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肺复苏30余分钟成功1例

卢怀海;李雪卿;曹瑞琪;靳立伟

关键词:心肺复苏, 脑复苏, 低温, 缺血再灌注, 渗透疗法
摘要:患者呼吸心跳停止时所迅速采取的一切恢复循环和呼吸功能的抢救措施称为心肺复苏.复苏的终目的是恢复患者的意识(脑功能),因此这一系列抢救治疗措施统称为心肺脑复苏(CPR).脑组织的耗氧量很大,神经组织的代谢率极高,脑内能源储备非常有限,对缺氧耐受性较差.心搏停止10s脑内可利用氧耗尽,神志不清,有氧代谢的三羧酸循环停止,继而无氧糖酵解,随之使储存的葡萄糖和糖原耗竭,2~4min内低能的无氧代谢也停止,4~5min内ATP耗尽,所有需能反应均停止.因此复苏的首要问题是争取时间.我院曾成功抢救一名失血性休克致心跳骤停患者1例.复苏时间近30余分钟,未遗留明显神经系统并发症,现将救治体会报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心力衰竭患者59例护理体会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由于心室收缩功能下降射血功能受损,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无力,而致体力活动受限和水肿.该病的治疗包括防止和延缓心力衰竭的发生,缓解临床心力衰竭的症状,改善其长期预后并降低病死率[1].另外,患者在发病过程中易出现烦躁、焦虑等心理,导致机体疫力下降,所以对患者在治疗期间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干预是非常有必要的[2].我院2010年5月~2011年12月收治心力衰竭患者59例,在治疗过程中对其进行护理干预,获得较好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路恋英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冠心舒通胶囊改善心绞痛患者症状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冠心舒通胶囊改善心绞痛患者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上加用冠心舒通胶囊.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舒通胶囊能显著改善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少,服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建英;陈欣华;王静;苏白玉;李淑霞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甲氨蝶呤致循环衰竭死亡1例

    甲氨蝶呤片可用于各型急性白血病,特别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和蕈样肉芽肿、多发性骨髓病、头颈部癌、肺癌、各种软组织肉瘤、银屑病、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恶性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睾丸癌.说明书中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大剂量应用时可产生肾功能损害,长期用药可引起咳嗽、气短、肺炎或肺纤维化、骨髓抑制.注意事项有:致突变性、致畸性、致癌性和对生殖功能的影响;全身极度衰竭、恶液质或并发感染及心、肺、肝、肾功能不全时,禁用本品.我市某医院收治1例全身关节疼痛、活动障碍7个月患者,病史:因患银屑病,在服用甲氨蝶呤片进行治疗时,发生严重的循环衰竭,经积极抢救、护理无效导致死亡,现报道如下.

    作者:申颖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保留输卵管的子宫切除对卵巢血供的影响

    目的 探讨子宫切除同时保留输卵管对卵巢血供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单纯子宫全切术,试验组行子宫切除+双侧输卵管切除术.观察2组术后1、2、4、6个月卵巢体积(OV)、卵巢间质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2组OV、PSV、EDV、RI、P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2组OV大于治疗前,PSV、EDV、RI、PI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3、4个月,2组OV、PSV、EDV、RI及PI水平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各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切除可引起绝经前妇女短暂性卵巢血供下降,于术后近期内可逐步恢复,同时切除输卵管并不会加重子宫全切术对绝经前妇女卵巢血供的影响.

    作者:李丽;冯小涛;李季滨;王莉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急救与护理体会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道疾病中的急症,指屈氏韧带以上,包括胃、十二指肠、胰、胆道等病变引起的出血[1].我院2008年-2012年收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现将急救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王桂莲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X线诊断马德隆畸形1例

    患者,18岁,5年前曾因外伤致右肘部疼痛就诊,诊断右桡骨小头半脱位,同时发现尺桡骨弯曲变形.拍摄双腕关节X线片见尺桡骨远端骨质多发异常,尺骨远端与桡骨远端不在同一水平,桡腕关节面向尺侧明显倾斜,其后诊断及治疗不详.此次就诊,右桡骨小头脱位,明显向外上方移位,尺桡骨弯曲变形,肘部畸形明显,右侧肱骨外上髁骨质囊状改变,后又行CT检查,右桡骨小头脱位并右肱骨外髁囊性病变及病理性骨折.父母非近亲结婚,除其父亲外家属多人身上可触及硬疙瘩,后为其弟摄X线胸片,其母摄腰椎侧位片(其母站立时呈腹部前突臀部后翘),为患者摄胸片、右腕关节及左肘关节包腕关节,发现多处骨质异常.X线诊断:马德隆畸形并软骨发育异常.

    作者:钱华;范治国;强少文;戴捷;李军峰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偏头痛患者31例,均采取中药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1个疗程后,31例患者中治愈6例(19.4%),显效13例(41.9%),有效8例(25.8%),无效4例(12.9%),总有效率为87.1%.结论 中医药治疗偏头痛效果显著,治疗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仕祥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腹腔镜结直肠癌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微创是21世纪外科领域追求的共同目标,Jacobs和Fowler等人于1991年首次将腹腔镜应用于结直肠癌手术,使微创在结直肠癌手术中成为可能.但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是否优于传统开腹手术,一直是争论的焦点.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器械的不断更新,特别是超声刀、腔内切割闭合器等高科技器械的出现,腹腔镜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与此同时,也出现一些问题,如手术切除范围是否足够大,淋巴结清扫是否足够彻底,腹腔镜是否会造成肿瘤细胞的转移及种植等.目前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尚缺乏复发率、生存率等大规模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还有待进一步的肯定.因此,笔者依据这些问题和目前该领域出现的新技术结合国内外的资料进行综述,现报道如下.

    作者:宁涛;周志翔;白铁成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局部浸润的观察

    目的 观察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局部浸润的变化.方法 抽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胃癌患者56例作为胃癌组,并抽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将胃癌组患者按照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分成感染组和非感染组.胃癌组患者接受胃镜检查、检测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对照组接受胃镜检查和幽门螺杆菌检测.胃癌组有门螺旋菌感染阳性者采取免疫组化SP法检测基质计算蛋白阳性表达率.结果 胃癌组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为76.79%高于对照组的4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MMP-2和VEGF蛋白表达阳性率均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严重者其胃癌局部浸润组织间基质蛋白增加,值得关注,并应加强预防,以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郭宏华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小儿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目前抗菌药物应用广泛,儿童因其免疫机制不健全,感染性疾病发病率较高,抗菌药物应用率也较高.临床应规范用药制度,采取各种措施保证儿童用药安全、合理.

    作者:赵丽杰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头孢曲松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目的 观察头孢曲松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C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头孢曲松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阿奇霉素粉针剂静脉滴注治疗,3~5d后继以阿奇霉素片口服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炎性反应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炎性反应吸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孢曲松联合阿奇霉素治疗CAP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丽平;唐桂莲;邓敏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血标本采集对血液检验分析的影响及干预措施探讨

    目的 探讨血标本采集对血液检验的影响及干预措施.方法 2012年6月-2012年12月共采集血液标本32 567份,观察血液标本采集部位、时间、标本量及送检时间等对血液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 35 267份样本发生检测误差67份(0.19%),其中由于采集部位、体位引起检测误差13例(19.40%),血液标本量导致检测误差23例(34.33%),标本放置时间导致检测误差22例(32.84%),患者心理因素导致检测误差9例(13.43%).结论 血标本的采集质量对血液检验分析结果有直接影响,医院应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血标本采集质量,提高医院血液检验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作者:姜玉慧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次出血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次出血的治疗及临床疗效.方法 3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次出血患者,据病情特点,给予非手术治疗4例和手术治疗26例,根据日常生活能力预后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30例患者中非手术治疗患者4例,其中达Ⅰ级2例,Ⅱ级1例,未出现再出血1例;26例手术治疗患者中,死亡8例,其余Ⅰ级4例,Ⅱ级9例,Ⅲ级3例,Ⅳ级1例,Ⅴ级1例.结论 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患者,及早诊断、及早治疗,能明显降低病死率.

    作者:王永锋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糖尿病用药方案分析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临床表现为烦渴、多尿、多饮、多食、疲乏、消瘦、尿糖等.糖尿病是因胰岛素分泌量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和水、电解质代谢的紊乱[1].目前糖尿病的治疗药物有五大类,而治疗老年性糖尿病的药物除胰岛素之外,只有4类药物较合适:磺脲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TD)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因而效果也不同,在治疗的时候要根据自身的体质和病情来选择药物.

    作者:程志丽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我院鼠神经生长因子的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调查该院住院科室2011-2013年同期(1月1日-8月31日)鼠神经生长因子(NGF)的使用情况.方法 统计该院住院科室NGF的使用情况,采用用药频度(DDDs)方法,对NGF用药金额、用药量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2年,恩经复的总用量及总金额均高于苏肽生.3年中NGF使用较多的科室有眼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和心血管内科等.结论 统计科室3年的应用情况差别不大,但总的应用情况基本符合我国当前药品消耗总趋势.

    作者:邓晓青;吴海新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利拉鲁肽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

    目的 观察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56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GL组和NS组各28例.NS组予二甲双胍口服联合生理盐水皮下注射治疗;GL组予二甲双胍口服联合利拉鲁肽皮下注射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脂、转氨酶及载脂蛋白-2(LCN-2)水平.结果 治疗后,GL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GL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LCN-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可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血脂、转氨酶及LCN-2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解皓;李海涛;石慧乔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基层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持续质量改进(CQI)是新时期医院护理管理的核心,是注重过程管理及环节质量控制的一种新的质量管理理论[1].笔者对基层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持续质量改进措施,提高了护理质量,确保了医疗安全,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吉银;宋昌燕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甲亢患者的外科治疗及护理体会

    甲亢是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简称,其发病原因是患者机体内甲状腺激素未能正常反馈,导致控制机制失效,甲状腺在体内循环时异常增多,患者全身出现新陈代谢亢进,故又称为甲状腺毒症[1].此病症患者以女性居多,临床表现主要为:神经系统易兴奋、神经过敏、代谢加快、甲状腺肿大、易激动和突眼等.我院2010年5月-2011年6月收治甲亢患者10例,对其进行手术治疗和精心的围术期护理,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茶连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低剂量CT扫描在儿童鼻窦炎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低剂量CT扫描在儿童鼻窦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42例鼻窦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CT扫描,观察组行低剂量CT扫描.观察2组剂量长度乘积(DLP)、单次CT剂量加权指数(CTDIw)及图像分级情况.结果 观察组DLP于CIDIw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图像分级与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鼻窦炎患儿进行低剂量CT扫描,能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同时又能满足其诊断要求,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红艳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抗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肿瘤是机体局部组织的某一细胞在各种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控制,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引起的异常病变.肿瘤一般有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2种,通常情况下,良性肿瘤通过手术治疗能使患者恢复健康,恶性肿瘤即癌症,由于其顽固性较难被治愈.肿瘤本质上是基因病,良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较小,但发生在重要器官上时仍可产生严重的后果;恶性肿瘤则生长较快,浸润并破坏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且能发生转移,对机体的危害十分严重.在肿瘤生长的过程中,其必需的过程是建立足够的血管系统,从而为其生长提供氧气和营养.Folkman理论[1]认为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是依赖于新生血管生成的,而在血管生成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中也发挥着较大的作用.近年来,以VEGF为靶标开发研制抗肿瘤药物成为相关领域内研究的热点,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笔者就其相关问题综述如下.

    作者:苏永强;邓述恺 刊期: 2013年第3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