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传统手术与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疗效比较

王崇林;王文贵

关键词:传统手术, 小切口微创手术, 疝气, 小儿, 疗效, 安全性
摘要:目的:比较传统手术、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4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90例疝气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分别给予小切口微创手术和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手术疗效及各项指标。结果: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自主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 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共计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1%;对照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共计1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1.1%。治疗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X2=15.248,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河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麝香保心丸与硝酸异山梨醇酯片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麝香保心丸与硝酸异山梨醇酯片联用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硝酸异山梨醇酯片,10mg/次,口服,3/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2丸/次,口服,3/d,疗程8周,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7.8%,治疗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68.9%,两组差异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 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与硝酸异山梨醇酯片联用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中西药联合应用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西药治疗效果。

    作者:郑洪波;张秀静;高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臭氧在感染性创面治疗中的疗效观察及抗炎修复能力分析

    目的:观察和分析臭氧在感染性创面治疗中的疗效观察及抗炎修复能力,以期提高创面愈合能力。方法:选取87例伴不同程度损伤的患者且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将8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0例),其中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对伤口进行处理、观察组则给予臭氧消毒水进行伤口冲洗处理,同时对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效果、不同时间段创面新生上皮组织面积以及创面周边炎症带面积变化率、吞噬细胞计数进行观察和所得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伤口愈合效果(甲级愈合89.4%)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创面新生上皮组织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周边炎症带消退好于对照组( P<0.05)。结论:臭氧在感染创面治疗中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创面愈合,具有较强的抗炎修复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唐权宗;易晓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开腹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与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收治入院的41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1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LCBDE),与同期45例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 管引流术( Open choledocholithotomy T-tube drainage OCHTD )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病人均治愈出院。 LCBDE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均少于OCHTD 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LCBDE组住院费用略高于OCHT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LCBDE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可一次手术治疗,术中术后出血少,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患者康复快,疗效满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望成为治疗胆囊结石并发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郑修宇;陈晓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评估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并有肝穿刺病理学检查结果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结果:60例患者肝纤维化病理分期S0期19例、S1期16例、S2期10例、S3期7例和S4期8例;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评分1分20例、2分16例、3分10例、4分7例及5分7例。病理结果显示肝纤维化41例、无肝纤维化19例;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评分判定肝纤维化40例、无肝纤维化20例。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灵敏度92.68%,特异度89.47%。结论: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评估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为肝纤维化的临床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并且具有无创,可反复检查,对观察患者病变进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方群;晋军;贾学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盆腔炎住院患者的护理效果评价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护理干对盆腔炎住院患者的护理效果评价。方法:将盆腔炎住院患目的:探究健康教育护理干对盆腔炎住院患者的护理效果评价。方法:将盆腔炎住院患者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治疗;另一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结果:健康教育护理组的盆腔炎患者经护理干预治疗后对盆腔炎知识的知晓情况,坚持配合治疗及注意经期卫生情况的例数均大于常规对照组患者。健康教育护理组患者出院后半年内发热复发和腰痛复发的例数均明显低于常规对照组患者;对本次治疗的满意度评分大于常规护理组。结论: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使其发挥积极的主观能动性,配合医生治疗,从而提高盆腔炎的治愈率。

    作者:崔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注射用纤溶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肺栓塞易栓因素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注射用纤溶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肺栓塞易栓因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有肺栓塞易栓因素的高危患者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1次/12h;研究组同时加用注射用纤溶酶100U,溶于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两组疗程均为7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特异性抑制物( PAI-1)活性及凝血酶原时间( 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D-二聚体( D-D)水平。结果:①治疗后两组Fib、D-D含量降低, tPA、PAI-1活性降低( P<0.05)。研究组Fib、D-D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tPA、PAI-1活性也低于对照组( P<0.05)。②治疗期间,研究组无肺栓塞发生,对照组3例发生肺栓塞,发生率为8.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1)。③两组治疗期间均无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以及其他部位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对有肺栓塞易栓因素的患者预防性应用纤溶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纤溶-凝血系统,预防肺栓塞发生。

    作者:欧永强;李海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影响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癌介入综合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旨在为同类疾病的治疗提供诊断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行综合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应用TAI治疗、TACE治疗、TACE+PEI治疗、TACE+手术切除治疗,同时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5年期生存率,并采用Cox回归分析法对影响原发性肝癌介入综合治疗预后5年生存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治疗方式、淋巴结转移、门脉癌栓、肝功能Child分级、肿瘤大小、近期疗效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经Cox 多因素回归分析可知,近期疗效、临床分期、肝功能Child分级、治疗方式是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综合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的危险因素包括期疗效、临床分期、肝功能Child分级、治疗方式,其中TACE+手术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理想,能有效延长患者生存率。

    作者:王书长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TIP30基因表达对吉非替尼体外抑瘤作用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TIP30基因的表达对吉非替尼体外抑瘤的作用效果。方法:构建TIP30基因抑制的A549细胞,并采用靶向EGFR药物吉非替尼对TIP30基因有抑制和无抑制两组的细胞株进行处理。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生长抑制率和细胞生长情况。结果:成功构建TIP30基因抑制细胞,并在TIP30基因抑制的肺癌细胞( TIP30_Down )和正常 TIP30细胞( TIP30_Normal )两组均给予1μmoL/L的EGFR抑制剂吉非替尼后,TIP30_Down细胞的生长速度明显慢于TIP30_Normal细胞( t=7.21,P<0.01)。观察5d后,TIP30_Down组与TIP30_Normal组肿瘤细胞抑制率分别为83.15%±3.28%和49.8%±4.6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10.18,P<0.01)。结论:TIP30基因上调可增加吉非替尼的体外抑瘤的敏感性,有望作为吉非替尼靶向治疗的预后指标。

    作者:陈锦章;黄维;阮健;陈逢生;郑大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PFNA微创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观察

    目的:探析PFNA微创法对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112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入两组各56例,治疗组行PFNA微创治疗,对照组行PFN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等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1%vs.79%,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7%vs.34%,P<0.05),预后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采用微创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容易操作,愈合较快,疗效确切,感染等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程正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治疗思路和方法的选择。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2年8月共收治胫骨平台骨折87例,其中男68例,女19例,年龄20-74岁,平均43.9±0.6岁,开放性损伤2例,闭合型损伤85例,按照schatzker分型标准Ⅰ型5例,Ⅱ型34例,Ⅲ型4例,Ⅳ型6例,Ⅴ型18例,Ⅵ型20例。根据分型,分别给于单侧解剖钢板60例,双钢板内固定25例,单纯螺钉固定2例。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4.3个月,采用Rasmussen 评分标准评定:优55例,良22例,可9例,差1例,优良率88.5%。结论:根据胫骨平台骨折的特点而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法,术中植骨将减少术后胫骨平台的下沉,术后功能锻炼,可以明显的改善胫骨平台的治疗效果。

    作者:段廷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尿毒净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药理作用的分子机制

    目的:探讨尿毒净液对大鼠慢性肾功能不全模型的药理药效。方法:切除大鼠5/6肾脏构建大鼠慢性肾功能不全模型。将实验分为4组,每组10只大鼠。 A组,假手术组。 B组,空白对照组。 C组,尿毒净液组。 D组,洛丁新组。观察5周后大鼠同型半胱氨酸、Scr、Bun、HGB、钾、钙、磷、钠、氯等肾脏生化代谢指标变化,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相关基因DNA甲基化水平、mRNA转录水平,并进行病理切片观察肾脏组织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慢性肾功能不全大鼠模型造模成功, Scr、Bun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HGB明显下降( P<0.05)。5周治疗后,C组大鼠Scr水平较B、D组大鼠明显降低( P<0.05),C、D组大鼠Bun水平较B组大鼠明显降低( P<0.05),C、D组大鼠HGB水平较B组大鼠明显升高( P<0.05),C组大鼠氯、钙、磷紊乱水平较B、D组改善显著。尿毒净液可以有效降低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恢复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DNA甲基化水平,有效降低肾小球硬化的主要介质TGF-β1的mRNA转录水平表达。 HE染色见A组大鼠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为正常形态,B组肾小球出现局灶性肾小球纤维化、肾小球广泛萎缩或代偿性肥大改变。 C、D两组均局灶性肾小管萎缩、扩张、蛋白管型,多灶性肾小球萎缩、代偿性肥大,肾间质增生。结论:尿毒净液与洛丁新作用相仿,可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功能。

    作者:肖烈钢;何本夫;朱成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乳腺癌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取我院行早期乳腺癌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患者行保乳手术,对照组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与外观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相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显著降低(P<0.05),术后1年内复发率与生存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外观疗效优良率相比对照组显著升高( P<0.05)。结论:乳腺癌早期患者临床治疗中保乳手术具有美容效果好、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同时能够保持低复发率与高生存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冰涛;尚宏清;李伟;刘凯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急性阑尾炎的X线表现及螺旋CT诊断优势

    目的:在临床上采用单层螺旋CT诊断早期急性阑尾炎,探讨和分析其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8例阑尾炎患者分别采用单层螺旋CT机和X线片进行检查。结果:CT诊断:急性阑尾炎患者42例,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患者10例,单纯性早期阑尾炎患者12例,阑尾周围脓肿患者4例,对患者进行手术证实,诊断准确率为100%。 X线片诊断:急性阑尾炎患者30例,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患者6例,单纯性早期阑尾炎患者8例,阑尾周围脓肿患者1例,对患者进行手术证实,误诊23例,诊断准确率为66.2%。 CT诊断明显优于X线片诊断,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单层螺旋CT诊断早期急性阑尾炎患者,具有简便、安全、可靠、准确率高等优点。

    作者:段绪光;殷婷婷;旺杰;阿永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防治进展

    手足口病(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 )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传染病,引发HFDM的肠道病毒有3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 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 EV 71)为常见。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特别是3岁以下[1],以发热和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出现斑丘疹、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特征,少数患儿发展为重症,多由EV71感染引起,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呼吸循环障碍等并发症,个别危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病死率高,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2],鉴于此,我国于2008年5月2日将其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要求各级卫生部门加强监测,有针对性的预防和诊疗,对控制手足口病疫情蔓延,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蒙增慧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微创技术在拔除下颌第一磨牙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技术拔除下颌第一磨牙的优越性。方法:对要求拔除下颌第一磨牙的126个复杂病例,分别采用微创拔牙法(观察组)与传统劈凿法(对照组)两种方法拔牙,对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因紧张而引起的血压、心律变化较小;术中断根率及拔牙窝不完整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中痛苦的程度及发生率也不及对照组;术后疼痛肿胀反应对照组多于观察组;观察组拔牙时间缩短。结论:应用微创技术拔除下颌第一磨牙优于传统拔牙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何世海;李蓓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0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并比较。结果:经过1个月的治疗后,研究组的有效率为87.26%,对照组为60%,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作者:唐海川;徐志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HPLC 法测定兔血浆中阿西美辛和吲哚美辛的浓度

    目的:建立家兔血浆中阿西美辛和吲哚美辛浓度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酮洛芬为内标,色谱柱:Hypersil BDS C18(4.6 mm×250mm,5μm),流动相为pH 4.5醋酸盐缓冲液-乙腈-甲醇(50∶40∶10),流速为0.6 m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50nm,进样量为20μL。结果:阿西美辛在0.04-2.56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89.4%,RSD=5.2%( n=5);吲哚美辛在0.03-1.92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89.7%,RSD=5.7%( n=5)。结论:本法简单、灵敏、结果准确,可用于测定兔血浆中阿西美辛和吲哚美辛的浓度。

    作者:刘振华;金英;李忠思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钝性腹部创伤早期临床特点及超声造影诊断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钝性腹部创伤患者早期临床特点及超声造影诊断实质性脏器损伤的效果。方法:钝性腹部创伤患者90例,来诊后在2h内分别进行腹部CT和超声造影检查。依据腹部CT结果将其分为3组:A组为腹腔存在实质脏器损伤且伴腹腔(盆腔)积液,B组为存在腹腔实质脏器损伤但无腹腔(盆腔)积液,C组无腹腔实质脏器损伤且无腹腔(盆腔)积液。分析3组患者早期临床特点,并将超声造影诊断结果与腹部CT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符合A组有26例,B组28例,C组36例。早期生命体征比较,除了A组心率要高于C组外( P<0.05),其他指标包括体温、血压均无显著性差异。血常规比较,A组血红蛋白要低于C组( P<0.05),B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血气分析3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超声造影诊断实质脏器创伤,A组符合率92.3%(24/26), B组100%(28/28),C组100%(36/36),三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钝性腹部创伤多合并不同程度实质性脏器创伤,存在腹腔(盆腔)积液者早期心率和血红蛋白可发生改变,超声造影对其早期诊断效果显著。

    作者:钱远宇;贺红艳;彭超英;孟庆义;刘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乳腺疑难肿块超声图像特征与术后病理诊断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乳腺疑难肿块的超声声像图特点与病理分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乳腺超声检查的100例发现乳腺肿物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乳腺肿块的超声诊断和终的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乳腺疑难肿块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乳腺肿块的病理类型的不同,其彩色超声多普勒声像特征也有相应的表现。100例患者中,良性肿块的患者有88例,占88.00%,恶性肿块的患者有12例,占12.00%,良性肿块以乳腺纤维瘤以及乳腺的囊性增生为主。而恶性肿块主要以浸润性乳腺小叶癌以及浸润性乳腺导管癌为主。超声检查对乳腺肿块的检出率为100.00%,超声诊断和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87.00%,误诊率为13.00%。结论: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简单易行,重复性好,无创等优点,可以作为乳腺肿块普查的重要手段,对鉴别乳腺肿块的良恶性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张莉;王军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老年脑梗死患者心肌酶水平与脑梗死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心肌酶水平与脑梗死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以90例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心肌酶水平。同时根据脑梗死严重程度进行分组,比较观察组组间心肌酶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AST、CK、LDH及CK-M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各项心肌酶指标比较均有明显差异( P<0.05),随着程度增加而逐渐升高,意识障碍组患者各项心肌酶指标均较无意识障碍组显著增高( 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心肌酶水平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升高而增加,心肌酶指标可作为评价脑梗死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杨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河北医学杂志

河北医学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河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