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卯升;陈方;徐敏;耿红全;谢华;刘国华;张忠德
毛细支气管炎(毛支)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本文采用甲基强的松龙(MPSS)佐治毛支患儿,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黎晓兰;卢中朝;肖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1997年2月~2001年2月我院在深低温停循环(DHCA)下为4例布-加综合征患儿施行手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永武;白希玲;谌启辉;杨能善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麻疹疫苗(麻苗)反复注射治疗对哮喘患儿的免疫影响. 方法采用生物素-亲合素双抗夹心酶联免疫(ABC-ELISA)法测定麻苗反复注射治疗前后13例哮喘患儿(麻苗治疗组)血浆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4(IL-4)、IL-5与血清总IgE水平,荧光酶联免疫法在发玛西亚CAP系统中检测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并与12例对照治疗组哮喘患儿及17例正常对照组小儿比较. 结果麻苗治疗后IL-4、IL-5、血清总IgE、血清ECP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显著降低(P<0.05).血浆及PBMC培养上清液IL-4与血清总IgE水平呈正相关(r=0.753,0.737 P<0.001);血浆及PBMC培养上清液IL-5与外周血EOS计数呈正相关(r=0.687,0.645 P<0.01),同时与血清ECP水平呈正相关(r=0.636,0.40 P<0.01,P<0.05).结论麻苗反复注射是通过下调哮喘患儿IL-4、IL-5水平,进而降低血清总IgE水平及EOS的增殖与活化.
作者:檀卫平;麦贤弟;黄绍良;赵莉;吴葆菁;黄花荣;朱昌国;吴燕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患儿,男,12岁,生长迟缓12年.系第1胎第1产,足月剖腹产.出生体重2.7 kg,无窒息抢救史.出生时发现患儿有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颈蹼、隐睾等畸形,出生后身高每年增长3~4 cm,智力发育迟缓.3岁时行睾丸固定术,5岁行VSD修补术,11岁时行颈蹼切除术.患儿父亲身高170 cm,母亲身高163 cm,体健,非近亲结婚,祖父母、外祖父母均健康.体检:身高119 cm,体重22 kg.身材矮小,身高标准差评分为-4.7 s.颈部、胸部、腹股沟可见手术疤痕.头围49 cm,眼、耳、鼻无异常,悬雍垂分叉,语言口齿不清,颈短.心率94次/min,P2>A2,心律齐,无杂音.肺部、腹部、四肢无异常.阴茎长3.8 cm,直径1.6 cm,睾丸左右皆3 ml.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辅助检查:GP图谱法测骨龄10岁,生长激素经药物激发峰值为9.1 μg/L,呈部分性生长激素缺乏;头颅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染色体检查:46 XY,诊断为Noonan综合征,部分性生长激素缺乏症.出院后服中药治疗,8个月后身高为122 cm.予生长激素治疗,0.16 IU/(kg*d),8个月后身高为126.6 cm.
作者:林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得理多睡前一次用药治疗具有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间)(BCECTS)的疗效及与生物节律的关系.方法 47例BCECTS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常规治疗组24例,得理多10~30 mg/(kg*d),分3次口服;择时治疗组23例,得理多5~10 mg/(kg*d),睡前一次口服.治疗随访3年.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 %及87 %(P>0.05),择时治疗组副作用少于常规治疗组.结论得理多择时治疗(睡前顿服)与常规治疗治疗BCECTS的疗效相近,生物节律可能呈现于BCECTS的睡眠发作中.得理多单次择时治疗的用量小,副作用少.
作者:吴小满;刘智胜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儿童硬膜外血肿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对31例儿童硬膜外血肿分别采用保守治疗、钻孔引流及开颅血肿清除,观察疗效.结果保守治疗14例恢复良好;钻孔引流9例,1例轻残;开颅血肿清除8例,3例轻残,1例死亡.结论儿童硬膜外血肿尽量保守治疗,必须手术者好选择钻孔引流.
作者:王玉峰;殷国田;张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及白细胞介素2 (IL-2) 联合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微小残留病(MRD)的疗效.方法用巢式PCR法扩增T细胞受体δ(TCRδ)及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检测MRD,对28例化疗12个月以上MRD仍阳性者中14例予CIK细胞/IL-2输注治疗为治疗组,余为对照组.结果对照组14例中8例复发,6例MRD转阴,并长期生存;治疗组MRD均转阴,中位随访期18个月未见复发(P<0.01).结论 CIK/IL-2治疗具有清除MRD、减少儿童ALL复发的作用.
作者:张乐萍;陆爱东;童春容;刘桂兰;田开功;陆道培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CP)作为一种运动性伤残,主要影响儿童生长发育,也很影响心理、社会和情绪成熟.上学可出现许多特殊困难,工作训练、就业和融入成人社会也面临挑战.CP患儿将增加损伤的危险及易于患病,在保健、康复和教育方面都将有大量经济负担.平均寿命也明显缩短.是个人、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因此,我们应寻找减少CP发生率,减轻其严重性的解决办法.
作者:鲍秀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了解以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患儿的病因、出血程度、病理改变及与Hp感染的关系.方法对105例患儿进行生命体征评估及行相应实验室检查,并进行胃镜和(或)胃肠钡餐检查,胃镜检查同时送病理及Hp检测.结果临床出现血容量不足或失血性休克表现48例,占45.71 %;出血导致中重度贫血54例,占51.43 %;出血病因有消化性溃疡47例,胃十二指肠炎39例,占总数81.9 %.溃疡组病理改变炎症严重程度(P<0.001)及Hp感染率(P<0.05)均较炎症组高.结论儿童发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出血量大,导致血容量不足和中重度贫血的发生率高,病因以消化性溃疡和胃十二指肠炎症为多见.其病理改变以胃窦部炎症为主.Hp感染率以消化性溃疡较高.
作者:张冰峰;张灵恩;邵彩虹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是急性感染性脱髓鞘多发性神经病[1],因运动及感觉系统障碍,常留有残疾.我们对1998~2002年我院收治的格林-巴利综合征23例进行康复治疗,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彩云;吴丽;耿香菊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免疫缺陷病在儿童是较常见的,而在免疫缺陷的儿童中,肺部并发症常见,它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探讨免疫缺陷儿童的肺部病变,对于及早诊断、及早治疗、降低死亡率非常必要.
作者:冯雪莉;申昆玲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由铜代谢障碍引起,男女比例约为2~5:1,多见于儿童,临床表现多样,误诊率高.我院自1998年1月~2000年12月收治的肝豆状核变性误诊13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赵青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为探讨硫氮唑酮和前列腺素E1(PGE1)对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肺动脉高压(PH)患儿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寻求降低肺动脉压力的药物,我们对此进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庆福;王晓寒;陈俭;刘慧;胡丰朝;谢国秀;王献民;张彦周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患儿,男,6岁,因水痘后运动障碍4 d入院.患儿在水痘结痂后出现头晕、呕吐,次日出现站立不稳,全身摇晃,不能坐、站、走,并出现流涎、发声低哑.入院查体:体温正常,脉搏9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6/10.7 kPa,面部及躯干部皮肤可见较多水痘结痂,心肺腹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检查:神清,查体合作,双眼球无震颤,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迟钝,声音低哑,流涎,腭反射、咽反射消失.
作者:屈素青;吴南海;栾佐;黄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MG)属免疫性疾病.常因上睑下垂为首发症状就诊于眼科,治疗方法较多,但多属非特异疗法.激素的应用为MG治疗提供有效途径,我们近期收治小儿眼肌型重症肌无力19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平;李贺敏;孟丽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热性惊厥对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与海马苔藓纤维发芽的关系.方法采用热水浴诱导惊厥模型,诱导生后22 d SD大鼠发生15次热性惊厥.采用Morris水迷宫方法检测大鼠惊厥后近期和远期(3个月后)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采用Timm染色观察海马颗粒细胞苔藓纤维发芽现象.结果热性惊厥组大鼠在惊厥后早期和3个月后的寻找平台潜伏期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Timm染色显示惊厥15次大鼠海马区有明显的苔藓纤维发芽现象,持续至3个月后.结论反复热性惊厥可造成学习记忆损伤,海马苔藓纤维发芽可能是其发生的潜在基础.
作者:常杏芝;秦炯;游石琼;李朝阳;吴希如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我院肝炎病房1988~1997年收治4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患儿,均因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就诊,误诊为肝炎,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荷英;冯藏蕊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儿童言语和语言障碍的现状及治疗.方法运用采集病史、填写问卷、发育或智力检查、听力和言语语言测试等方法对儿童言语语言问题作出评估;运用行为矫正、言语语言治疗和家庭治疗三者结合的模式对儿童言语语言问题进行治疗.结果言语语言障碍病例占儿童保健初诊病人6.6 %.我国儿童言语语言障碍27.1 %错过临床佳的治疗时期.语言障碍、构音异常和口吃是儿童言语语言障碍门诊的三大问题.运用综合治疗模式治疗,40例均收到一定的临床疗效.结论言语和语言障碍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多专业的协作治疗.
作者:赵晶;金星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1996年我们开始对河南省25个市县61所医院内出生的围生儿进行监测,系统了解6年中全省围生儿死亡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出生缺陷的关系,现分析如下.
作者:王兴玲;张卫杰;许建平;杨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脑性瘫痪(脑瘫)是儿童时期常见的运动性残疾,除运动障碍外,脑瘫患者还可并感觉和知觉异常、癫(间)、行为及情感异常,并有可能出现智力落后.虽然脑瘫有很多种定义,但是,广泛使用的是在脑发育早期以脑损伤时间为重点的概念.脑瘫虽然是终身存在的,但如果给予适当的干预,脑瘫严重度可以改善.物理治疗仍然是基本和适当的措施,应尽早开始,好在患儿异常运动行为占优势并成为习惯之前给予.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