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煜;岳沪宁;冯凯
目的:探讨预防及控制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阴沟肠杆菌感染的措施。方法:对我院2008年3月-2012年3月间神经外科65例行气管切开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5例均发生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100%,培养致病菌16种173株。32例培养出阴沟肠杆菌共76株,占总病例的64.09%,总株数的43.93%,其耐药性高。其中23例病情好转后呼吸道感染治愈,9例死亡。结论:加强消毒隔离措施及气道护理。根据药敏试验联合使用抗生素是预防和控制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阴沟肠杆菌感染的重要手段。
作者:嵇云;骆海燕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和总结不同口腔器械的清洗方法及质量控制,提高清洗质量,保证灭菌效果,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方法:将不同口腔器械依类别不同采用适当清洗方法,加强清洗环节控制,并对清洗后的器械严格检测。结果:清洗后的器械用目测法和带光源5倍放大镜检测,物品表面光洁,无污渍、血迹、锈斑。结论:加强口腔器械清洗质量控制是保证器械清洗质量、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手段。
作者:俞淑敏;李娟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在感染内科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感染内科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以循证护理的方法护理和B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的护理,分析感染内科发生抑郁症的病因,评价并运用证据,对患者实施佳护理。结果:与B组相比较,A组抑郁、焦虑、恐惧较低,感染并发症较低,而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较高。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在感染内科护理实践中优于常规护理模式,能有效降低抑郁症的发生。
作者:贺鲜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探讨IC U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病原学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对2009年7月-2013年6月入住我院IC U确诊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患者送检的尿液标本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558份尿标本共检出226株致病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138株,占61.06%,革兰氏阳性菌株57株,占25.22%,真菌株31株,占13.72%。排名前五位的病原菌依次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白色念珠菌。鲍曼不动杆菌对大部分药物耐药性均>50%,耐药性在50%以下的药物仅有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复方新诺明。结论:革兰氏阴性菌仍是IC U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鲍曼不动杆菌已上升为第一位致病菌,且耐药情况严重,依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及严格执行手卫生非常重要。
作者:邵俊;郑瑞强;林华;卢年芳;於江泉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头位剖宫产术中使用产钳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在陕西省神木县医院支医期间52例(观察组)采用产钳实施头位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与另外徒手娩头50例(对照组)子宫下段剖宫产做对比。分析比较两组术中胎头娩出时母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产钳组Apgar评分明显高于徒手组(P<0.05),术中损伤率均明显低于徒手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钳用于头位子宫下段剖宫产安全可靠,能有效确保母婴健康,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顾志娟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并发瘙痒症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并发瘙痒症患者450例,采用分层随机化的方法,对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的瘙痒症发病情况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将糖尿病组患者分为有瘙痒症组(A组)和无瘙痒症组(B组)比较糖尿病有关临床资料。结果:450例糖尿病患者中,共50例有瘙痒,占11.1%。其中,有或无瘙痒症两组在年龄、糖尿病病程、胰岛素使用率、视网膜病变及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上均有统计学差异。而两组的性别、BM I、家庭史阳性率、高血压发生率、冠心病发生率、脑血管病变发生率、肾脏病变发生率、HbA1c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年龄、病程及视网膜病变是发生瘙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殷俊 刊期: 2013年第22期
肋软骨是骨性胸廓的重要组成部分,第8~10肋前段肋软骨形成肋弓与胸骨相连,第11、12肋前端游离,弹性大,不易折断[1]。但是肋软骨骨折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且由于肋软骨在X线摄片中不显影,容易漏诊。1995年1月-2011年12月共收治肋软骨骨折1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夏拥军;阙玉明;朱跃进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影响甲状腺功能亢进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依从性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资料,比较依从性差(观察组)及依从性好(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疾病知识、病程、心理状态、ATD不良反应等差异。结果:150例患者ATD治疗依从性好100例(66.67%),差50例(33.33%);观察组年龄(45.22±10.34)岁、缺少疾病知识64.00%、合并不良心理反应58.00%、存在ATD不良反应46.00%高于对照组的(34.90±12.02)岁、33.00%、22.00%、21.00%(P<0.05),是影响ATD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ATD药物治疗依从性差,影响因素复杂,应实施针对性对策提高ATD治疗依从性。
作者:钟金菊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对临床护理感知服务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护理感知服务测评问卷,调查43例的住院患者。结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感知服务质量的5个影响因素其中的移情性、响应性和住院患者的性格对总体满意度影响度为48.3%;利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与感知服务质量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临床护理人员必须从住院患者的视角出发,深化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内涵,加强患者感知服务质量的管理,提高临床护理的感知服务质量。
作者:缪秀英;庄和珠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效果。方法:收集66例过敏性鼻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和单纯西医疗法进行治疗,对比2组的疗效差异。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8%,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效果比单一西医治疗更好,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薛梅红 刊期: 2013年第22期
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CSP)诊断及治疗的延误可能导致子宫破裂、致命的阴道大出血,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早期诊断及恰当的治疗非常重要。CSP一旦确诊应及早终止妊娠,常用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保守治疗、刮宫术、腹腔镜或开腹手术、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等,但由于CSP发病率低,临床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有力的询证医学依据,目前尚无统一和确切的治疗方案。因此对治疗方案的选择须遵循个体化原则。
作者:徐振玲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2012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麻疹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及采取更有效的预防控制对策。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2012年报告的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2年共报告确诊麻疹病例181例,麻疹发病率为36.5/100万。病例发生主要集中在6-9月份,共130例,占全年发病数71.82%;发病年龄以1岁以下为主共103例,占全年发病总数56.91%(<8月龄的发病数占其中48.54%),其次是≥21岁年龄组共37例占全年20.44%。在所有病例中有免疫史者2例,无免疫史者173例占全年发病总数95.58%,免疫史不详者6例。结论:未接种麻疹疫苗是造成发病的主要原因,应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免疫规划管理,同时适时开展强化免疫接种保护易感人群,进而实现消除麻疹。
作者:李海秀;刘晓军;叶发忠;李苑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了解社区不同人群对慢性病康复治疗的认知状况,分析导致慢性病康复治疗在中小城市开展遇到障碍的原因。方法:随机抽取本社区200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3.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社区人群对慢性病康复治疗的知晓率普遍偏低;对慢性病康复治疗的态度不够积极,不同文化程度间差异较明显;康复治疗的行为均有待加强。结论:社区人群对慢性病康复治疗认知水平较低,应采用各种措施,提高人群的认知;同时应建立健全中小城市的康复医疗服务机制,促使慢性病康复治疗在中小城市的开展。
作者:周爱文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比较不同护理方式对外科开腹手术患者围术期影响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2012年1-12月75例行开腹手术患者的资料,其中选择整体护理的40例为研究组,选择普通护理的35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术前睡眠质量、焦虑评分、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满意度等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术前睡眠质量、焦虑评分,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满意度,两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在外科开腹手术围术期实施过程中,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情绪,使患者以平稳的心态去接受手术治疗,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为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做好了准备,使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提前。同时整体护理实施了人性化的服务,进一步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娇珍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绝经后取环的方法。方法:对本院自2009年3月-2013年2月绝经0.5~23年妇女取环困难的资料进行总结。结果:78例中66例单金环,6例T环,6例麻花环;环断裂8例,环嵌顿8例,组织包裹3例,宫颈闭合2例,未取出2例,环残留者1例。结论:绝经取环应口服药物或宫颈注射药物改善宫颈条件后再进行取环,取环时间可以在更年期内或月经紊乱时。
作者:陈占练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微管微创无痛人流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经B超确诊为宫内妊娠(孕囊≤20mm),且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早孕女性250例,并随机分为A组(观察组)和B组(对照组),A组施行微管微创无痛人流术终止妊娠,B组施行普通人流术终止妊娠,观察两组早孕女性在术中的疼痛程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人流综合征的发生率、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及流产效果等。结果:A组(观察组)术中疼痛程度明显较轻,手术时间及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人流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流产效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管微创无痛人流术可减轻早孕女性身体和心理的痛苦,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经济的人工流产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田小丽;宋朝芳;宋天会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适度宽限胎儿窘迫诊断、适时剖宫产,对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月14日-2013年1月14日住院分娩孕妇,对发生胎儿窘迫的新生儿窒息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院2011年1月14日-2013年1月14日期间,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5.48‰,以胎儿窘迫为指征剖宫产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71‰,其他指征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2.06‰,阴道分娩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71‰,结果表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国内同期报道。结论:适度宽限胎儿窘迫诊断、适时剖宫产能明显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作者:夏叶红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分析利用腹腔镜切开胆总管进行取石对老年胆道结石患者的应用效果,探讨对老年患者手术的指征及技术的要求等。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1日-2013年2月28日间收治的34例老年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成两组,采用相同方法手术治疗,但年龄不同,分别是老年组和对照组,老年组≥70岁,对照组<70岁,对照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34例手术全部成功,个别发生并发症,经过治疗均痊愈,随访0.5~1年,未见结石残留及胆管狭窄,肝功能正常,两组患者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腹腔镜进行胆总管切开手术取石对老年患者胆总管结石安全可行且有效,是理想治疗方案。
作者:杨毅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导致宫颈糜烂的相关因素及临床预防对策。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3月宫颈糜烂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1∶1比例随机选择79例同期妇科门诊体格检查妇女作为对照人群,比较两组人群相关因素上的差异。结果:宫颈糜烂组应用避孕套20.25%低于健康体检组的36.71%;首次性交年龄小于20岁41.77%、孕产次超过3次27.85%、初中以下文化26.67%、应用带尾丝节育环25.32%高于健康体检组的12.66%、11.39%、13.92%、8.86%( P<0.05),以上原因是引起宫颈糜烂的相关因素。结论:宫颈糜烂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针对上述因素实施相应的措施减少宫颈糜烂的发生。
作者:王蔚 刊期: 2013年第22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创伤已成为当今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创伤后,往往手术获得成功,但病人终仍死亡。究其原因,是忽视了病人的生理状态。因此外科医师的理念应从传统的手术治疗模式中摆脱出来,将病人存活率而不是手术成功率放在首位。由此产生的“损伤控制性手术(Damage control operation ,DCO )”近年来已有了很大的发展,它既不同于常规手术,也不同于一般的急诊手术,是一种复杂外科问题的应急分期手术。由于与传统理论相悖,DCO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才被人们所接受。“损伤控制性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 ,DCS )”的理论从上世纪90年代提出到目前的临床广泛实践只有20年的时间,但发展之快超出人们的想像,其应用范围已覆盖至战伤、创伤及非创伤疾病的救治,但在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本文以普外科治疗为例对其进行综述。
作者:赵士伟 刊期: 2013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