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影响心肺复苏成功因素的临床分析

汤成春

关键词:心复复苏, 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研究影响心搏骤停患者复苏成功的因素.方法:就本院急诊中心收治的148例非创伤性心搏呼吸骤停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8例中,院内心搏骤停患者5例,经复苏存活2例;143例院外心搏骤停患者经送来医院,复苏关键因素,故应大力加强心存活仅2例(1.4%).结论:应尽早除颤,积极治疗原发病,在救治过程中时间乃是制约成败的肺复苏的普及.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CT脑立体定向开放手术切除颅内病变

    目的:探讨脑立体定向开放手术治疗颅内病变的效果.方法:对34例病变直径在0.4~3.5cm的患者采用CT脑立体定向仪定位,显微镜下切除病灶.结果:34例患者的颅内病变全部行显微手术切除,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26例继发性癫痫中,21例术后停止发作,另5例发作显著减少.结论:CT脑立体定向开放手术切除颅内病灶,定位准确,安全有效.

    作者:步星耀;于耀宇;柴昌;张剑宁;章翔;张永福;楚功仁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米索前列醇终止晚期妊娠的效果评价

    晚期妊娠引产是产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常规应用催产素促宫颈成熟和诱导分娩.近几年来,米索前列醇在终止早孕中已广泛应用,在终止中妊,晚妊中亦得到肯定的结果.本院于1997年开始使用米索前列醇终止晚期妊娠,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倩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糖尿病院内感染的易患因素探讨

    医院内获得性感染(院内感染)的发病率日趋上升,我国已高达9.7%.而糖尿病患者因免疫功能低下,其院内感染率要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者.为探寻降低院内感染发病率的途径,本文回顾分析了糖尿病院内感染的各种相关因素,以期能找寻易患院内感染的原因,从而进行积极的预防和治疗.

    作者:徐凌;洪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腹部S型皮瓣修复手部撕脱伤

    手部皮肤撕脱伤是一种严重而又难以处理的创伤,至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1].我科自1997年以来采用腹部S型皮瓣修复手部多指撕脱伤3例,效果基本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振军;王献伟;张静;孙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应用大剂量维生素C及复方丹参的临床观察

    随着对自由基在疾病过程中所致损害的认识,1998年以来,我科采用大剂量维生素C及复方丹参来对抗这一因素,应用于62例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治疗中,并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赵胜;李安民;刘素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烧烫伤败血症或创面脓毒症时手术切痂的探讨

    大面积深度烧烫伤并发败血症或创面脓毒症,是烧烫伤死亡的主要原因,国内部分医院采用手术切除焦痂,我院于1997年2月~2000年2月,采用手术切除焦痂18例,治愈15例,死亡3例.现将我们对烧烫伤败血症或创面脓毒症时手术切痂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赵建尊;焦万杰;何利锋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持续性腹膜透析过程中的护理要点

    持续性不卧床的腹膜透析(CAPD)由于操作简单易掌握,病人可在家中进行,安全有效,不影响工作,故近十年来采用CAPD的病人与年俱增.CAPD的医疗费用、生命延长期与血液透析大致相等,尤其适用于儿童、肾功能不稳定的老年人、糖尿病肾病以及动静脉造瘘有困难者.透析疗法的目标也由原来的延长生命转变为回归社会并提高其生活质量.我们通过对26例腹膜透析病人不同阶段的护理,总结经验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甲状腺癌根治术后远期疗效和生存期的观察

    甲状腺癌根治术是目前大家公认的治疗甲癌的好选择.本文作者对1989~1991年进行甲癌根治术的175例患者做了随访、跟踪调查,以期了解手术年龄与生存期的关系,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和年龄等因素对自然生存率的影响.

    作者:赵曙光;王春荣;李玉萍;周银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赛洛金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临床观察

    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肾炎(HBV-GN)是由于乙型肝炎抗原所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在肾脏沉积而导致的肾小球肾炎,国内外报道治疗该疾病的方法很多,但至今尚无理想的特效方法.尤其皮质激素的治疗可促使HBV在机体的复制更为人们所关注.本文报道我院自1997~1999年使用赛洛金(SINOGEN,AIB型基因工程干扰素)治疗HBV-GN27例,现将治疗效果及临床观察资料整理如下.

    作者:彭桂英;陈兰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急性胰腺炎误诊分析

    不典型急性胰腺炎,因临床表现多变,易误诊或漏诊.因此提高对急性胰腺炎的警惕性和鉴别能力非常重要.作者总结的14例中,误诊为酒精性出血性胃炎2例,溃疡病穿孔1例,胆囊疾病3例,肝脏疾病1例,不完全肠梗阻2例,急性阑尾炎2例,结核性腹膜炎1例,冠心病1例,坏死型误诊为水肿型1例,现将其中3例作一粗浅分析.

    作者:李福青;关志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结节性红斑泛发性损害1例

    1病例介绍患者,女,46岁,工人.因颜面、四肢出现疼痛性结节4d来我科就诊.患者2周前患扁桃腺炎,肌肉注射青霉素治愈;1周后,颜面、四肢渐出大小不等的皮下结节伴疼痛.患病后无发热,饮食及大小便无异常.既往史健康,个人及家族史无特殊.体格检查:左眼下睑弧形分布4枚花生米大,右眼上睑外侧一蚕豆大均略隆起之红色皮下结节,双侧上肢、下肢对称性散在分布共二十余个蚕豆至葡萄大鲜红色皮下结节,以双侧小腿伸侧较多,屈侧少数,均略高于皮面,皮肤紧张,周围水肿,皮温升高,压痛.

    作者:邱志慧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米索前列醇用于晚期妊娠引产165例临床分析

    对于晚期妊娠引产,目前引产方法有静脉滴注催产素,服用蓖麻油煎蛋及米索前列醇口服或阴道放置[1],通过临床比较,米索前列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引产方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新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双介入术治疗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临床观察

    我院近三年来,应用双介入术即经皮穿肝食管胃曲张静脉栓塞术(PTVO)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AE)治疗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15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学菊;何宏蕴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球囊导管成形术加血管内支架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

    目的:探讨球囊导管成形术(PTA)加放置血管内支架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价值.方法:对12例BCS患者,其中下腔静脉闲塞型8例,肝静脉闭塞型3例,混合型1例,先行PTA,再放置血管内支架.结果:所有患者均置管成功,术后下腔静脉和肝静脉狭窄部直径分别由1.04±0.38mm增加至14.59±1.25mm,平均静脉压由30±6cmH2O(1cmH2O=0.098kPa)降至15±1.4cmH2O.主要症状体征除1例死亡外,其余11例消失或基本消失9例(81.8%),明显改善或缓解2例(18.2%).随访7例无1例发生再闭塞.结论:PTA加内支架具有损伤小、疗效显著、再闭塞发生率低等特点,因此,应作为BCS治疗的首选方法.

    作者:周海;付立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损伤修复

    人体组织损伤的修复是一个多种细胞参与,多种生长因子调控的复杂过程,其中生长因子的作用尤为关键.通过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factor,bFGF)促创面愈合及多种损伤修复的功能愈来愈受到重视.

    作者:王伟;吴浩;解震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血细胞分析仪对不同类型贫血的鉴别诊断价值

    为了解各种贫血在各年龄组的分布情况,笔者采用美国BT-2000型血球分析仪随机对265例贫血进行观察,认为血细胞分析仪对不同类型贫血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慧敏;杨玉林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缩窄性心包炎围手术期护理

    缩窄性心包炎是由于心包的慢性炎症病变导致心包增厚、粘连、纤维化甚至钙化,从而压迫心脏,使心脏的舒张和收缩功能受限,引起一系列循环障碍的疾病,外科手术切除增厚的心包,解除心脏的束缚,是治愈本病的有效途径.我科自1985~1997年共为43例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实施心包切除术,除1例死亡外,余全部治愈,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李玉萍;常玲玲;郭舒婕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狼疮肾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和补体改变的44例分析

    狼疮肾(LN)是全身性红斑狼疮(SLE)多器官损害常见的表现之一,据报道其发病机理多与免疫异常有关[1].本文对44例狼疮肾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活性和补体C3、C4的改变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慧娟;闪辉;肖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老年脑血管病偏瘫患者的综合护理

    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为病死率高的疾病之一.按病损性质可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类,尤以前者发病突然,病情急,来势凶险,且预后不良,多遗留有偏瘫、失语等后遗证[1].如果在对该类病人进行及时、有效治疗的基础上,施以正确、全方位的护理,则对病人预后有积极影响.近几年来,我科对该类病人采取积极干预其心理活动,加强有关疾病知识的卫生宣教,抓紧早期肢体康复锻炼,加强语言功能恢复训练等综合护理手段,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曹英;王相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成人纵隔淋巴结结核的MRI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纵隔淋巴结结核虽以儿童多见,但近年来其在成人中的发病率有增加趋势.影像检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此病的重要参考依据.以往文献报道多以普通X线和CT为主,MRI方面的专门报道较少.现将我院搜集到的30例成人纵隔淋巴结结核的MRI及临床资料作一回顾分析.

    作者:徐俊玲;史大鹏;毛晓明;连建敏;陈传亮;窦社伟;闫峰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