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梅红
目的:介绍和推广带血管蒂桡骨骨瓣治疗腕舟骨陈旧性骨折骨不连的效果和方法。方法:以带血管蒂桡骨植入克氏针转位茎突返支桡骨骨瓣(1.2cm ×2.5cm ×0.6cm )固定舟骨骨折的方式,手术后再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病例随访12~25个月,在2.5~4.5个月之内就达到全部骨性愈合的舟骨骨不连患者为16例,且腕关节的相关功能恢复情况明显。结论:因此可得知该手术是对于腕舟骨骨不连的较好治疗方式。
作者:柳志远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与早产儿死亡有关的高危因素,为临床制定更为合理的护理与策略提供指导。方法:对2012年在我院妇产科出生及转诊于我院新生儿科的早产儿和早产儿死亡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在产科护理及转新生儿科治疗的早产儿,以胎龄、出生体重及孕期的高危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总结各高危因素进行早期干预。结果:早产儿病率、早产儿病死率均有降低,在早产儿病死率的多因素中,硬肿及并发症为早产儿死亡的高危因素。结论:早产儿病率及死亡率高,高危因素众多,是外环境及内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早期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是降低早产儿死亡率的佳策略。
作者:张彩莲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药物流产患者遵医行为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早孕药流患者30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实验组实施一系列的护理干预,对照组不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遵医行为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药物流产患者遵医行为及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患者掌握生殖健康知识,减少排胎不全等并发症。
作者:戴晓梅;高静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抑郁进行早期干预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抗抑郁药物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恢复,治疗组患者的抑郁症状明显改善,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的早期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王建伟;吕罗岩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评价芬太尼、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的效果。方法:将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组(F组)、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组(SF组)、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组(RF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于插管前予丙泊酚1mg/kg静注,F组给予芬太尼1μg/kg ,SF组给予舒芬太尼0.1μg/kg ,RF组给予瑞芬太尼1μg/kg静注后,同时右美托咪定1μg/kg持续泵入10min ,达满意镇静深度后(BIS<60),迅速在喉镜直视下置入加强型气管导管,接呼吸机机械通气。F组给予芬太尼0.05μg/(kg · min),SF组给予舒芬太尼0.005μg/(kg · min),RF组给予瑞芬太尼0.05μg/(kg · min),三组均予右美托咪定0.4μg/(kg · h)持续泵入维持镇静镇痛。分别记录患者插管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的变化,镇静镇痛起效时间、达满意镇静深度时间、达满意镇静深度时 Ramsay评分、停药后拔管时间及镇静镇痛期间躁动、谵妄、人机对抗发生率。结果:RF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插管后较基础值未明显上升,且于各对应的时间点明显低于F组和SF组(P<0.05);SF组及RF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低于F组(P<0.05);RF组镇痛起效时间,达满意镇静深度与停药后拔管时间明显短于F组和SF组(P<0.05);且其躁动、谵妄、人机对抗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效果更好,血流动力学更稳定,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吴捷;张建凤;封海彬;刘力;葛亚丽;於江泉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比较 HER2蛋白在胃腺癌组织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部位、分化、新的WHO分类以及TNM 分期等临床病理学参数的相关性。方法:使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检测胃腺癌患者中 HER2蛋白的表达,以修订后HercepTest评分标准进行评分。χ2检验分析HER2蛋白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相关性。结果:590例患者中位年龄58.6岁,男女比例1.91∶1,其中Ⅲ+Ⅳ期胃腺癌患者461例。使用修订后 HercepTest评分标本准进行判读为HER2(3+)阳性表达患者共51例(51/590),其中Ⅲ+Ⅳ期胃腺癌中的HER2(3+)阳性表达患者45例。 HER2蛋白阳性过表达与肿瘤大长径、分化、新的WHO分型、TNM 分期相关,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浸润深度无相关。结论:HER2蛋白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腺癌的肿瘤分化、新的WHO分型、TNM 分期相关,有可能作为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及为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郭文若;黄幼玉;吴春林;黄种心;黄惠珍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羊水细胞培养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5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B超引导下抽取羊水,对细胞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5例行羊水细胞培养检测的孕妇中,羊水培养成功33例,羊水培养成功率为94.3%,失败2例。培养成功的染色体正常核型31例,异常核型2例,异常检出率为6.1%。结论:羊水细胞培养在诊断胎儿遗传病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产前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张欣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联合阴道镜检查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筛查的意义。方法:对680例妇产科门诊就诊患者行液基细胞学(TCT)检查,对按TBS分类检查为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鳞状上皮(ASC-US)及以上病变者在阴道镜下行宫颈活检,以病理诊断为确诊标准。结果:89例ASC-US及以上病变中,慢性宫颈炎45例(50.6%),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19例(21.3%),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12例(13.5%),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7例(7.9%),宫颈鳞状细胞癌6例(6.9%)。结论:液基细胞学检查联合阴道镜检查能提高对宫颈早期病变的诊断率。
作者:刘晓春;蒋莉萍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特殊部位异位妊娠的诊治措施。方法:对2007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B超诊断正确率22.5%(9/40),阴道后穹窿穿刺阳性率60.0%(24/40),后穹窿穿刺阳性患者腹腔内出血率达100.0%(24/24),通过开腹或者腹腔镜手术治疗者36例(90.0%),B超引导下清宫3例(7.5%),药物+B超引导下清宫1例(2.5%)。结论:特殊部位异位妊娠误诊率为77.5%,误诊率高,临床应重视阴道后穹窿穿刺的应用,及时发现腹腔内出血。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
作者:汤丽华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适度宽限胎儿窘迫诊断、适时剖宫产,对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月14日-2013年1月14日住院分娩孕妇,对发生胎儿窘迫的新生儿窒息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院2011年1月14日-2013年1月14日期间,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5.48‰,以胎儿窘迫为指征剖宫产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71‰,其他指征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2.06‰,阴道分娩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71‰,结果表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国内同期报道。结论:适度宽限胎儿窘迫诊断、适时剖宫产能明显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作者:夏叶红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对临床护理感知服务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护理感知服务测评问卷,调查43例的住院患者。结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感知服务质量的5个影响因素其中的移情性、响应性和住院患者的性格对总体满意度影响度为48.3%;利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与感知服务质量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临床护理人员必须从住院患者的视角出发,深化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内涵,加强患者感知服务质量的管理,提高临床护理的感知服务质量。
作者:缪秀英;庄和珠 刊期: 2013年第22期
喉乳头状瘤为喉部常见肿瘤,发病率居喉部良性肿瘤之冠,其特点是切除后易复发,病理上属于良性肿瘤,成人患者易发生癌变。我院从2005-2012年共收治并经病理证实为喉头乳头状瘤22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申力;林斌;谢卫旭;潘山;朱汉豪;钟海鹏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钡餐检查、超声胃造影检查、胃镜检查在胃下垂诊断中应用价值的比较。方法:对2008-2012年间在我院影像科确诊检出4380例胃下垂患者的钡餐检查、超声检查、内镜检查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经过X线钡餐检查确诊4380例胃下垂患者,全部做胃超声造影检查,检出胃下垂4200例,与钡餐检查比较检出率95.9%,4380例患者中有1314例做胃镜检查,其中检出胃下垂653例,检出率49.7%。结论:对胃下垂的诊断方法中钡餐检查检出率高于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检出率高于内镜检查。
作者:王维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探讨IC U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病原学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对2009年7月-2013年6月入住我院IC U确诊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患者送检的尿液标本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558份尿标本共检出226株致病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138株,占61.06%,革兰氏阳性菌株57株,占25.22%,真菌株31株,占13.72%。排名前五位的病原菌依次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白色念珠菌。鲍曼不动杆菌对大部分药物耐药性均>50%,耐药性在50%以下的药物仅有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复方新诺明。结论:革兰氏阴性菌仍是IC U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鲍曼不动杆菌已上升为第一位致病菌,且耐药情况严重,依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及严格执行手卫生非常重要。
作者:邵俊;郑瑞强;林华;卢年芳;於江泉 刊期: 2013年第22期
PBL是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教学改革中,将PBL的教学模式应用于医学专科病理学实验教学中,表现出其明显优势。本文就PBL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把握的关键问题、中心问题的设计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作者:朱亚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距离幽门螺杆菌(H p )首次被发现和分离已经30年了,幽门螺杆菌是世界上感染率高的细菌之一,H 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胃食管反流病、胃息肉等密切相关外,还与一些其他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皮肤病、肾病、胆石症、肝性脑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儿童贫血、发育迟滞、婴儿猝死等有关,本文就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进行介绍。同时提出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方案,Hp根除治疗有效地改变了胃、十二指肠疾病的预后,迄今开展根除治疗已经有20余年的历史,目前的现状是H p对常用的抗生素如克拉霉素、甲硝唑等耐药率明显增加,由此而导致使用广泛的传统三联疗法的根除率已经下降至不可接受的水平。国内外探索了一系列的根除治疗方案,本文对相关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刘东振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锁骨骨折的内固定方式。方法:系统性回顾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110例锁骨骨折患者,分别用克氏针及钢板进行固定,各组均为55例,分析这两种内固定方式在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畸形愈合的发生率以及治疗费用的差异。结果:使用克氏针固定组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多、费用低;钢板固定并发症少、无畸形愈合,但所需的治疗费用高,而且骨折愈合慢。结论:对某一具体的锁骨骨折患者要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部位、年龄以及经济情况,选择佳固定方式。
作者:王冬伟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下肢骨折患者心理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下肢骨折患者,在椎管内麻醉下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术,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变化和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变化。结果: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和PSQ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和PSQI评分显著降低,但观察组降低比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循证护理明显改善下肢骨折患者的心理健康,提高睡眠质量。
作者:程妍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 H FM D )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手足口病Ⅰ期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利巴韦林静滴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利巴韦林气雾剂口腔喷雾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热退时间、疱疹消退时间、痊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亦高于对照组76%。结论: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手足口病Ⅰ期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梅香;黄荣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sysmex XT1800i与SF-3000的几项重要参数的精密度并分析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取EDTA-K2抗凝的静脉血进行检测,将获得的数据用统计学处理,对两台仪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精密度检测sysmex XT18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各参数变异系数在0.28~2.7之间,白细胞分类各参数的变异系数在0.65~27.2之间;S F-3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各参数的变异系数在0.32~3.9之间,白细胞分类各参数变异系数在1.3~30.3之间,对两台仪器检测的110份标本进行配对 t检验的结果显示两台仪器白细胞系除嗜酸性粒细胞(P<0.05)外,大多差异无显著性(P>0.05)。红细胞、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有差异(P<0.05)。血小板则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台仪器大多数参数相关性良好。结论:两台血细胞计数仪的精密度良好,sysmex XT1800i略优于SF-3000,且增加了部分分析参数,由于厂家相同、技术更新的原因,两台计数仪结果会有潜在差异。
作者:董方 刊期: 2013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