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秀英;邹红霞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 2001年1月-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5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良性肿瘤18例(30.0%),恶性肿瘤37例(66.1%),交界性肿瘤1例(3.9%).术中死亡2例,死亡原因均为失血性休克;术后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MODS.随访47例,1年生存率为83.0%,3年生存率为53.2%,5年生存率为29.8%.结论:术前评估对制定手术计划至关重要,影像学检查为术前评估提供了重要依据,完整、整块切除肿瘤是治疗的关键,对复发病例应争取再次手术切除.
作者:刘海旺;刘旭东;王晓明;丁守成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鼻息肉和鼻窦炎是鼻科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其病变迁延难愈,复发率高而令患者及医师都倍感头痛,一直为鼻科医务人员所关注.
作者:权固琴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调查我院2007年6月-2009年6月间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的分布及其对常用药物的耐药性特点.方法: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统计数据采用WHONET5.4软件分析.结果:2年中共分离阴沟肠杆菌172株,主要分布于呼吸内科(69株)、ICU(47株)和神经内科(33株).标本来源以痰为多,占53.5%. 分离菌株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程度较高,其中头孢西丁和氨苄西林均达到了90%以上.美罗培南、头孢吡肟、阿米卡星等对阴沟肠杆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结论:阴沟肠杆菌临床分离率较高,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应引起临床足够重视.
作者:李莉;亓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急腹症中常见的疾病,对临床症状不典型患者有时会误诊,随着超声检查的广泛应用,对病变的阑尾可直观显示.本文回顾分析91例经病理证实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超声诊断结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朱家起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应用谷氨酰胺强化的TPN对消化道危重症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病种配对将2005年6月-2008年5月间我科危重病患者病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应用谷氨酰胺(Gln)强化的TPN,对照组应用常规TPN,治疗前后检测患者体质量、血浆总蛋白、血清白蛋白、CRP、淋巴细胞计数、IgA、IgG、肠功能不全的发生率等.结果:2组免疫、炎症及营养相关指标比较,试验组治疗后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变,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危重病人给予谷氨酰胺,在肠黏膜屏障功能、改善肠内微生态环境和预防肠源性细菌及内毒素易位,甚至减低ARDS和MODS发生率等方面,可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时峰;王宏晋;陈文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前,公知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上越来越广泛,而在实践中却发现输液完毕留置针按传统的方法固定后,很多患者在自由活动时或夜间休息时,无意中将留置针拔掉,引起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肉体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损失.
作者:朱丽萍;姜勇;贾玉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苯巴比妥在预防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惊厥中的作用.方法:将121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在入科6h内给予苯巴比妥15~20mg/kg,静脉推注,共3~5d.结果:治疗组60例患儿出现惊厥8例,惊厥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61例患儿出现惊厥30例,惊厥发生率为49.18%.两组惊厥发生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14.02,P<0.01).结论:苯巴比妥预防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惊厥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惊厥发生,而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黄升金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剖宫分娩后,瘢痕子宫再分娩日益增多,对瘢痕子宫孕妇分娩方式选择,尚未达成共识,我们对再次剖宫产者术中所见及第一次手术时的情况作一分析.
作者:盛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失语症是指大脑半球发生了器质性损害,引起言语交流过程中语言的感知辨识、理解接收和组织运用语言以进行表达等功能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的失调现象[1].在脑卒中患者中十分常见.笔者通过对失语症患者采取个性化语言康复护理,使患者取得了较好的语言恢复, 现报道如下.
作者:沈启香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对顺产妇的会阴侧切及会阴裂伤采取不同缝合方法的效果差异.方法:对两组顺产妇的会阴侧切及会阴不同程度裂伤采用美容缝合和普通缝合,通过临床对比研究.结果:美容缝合可减轻产妇术后牵拉疼痛,使产妇在产后较短时间内下床活动,轻松采取坐式哺乳,而且切口或裂口疤痕小,外观美,不影响性生活.结论:美容缝合法运用到会阴侧切中效果显著,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深受广大产妇欢迎.
作者:高伟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总结了近年来对黄芪的药理作用在实验、临床上的多方面研究,反应了黄芪在调节免疫功能、治疗糖尿病、心血管等系统疾病的独特作用.
作者:杨金泉;何海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1 病例资料患者,张某,女,39岁,2009年2月21日入院,无既往病史及输血史,阑尾炎术前常规申请备血.正反定型不符,经血型血清学证实为Ax亚型,同时产生不规则抗-A抗体.
作者:周秀英;邹红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右胸导联心电图对右心室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20例正常人右胸导联心电图变化规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P波以直立为主,其次为正负双向.QRS以rS波为主,V3R、V4R出现率分别为95%与75%,QS波随导联的右移逐渐增加.V1呈QS波型时,同一心电图右胸导联均呈QS型,无特异性.V1呈rS型且r波幅≥0.05mV时,右胸导联Q波应疑及右心室梗死.ST段大部分在等电位线上,正常ST段抬高≤0.1mV.T波以倒置为主,随导联可移负向加深.结论:为提高右室心肌梗死的诊断,常规12导联附加右胸导联是一项简便可靠的方法.
作者:黄世琼;吴洁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早产儿是指出生体重<2 500g,身长<47cm,胎龄<37周出生的新生儿.早产儿由于各器官功能发育不成熟,出生1周内死亡率是一生中高的时期,故加强早产儿护理,是降低早产儿死亡率的关键[1].而在早产儿护理方面,体位护理是重要的内容之一,近年来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发现不同的体位对早产儿产生不同的影响.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吴芸;杨春凤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和比较芬太尼和布托啡诺或喷他佐辛联合用于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方法:90例硬膜外麻醉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芬太尼镇痛泵组(Ⅰ组),芬太尼和布托啡诺镇痛泵组(Ⅱ组)及芬太尼和喷他佐辛镇痛泵组(Ⅲ组),每组30例.比较术后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三组均获得了满意的术后镇痛效果.VAS疼痛评分各时间段均≤3分.术后24h排尿困难和不良反应比较:Ⅲ组明显少于Ⅰ组(χ2=5.0909和χ2=4.5652,分别P<0.05).镇静评分(OAA/S值):Ⅱ组分别大于Ⅰ组和Ⅲ组(t=2.3767和t=2.5471,分别P<0.05).结论:芬太尼和布托啡诺或芬太尼和喷他佐辛联合用于患者PCIA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在药理作用方面可以取长补短.
作者:顾美蓉;房宁宁;张兆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通过护理干预,解决大便失禁患者的肛周皮肤问题,以预防湿疹与压疮的发生.方法:将百雀羚护肤脂与呋喃西林扑粉联合使用,并配合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和营养支持等.结果:可有效地预防大便失禁患者肛周皮肤的湿疹、破溃,降低压疮的发生.结论:百雀羚护肤脂联合呋喃西林扑粉护理干预大便失禁患者的肛周皮肤,疗效明显,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作者:张海霞;杜静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脑血管疾病是指各种病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引起脑部疾病的总称.其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姜丽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扁桃体手术后出血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3例扁桃体术后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扁桃体术后出血患者,采用局部压迫止血8例,射频局部止血9例,缝扎止血4例,扁桃体窝内置纱球缝合舌咽腭弓止血2例.全部止血成功.结论:扁桃体手术后出血是扁桃体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以原发性出血居多.对于扁桃体术后出血,首先应尽量预防.如出现术后出血,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赵大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比较氯沙坦和福辛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疗效.方法:选择1、2级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氯沙坦组40例,口服氯沙坦50mg/d;福辛普利组40例,口服福辛普利10mg/d;两组疗程均为8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和血尿酸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降压效果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后氯沙坦组血尿酸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福辛普利组下降不明显(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除有较好的降压外,还有降低血尿酸作用.对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应首选氯沙坦.
作者:谢永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在诊断肺隔离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该院1例经手术证实的肺隔离症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参考相关文献.结果:此例肺隔离症患者因反复咳嗽、咳痰,CT平扫初诊为肺炎性包块,不排除占位性病变,经增强扫描并三维重建后诊断为肺隔离症,后经手术证实.结论:肺隔离症是一种少见的肺部先天性发育畸形,临床症状不典型, 诊断时常易被误诊为肺囊肿、肺脓肿、肺肿瘤等多种疾病,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肺隔离症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凤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