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斌;向艳
目的:探讨罗红霉素与左氧氟沙星联合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安达市医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08例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罗红霉素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罗红霉素与左氧氟沙星联合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罗红霉素与左氧氟沙星联合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石文全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治疗代谢综合征( M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月北京市昌平区医院收治的MS患者2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二甲双胍肠溶片治疗,治疗组患者予以脑心通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压、心率、体质指数( BMI)、腰围及血清生化指标〔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空腹血糖( FBG)、血肌酐( SCr)、尿微量蛋白( MUAC)〕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BMI低于对照组,腰围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患者TC、TG、FBG、SCr、MUAC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治疗MS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血压、心率及体质量。
作者:朱小进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术前脑血管造影及肿瘤供血血管栓塞治疗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湖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脑膜瘤患者63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Ⅰ组(30例)和Ⅱ组(33例)。Ⅰ组患者术前未行脑血管造影及肿瘤血管栓塞,Ⅱ组患者术前行脑血管造影及肿瘤供血血管栓塞。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肿瘤切除程度、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法( GO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Ⅱ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患者肿瘤切除程度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患者出现脑梗死、瘤内出血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颅神经麻痹1例,栓塞后水肿加重、颅内压增高1例。结论术前脑血管造影及肿瘤供血血管栓塞治疗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减少术中出血、提高肿瘤切除程度,但也存在一定缺陷,应注意其适应证。
作者:章凯;何正文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哮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哮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特布他林布联合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呼气流量峰值差值(△PEF),喘息、胸闷、咳嗽、哮鸣音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患者口咽感染、声嘶、口干、手指震颤例数。结果两组患者△PEF、喘息、咳嗽、哮鸣音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胸闷缓解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口咽感染、口干、手指震颤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声嘶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哮喘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王月宾;苏娴;陈锋;包勇 刊期: 2015年第21期
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与剖宫产率的不断上升,剖宫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越来越常见,直接威胁产妇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剖宫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防治方式包括改良B-Lynch缝合术、子宫下段压迫缝合术等改良术式以及缩宫素、前列腺素、脑垂体后叶素、冻干血浆、益母草等药物防治疗法,灵活结合手术情况、产妇体质及基础疾病选择手术及用药方式是防治产后出血的关键。
作者:林秋玲;兰景尤;黄玉萍;黄梅香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究临床他汀类药物的合理应用情况。方法选取六安市中医院2009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36例服用他汀类药物致不良反应的患者资料,分析他汀类药物用药情况、不良反应表现及原因。结果辛伐他汀用药多,氟伐他汀少;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为服药后2.8h~7.4d,以5~12h多;不良反应多累及消化系统,其次是皮肤、神经肌肉系统、泌尿系统;药物配伍不当、用药剂量或方法不当以及药物自身因素等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其中用药方法或剂量不当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其他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将他汀类药物与其他经相同途径代谢的药物配用,应尽量选择已经核实的安全配伍。
作者:徐辉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产妇中性粒细胞功能变化。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9月开滦总医院产科收治的瘢痕子宫产妇108例作为瘢痕子宫组,另选取同期开滦总医院产科收治的非瘢痕子宫产妇126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中性粒细胞趋化活性(中性粒细胞趋化距离、中性粒细胞趋化指数)及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中性粒细胞吞噬百分率、中性粒细胞吞噬指数)。结果瘢痕子宫组中性粒细胞趋化距离长于对照组,中性粒细胞趋化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性粒细胞吞噬百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子宫组中性粒细胞吞噬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瘢痕子宫的形成可能与中性粒细胞趋化活性升高、吞噬功能降低有关。
作者:夏彦东;安新;李琳;闫贵春;陈梅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微量肝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新乡市妇幼保健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微量肝素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退热时间以及喘憋缓解时间以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退热时间以及喘憋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微量肝素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缩短患儿症状改善时间,减轻肺炎患儿的支气管痉挛,降低气道阻力,改善肺通、换气功能,促进炎症的吸收,促进肺部微循环,简便快捷,安全有效。
作者:傅洪瑞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甲巯咪唑( MMI)与丙硫氧嘧啶( PTU)对Graves病( GD)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GD患者63例,随机分为MMI组(31例)和PTU组(32例)。MMI组患者予以MMI治疗,PTU组患者予以PTU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及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L-2、IL-6、TRA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6个月MMI组患者IL-2水平高于PTU组,IL-6、TRAb水平低于PT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I与PTU治疗GD的效果相当,但MMI的免疫抑制作用强于PTU,药物t1/2长于PTU,故临床更倾向于使用MMI。
作者:庞雁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报道替吉奥胶囊诱发Steven-Johnson综合征(SJS)1例。方法详细介绍患者一般情况、主诉、既往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用药治疗及痊愈经过。结果替吉奥胶囊诱发的SJS经治疗后患者痊愈。结论替吉奥在临床上使用应受到临床医师重视。
作者:李鹏;陈建明;潘婕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采用ABC分析法调查我院2014年药品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和药品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药品销售数据,将A类药品按药理学分类的品种、金额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4年共使用药品1292种,A类药品237种(18.34%),其销售金额占总金额的75.02%;B类药品202种(15.63%),其销售金额占总金额的15.01%;C 类药品853种(66.02%),其销售金额占总金额的9.97%;A类药品包含22类药品,主要为抗肿瘤药、抗微生物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中成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作用于循环系统的药物、激素及其有关药物、影响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等,药品金额占A类药品总金额的83.71%;销售金额前20位药物共9类,包括抗肿瘤药(4种,3301.39万元,22.89%)、抗微生物药物( 3种,2288.58万元,15.87%)、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 3种,1778.60万元,12.33%)、影响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2种,1711.20万元,11.86%)、作用于循环系统的药物(2种,1359.87万元,9.43%)、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用药(2种,1306.16万元,9.05%),6类药品金额占销售金额前20位药品的81.43%。结论我院用药结构基本合理,但不能放松用药的监控与分析,对销售金额较高的几类药物,要加大监控力度,严格按照各项法规政策执行,及时发现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合理、安全用药。
作者:张伟东;李磊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滴眼液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忻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干眼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聚乙二醇滴眼液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泪膜平均破裂时间( BUT)及角膜荧光染色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UT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BUT长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角膜染色降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聚乙二醇滴眼液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可延长泪液蒸发时间。
作者:郝彩萍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坦度螺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合并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千秋煤矿职工医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合并抑郁患者17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5例。对照组给予帕罗西汀治疗,研究组给予坦度螺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 MESSS)评分,以及治疗后的副反应量表( TESS)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HAMD、MES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HAMD、MES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坦度螺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合并抑郁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并提高治疗有效率。
作者:杨小矿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法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当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40例,其中硬皮病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5例,类风湿关节炎18例,皮肌炎/多发性肌炎7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6例,采用血浆置换法进行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补体C3、补体C4、IgG、IgA、IgM、红细胞沉降率( ESR)、C反应蛋白( CRP)、类风湿因子( RF)、肌酸激酶( CK)、乳酸脱氢酶( LDH)、血小板计数( PLT)、血红蛋白( Hb)、羟丁酸脱氢酶( HBDH)水平。结果患者治疗前后补体C3、补体C4、IgG、IgA、IgM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RF、CRP、ESR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硬皮病患者ESR、CR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RBC、WBC、PLT、H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系统性红斑狼疮ESR、CRP水平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RBC、WBC、PLT、H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皮肌炎/多发性肌炎患者LDH、HBDH、ESR、CK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浆置换法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冉崇丕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1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硝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18%)高于对照组(8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高血压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作者:李俊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比较文拉法辛缓释剂和阿普唑仑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7月在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的符合CCMD-3中广泛性焦虑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67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研究组口服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对照组口服阿普唑仑治疗,疗程为4周。临床疗效判定依据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减分率,不良反应采用不良反应量表( TESS)评定。结果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第2周时研究组HAMA评分、精神性焦虑评分、躯体性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第4周时研究组HAMA评分、精神性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短期效果优于阿普唑仑,不良反应两者无差异。
作者:孙跃华;王德燧 刊期: 2015年第21期
四肢长骨骨折在骨折中占有较高比例,其治疗原则从国际内固定协会( AO)理论逐步向生物学固定( BO)理论转变,在促进骨折愈合及减少并发症方面显示出了极大的优越性。本文汇总分析了20余年来国内外BO技术在四肢长骨骨折治疗中的相关文献,与AO技术相比较,分析各自的优缺点。笔者认为BO理论是AO理论的延伸,代表了骨折治疗技术的发展方向,但仍需加强材料和技术方面的研究。
作者:柏冰;马松涛;侯志勇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注射用炎琥宁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3月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儿予以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患儿予以注射用炎琥宁联合酚妥拉明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体温恢复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注射用炎琥宁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减轻患儿痛苦,缩短住院时间,且不良反应小。
作者:尧国勇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处方和不合理典型处方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朔州市朔城区人民医院2012年7月—2014年4月对抗菌药物使用处方进行干预的门诊急诊抗菌药物处方119张,2011年4月—2012年6月未进行干预的门诊急诊抗菌药物处方119张。对干预前后的119张处方按照本院自编量表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用药指征、用药时间、联合用药及给药剂量、途径和次数,评价等级为合理不合理。结果干预前后各类抗菌药物应用率、不合理典型处方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抗菌药物处方进行干预措施后,抗菌药物使用指标均符合规范,干预效果明显。
作者:马金花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A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德阳市人民医院2010年12月—2012年10月收治的AS患者15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观察组给予依那西普治疗,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AS疾病活动指数( BASDAI),AS功能指数( BASFI),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评价脊柱痛和夜间痛,晨僵时间、指地距以及血清MMP-3、红细胞沉降率( ESR)及C-反应蛋白( CRP)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 BASDAI、脊柱痛 VAS评分、晨僵时间、夜间痛 VAS评分、BASFI、指地距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BASDAI、脊柱痛VAS评分、夜间痛VAS评分、BASFI低于对照组,晨僵时间短于对照组,指地距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MMP-3、ESP和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MMP-3、ESP和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依那西普治疗AS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相关临床指标改善明显。
作者:马玲 刊期: 2015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