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性瘫痪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

鲍秀兰

关键词:脑性瘫痪, 诊断, 治疗, 早期
摘要:脑性瘫痪(简称脑瘫,CP)作为一种运动性伤残,主要影响儿童生长发育,也很影响心理、社会和情绪成熟.上学可出现许多特殊困难,工作训练、就业和融入成人社会也面临挑战.CP患儿将增加损伤的危险及易于患病,在保健、康复和教育方面都将有大量经济负担.平均寿命也明显缩短.是个人、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因此,我们应寻找减少CP发生率,减轻其严重性的解决办法.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误诊为肝炎的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4例

    我院肝炎病房1988~1997年收治4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患儿,均因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就诊,误诊为肝炎,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荷英;冯藏蕊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儿童鼻出血三种治疗方法的比较

    儿童鼻出血大多数为Little区出血[1],选择安全、有效、迅速、简便的治疗方法,对减轻患儿痛苦和减少并发症十分重要.我科对1999年1月~2001年12月151例(189侧)门诊儿童鼻Little区出血患儿分别采用微波热凝固术、化学烧灼和冷冻治疗等三种方法进行治疗,以选择佳疗法,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跃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和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

    目的研究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淋巴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探讨rhG-CSF能否通过改变细胞因子分泌而减轻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发生.方法将供髓小鼠(雄性BALB/C,H-2d)随机分为两组,rhG-CSF处理组(实验组)和未经处理组(对照组).分别培养两组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以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淋巴细胞所分泌的细胞因子IL-4和IFN-γ.再用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完全不合的纯种近交系小鼠建立allo-BMT/aGVHD动物模型,观察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程度.结果实验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浓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IL-4浓度较之升高;接受经rhG-CSF动员后进行骨髓移植的小鼠较供者未经动员者aGVHD发生率及程度低.结论 rhG-CSF可能通过改变造血干细胞移植物中淋巴细胞因子分泌而减轻aGVHD的发生.

    作者:沈立云;高清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流式细胞术动态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免疫功能的变化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儿在活动期和非活动期外周血细胞免疫及免疫球蛋白的变化.方法检测23例SLE患儿活动期和非活动期及20例正常儿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Ig)的表达,淋巴细胞亚群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结果与非活动期及对照组比较,活动期SLE患儿CD+19、活化CD+3、CD+8、IgG、IgM的表达明显增高,CD+3、CD+4 、CD+(16+56)表达明显减少,CD+4/CD+8明显倒置(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非活动期SLE患儿CD+3表达明显减少、CD+4/CD+8明显倒置(P<0.05).相关分析显示,SLE组IgG与CD+19呈正相关(r=0.39 P<0.05).结论 SLE患儿存在淋巴细胞亚群紊乱和体液免疫功能亢进,以流式细胞术动态观察SLE患儿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有助于判断SLE的免疫状态,对SLE的诊治和预后有一定意义.

    作者:陈丽彬;方凤;蒋瑾瑾;雷红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白细胞介素2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及白细胞介素2 (IL-2) 联合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微小残留病(MRD)的疗效.方法用巢式PCR法扩增T细胞受体δ(TCRδ)及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检测MRD,对28例化疗12个月以上MRD仍阳性者中14例予CIK细胞/IL-2输注治疗为治疗组,余为对照组.结果对照组14例中8例复发,6例MRD转阴,并长期生存;治疗组MRD均转阴,中位随访期18个月未见复发(P<0.01).结论 CIK/IL-2治疗具有清除MRD、减少儿童ALL复发的作用.

    作者:张乐萍;陆爱东;童春容;刘桂兰;田开功;陆道培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玉丹荣心丸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玉丹荣心丸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病毒性心肌炎61例常规使用大剂量维生素C和能量合剂.随机将其分成A组31例为玉丹荣心丸治疗组,B组3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治疗并观察随诊8周,治疗开始前及治疗结束后记录患儿体征、心肌酶谱、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变化,所得数据采用χ2检验.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09 %,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66.67 %).结论玉丹荣心丸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王航雁;衣京梅;张晓飞;刘立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儿童硬膜外血肿31例

    目的探讨儿童硬膜外血肿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对31例儿童硬膜外血肿分别采用保守治疗、钻孔引流及开颅血肿清除,观察疗效.结果保守治疗14例恢复良好;钻孔引流9例,1例轻残;开颅血肿清除8例,3例轻残,1例死亡.结论儿童硬膜外血肿尽量保守治疗,必须手术者好选择钻孔引流.

    作者:王玉峰;殷国田;张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心肌酶谱测定在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并心脏损害的意义

    1999年10月~2001年2月我们对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确诊为轮状病毒性肠炎58例患儿,常规进行心肌酶学测定,观察患儿是否存在心肌损害及损害程度,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凤莲;霍开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早产儿脑损伤和脑性瘫痪

    随着NICU的发展,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大大提高,但神经发育后遗症并未成比例下降,其中10 %左右发生脑性瘫痪(CP),25 %~50 %表现为轻度神经发育障碍,不仅涉及运动,也涉及到认知和行为,从而引起学习障碍.

    作者:邵肖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免疫缺陷儿童的肺部并发症

    免疫缺陷病在儿童是较常见的,而在免疫缺陷的儿童中,肺部并发症常见,它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探讨免疫缺陷儿童的肺部病变,对于及早诊断、及早治疗、降低死亡率非常必要.

    作者:冯雪莉;申昆玲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甲基强的松龙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毛细支气管炎(毛支)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本文采用甲基强的松龙(MPSS)佐治毛支患儿,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黎晓兰;卢中朝;肖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亚低温治疗对窒息新生儿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亚低温治疗对窒息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儿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重度窒息足月新生儿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7例.两组均采用相同常规基础对症治疗.治疗组同时采用选择性头部降温方法,维持鼻咽温度34±0.5 ℃,持续72 h;对照组不进行亚低温治疗.检测肝功能、胆红素及临床胃肠动力学改变等指标.结果两组肝功能异常人数比较无差异,生后68~79 h血清胆红素治疗组为136±27 μmol/L,对照组为159±22 μmol/L,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选择性头部降温并未加重HIBD新生儿肝脏功能损伤,但可能对胃肠动力存在一定影响.

    作者:张旭东;周文浩;邵肖梅;陈超;樊绍曾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肾母细胞瘤手术与肿瘤局部复发的关系

    目的探讨肾母细胞瘤手术后肿瘤局部复发与手术的关系.方法 1994年1月~1999年12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肾母细胞瘤35例,年龄11个月~9岁.术后按照国际肾母细胞瘤研究组织(NWTS)Ⅲ~Ⅴ期放化疗方案治疗并随访.结果肿瘤复发7例(I期1例,Ⅱ期2例,Ⅲ期4例),复发发生在术后2个月~3年.术中肿瘤破溃6例中4例局部复发;未作淋巴结活检2例局部复发;间变型肾母细胞瘤3例复发.结论术中肿瘤破溃则复发率高,对巨大肾母细胞瘤术中应仔细操作、避免破溃.必须作腹主动脉旁及肾门淋巴结病理检查,明确临床分期,针对性放化疗,是提高患儿存活率的重要手段.

    作者:徐卯升;陈方;徐敏;耿红全;谢华;刘国华;张忠德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19例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MG)属免疫性疾病.常因上睑下垂为首发症状就诊于眼科,治疗方法较多,但多属非特异疗法.激素的应用为MG治疗提供有效途径,我们近期收治小儿眼肌型重症肌无力19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平;李贺敏;孟丽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免疫性血管炎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免疫性血管炎与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的关系.方法 4周龄日本大耳幼年家兔61只及4月龄成兔10只分为6组.用10 %牛血清清蛋白重复静脉注射诱发免疫性血管炎,并喂饲胆固醇饲料.A组:血管炎幼兔冠脉造影组27只;B组:正常成年兔冠脉造影对照组10只;C组:正常幼兔冠脉造影对照组10只;D组:血管炎加胆固醇喂饲组8只;E组:单纯胆固醇喂饲对照组8只;F组:基础喂饲对照组8只.实验满4周后A、B、C三组行冠状动脉造影;满12周后D、E、F三组分别取心脏做主动脉冠状动脉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A组中6只出现明显冠状动脉扩张,B组和C组冠脉无扩张.D组出现严重AS,表现为脂质斑块厚,隆起于内膜表面.E组仅出现轻度AS,表现为脂质斑块薄,且主要集中于主动脉根部.D组与E组比较,其脂质斑块面积百分比(PA)、冠状小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IA)和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DS)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F组无AS改变.结论血清性免疫血管炎急性期可致部分幼兔冠状动脉扩张,并可显著加重胆固醇喂饲家兔AS形成.免疫性血管炎是AS和缺血性心脏病发生新的危险因素.

    作者:康闽;韦卫中;王宏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特发性扭转性肌张力不全的临床及治疗

    目的探讨小儿特发性扭转性肌张力不全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疗效的初步评价.方法对10例特发性扭转性肌张力不全患儿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用口服药物治疗,住院治疗1例缓解,9例有效,并对5例进行随访,平均2年6个月.结果发病高峰年龄6~9岁,单下肢起病5例,单上肢3例,颈部2例.10例实验室及头颅影像检查均正常.随访5例坚持治疗,3例好转,2例无效.结论药物治疗是小儿特发性扭转性肌张力不全的主要治疗方法,疗效有时不稳定,治疗需个体化.

    作者:肖静;吴沪生;邹丽萍;方方;丁昌红;安静;沈颖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肝豆状核变性误诊13例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由铜代谢障碍引起,男女比例约为2~5:1,多见于儿童,临床表现多样,误诊率高.我院自1998年1月~2000年12月收治的肝豆状核变性误诊13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赵青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急性毒鼠强中毒30例

    目前对急性毒鼠强中毒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现就近6年我科收治30例重度毒鼠强中毒患儿的诊治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冯自威;李晓玲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发笑性癫(间)2例

    例1,男,4岁,因发作性发笑2个月来诊.2个月前患儿被母亲斥责后关在门外,次日晨患儿突然无端做笑脸,同时伴顿足、下蹲动作、面色潮红及意识障碍,持续约1 min左右缓解.发作后感乏力、头晕,每天发作8~9次.发作前大多有先兆,先握住其母的手,随即开始发作.头部CT和常规脑电图检查正常,药物睡眠诱发脑电图示额区少量短暂高电位棘慢波发放,发作间歇期头部单光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显示左颞叶缺血性改变.

    作者:姜冬春;张桂香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儿童1型糖尿病的抗体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了解胰岛细胞抗体(ICA)和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阳性率与患儿胰岛功能的关系,明确ICA和GADA检测对1型糖尿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儿童1型糖尿病31例均采用ELISA法测定GADA,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ICA,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C肽、胰岛素(DPC-IMMULITE机器).结果 ICA和GADA的阳性率分别为45.2 %和38.7 %,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ICA阳性率高于GADA.抗体阳性患儿空腹和餐后C肽(0.99±0.36 ng/ml和2.10±0.99 ng/ml)及餐后胰岛素(11.53±7.11 μIU/ml)明显低于抗体阴性患儿空腹C肽(2.19±1.33)ng/ml,餐后C肽(6.18±3.91)ng/ml和餐后胰岛素(18.60±10.59)μIU/ml,P<0.05.结论青少年糖尿病患者中ICA阳性率高于GADA.自身抗体阳性患儿胰岛功能明显低于阴性患儿,提示自身抗体阳性患儿胰岛功能损伤更明显.由于ICA、GADA两种抗体的阳性结果常不一致,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率.

    作者:吴迪;巩纯秀;朱逞;倪桂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