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娜;东冰;李春霞;古巧燕;杜雄
目的::探究腹腔热灌注化疗对结肠癌术后患者CEA、CA19-9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肿瘤科病房结肠癌患者11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标准的化疗操作方案,治疗组于术后1~2d采用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KPS评分、毒副作用、CEA以及CA19-9水平。结果:①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②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血清CEA、CA19-9水平下降( 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清CEA、CA19-9水平较低( P<0.05),治疗后两组KPS评分上升( 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KPS评分较高( P<0.05);③治疗组患者毒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腔热灌注化疗对结肠癌术后临床疗效显著,药物安全性较高,患者术后肿瘤标志物CEA以及CA19-9水平较低,抑制癌细胞转移以及增殖,改善预后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传亮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对脓毒血症患者免疫调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安徽省六安市人民医院ICU脓毒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经典SSC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和胸腺肽联合免疫调理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4、7d的C反应蛋白(CRP)的动态变化,比较患者的慢性健康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器官功能障碍评分( MODS评分)。结果:疗后治疗组C反应蛋白、APACHE-Ⅱ及MODS评分显著下降( p<0.05)。结论:联合应用胸腺肽和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可提高患者免疫力,显著降低C反应蛋白、APACHE-Ⅱ及MODS评分,改善患者病情。
作者:韩宇;张素梅;施锐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孟鲁斯特联合雾化吸入剂对稳定期COPD患者气道功能及炎症反应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98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孟鲁斯特口服联合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者患者的气道功能指标及血清炎症介质含量。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FEV1/FVC、MMEF、PEF均较高,血清TNF-α、IL-6和IL-8含量均较低,两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结论:孟鲁斯特联合雾化吸入剂治疗稳定期COPD能够改善气道功能、抑制炎症反应,临床应用价值优于雾化吸入剂单独治疗。
作者:美丽班·哈盼;热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无痛分娩在高龄初产妇患者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64例经阴道分娩的高龄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产妇按常规分娩,观察组给予无痛分娩。比较两组产妇产前焦虑、抑郁程度,剖腹产的比例以及新生儿的Apgar评分等情况。结果:无痛分娩高龄初产妇产前焦虑SAS、抑郁SDS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痛分娩高龄初产妇剖腹产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痛分娩可以显著降低高龄初产妇产前的焦虑抑郁程度,减少剖腹产的比例。
作者:王红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甲状腺素治疗PCOS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门诊确诊为有IR的PCOS并SCH的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二甲双胍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予左旋甲状腺素每日早晨口服,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排卵率为65.7%,妊娠率为17.1%;对照组排卵率为54.3%,对照组5.7%,观察组排卵率及妊娠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患者HO-MA-IR、TC、TG、LDL和TSH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P<0.05或<0.01)。结论:甲状腺素可辅助改善二甲双胍单药使用的疗效,改善患者IR情况、血脂及TSH水平,促进患者排卵及妊娠。
作者:于九洋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对比延续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在临床延续护理的价值。方法:将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100例患者为此次的研究调查对象。按照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给予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延续护理干预,比较各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指标的评分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调查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后的体质量指数、疾病影响、活动受限、GHQ-12评分以及症状与实验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的体质量指数、疾病影响、活动受限、症状以及GHQ-12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 P>0.05),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组内的体质量指数、疾病影响、活动受限、症状以及GHQ-12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而言,延续护理可有效的提高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王丽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评价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 )水平联合头颅MRI检查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选择60例发生神经系统损伤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另随机选择未发生神经系统损伤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血清NSE水平和头颅MRI检查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血清NSE、脑脊液未结合胆红素( UCB )水平高于对照组(P 均<0.05);观察组中MRI 信号异常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MRI 异常组的血清NSE、脑脊液UCB水平高于MRI正常组( P 均<0.05)。结论:血清NSE与头颅MRI联合检查结果可能作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的评价标准,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玉丽;赵晓莉;王游;李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对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塞的疗效进行临床评价。方法: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进展性脑梗塞患者进行随机平行分组,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方案(包括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4d后,治疗组NIHSS评分、BI指数均较同期对照组改善明显( P<0.05),且PT、APTT水平均较同期对照组明显升高(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塞疗效理想,可显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能力,可能与其改善凝血功能机制有关。
作者:张利斌;何芸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进展期胃癌根治术结合新辅助化疗的影响和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进展期胃癌60例患者予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案分成两组,对照组行胃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行胃癌根治术结合新辅助化疗,对比两组影响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根治切除手术率和三年生存率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总并发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进展期胃癌根治手术结合新辅助化疗效果显著。
作者:陈鹏;吴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脉络宁注射液联合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防治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效果。方法:2013年4月到2015年4月期间,选择收治的74例下肢骨折术后DV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7例、观察组37例。对对照组患者只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配合抗凝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脉络宁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2周和30d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D-二聚体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总体恢复有效率为98.61%和91.67%,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出血事件。结论:脉络宁注射液联合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防治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明显的效果,可预防DVT并促进患者血栓消融,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寿庆坤;王飞;郑文渊;谢继平;王文正;刘艳;马俊旭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周边虹膜切除手术前后中央角膜厚度、中央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玻璃体腔长度和眼轴长度变化。方法: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0例30只眼纳入研究。行周边虹膜切除手术治疗。手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采用超声角膜测厚仪检测患者的中央角膜厚度,采用眼部A型超声测量系统(A超)检测患者的中央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玻璃体腔长度、眼轴长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手术后1周与手术前比较,中央前房深度变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中央角膜厚度、晶状体厚度、玻璃体腔长度、眼轴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后1个月与手术前比较,各检测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中央角膜厚度、玻璃体腔长度与眼轴呈正相关( r=0.721、0.901,P<0.05)。结论:周边虹膜切除术不能改变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中央角膜厚度、晶状体厚度、玻璃体腔长度和眼轴长度。
作者:马琳丽;张洪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评价P KP 术后伤椎后凸角纠正与脊柱整体力线改善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采取P KP 治疗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70例,比较术前、术后骨折椎体的后凸角和C7矢状位比值的变化,分析两者有无相关性。结果:PKP 前后伤椎后凸角纠正6.72±1.92度,其中单一椎体骨折伤椎后凸角纠正5.66±1.26度,单一胸椎骨折伤椎后凸角纠正5.97±1.12度,单一腰椎骨折伤椎后凸角纠正5.36±1.32度;PKP 前后C7/SFD变化0.03±0.02,其中单一椎体骨折患者C7/SFD变化0.02±0.01,单一胸椎骨折患者C7/SFD变化0.02±0.01,单一腰椎骨折患者C7/SFD变化0.02±0.01。除单一腰椎骨折外,C7/SFD变化与伤椎后凸角纠正呈明显相关。 PKP 前后双椎骨折患者C7/SFD变化0.04±0.02,三椎骨折患者C7/SFD变化0.06±0.03,C7/SFD变化与骨折数目呈明显相关。单一胸椎与单一腰椎骨折比较,PKP 前后伤椎后凸角纠正及C7矢状位比值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 KP 术后骨折节段局部后凸畸形纠正越明显,脊柱整体力线改善越明显;随着P KP 节段的增加,后凸畸形和脊柱整体力线改善更加明显。
作者:张义龙;王雅辉;孙志杰;刘正蓬;孙贺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的麻醉效果,以及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和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麻醉诱导前15min观察组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6μg/kg,维持量0.4μg?kg-1?h-1,术毕前40min停用,对照组给予等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记录两组患者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及手术麻醉时间,注药前( T1)、麻醉诱导前( T2)、气管插管前即刻( T3)、插管后1min( T4)、探查时( T5)及拔管后即刻( T6)的脑电双频指数( BIS),术后1h和4h的镇静评分( Ramsay)和视觉模拟评分( VAS),以及手术结束和术后24h血清肾上腺素( E)、去甲肾上腺素( NE)和血管紧张素Ⅱ( ATⅡ)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手术麻醉时间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麻醉期间用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T2时间点BIS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余时间点两组BIS值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1h和4h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手术结束及术后24h血清E、NE及AT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应用右美托咪定可产生明显的镇静、镇痛效应,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优化机体应激状态,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唐安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行心理护理对疗效的影响。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不同年龄类风湿关节炎621例患者予回顾性分析,分成两组,对照组(100例)予常规护理,研究组(521例)行心理护理,对比患者心理状态、关节疼痛、实验室指标与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护理后SAS、SDS与V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护理前改善,研究组优于对照组( P<0.05),且护理后研究组中青年类风湿因子、CRP 与ESR改善效果均较对照组和老年患者优( P<0.05)( P<0.05)。结论:不同年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行心理护理疗效显著。
作者:张莉;苑爱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不同运动强度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和D四组,每组30例。 A组患者为对照组,每天自由活动,B组轻强度运动,C组中强度运动D组重强度运动。观察患者血脂、血糖、体重指数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结果:接受运动干预的患者血脂、血糖、体重指数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均出现了明显的改善( P<0.05)。并且C组患者各项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适当的、科学的运动干预治疗,对控制血糖、血脂、体重指数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明显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常湛;冯红;孟令华;王丽慧;谷春芳;刘书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乳房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的产妇泌乳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年10月至12月收治的100例母婴分离的初产妇采用SAS软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知识干预、乳房按摩、模仿早期吸吮等乳房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的乳房护理知识、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泌乳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母乳喂养知识掌握、乳房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泌乳量多于对照组,乳房胀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乳房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增进产妇产后乳房护理知识,增加乳汁的分泌,提高母乳喂养率。
作者:朱春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1国外情况率先着手进行护理成本概念及护理成本构成研究工作的是上个世纪50年代的美国。之后,开始对不同患者的护理成本核算进行分类测量,并确定出核算项目和基本方法。80年代起,美、德、日等国开始从成本价格、护理供需、效益分析、保险等方面,从价值补偿和价值增值两个维度,对配置合理的护理资源进行了大量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90年代初,护理经济学研究的发展速度加快,范围广,内容多,注重从不同工作量测算系统下进行成本比较研究和成本效益研究,并纳入医疗机构体系的经济学评价指标,以指导决策和选择。如对重症老年护理单元的建立分析、患者健康教育的成本分析等;在不同的护理方式下,按照不同种类的患者康复成本来计算,如脑卒中、创伤性脑损伤等护理成本分析等;21世纪以来,随着护理成本研究的角度越来越广泛和创新,与临床护理工作结合也越来越紧密,如Patel等[1]对中风患者的护理成本与不同健康水平的护理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Grivelli等[2]在家庭护理成本方面进行了大量资料的收集和比对等;Lipman等[3]在家庭护理成本方面也进行了研究,并集中在了新生儿家庭群体。
作者:李馨;党晓伟;苗玉东;左欣鹭;秦博文;邢凤梅;张晓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清亮饮对家兔玻璃体积血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随机将30只家兔按照性别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正常组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模型组和治疗组给予自身血液推注造模,24h后观察造模是否成功,造模成功后,治疗组给予4.9g?kg-1?d-1清亮饮原药治疗,煎煮、浓缩后灌胃,治疗8周后,观察眼底可见度并进行分级评分,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玻璃体液中IL-6、TNF-α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家兔眼底可见度明显改善( P<0.05),玻璃液中TNF-α、IL-6的水平显著降低( P<0.05,P<0.01)。结论:清亮饮对治疗家兔玻璃体积血具有显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玻璃体液中IL-6、TNF-α水平有关。
作者:胡晓丹;任芳;南洋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灯盏花素片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就诊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复方丹参滴丸和灯盏花素片合用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50例,疗程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时间、T波倒置导联个数、ST段下移以及胸痛、胸闷憋气和心悸的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时间、T波倒置导联个数、ST段下移距离以及胸痛、胸闷憋气和心悸等症状评分均降低( 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 P<0.01);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灯盏花素片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较单纯应用西药更好,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宋春艳;何丽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150例我院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老年COPD致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将所有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三组,分别为无创通气组(无创组)、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组(序贯组)以及综合治疗组(纤维镜吸痰、雾化治疗以及通气机治疗等),每组各50例,观察三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等。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各临床指标对比无差异( P>0.05);治疗后,综合治疗组患者各临床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其它两组( P<0.05);综合治疗组VAP 和PIC出现时间、机械通气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其它两组( P<0.05);无创组、序贯组以及综合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18%以及8%,综合治疗组明显低于其它两组(P<0.05)。结论:序贯通气治疗COPD 所致急性呼吸衰竭效果优于无创通气,而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效果为显著,不仅明显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和通气时间,而且并发症发生少,症状改善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李悦琳;刘勇;李继科;曾义岚;叶庆;王玥莲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