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女扎术后输卵管妊娠62例分析

王震侠;刘桂玲;王淑侠

关键词:术后, 输卵管结扎术, 计划生育工作, 输卵管妊娠, 综合分析, 手术治疗, 病例, 病理证实, 医院, 措施
摘要:输卵管结扎术是目前计划生育工作中的重要措施之一。近5年来我们三家医院共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146例,其中已行女扎手术62例,占42.47%。以上病例均送病理证实,现就病例综合分析如下。
河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晚期肝癌介入治疗的护理

    1 临床资料及方法自1994年至1999年共收治肝癌患者50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大者68岁,小31岁,均经B超CT证实为原发性肝癌,常用化疗药物:表阿霉素、丝裂霉素,顺铂、5—氟脲嘧啶等,常用栓塞剂:碘油,明胶海绵。方法:在X线引导下,自股动脉插管至肝脏供应肿瘤组织的血管,经造影证实后,将化疗药物、栓塞剂注入肿瘤部位,或栓塞供应肿瘤组织的血管。

    作者:杨锦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我院自1998年10月至2000年10月,用米非司酮治疗60例早期异位妊娠患者,取得了明显的疗效,不仅消除了患者手术后伤口的疼痛,又增加了未生育者生育的机会,减少了手术并发症。1 临床资料 60例异位妊娠患者,年龄19~35岁,平均年龄27岁,其中经产妇35例,未生育者25例。42例有二次以上人工流产史,10例有盆腔炎史。60例患者均有停经史或有不规则阴道出血史,无严重腹痛,尿HCG弱阳性或阳性,血β-HCG<1000min/ml,阴道超声检查未见胎心搏动,异位妊娠包块直径<2~3.5cm,无后穹窿积液,血液动力学稳定的病人。

    作者:邱永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咪唑安定辅助硬膜外阻滞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咪唑安定用于硬膜外麻醉时的镇静、抗焦虑、消除内脏牵拉反应痛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腹部手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咪唑安定(Ⅰ)组和氟芬合剂(Ⅱ)组,每组20例。Ⅰ组:咪唑安定负荷剂量0.05mg/kg,然后用0.05mg/kg.h行泵持续输注。Ⅱ组:氟派啶0.05kg,芬太尼1ug/kg肌注。结果:Ⅰ组的镇静、抗焦虑、消除内脏牵拉反应痛的作用明显强于Ⅱ组,P<0.05。两组对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咪唑安定能安全的辅助于硬膜外麻醉,能有效的增强镇静、抗焦虑和消除内脏牵拉痛,对呼吸和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作者:唐晓宁;陈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145例胃腺癌P21和P53免疫组化分析

    目的:研究同一胃癌中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蛋白产物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10例正常胃粘膜、10例萎缩性胃炎、10例肠上皮化生的胃壁组织和145例胃癌组织中P21和P5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0例正常胃粘膜、10例萎缩性胃炎、10例肠上皮化生的胃壁组织中未发现P21和P53。145例胃癌组织中P21和P53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5.2%和51.2%。表达阳性的P53定位于肿瘤细胞核内,P21定位于细胞膜或细胞浆上。P21和P53的阳性表达率与胃癌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检测P21和P53有助于评估胃癌的预后。

    作者:黄维清;纪萍;王海燕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Fas介导的细胞凋亡与乙型丙型肝炎

    细胞凋亡(apoptosis),又称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不同于细胞坏死的另一种细胞死亡形式。二者不仅在形态上具有显著差别,而且内在的发生机制完全不同,受多种基因的分子调控是它有别于细胞坏死的显著特征。在凋亡过程中,由于内源性核酸内切酶的激活,使DNA在核小体连接区断裂,形成以180~200bp整倍数的DNA片段,电泳时出现特征性梯形区带图谱;电镜下观察凋亡的细胞呈现胞体变小,皱缩,染色质浓集,核固缩,进而核碎裂形成被膜包围的凋亡小体(apoptotic bodies),后被周围吞噬细胞吞噬降解。细胞凋亡不仅参与胚胎发育、造血、免疫系统的成熟、机体衰老以及维持正常组织器官细胞数目的恒定与生长平衡,而且与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免疫介导的细胞凋亡,特别是Fas系统介导细胞凋亡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慢性丙型肝炎(CHC)肝细胞损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Fas系统及其与CHB、CHC细胞损伤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祝美姣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子宫肌瘤挖除术的B超诊断与随访

    1 资料与方法病人为近年来门诊及住院者,经妇查及B超确诊为子宫肌瘤,小21岁,大43岁,37岁以下29例,临床表现为:月经增多、不孕、腹部触及包块或健康查体发现。

    作者:耿威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AG与潜在HCO3-在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酸碱失衡诊断价值的探讨

    目的:探讨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酸碱失衡类型。为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同步测定动脉血气分析和电解质分布,以酸碱失衡预测代偿公式,结合AG值和潜在HCO3-对119例次慢性呼吸衰竭进行酸碱失衡类型判断。结果:正常5例次,呼酸37例次,代碱5例次,呼碱3例次。呼酸和并代碱52例次,呼酸合并代酸4例次,呼碱合并代碱4例次,三重酸碱失衡(TABD)9例次,其中呼酸合并代酸代碱7例次,呼碱合并代酸代碱2例次。经AG值和潜在HCO3-判断,代酸8例增至17例。呼吸三重酸碱失衡(TABD)由0增至9例。不测潜在HCO3-有4例失检。结论:慢性呼衰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出现多种类型酸碱失衡,AG值及潜在HCO3-对代酸和呼吸型TABD判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宋琼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子宫颈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的护理

    1 临床资料1998年1月至2000年5月,我院共施行子宫颈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22例,年龄40~58岁。2 术前准备2.1 心理护理:患者思想负担沉重,情绪消沉,担心术后达不到预期效果。根据病人的心理状态,我们运用护患沟通技巧,耐心开导,向患者解释行广泛子宫切除手术是根治子宫颈癌,提高存活率比较理想有效的方法之一。手术后一般不影响日常的性生活,应消除紧张;恐惧,忧虑的心理,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使患者正确对待手术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开导其配偶做好配合工作。2.2 术前指导:将术前的工作详尽告诉病人,让其和家属了解术前准备的范围和所需要的时间,以及必须做的检查程序。2.3 饮食准备:进高热量、高蛋白的饮食;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对手术的耐受力。手术前3日开始进流质饮食,如稀饭、烂面条;手术前1d进流质;木前8h禁食,术前4h禁水。

    作者:时紫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1 β受体阻滞剂的药理分类1.1 心脏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的选择性是指在不同组织中阻断β受体的能力。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噻吗洛尔、纳多洛尔对β1和β2受体均有阻滞作用;但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如阿替洛尔、美托洛尔、比索洛尔治疗剂量对β1受体阻滞作用强而对β2受体作用弱,因此较少引起因阻滞β2受体引起的副作用,如诱发支气管哮喘、雷诺氏现象、低血糖反应不易恢复等。

    作者:焦建民;付国芬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半自动生化仪进行碘—淀粉比色法淀粉酶结果的直接测定

    碘一淀粉比色法测定粉酶其结果的计算公式为:Amy=( A空—A测)/(A空)×800(IU/L)我院使用的香港产Analyzer780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无此程序进行测定,此前只能在722型分光光度计上测出吸光度后,通过计算获得。

    作者:俞勤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大肠癌10例误诊分析

    大肠癌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直肠癌。由于病人肛门疼痛,大便后出血,多认为是痔疮出血而不到医院检查。加上一些医师疏忽大意,不做肛门指诊或肠镜检查,故易造成误诊。我院自1990年至1999年,共手术治疗大肠癌96例,误诊10例,误诊率为10.4%。其中大肠癌7例,左半肠癌1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李天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149例分析

    下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医院内感染之一,治疗困难,预后凶险。为了深入了解本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现状,我们通过对近期149例院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病例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1 材料和方法1.1 调查对象:自1998年1月至1999年12月我院住院患者中发生下呼吸道感染者149例。

    作者:凌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纤维连接蛋白定量测定预测流产早产的临床观察

    血清纤维连接蛋白(Fitronectin,Fn)的测定可预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近年国外文献报告,检测阴道分泌物中纤维连接蛋白(以下简称Fn),预测孕妇的流产、早产。我们以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Fnl44例,报告知下:1 一般资料 检测对象为健康育龄妇女144例,年龄23~36岁,其中未孕妇女76例,正常孕妇42例、先兆流产(妊娠<12周)19例,先兆早产(妊娠<37周)7例。先兆流产、先兆早产患者均于出现早期症状时采集标本。

    作者:吴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外伤性休克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策

    1 临床资料自1999年10月至2000年10月,我院共收治外伤性休克76例,颅脑损失12例,胸部损伤18例,骨盆骨折20例,会阴撕裂6例,广泛软组织损伤20例。男52例,女24例,年龄小8岁,大74岁,入院时均处于严重休克状态。经早期精心、正确的病情观察,及时救护,均康复出院。现将经验总结如下。2 外伤性休克病人的临床观察2.1 神志、表情的观察:外伤早期抗体代偿机能尚好,脑组织血流量未明显减少,脑缺氧程度轻,脑组织处于兴奋状态,病人表现烦躁不安、焦虑,如休克不及时纠正,血压持续下降至8/6kPa时,脑血流量明显减少,脑缺氧严重,脑细胞兴奋性降低,病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意识不清,甚至昏迷,提示病情恶化。

    作者:姜风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胎盘早剥24例护理体会

    兹将我院近年24例胎盘早剥病人的护理情况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院1998年1月至2000年6月共分娩7651例,其中胎盘早剥24例,发生率0.31%,轻型14例占58%,重型10例占42%。患者年龄24~36岁,平均29岁,经产妇6例。足月妊娠12例,35~36周4例,20~28周8例。1.2 诊断标准和临床表现:诊断以王淑贞主编、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实用妇产科学为标准。其中10例无明显诱因占41.7%,外伤引起者8例占33.3%,因脐带因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者、臀位者各2例。24例中有6例仅为产前阴道出血而无其它症状;4例为阴道出血伴腹痛;4例仅表现为腰酸或腹痛;6例有子宫压痛、腹肌紧张并发胎死宫内;仅表现为胎心减慢者2例;无症状因B超检查发现者2例。

    作者:蒋蔚雯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贝克曼ARRAY-360-System检测类风湿因子(RF)临床应用初探

    本科对贝克曼ARRAY-360-System仪做RF测定进行了初探,并运用于临床,效果良好,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取254例患者静脉血,分别用免疫胶乳法和速率散射比浊法(Array)做类风湿因子(RF)试验并作比较。

    作者:江丹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腹部手术切口裂开的治疗体会

    腹部手术切口裂开是腹部手术严重并发症之一,我科自1992年8月至1999年10月共行腹部手术1756例,切口裂开21例,治疗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1例,男性13例,女性7例,男、女比例为3:1,年龄35~76岁之间,其中择期手术15例,急症手术6例,择期手术中恶性肿瘤9例,良性疾病6例,急症手术中消化道穿孔3例,胆道感染3例,21例切口裂开均立即采取二次缝合,17例全层减张缝合,4例分层缝合,减张缝合后三次缝合2例,均痊愈。

    作者:郭海泉;蔡克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磨牙根折裂的临床探讨

    无牙体疾患的磨牙根折裂临床较为常见。由于病灶隐蔽,常易误诊。往往伴有牙髓、牙周联合病变。特别是由于对此类疾病的认识不足,不易即刻找出病因而及时诊治。笔者自1987年以来,遇到72例病人,共74颗患齿,特加以报道。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72例病人共74颗牙齿,男46例,占63.89%,女26例,占36.11%。患者性别比为1.77:1。小年龄为31岁,大年龄为72岁。其中40~60岁共54例,占75%。患牙牙位及患根分布情况见表1

    作者:崔迪;林锡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病毒性肝炎患者的院外护理

    1 病毒性肝炎的分类与传播途径根据病原体的不同,病毒性肝炎目前可分为甲、乙、丙、丁、戊型五种。其中甲肝和戊肝经消化道传播,乙肝、丙肝和丁肝传播途径复杂,主要经体液血液途径、母婴垂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甲肝和戊肝只有急性患者,其它三型既有急性患者,又有慢性患者,且以慢性患者更为多见。对于疾病向来是“三分治,七分养”,尤其对于目前治疗较为棘手的乙肝、丙肝和丁肝,院外护理非常重要,是养好病的关键所在。

    作者:陈爱芬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小儿腹部及颅脑复合性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小儿腹部及颅脑复合性损伤的准确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总结我院10年来收治的31例小儿腹部及颅脑复合伤患儿的疗效及随访情况。结果:29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5年,其中治愈27例,伤残2例。结论:对就诊患儿应早期诊断有无复合伤,优先处理致命伤可提高生存率。

    作者:徐晓青;刘爱雅;王玉红;杨广承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河北医学杂志

河北医学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河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