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研究

米丽芬;刘光辉;郭芳

关键词: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复方丹参滴丸, 炎症趋化因子类, 血管内皮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选取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眼科门诊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DR患者88例为DR组,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研究A组和研究B组,各44例。研究A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B组患者在研究A组基础上口服复方丹参滴丸,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44例为对照组。比较DR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 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血管内皮素1(ET-1)、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FMD),同时比较研究A组和研究B组相关指标。结果 DR组患者FBG、HbA1c、hs-CRP、ICAM-1、ET-1高于对照组,FMD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FBG、HbA1c、hs-CRP、ICAM -1、ET-1、F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研究B组患者FBG、HbA1c、hs-CRP、ICAM-1、ET-1低于研究A组,FMD高于研究A组(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BG、HbA1c、hs-CRP、ICAM-1、ET-1低于治疗前, FMD高于治疗前( P﹤0.05)。结论 DR可在一定程度上升高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而复方丹参滴丸治疗DR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性反应,疗效确切。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经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经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于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实施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740例,根据是否并发低血糖分为试验组(低血糖组)65例与对照组(非低血糖组)675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患病时间、并发症、是否联合用药,并分析患者并发低血糖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为8.78%(65/740)。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患病时间长于对照组,并发症、联合用药情况差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病时间、并发症及联合用药是经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的危险因素。试验组患者低血糖发生时间以餐前为主,凌晨3点发生率高。结论患病时间、并发症及联合用药是经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的危险因素。

    作者:黄炎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初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初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2013年大同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行机械通气初始治疗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儿给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治疗前后pH值及氧合指数( OI)、平均上机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pH值、O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pH值、OI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上机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初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确切,有利于患儿呼吸功能恢复,缩短上机时间。

    作者:周海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联合通窍鼻炎片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联合通窍鼻炎片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7月荆门市中医医院(石化医院)接收的变应性鼻炎患者124例,按照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2例。试验组予以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通窍鼻炎片治疗,对照组予以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白介素-4( IL-4)与γ干扰素( IFN-γ)水平、症状评分。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IL-4水平低于对照组,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联合通窍鼻炎片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周李芳;陈健;刘真贞;刘东东;胡茜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不断改进药品合理分类与药品监管制度在医院西药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不断改进药品合理分类与药品监管制度在医院西药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攀枝花市仁和区人民医院西药房于2014年11月—2015年10月不断完善药品合理分类与药品监管制度。选取本院西药房2013年11月—2015年10月服务患者4000例,其中改进前(2013年11月—2014年10月)2000例,改进后(2014年11月—2015年10月)2000例,比较改进前、改进后西药房管理差错率和患者满意率。结果西药房改进后患者满意率高于改进前,差错率低于改进前( P﹤0.05)。结论在医院西药房管理中不断改进药品合理分类和药品监管制度可明显减少差错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何泽民;王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的影响及其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柳州市工人医院2014年12月—2016年6月收治的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情况,并分析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评分与IL-6、Hcy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6、CRP、TNF-α、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清IL-6、CRP、TNF-α、Hcy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NIHSS评分与IL-6、Hcy呈正相关( r=0.688、0.569,P﹤0.05)。结论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Hcy水平,且患者NIHSS评分与血清IL-6、Hcy呈正相关。

    作者:吴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社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社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1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3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60例。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厄贝沙坦分散片治疗,均持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收缩压、舒张压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社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可有效降低血压,且安全可靠。

    作者:吴刚;孔令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添加-更换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治疗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添加-更换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治疗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遂宁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病患者103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患者直接改为单独服用拉莫三嗪;观察组患者给予拉莫三嗪进行添加-替换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拉莫三嗪血药浓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拉莫三嗪血药浓度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用添加-更换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治疗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减少患者疾病发作次数和发作时间,且血药浓度高,不良反应少。

    作者:康瑜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致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药学分析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药学特征。方法选取安阳市肿瘤医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白细胞减少症患者66例,统计并分析患者治疗期间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的使用剂量、使用时间、合并用药情况、临床表现及预后情况。结果患者单独使用万古霉素24例(36.36%),单独使用去甲万古霉素10例(15.15%),顺序使用去甲万古霉素、万古霉素19例(28.79%);联合使用其他抗感染药物13例(19.70%);白细胞计数减少发生于患者用药后10~22 d。患者主要表现为轻度、中度白细胞计数减少;单纯白细胞计数减少者占46.97%,无明显临床症状,其他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高热;停用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后,患者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高热者静脉注射赖氨比林后体温恢复正常,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为治疗后2~7 d,平均(4.1±1.2) d。结论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用药后易导致患者白细胞计数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现象,因此在使用时应加强用药管理,定期检测血常规,对白细胞减少症患者及时给予干预与治疗,以提高用药安全性。

    作者:周丽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去白细胞输血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去白细胞输血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永城市人民医院2014年5月—2016年2月收治的恶性血液病患者10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去白细胞输血,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输血。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变化情况〔人补体片段3b受体( C3br)率、自然杀伤细胞( NK)活性及T淋巴细胞亚群( T3细胞分数、T4细胞分数、T8细胞分数、T4/T8细胞比值)及非溶血性发热(NHFTR)发生情况,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温变化情况及体温差、体液免疫〔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E(IgE)〕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C3br率、NK活性及T3细胞分数、T4细胞分数、T8细胞分数、T4/T8细胞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3细胞分数低于对照组,C3br率、NK活性及T4细胞分数、T4/T8细胞比值高于对照组( P﹤0.05),但两组患者T8细胞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NHFTR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体温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体温平均差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IgG、IgA、IgM、IgE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gG、IgA、IgM、IgE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去白细胞输血应用于恶性血液病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还可明显降低发热及NHFTR发生风险。

    作者:高凌侠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内侧副韧带股骨止点上移术与重建术治疗陈旧性膝关节内侧松弛的临床效果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内侧副韧带股骨止点上移术与重建术治疗陈旧性膝关节内侧松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唐山市第二医院2012年9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陈旧性膝关节内侧松弛患者49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上移组23例与重建组26例。上移组行内侧副韧带股骨止点上移术治疗,重建组行自体肌腱重建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预后、随访时间及治疗前后内侧关节间隙开口、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 IKDC )评分及膝关节功能评分表( Ly-sholm)评分。结果术后两组患者切口均为Ⅰ期、甲级愈合。两组患者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内侧关节间隙开口、IKDC评分、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18个月重建组IKDC评分、Lysholm评分高于上移组( P﹤0.05);治疗后18个月两组患者内侧关节间隙开口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18个月两组患者内侧关节间隙开口小于治疗前,IKDC评分、Lysholm评分高于治疗前( P﹤0.05)。结论采用内侧副韧带股骨止点上移术与重建术治疗陈旧性膝关节内侧松弛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内侧副韧带重建术优于股骨止点上移术。

    作者:李建奇;刘娜;陈德生;张志刚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西药房高危药品管理问题及对策

    目的:探讨西药房高危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于安乡县人民医院西药房高危药品19类及高危药房管理人员7人。通过文献调查、对西药房和病区的抽查,发现并总结高危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比较高危药品问题干预对策实施前后高危药品使用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本院西药房高危药品管理中存在管理人员、摆放、警示牌标识及用药安全问题。针对西药房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了提高西药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构建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化管理及高危药品的摆放管理、警示牌管理及用药安全管理等对策。干预后高危药品发生各种不良事件数低于干预前。结论对医院西药房高危药品进行管理干预,可有效减少高危药品不良事件发生。

    作者:刘志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缺血性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行颈动脉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缺血性血管性认知障碍( VCI)患者行颈动脉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南通大学附属建湖医院脑血管病科2014年收治的脑梗死后VCI患者40例为VCI组,另选取同期入院脑梗死后非VCI患者40例为非VCI组(NVCI组)。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的吸烟史、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胆固醇(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 LDL)、内膜中层厚度( IMT)、斑块稳定程度、脑梗死体积、病程及病灶数目。结果两组患者性别、TC、TG、LDL、病程及吸烟史、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VCI组患者脑梗死体积大于NVCI组,病灶数目≥3个发生率高于NVCI组( P﹤0.05)。VCI组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动脉分叉IMT厚于NVCI组(P﹤0.05)。VCI组患者斑块稳定程度差于NVCI组(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稳定性严重影响VCI的发生及发展,而颈动脉多普勒彩色超声可作为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经济有效的方法。

    作者:夏正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荥阳市人民医院2015年4月—2016年6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2例,根据不同的治疗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7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7 d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 NIHSS)评分、格拉斯昏迷量表( GCS)评分,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4 h、7 d,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意识状态,且安全性高。

    作者:胡淑梅;张利焕;张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肺炎支原体感染对患儿细胞免疫和肺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 MP)感染对患儿细胞免疫、肺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月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收治的MP感染患儿35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儿保科门诊做健康体检的儿童35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 CD3+细胞分数、CD4+细胞分数、CD8+细胞分数、CD4+/CD8+细胞比值),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用力肺活量( FVC )、呼气高峰流量( PEFR)、用力呼气25%流速( MEF25)及用力呼气50%流速( MEF50)〕,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两组受试者CD4+细胞分数、CD8+细胞分数、CD4+/CD8+细胞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CD3+细胞分数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FEV1、FVC、PEFR、MEF25、MEF50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D3+细胞分数与FEV1、PEFR、MEF25、MEF50呈正相关,与FVC无相关性。结论 MP感染患儿可引起细胞免疫紊乱及肺功能下降,且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计晨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右归胶囊治疗精液异常不育症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右归胶囊治疗精液异常不育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三医院收治的精液异常不育症患者124例,根据患者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予以左卡尼汀口服液治疗,观察组予以右归胶囊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精液质量指标、内分泌激素指标〔睾酮( T)、促黄体生成激素( LH)、促卵泡生成素( FSH)、雌二醇(E2)及泌乳素(PRL)〕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精液量、精子浓度、精子总活力、精子活动率、精子畸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精液量、精子浓度、精子活动率、精子总活力高于对照组,精子畸形率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SH、E2、LH、PR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LH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SH、E2、PR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右归胶囊治疗精液异常男性不育症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精液质量,促使患者生育功能恢复,安全性高。

    作者:禹长杰;周大庆;李文刚;余小祥;庞翔;王坚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原因及处理综述

    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是临床常见的麻醉不良反应之一,其发生率高,对患儿产生严重不良影响。本文就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原因及其预防与处理展开综述,旨在为降低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提供参考。

    作者:徐国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贵州天健七十三医院2013年3月—2015年4月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1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注射用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米非司酮,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异位妊娠包块消失时间、β-人绒毛促性腺激素(β-HCG)恢复正常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患者异位妊娠包块消失时间和β-HCG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胃肠道不适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轻度转氨酶升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米非司酮联用甲氨蝶呤保守治疗早期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好,可明显缩短患者包块消失时间和β-HCG恢复正常时间,改善异位妊娠症状,且安全性好。

    作者:冉春雷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2015年收治的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142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 n=72)和观察组( n=70)。对照组患儿入院后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醒脾养儿颗粒,比较两组患儿腹泻、脱水、体温及大便性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治疗后3 d,比较两组患儿乳酸脱氢酶( LDH)、肌酸激酶( 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腹泻、脱水、体温、大便性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LDH、CK、CK-MB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醒脾养儿颗粒治疗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疗效确切,可有效缩短病程,改善心肌损伤。

    作者:胡莲;周杰;袁慧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临床药师参与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治疗1例

    恶心、呕吐为化疗常见不良反应之一,正确及时处理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对提高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用药依从性及保证患者用药疗程的进行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应根据患者所用化疗药物的致吐风险分级正确选择止吐药物方案,对突发性的恶心、呕吐,指南推荐使用甲氧氯普胺、苯海拉明、氯丙嗪、异丙嗪或精神类药物进行解救治疗。

    作者:宇文利霞;时绘绘;孔应利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腰椎棘突椎板原位回植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腰椎棘突椎板原位回植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唐山市第二医院2014年12月—2016年1月收治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行腰椎棘突椎板原位回植内固定术治疗患者35例。比较患者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 JOA)评分、椎管矢状径情况,并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回植椎板愈合情况、腰椎稳定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后JOA评分高于术前,椎管矢状径大于术前( P﹤0.05)。治疗优良率为94.3%。患者回植椎板骨性愈合良好,回植椎板无移位、脱入椎管发生,末次复查腰椎过伸、过屈位无腰椎不稳倾向。患者未出现腰椎术后感染及症状好转后再次发病。结论腰椎棘突椎板原位回植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扩大椎管,解除压迫,利于椎板愈合,且损伤小,并发症少。

    作者:李超;李永民;郭娜飞;王菲超;商振国;田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