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金双
中医全科医学是以中医学为核心,结合全科医学的特点,融合其他学科的新研究成果而形成的一门具有独特价值观和方法论的综合性临床医学学科,它是以中医学为核心,移植现代全科医学的理念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有自己的学科特色和发展方向.中医古代就扎根于基层,服务于社区和家庭,多采取各科兼通的医学教育,登堂入室的行医模式.需加大中医全科医学外延阐述和理解,以进一步建设中医全科学科需要和以满足社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需要.笔者从中医全科医学起源、哲学思想、服务理念、服务模式和适宜技术阐述其外延.
作者:刘志勇;孟毅;薛军堂;贾刘云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数字化医院病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方法 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数字化病案管理的分析,探讨病案数字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结果 医院在实行病案数字化管理中,应结合自身实际,有序开展相关工作.结论 医院相关人员切实重视、加强管理、增强业务能力,高质量数字化医院病案的目标必将实现.
作者:逄晶 刊期: 2015年第16期
“治未病”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中具有影响深远的理论之一,代表着中医学的特色和精髓.中医历来倡导“治未病”理论,其内容主要包括健康未病态、前病未病态、潜病未病态和传变未病态四个方面,贯穿健康、疾病、康复、保健等方方面面.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及人们对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变化,国家卫生工作的战略重点逐步向预防疾病的方向转移,例如:新兴的全科医学以及慢病管理医疗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学习中医“治未病”思想精髓能更好的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
作者:常天瀛;陈静;王银萍;王宏安;张守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为了明确艾滋病湿热证炎症基因的研究方向,分别对炎症基因、湿热内蕴证炎症基因和艾滋病炎症基因三方面做一综述,通过查阅文献,对白介素类因子(IL-4、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Toll样受体4(TLR4)、淋巴细胞粘附因子1 (SELL)、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PECAM1)、集落刺激因子类(CSF1、CSF3)等基因进行总结,为中医证候的转录组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李建智;张海燕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糖尿病肾病是由于糖尿病迁延不愈,燥热化毒,毒损肾络而成.其发生和发展是由于持续高血糖引起体内多种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及由此形成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间接或直接损伤肾脏微血管,终导致糖尿病肾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与糖尿病肾病密切相关.依据毒损肾络理论,治疗以益肾通络解毒为法,解毒通络,扶正固本.
作者:姜元吉;仉晓露;孙晓红 刊期: 2015年第16期
介绍赵玉庸教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经验.赵玉庸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肾病、科研、教学工作50余年,擅长治疗各种原发、继发性肾病,注重辨病辨证相结合,主张纯中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认为该病的发生以脾肾亏虚、肾络瘀阻为根本病机,治疗上以健脾益肾、化瘀通络为本,并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具体灵活辩证施治.研发出“肾络通”组方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重用虫类药,临床上取得很好的疗效.
作者:魏华娟;潘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以小建中汤治疗焦虑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66例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应用以小建中汤治疗,对照组应用舒肝解郁胶囊治疗,疗程均为6周.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末评定临床疗效,用药物副作用于治疗6周末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6周末,两组内治疗前后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7%,对照组为90.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不良反应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小建中汤治疗轻中度焦虑疗效优于舒肝解郁胶囊,不良反应较舒肝解郁胶囊轻.
作者:张玉莲;桑希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和宜膏外用促进混合痔术后伤口愈合,改善疼痛、肛缘伤口水肿等术后并发症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Ⅲ度至Ⅳ度混合痔行PPH加外痔切除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n=50)和对照组(n=50).治疗组使用和宜膏纱条敷创面;对照组使用凡士林油纱敷创面.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5),具有可比性.结果 治疗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1);治疗组术后疼痛时间少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1);治疗组术后肛缘伤口水肿持续时间少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和宜膏外用促进混合痔术后伤口愈合,缓解疼痛及肛缘伤口水肿临床疗效显著,疗效优于凡士林油纱外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时永豪;陈强;覃秋玲;刘艺 刊期: 2015年第16期
李东垣为金元四大家之一,他开创了内伤脾胃论,强调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提出调理脾胃在治疗中的积极作用,在“脾胃气虚,阳气不升”的基础上,创立了“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的益气升阳大法.本文从补气升阳、升阳散火、升阳除湿、升阳祛暑、升阳通窍等五个方面阐述了李氏升阳学说的理论特点及临床的运用.
作者:李劲松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扬宝元教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中医证型和中药用药规律,并进行多元性统计分析,总结其用药规律、用药特点、类方应用规律等.方法 对杨宝元教授专家门诊符合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且疗效良好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传统研究与现代数据挖掘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探究.结果 ①证型分布频次以气虚血瘀证(42)和阳气虚衰证(38)为常见;②症状分布:全部患者都存在心悸怔忡、胸闷胸痛的症状;③药物使用频次:单味药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依次是炙甘草(178)、酸枣仁(142)等,理气药(6)和活血药(5)出现频率较高.④探索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出14个因子,聚类分析获得瓜蒌、薤白、半夏等10个聚类方.结论与讨论 杨宝元教授认为冠心痛虚实夹杂证为常见.阳气不足,瘀血阻滞是常见的治病因素;杨宝元教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用药特点:理气药和活血药使用频繁.
作者:任朝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在对阑尾炎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皂针颗粒的临床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阑尾炎治疗的患者108例为实验研究的对象,根据患者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54)和对照组(n=54),观察组患者运用皂针颗粒实施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氧氟沙星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阑尾炎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皂针颗粒的应用可以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以及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志涛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84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分为2组,每组4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结合康复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愈15例(35.72%),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在治疗后都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评分改善情况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肢体各项评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玉琴;刘梅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以莆田学院医学院2007、2008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对照观察“卡片管理法”在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操作教学应用中的效果,结果显示研究组CPR操作考核的合格率为95%,对照组CPR操作考核的合格率为69%,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卡片管理法”能明显提高CPR操作合格率,提高临床教学效果,适合在临床三基教学中运推广应用.
作者:黄锋庆;陈建成;程芳芳;赖永福;林志海;郭建斌 刊期: 2015年第16期
日晡潮热是指下午3~5点发热明显,且热势较高,目前《中医诊断学》教材中多将日晡潮热称之为阳明潮热,见于阳明腑实证,笔者认为日晡潮热是指发热时间在日晡(即申时),阳明潮热是指病变部位在阳明胃肠,二者不能完全等同.且日晡潮热临床不仅见阳明腑实证,亦见它证,临床机理各异,不应以偏概全.
作者:杨艳秋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益气宁心汤在室性期前收缩(气血两虚夹瘀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收治的80例室性期前收缩(气血两虚夹瘀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益气宁心汤治疗,对照组给予稳心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益气宁心汤在室性期前收缩(气血两虚夹瘀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赵东凯 刊期: 2015年第16期
本人跟随导师孙光荣教授学习,体会了其运用调气活血抑邪汤治疗疾病的经验,本文举其医案3则以分享其经验.这3则医案分别是腰痛、失眠和咳嗽,病证不同,但都具有相似的病机,即是“气血失和”.因此,孙老运用调气活血抑邪汤加减,调整气血平衡,扶正祛邪,治疗都取得疗效.这体现了他“重气血、调气血、扶正祛邪”的临证思路.
作者:陈瑞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苷片加自拟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寻常型银屑病患者8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试验组采用雷公藤多苷片加中药方剂,观察组单纯口服雷公藤多苷片.治疗3个月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IFN-γ、IL-2和IL-17、VEGF水平,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患者IFN-γ,IL-2、IL-17和VEGF的水平较观察组明显下降(P<0.05),试验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雷公藤合并本院自拟方剂对银屑病疗效较单一使用雷公藤效果更佳.
作者:张锋;卢丽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提高儿童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护理,缩短住院天数,减少手术后护理并发症.方法 选择经后腹腔途径行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儿童患者30例,回顾性分析其围手术期的护理配合方法与措施.结果 经过正确的治疗和充分的围手术期护理,30例患者治疗过程顺利,均未发生并发症,治愈出院.结论 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安全可靠,手术创伤小,胃肠道功能恢复快,充分做好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是提高手术治疗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曹红;徐彤 刊期: 2015年第16期
郭文勤教授认为,痰(饮)、瘀阻滞是心律失常的中心病理环节,治宜豁痰、祛瘀、补肾并治,并注意标本虚实,以攻不伤正、补不滞邪为原则.痰湿偏重者,酌选胆南星、节菖蒲、茯苓、半夏、栝蒌等;瘀血偏重者,选郁金、赤芍、桃仁、红花、丹参、三七等;兼见阳虚者,酌选附子、桂枝、麻黄、细辛;气阴两虚者,选用黄芪、麦冬、生地黄、五味子等,肾阴阳两虚者,选淫羊藿、枸杞子、山萸肉、何首乌等.
作者:韩迪;刘长发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哮病不同中医证型与炎性因子的关系,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指标.方法 选取符合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和哮病中医辨证标准的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并设健康对照组,检测其血清及诱导痰中的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80L-8)、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水平,观察其差异性.结果 支气管哮喘不同分期、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血清及诱导痰中的CRP、IL-8和Eotaxin等炎性因子水平存在差异性.结论 可尝试将血清及诱导痰中的CRP、IL-8和Eotaxm作为支气管哮喘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推进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及统一化.
作者:程娜娜;丁明开;陈宪海 刊期: 2015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