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田;王志军;蒲国润
色素性玫瑰糠疹是近20年来新命名的皮肤病种之一.临床上少见,近年来国内有个案报道.近,我所遇到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成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水痘(varicella)一般多见于2~10岁的儿童,但近年来,成人水痘逐渐增多,且病情较儿童水痘重.现将临床所见38例成人水痘的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儿童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张武;王昕;李铮;李淑燕;谈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淋球菌耐药现象越来越严重.目前不但对常用治疗药物耐药性普遍增加,而且对临床推荐的一线治疗药物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耐药,给淋病治疗带来很大困难.耐药状况因地区不同而有差异.淋球菌mtr基因系统与其耐药性密切相关,是耐药的基本原因之一.本文综述了淋球菌耐药流行趋势、mtr基因系统及相关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刘庆东;侯建玲;李中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酪氨酸酶(TYR)不仅是黑素细胞(MC)黑素生成的主要限速酶,还是黑素细胞分化成熟的一个特征性标志.黑素细胞破坏是白癜风发生皮肤脱色斑的主要原因.白癜风皮损复色有赖于白斑区残存表皮黑素细胞黑素生成能力增强以及毛囊外毛根鞘无功能黑素细胞活化.使用上调酪氨酸酶活性加速黑素生成的药物可促进黑素细胞分裂、增殖,提高白癜风的治疗效果.为了寻找治疗白癜风的有效药物和方法,我们选择上调酪氨酸酶活性的中药赤芍、川芎、菟丝子、刺蒺藜、补骨脂等组成中药复方,采用其乙醇提取液(赤菟酊)外用治疗白癜风并与对照组外用0.1%8-MOP酊比较,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李洪武;朱文元;夏明玉;谭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阿坝州截止1986年底有现症病人269例.自1987年1~12月对符合联合化疗标准的173例及当年新发现病人17例共190例患者实施了MDT.经15年监测随访未发现复发病人,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王永田;王志军;蒲国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选择慢性荨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单剂量、平行对照的方法.治疗组93例依巴斯汀片每日1次,每次10mg口服;对照组90例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每日1次,每次5mg口服,均连续服用28天.分别于用药后第7、14、28天随访,两组有效率先后分别为83.87%、89.25%、91.40%,和81.11%、87.78%、90.00%.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轻度的口干和困倦.依巴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疗效及不良反应与左西替利嗪基本相似.
作者:陈绍谦;蔡川川;郑明振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临床资料患者,女,68岁.因面、四肢反复起紫红色斑块2年,复发4个月于2004年9月6日来我院就诊.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先于下颏起一约直径1cm的红色结节,数月后四肢也出现数个皮疹,开始为扁平红色小丘疹,逐渐向四周扩大成斑块,皮疹可自行缓解,表现为颜色渐渐变淡,皮疹变硬,部分皮疹中心渐消退成环状,消退后不留瘢痕,但易反复.患者有时感轻度瘙痒,无明显季节性,日晒后无明显加重.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复发,下颏部皮损颜色加深,体积增大,故来我院诊治.病程中无发热、畏寒,睡眠食欲可,大小便正常.既往体健,前无昆虫叮咬史,未服用苯妥英钠等抗癫痫药物,未接触特殊物质,无外伤史.发病否认药物讨敏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者.
作者:陈佳;曾学思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我们于2004年7~12月采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商品名布特,由同联集团沈阳抗生素厂生产)治疗颜面急性湿疹及亚急性湿疹37例,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鞠颖;徐慧;鞠宏;谷娜;于秀丽;孙伟;张庆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Erythema dysch romicampersians,EDP),又称灰皮肤病.现将我们所见1例报道如下.
作者:李振洁;罗育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凋亡对Th1/Th2型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RGH患者和健康体检正常人的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在PHA的刺激下体外培养48h后收集细胞和上清液,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培养上清液IL-2及IL-10.结果:RGH组新鲜血PBMC的凋亡率很低,与对照组相似(P>0.05).培养48h后RGH患者的外周血单一核细胞凋亡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RGH患者的培养上清液IL-2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而IL-10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PBMC凋亡异常严重影响了Th1/Th2型细胞分化,可能是导致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重要机制之一,也可能在生殖器疱疹复发中起一定的作用.
作者:江国英;江惟苏;周青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采用NB-UVB照射,糠馏油硼酸氧化锌糊剂(PBZS)封包,泽它洗剂洗浴的三联疗法或增加转移因子注射的四联疗法治疗240例寻常型银屑病住院患者.以邮寄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进行以复发情况和治疗满意度为主的随访.结果:NB-UVB为主的联合疗法同以往方法相比使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四联治疗组有效率比三联治疗组高,复发率为86.7%,平均复发时间为4.2个月.转移因子具有增强治疗效果的作用.
作者:王雷;王刚;高天文;刘玉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金葡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是一种由凝固酶阳性噬菌体2组金葡菌引起的急性严重皮肤病.本病起病急骤,全身出现弥漫性红斑,皮肤触痛,红斑上出现松弛性大疱或大片表皮剥脱,尼氏征阳性,形如大面积烫伤,大多见于婴幼儿.2002-2004年,我院共收治金葡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3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姬爱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临床资料患者,24岁.因躯干、四肢皮疹3年,上胸部皮疹2年,于2004年3月就诊于我科门诊.患者就诊前3年无明显诱因于颈部出现大片棕褐色扁平皮疹,无明显不适.
作者:李颂;涂平;朱学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体内细胞免疫,特别是活化T细胞及其凋亡信息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中的CD4+T细胞、CD8+T细胞、CD8+CD28+T细胞、CD8+CD28-T细胞、CD28+淋巴细胞、CD8+CD95+T细胞、CD8+CD95-T细胞、CD4+Bcl-2-与CD4+Bcl-2+和CD8+Pcl-2-与CD8+Bcl-2+.结果:该病患者体内的CD4+T辅助细胞明显减少(P<0.001),而CD8+T细胞明显增多(P<0.001);CD28+淋巴细胞有所减少(P<0.05),但CD8+CD28-明显增多(P<0.001),有显著性差异.CD8+CD28+T细胞有所增多,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的CD8+CD95+T细胞显著增加(P<0.05).结论:由于体内CD4+T细胞显著减少,而CD8+CD28-T细胞明显增多,降低了患者体内的免疫应答能力;同时毛囊和表皮细胞凋亡过快.
作者:陈军生;黄丹平;何洁冰;曾良宏;梁国猷;何庭宇;梁艳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组织抑制物-1(TIMP-1)在皮肤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观察MMP-9和TIMP-1在51例皮肤黑素瘤及15例色素痣石蜡切片中的表达,使用图像分析技术对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色素痣比较,皮肤恶性黑素瘤中MMP-9表达较强(P<0.05),MMP-9/TIMP-1比值较高(P<0.05).MMP-9和TIMP-1的表达及MMP-9/TIMP-1比值与黑素瘤浸润深度有关(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MMP-9表达较强(P<0.05),MMP-9/TIMP-1比值较高(P<0.05).结论:MMP-9、TIMP-1蛋白的表达与皮肤恶性黑素瘤的侵袭性有关,MMP-9/TIMP-1比值增高提示肿瘤具有较高侵袭转移能力.
作者:李新功;孙莉;刘永;徐志秀;常峰;吴起嵩;董艳光;李爱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临床资料586例慢性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均为我所性病门诊病人,年龄18~70岁,平均39岁,病程6个月~3年,平均1年.合并附睾炎198例,有非婚性行为史者560例,配偶及性伴有生殖器炎症的476例,同时感染念珠菌者160例.临床症状:轻微尿痛和尿道分泌物200例,尿道微痛伴有尿道口红肿150例,尿道口红肿外翻100例,尿道不适有轻度尿频,尿道刺痒136例.除有以上症状外许多病人常伴有神经症状,包括性功能减退及遗精、多梦,有一部分并发精囊炎与附睾炎.
作者:郝延光;张瑞秋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营养不良型大疱表皮松解症是一组轻度外伤后出现大疱,糜烂并留有萎缩性瘢痕的遗传性皮肤病.近日我院一就诊患者家系中5代共有9人患病,现报道如下.
作者:唐珊;陈彤;张君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尖锐湿疣(CA)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一种临床常见的性传播疾病.近年来,该病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居性传播疾病的第2位1,有文献报道,健康妇女中潜伏感染率为10%~12%.本病的治疗方法虽多,但复发率也较高,据报道2,复发率在我国为1.5%~7.1%,国外为3.0%~9.1%.如此高的感染率及其治疗后的高复发率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169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志玉;王爱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成人Still病临床上较少见,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由于临床表现复杂,故极易造成误诊或漏诊.为了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本文就成人Still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与治疗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李久宏;李波;宋芳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我们在自体表皮移植术后10天的白斑区,配合窄波UVB照射,每周照射3次,3个月为1疗程.结果表明局部窄波UVB照射,可加速存活皮片的复色率和色素的扩展,与单纯采用自体表皮移植相比,明显提高了疗效(P<0.01).其疗效与治疗时间、病程、部位、分型有关.节段型与局限型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泛发型效果较差;面部、颈部效果优于其他部位,以肢端效果差;病程越短效果越好,病程越长效果越差.
作者:刘国艳;刘志香;李惠贞;毕兴杰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