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层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张吉银;宋昌燕

关键词:护理, 质量管理, 基层医院, 问题, 对策
摘要:持续质量改进(CQI)是新时期医院护理管理的核心,是注重过程管理及环节质量控制的一种新的质量管理理论[1].笔者对基层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持续质量改进措施,提高了护理质量,确保了医疗安全,现报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甲氨蝶呤致循环衰竭死亡1例

    甲氨蝶呤片可用于各型急性白血病,特别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和蕈样肉芽肿、多发性骨髓病、头颈部癌、肺癌、各种软组织肉瘤、银屑病、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恶性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睾丸癌.说明书中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大剂量应用时可产生肾功能损害,长期用药可引起咳嗽、气短、肺炎或肺纤维化、骨髓抑制.注意事项有:致突变性、致畸性、致癌性和对生殖功能的影响;全身极度衰竭、恶液质或并发感染及心、肺、肝、肾功能不全时,禁用本品.我市某医院收治1例全身关节疼痛、活动障碍7个月患者,病史:因患银屑病,在服用甲氨蝶呤片进行治疗时,发生严重的循环衰竭,经积极抢救、护理无效导致死亡,现报道如下.

    作者:申颖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甲状腺病变的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甲状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病变患者62例,其中良性结节40例,恶性结节22例.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由2名医师测量患者大血容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毛细管表面通透性(PS).结果 恶性结节者BF、BV及PS值均高于良性结节者,而MTT、TTP值低于良性结节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CT灌注成像作为形态学和功能学相结合的影像检查手段,可显示甲状腺微解剖结构和内部血流变化,统一规范甲状腺病变的CT灌注参数指标将是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作者:蔡龙波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脑病16例临床观察

    低血糖脑病是指血糖浓度<2.8mmol/L,脑部葡萄糖储量耗尽时所引起的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终可发生不可逆性脑损害,抢救不及时可致死亡[1].由于老年人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高,发生低血糖脑病时易误诊、漏诊.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共收治老年糖尿病患者55例,发生低血糖脑病16例,笔者对其救治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程春花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去甲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1例

    患者,女,65岁,主因间断胸闷、气短2年,加重12h入院.患者2年前出现间断胸闷、气短,在外院诊断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12h前上述症状加重,伴不能平卧.患者有支气管扩张病史30年.近1周受凉后出现咳嗽,咯黄色黏痰,量多.查体:血压146/84mm Hg,神志清楚,精神差.双肺可闻及大量湿性啰音.心率82次/min,律齐.

    作者:牛跃海;胡波;李俊勇;姚欣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关节脱位手法复位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关节脱位手法复位的效果.方法 将70例关节脱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单纯予丙泊酚麻醉,治疗组予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观察2组麻醉效果及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达1级麻醉者比例为85.7%高于对照组的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和离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过程中体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中能发挥良好的镇痛、镇静作用,是一种较理想的静脉麻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扈红亮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甲亢患者的外科治疗及护理体会

    甲亢是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简称,其发病原因是患者机体内甲状腺激素未能正常反馈,导致控制机制失效,甲状腺在体内循环时异常增多,患者全身出现新陈代谢亢进,故又称为甲状腺毒症[1].此病症患者以女性居多,临床表现主要为:神经系统易兴奋、神经过敏、代谢加快、甲状腺肿大、易激动和突眼等.我院2010年5月-2011年6月收治甲亢患者10例,对其进行手术治疗和精心的围术期护理,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茶连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清热解毒类中药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探讨

    清热解毒类中药在临床上应用较多,主要有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七叶一枝花(蚤休)、大青叶、白花蛇舌草、板蓝根、马齿苋、穿心莲、半边莲等,本类药物性味多苦寒,可清解热毒或火毒,主要适用于痈肿疔毒、丹毒、痄腮、咽喉肿痛、蛇虫咬伤、水火烫伤及温热病等.目前,随着中药药理研究的发展,清热解毒类中药的药理作用机制被逐步揭示,在治疗传统火热病的基础上扩大了其临床应用范围.笔者探讨清热解毒类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情况,现报道如下.

    作者:庞博;董军杰;庞国勋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基层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持续质量改进(CQI)是新时期医院护理管理的核心,是注重过程管理及环节质量控制的一种新的质量管理理论[1].笔者对基层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持续质量改进措施,提高了护理质量,确保了医疗安全,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吉银;宋昌燕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尿潴留的护理体会

    尿潴留是产后常见的并发症,由于分娩后会阴伤口疼痛和行剖宫产术后切口疼痛,产妇不敢大胆排尿,尿液潴留于膀胱内而不能及时有效地排除,而发生尿潴留.尿潴留可引起子宫收缩乏力至产后大出血,严重影响产妇的生理、心理,威胁产妇的生命,及早认识、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正确护理对降低产妇的病死率,提高产妇生活质量至关重要[1].产后尿潴留可分为完全性和部分性两种,前者是自己完全不能排尿,后者是指仅能排出部分尿液.尿潴留是造成产后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治疗以兴奋膀胱平滑肌,恢复其收缩功能为主,适时行导尿术.笔者分析产后尿潴留的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东华;赵金荣;李金凤;周爱玲;王海波;高丽彩;李秀娟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血细胞分析前质量控制分析

    目的 探讨血细胞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方法 通过近几年临床实验室开展血细胞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评价活动,分析质量控制分析前的影响因素,明确血细胞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工作要求.结果 血细胞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检验科工作人员素质及仪器设备状态;分析前项目的 正确选择;标本采集前患者的准备;正确的标本采集;标本的正确处理;药物及生理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结论 血细胞分析前的质量保证,既能减少实验误差,还能提高血细胞检验质量.

    作者:张雪溶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曲美他嗪联合地尔硫(艹卓)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联合地尔硫(艹卓)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曲美他嗪联合地尔硫(艹卓)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6%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均少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心绞痛持续时间均短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美他嗪联合地尔硫(艹卓)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有很好的协同作用,能有效改善和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受量,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降低心绞痛的持续时间,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郝剑红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IL-2和VEGF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病情发展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EMS患者76例作为试验组另选同期非孕期、非经期体检正常的健康女性7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IL-2、VEGF水平及阳性检出率.结果 试验组治疗前IL-2水平低于对照组,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试验组治疗后IL-2及VEGF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IL-2及VEGF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IL-2和VEGF水平变化EMS患者病情发展有密切联系,可为临床诊断EMS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张春根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奥美拉唑联合抗生素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联合抗生素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PU)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8例PU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予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呋喃唑酮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口服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2组溃疡愈合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奥美拉唑联合克拉霉素、呋喃唑酮治疗Hp相关性PU有较高的溃疡愈合率和Hp根除率,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振勇;张丽芳;张建军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腹腔镜结直肠癌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微创是21世纪外科领域追求的共同目标,Jacobs和Fowler等人于1991年首次将腹腔镜应用于结直肠癌手术,使微创在结直肠癌手术中成为可能.但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是否优于传统开腹手术,一直是争论的焦点.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器械的不断更新,特别是超声刀、腔内切割闭合器等高科技器械的出现,腹腔镜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与此同时,也出现一些问题,如手术切除范围是否足够大,淋巴结清扫是否足够彻底,腹腔镜是否会造成肿瘤细胞的转移及种植等.目前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尚缺乏复发率、生存率等大规模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还有待进一步的肯定.因此,笔者依据这些问题和目前该领域出现的新技术结合国内外的资料进行综述,现报道如下.

    作者:宁涛;周志翔;白铁成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中西药联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10例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26例和对照组84例.研究组用中西药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纯予两药治疗.观察2组排卵、妊娠情况及卵泡大小和子宫内膜厚度.结果 2组排卵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排卵期2组卵泡均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卵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药联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诱导排卵效果好,同时能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妊娠率,有效降低西药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彦茹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致严重过敏性休克1例

    患者,男,42岁,因腹部胀痛>10d,呈持续性,以上腹部为主,于2012年9月12日入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 .既往2011年工作时右上肢被机器绞伤,于我院行右上肢截肢术,无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否认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无输血及血液制品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按计划预防接种.查体:T 36.8 ℃,P 72次/min,R 20次/min,BP 142/84mm Hg.神清,自动体位,全身皮肤黏膜及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及压痛.

    作者:曾秀燕;鲁梅玉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阴道B型超声结合腹部B型超声用于异位妊娠诊断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阴道B型超声结合腹部B型超声诊断异位妊娠(EP)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120例EP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腹部B型超声检查,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阴道B型超声检查.比较2组诊断准确率.结果 试验组检查准确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B型超声结合腹部B型超声用于EP的诊断,可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连琼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产妇宫缩活跃早期人工破膜联合胎心监护对新生儿预后的影响

    目的 观察产妇宫缩活跃早期人工破膜联合胎心监护对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360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A组和对照B组,每组120例.观察组于宫缩活跃早期行人工破膜,同时行持续胎心监护;对照A组于宫缩活跃早期行人工破膜,按规定时间采用多普勒超声监测胎心;对照B组于宫缩活跃早期行持续胎心监护.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共发生新生儿窒息24例,其中脐带因素8例(33.3%),羊水污染6例(25.0%),胎头娩出困难3例(12.5%),滞产、第二产程延长3例(12.5%),胎盘因素2例(8.3%),胎儿因素1例(4.2%),不明原因1例(4.2%).24例窒息新生儿救治成功20例(83.3%),转儿科观察治疗4例(16.7%).结论 新生儿窒息受多种因素影响,宫缩活跃早期人工破膜联合胎心监护有助于改善新生儿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建敏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的治疗分析

    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6.9%[1].因切口感染可引发软组织充血肿胀、坏死,甚至有可能出现钢板外露,如未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可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切口感染也成为脊柱外科临床医护人员不可忽视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为提升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引发切口感染的治疗效果,2006年1月-2012的12月我院收治经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的患者23例,并给予有效的治疗措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万富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阑尾炎160例术后观察及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阑尾炎术后患者术后的观察及护理.方法 该院外科收治急性阑尾炎患者160例,对其术后观察及护理措施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0例阑尾炎均获临床痊愈,术后发生切口感染3例,经积极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 术后,对阑尾炎术后进行密切观察及精心护理,可使患者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王萍 刊期: 2013年第3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