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智杰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联合罗哌卡因、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 PCEA)在顽固性晚期癌痛患者中的止痛效果。方法将选择的35例晚期癌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17例和B组18例。 A组镇痛泵药液组成: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40ml,芬太尼0.2mg,氟哌利多5mg加生理盐水至200ml。 B组在A组基础上加氯胺酮200mg后加生理盐水至200ml。分别在安装止痛泵后24h、48h、5d、7d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统计48h内PCA按压次数、芬太尼用量及患者恶心、呕吐、嗜睡以及呼吸抑制等镇痛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疼痛均明显缓解。 A组治疗后24h、48h、治疗后5d 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 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各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VAS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B组治疗后在24h、48h、治疗5d的VAS评分与A组同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 VAS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PCA按压次数和芬太尼用量明显多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患者恶心、呕吐、嗜睡以及呼吸抑制等镇痛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94.1%(16/17)明显高于B组的11.1%(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硬膜外小剂量氯胺酮联合罗哌卡因、芬太尼自控镇痛具有镇痛作用强、不良反应小等优点,适合中、重度晚期顽固性癌痛患者的止痛。
作者:高秀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色素内镜诊断早期胃癌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4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疑似早期胃癌患者18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内镜以及色素内镜检测,比较2种方法诊断早期胃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正确率。结果色素内镜的灵敏度和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常规内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二者诊断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色素内镜可以有效地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郭霄梅;杨希泉;王红娟;刘晓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新安鼻渊方口服加熏蒸辅治慢性鼻—鼻窦炎内镜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慢性鼻—鼻窦炎行内镜治疗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术后,研究组患者给予新安鼻渊方口服加熏蒸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口服及无菌注射用水熏蒸治疗,2组观察时间均为3个月。对比2组症状改变情况。比较2组患者Lund-Kennedy内镜评分和鼻黏膜纤维传输速率( MTR)及Lund-Mackay CT评分。结果术后第3个月,研究组鼻塞、鼻涕、面部疼痛(胀满感)、嗅觉减退、头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Lund-Kennedy内镜评分、Lund-Mackay CT 评分低于对照组,MTR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安鼻渊方口服加熏蒸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术后临床症状,促进鼻纤毛功能修复,促进鼻窦黏膜炎症吸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张艳娥;张星星;王山苓;张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养正祛瘀方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9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4例和对照组35例。研究组采用养正祛瘀方联合非司酮治疗,对照组仅服用米非司酮治疗。月经期停服,连服3个月后对比观察2组子宫、子宫肌瘤体积大小、孕酮水平的改变。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和孕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患者子宫体积和子宫肌瘤体积均减小,孕酮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养正祛瘀方联合西药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血清中孕酮含量,缩小子宫和子宫肌瘤的体积,对临床治疗子宫肌瘤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新斌;赵粉琴;马睿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患者施行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比2组手术操作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和术中出血量。对比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2/50)低于对照组的18.0%(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科;郑必祥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无抽搐电休克( MECT)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6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采用MECT治疗。对照组采用氟西汀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和治疗1、2、3周HAMD评分。对比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2、3周末2组HAMD评分逐渐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轻,经对症处理后均缓解。结论改良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起效快,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尤其适用于中重度抑郁症患者。而在护理上必须重视心理护理防止消极意外事件的发生,同时做好电休克前后的护理工作。
作者:刘文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长期治疗效果。方法选择80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入院后在保肝、利尿等基础治疗上,每日睡前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连续治疗48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及用药不良反应,在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周、48周进行肝功能检查,比较患者肝功能指标,HBeAg、HBV血清标志物,Child-Pugh评分,检测HBV-DNA阴转率。结果患者服药治疗12周后,厌食、恶心、乏力等症状开始好转;服药24周后,腹胀减轻,腹水开始消退;治疗48周后所有患者均存活,有4例患者于治疗期间证实发展为肝癌,经手术切除后继续服用恩替卡韦,其他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或消退。经恩替卡韦治疗后,患者的TBIL、ALT及AST含量明显下降,ALB含量有所上升,各项肝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采用恩替卡韦治疗后,48名HBeAg阳性患者中,24周转阴率为56.25%,48周转阴率为79.17%;平均HBV DNA由(6.2±1.4) log copies/ml下降至(3.1±0.9) logcopies/ml,48周后HBV DNA转阴率为93.75%;Child-Pugh评分下降至(5.6±0.7)分。治疗前后HBV血清指标及Child-Pugh评分变化显著( P<0.05)。恩替卡韦治疗前,并发症总个数为99例,治疗后,总并发症例数下降至39例,减少约60.6%;各类并发症中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慢性肝衰竭并发症在治疗48周均消失,腹水病例由62例减少至37例,腹膜炎由15例减少为2例。治疗前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0名患者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症状,10例患者出现轻微头晕、恶心等不适反应,无线粒体毒性反应病例发生。结论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状况,减轻或阻止病情进程,同时减少腹水及腹膜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周靖;蒋维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评价该院住院患者万古霉素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该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应用万古霉素的114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住院患者应用万古霉素的总有效率为70.18%,不合理用药占25.4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2%,监测血药浓度39例(34.21%),药物利用指数为0.49。结论我院万古霉素的使用情况基本合理,需加强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实现个体化给药。
作者:徐佳;顾盼;韩懿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孟鲁司特预防呼吸道合孢病毒感染引起的毛细支气管炎后婴幼儿反复喘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0例呼吸道合孢病毒感染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治疗组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加孟鲁司特口服治疗,对照组不采用任何干预。对比2组喘息性疾病的发病率。结果治疗组喘息性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和哮喘等喘息性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加口服孟鲁司特预防呼吸道合孢病毒感染引起的毛细支气管炎后婴幼儿喘息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菊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手术矫正联合自律空间频率刺激法治疗小儿远视内斜合并弱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远视内斜合并弱视患儿124例(158只眼)随机分为研究组62例(78只眼)和对照组62例(80只眼)。研究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同时采用手术联合自律空间频率刺激法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同时采用自律空间频率刺激法进行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患儿视力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2组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视力均较治疗前好转,但研究组视力好转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手术矫正联合自律空间频率刺激法对小儿远视内斜合并弱视进行治疗,疗效好,具有个性化、趣味性,患儿易坚持,费用较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秋富;刘静;田春慧;班景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针对性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自2014年1-12月期间所收治的34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针对性的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水平变化。结果34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经治疗后显效24例(70.6%),有效8例(23.5%),无效2例(5.9%),总有效率为94.1%。治疗后,34例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95.12±4.31)分高于治疗前的(63.71±2.14)分。结论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针对性的治疗,能够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赵庆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116例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无子宫肌瘤仅行剖宫产术的116例患者进行对比,比较2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率、住院时间、术后感染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产后出血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组住院时间、术后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观察组肌瘤剔除术过程中出血>500ml 3例,其中2例为宫角部子宫肌瘤,肌瘤直径分别为4cm和6cm。1例为黏膜下子宫肌瘤,肌瘤直径7cm。观察组切下组织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子宫平滑肌瘤。所有患者无1例行子宫全切术或次子宫全切术,均治愈出院。产后42d行子宫、双附件彩超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选择性在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可避免二次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同时亦减轻了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
作者:齐文霞;薛孟贵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口服避孕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出血的可行性。方法将44例子宫瘢痕憩室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观察组采用口服避孕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63.6%高于对照组的36.4%,复发率(13.6%)低于对照组的2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口服避孕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出血的可行性高,操作简单,安全性高,且不易引起疾病复发,改善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可以应用于临床治疗。
作者:龙起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联合预见性护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2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对比2组患者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睡眠质量、躯体舒适度、运动感觉、精神紧张、正负情感、行为认知、社会支持、社会交往、学习工作、空闲娱乐)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联合预见性护理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康复具有促进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岳淑梅;靳红娥;武爱华;李红霞;刘宗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抑郁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4-10月于我院老年病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8例,行颈动脉超声、24h动态血压监测及焦虑抑郁量表(HAMD)评分。根据颈动脉内膜是否增厚分为IMT正常组(57例)和增厚组(71例),根据是否有抑郁分为抑郁组(59例)和非抑郁组(69例),分别对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IMT增厚组、IMT正常组昼夜平均收缩压水平及血压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抑郁组和非抑郁组昼夜平均收缩压和血压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IMT增厚组BPV和抑郁发生率均高于IMT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BPV和IMT增厚率高于非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BPV与颈动脉IMT及抑郁症发生显著相关。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BPV对防止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抑郁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丹露;李军;郭立稳;王娜;王义围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胱抑素C(CysC)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RA患者60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应用乳胶颗粒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对比2组CysC、BUN和Scr水平。结果 RA组CysC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BUN、S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ysC是反映RA早期肾损害的良好标志物,CysC升高提示RA肾功能损害。
作者:韩智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药师干预对基层医疗机构门诊癌痛患者麻醉药品不规范用药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014年西药房麻醉药品处方和麻醉药品专用病历。参照《成人癌痛临床实践指南》( NCCH)、《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处方管理办法》等首先对我院药师进行门诊癌痛患者麻醉药品使用及取药流程进行培训。由这些药师在2013年6月1-20日分别对本医疗机构的医师进行门诊癌痛患者正确用麻醉药品的宣传,集中学习,并发放相关资料。干预前(2012年1月-2013年6月1日之前)和干预后(2013年7月1日-2014年12月30日)分别抽取本医疗机构门诊慢性癌痛患者麻醉药品处方,计算并比较干预前后门诊癌痛患者不适当用麻醉药品处方数占总处方数的百分比。结果干预前抽取处方量为2735张,干预后抽取处方数量为2776张。干预前不适宜处方2141张,占78.28%,干预后不适宜处方276张占9.94%。干预后不适宜处方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药师干预能够有效改善门诊癌痛患者麻醉药品不适宜用药情况。
作者:刘仕春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臭氧联合玻璃酸钠与曲安奈德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对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白细胞介素1β( IL-1β)、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94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98例,在联合玻璃酸钠与曲安奈德的同时,A组患者给予20μg/ml浓度臭氧、B组患者给予40μg/ml浓度臭氧、C组患者给予60μg/ml浓度臭氧均膝关节腔内注射。对比3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IL-1β、IL-6和TNF-α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血清hs-CRP、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B组患者下降更为明显,B组与A、C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A、C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40μg/ml浓度臭氧联合玻璃酸钠与曲安奈德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能够有效降低血清中hs-CRP、IL-1β、IL-6和TNF-α水平,且效果优于20μg/ml和60μg/ml浓度臭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刘利;王爱巧;颜继英;崔树北;贾晓川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小儿阑尾炎的效果。方法将192例阑尾炎患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96例。 A组行腹腔镜术进行治疗,B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对比2组术中术后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术在小儿阑尾炎治疗过程中具有较好效果,相对于传统开腹术而言,可有效降低患儿创伤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患儿术后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郭俊海;班丽素;张旭辉;薛贝 刊期: 2016年第07期
患者,女,25岁。因停经32+1周,阴道流水7h,气短胸闷3d,于2013年12月16日急诊入住本院妇产科。查体:T 38.4℃, P 126次/min, BP 106/62mm Hg (1mm Hg =0.133kPa),R 26次/min,身高142cm,体质量41kg。
作者:边步荣;郭宇峰;韩利峰;罗瑞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