要来自社会对护理专业的看法、今后就业、家庭经济情况等,应加强男护生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成小群;梅碧琪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开放式管理模式对首发抑郁症患者维持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开放式管理模式对首发抑郁症患者维持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首次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开放式病房管理)和对照组(封闭式病房管理)各50例,对两组治疗前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评分,自行设计的不遵医行为问卷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汉密尔顿抑郁评分量表、遵医行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开放式管理模式对首发抑郁症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治疗依从性明显增加。

    作者:张金玲;陈典彩;曹灵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心脑血管患者康复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20例和对照组280例,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后对两组患者均采用QOL(生存质量量表)进行评估、比较。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在Barthel指数、躯体功能、物质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QOL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惠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固尔苏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51例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固尔苏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将82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5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行NCPAP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固尔苏治疗。两组治疗过程中均进行护理配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气指标、有效率、总住院天数。结果:治疗后两组24 h PaCO2、PaO2、Sa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固尔苏联合NCPAP治疗NRDS相对无创、简便易行,可以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儿预后,而治疗期间正确的护理措施是发挥其疗效的重要保障。

    作者:郝祥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电子体温计在神经内科普通病房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电子体温计在神经内科普通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3月在神经内科普通病房住院的100例患者,将电子体温计放于患者左侧腋下,同时将汞式体温计放于患者右侧腋下,比较两种测量方法的测温数值及完成全病区患者体温测量所需时间。结果:电子体温计测量腋温与汞式体温计测量腋温测量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使用电子体温计测量时间明显低于用普通汞式体温计(P<0.01)。结论:电子体温计与汞式水银体温计比较更适合在神经内科普通病房应用。

    作者:孙小惠;季衍丽;张雅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临床路径在首发脑梗死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首发脑梗死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首发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脑梗死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干预,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教育;比较两组教育前后疾病知识知晓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梗死再发住院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出院时,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入院时升高,且实验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入院时明显改善,且实验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教育后,实验组健康教育知识知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6个月内复发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首发脑梗死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可提高Barthel指数评分,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缩短住院时间,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树珍;谢桂珍;唐群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 RICU 环境质量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RICU环境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按照品管圈的10个步骤实施各项活动,并制定RICU的环境质量管理评分标准,查找对科室病房环境管理问题,并从中分析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并实施改进。结果:活动前后,RICU环境质量管理评分及合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后,全体圈员的和谐程度、积极性、责任感、沟通配合、愉悦感、凝聚力、解决问题能力、品管手法九项指标评分较活动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在RICU病房中实施品管圈活动,不仅可提高病房环境的管理质量,同时提高圈员的自我管理意识、创新意识,减少了护理安全隐患。

    作者:唐丽黎;何艳;肖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与疾病认知、应对方式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与疾病认知、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疾病认知量表及医学应对问卷对15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焦虑和抑郁发生率为38.0%和27.8%;疾病认知量表得分高维度为疾病病程,低维度为治疗控制;与常模相比,患者多采用回避、屈服的应对方式;焦虑、抑郁与疾病认知多个维度和应对方式相关;疾病相关性、情绪表征、面对、屈服是焦虑的影响因素,治疗控制和屈服是抑郁的影响因素。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患者疾病认知,引导患者采取积极应对方式,以减少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对健康的不利影响。

    作者:王萍;辛梅;苗娜;祝筠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家庭功能、家庭访视护理需求状况调查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DHD)患儿家庭功能、家庭访视护理需求状况及两者的关系,为该类患儿实施家庭访视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97个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家庭,应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和自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家庭访视护理服务需求问卷进行调査。结果:家庭功能总分为(5.56±2.21)分,家庭功能良好33户(34.0%),家庭功能中度障碍36户(37.1%),家庭功能重度障碍28户(28.9%);家庭功能中度、重度障碍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家庭访视护理总需求及健康促进和护理服务需求得分均高于家庭功能良好组( P<0.05);且ADHD患儿家庭功能与家庭访视护理需求呈负相关,其中家庭功能障碍与家庭访视护理需求的健康促进、护理服务各维度均呈负相关( P<0.01)。结论:ADHD患儿的家庭功能有待进一步改善,家庭功能与家庭访视护理需求密切相关。

    作者:麻爱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急性左心衰竭117例急诊抢救护理

    目的:分析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特点,找出急性左心衰竭急诊抢救护理过程中所需注意的事项。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5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作为对照组,沿用传统的抢救护理手段;将2011年7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7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作为改进组,药物使用基本与对照组一致,增加护理过程中多参数不间断监控根据监控结果通知医生后微调用药。比较两组的抢救成功率。结果:改进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用药30 min后改进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左心衰竭的急诊抢救护理过程中可通过仪器的监控数据来调控药物的用量和静脉滴注流速,同时还能及早发现并发症的前兆,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兰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心理护理在冠心病合并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冠心病合并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冠心病合并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完全遵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疾病认知程度等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心理护理有利于缓解冠心病合并焦虑症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减少心绞痛的发作。

    作者:彭丽容;彭思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齐鲁护理杂志

齐鲁护理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山东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