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河南省围生儿死亡率变化及其与出生缺陷关系

王兴玲;张卫杰;许建平;杨平

关键词:围生儿, 死亡, 出生缺陷, 干预措施
摘要:1996年我们开始对河南省25个市县61所医院内出生的围生儿进行监测,系统了解6年中全省围生儿死亡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出生缺陷的关系,现分析如下.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10~12岁儿童性格及抑郁状况调查分析

    本文对沁阳市两所小学10~12岁学生的性格特点、自我评价与性格关系及抑郁状况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保国;李玉玺;杜小对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早产儿脑损伤和脑性瘫痪

    随着NICU的发展,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大大提高,但神经发育后遗症并未成比例下降,其中10 %左右发生脑性瘫痪(CP),25 %~50 %表现为轻度神经发育障碍,不仅涉及运动,也涉及到认知和行为,从而引起学习障碍.

    作者:邵肖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抗生素早期转换疗法在细菌性肺炎中的应用

    抗生素早期转换疗法是指经短期(24~72 h)静脉治疗后,抗生素由静脉给药转换为口服给药完成全疗程的方法.本文旨在探讨该方法治疗小儿细菌性肺炎的可行性.

    作者:卫海燕;石采晓;石秀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D-二聚体检测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的意义

    高凝状态是肾病综合征常见并发症之一.在高凝状态下,患儿若不尽快诱导缓解,易发生血栓等并发症.近年发现部分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患儿血D-二聚体(D-D)水平有较显著增高.本文对其进行检测,并就其临床意义初步探讨如下.

    作者:张琳;陈疏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儿童言语和语言障碍的临床研究

    目的了解儿童言语和语言障碍的现状及治疗.方法运用采集病史、填写问卷、发育或智力检查、听力和言语语言测试等方法对儿童言语语言问题作出评估;运用行为矫正、言语语言治疗和家庭治疗三者结合的模式对儿童言语语言问题进行治疗.结果言语语言障碍病例占儿童保健初诊病人6.6 %.我国儿童言语语言障碍27.1 %错过临床佳的治疗时期.语言障碍、构音异常和口吃是儿童言语语言障碍门诊的三大问题.运用综合治疗模式治疗,40例均收到一定的临床疗效.结论言语和语言障碍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多专业的协作治疗.

    作者:赵晶;金星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儿童1型糖尿病的抗体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了解胰岛细胞抗体(ICA)和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阳性率与患儿胰岛功能的关系,明确ICA和GADA检测对1型糖尿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儿童1型糖尿病31例均采用ELISA法测定GADA,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ICA,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C肽、胰岛素(DPC-IMMULITE机器).结果 ICA和GADA的阳性率分别为45.2 %和38.7 %,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ICA阳性率高于GADA.抗体阳性患儿空腹和餐后C肽(0.99±0.36 ng/ml和2.10±0.99 ng/ml)及餐后胰岛素(11.53±7.11 μIU/ml)明显低于抗体阴性患儿空腹C肽(2.19±1.33)ng/ml,餐后C肽(6.18±3.91)ng/ml和餐后胰岛素(18.60±10.59)μIU/ml,P<0.05.结论青少年糖尿病患者中ICA阳性率高于GADA.自身抗体阳性患儿胰岛功能明显低于阴性患儿,提示自身抗体阳性患儿胰岛功能损伤更明显.由于ICA、GADA两种抗体的阳性结果常不一致,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率.

    作者:吴迪;巩纯秀;朱逞;倪桂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脂多糖致大鼠脑水肿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致大鼠脑水肿发生过程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与变化.方法健康SD大鼠105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n=5),生理盐水组(NS组,n=50),脂多糖组(LPS组,n=50).LPS诱导大鼠脑水肿发生,制备脑组织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测定ICAM-1的表达情况,图像分析仪测定ICAM-1阳性细胞单位面积的光密度值(A值).结果各时间点LPS组脑组织含水量、伊文思蓝(EB)含量、ICAM-1表达情况及表达量均高于A组和NS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ICAM-1表达量和脑组织含水量、ICAM-1表达量和EB含量均呈正相关(r=0.537,0.467,0.549 P均<0.05).结论 LPS可诱导脑水肿发生,脑血管内皮细胞表面ICAM-1表达增强,促进血脑脊液屏障通透性的破坏和脑组织含水量增加,介导炎症反应过程.

    作者:王怀立;芦军萍;赵晓明;高东培;罗强;高铁铮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和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

    目的研究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淋巴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探讨rhG-CSF能否通过改变细胞因子分泌而减轻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发生.方法将供髓小鼠(雄性BALB/C,H-2d)随机分为两组,rhG-CSF处理组(实验组)和未经处理组(对照组).分别培养两组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以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淋巴细胞所分泌的细胞因子IL-4和IFN-γ.再用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完全不合的纯种近交系小鼠建立allo-BMT/aGVHD动物模型,观察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程度.结果实验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浓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IL-4浓度较之升高;接受经rhG-CSF动员后进行骨髓移植的小鼠较供者未经动员者aGVHD发生率及程度低.结论 rhG-CSF可能通过改变造血干细胞移植物中淋巴细胞因子分泌而减轻aGVHD的发生.

    作者:沈立云;高清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儿童硬膜外血肿31例

    目的探讨儿童硬膜外血肿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对31例儿童硬膜外血肿分别采用保守治疗、钻孔引流及开颅血肿清除,观察疗效.结果保守治疗14例恢复良好;钻孔引流9例,1例轻残;开颅血肿清除8例,3例轻残,1例死亡.结论儿童硬膜外血肿尽量保守治疗,必须手术者好选择钻孔引流.

    作者:王玉峰;殷国田;张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麻疹疫苗注射对哮喘患儿白细胞介素4、5的下调作用及其意义

    目的研究麻疹疫苗(麻苗)反复注射治疗对哮喘患儿的免疫影响. 方法采用生物素-亲合素双抗夹心酶联免疫(ABC-ELISA)法测定麻苗反复注射治疗前后13例哮喘患儿(麻苗治疗组)血浆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4(IL-4)、IL-5与血清总IgE水平,荧光酶联免疫法在发玛西亚CAP系统中检测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并与12例对照治疗组哮喘患儿及17例正常对照组小儿比较. 结果麻苗治疗后IL-4、IL-5、血清总IgE、血清ECP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显著降低(P<0.05).血浆及PBMC培养上清液IL-4与血清总IgE水平呈正相关(r=0.753,0.737 P<0.001);血浆及PBMC培养上清液IL-5与外周血EOS计数呈正相关(r=0.687,0.645 P<0.01),同时与血清ECP水平呈正相关(r=0.636,0.40 P<0.01,P<0.05).结论麻苗反复注射是通过下调哮喘患儿IL-4、IL-5水平,进而降低血清总IgE水平及EOS的增殖与活化.

    作者:檀卫平;麦贤弟;黄绍良;赵莉;吴葆菁;黄花荣;朱昌国;吴燕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腹膜后巨大囊性淋巴管瘤1例

    患儿,男,3个月,生后半月即发现腹部包块,生长迅速,以腹部肿物待查入院.患儿系第1胎,足月顺产,新法接生,按时预防接种,父母体健,否认家族性遗传性疾病.无疫区接触史.查体:腹部高度膨隆,腹壁静脉怒张.

    作者:方三高;陈娟娟;向国喜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反复热性惊厥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机制

    目的观察热性惊厥对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与海马苔藓纤维发芽的关系.方法采用热水浴诱导惊厥模型,诱导生后22 d SD大鼠发生15次热性惊厥.采用Morris水迷宫方法检测大鼠惊厥后近期和远期(3个月后)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采用Timm染色观察海马颗粒细胞苔藓纤维发芽现象.结果热性惊厥组大鼠在惊厥后早期和3个月后的寻找平台潜伏期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Timm染色显示惊厥15次大鼠海马区有明显的苔藓纤维发芽现象,持续至3个月后.结论反复热性惊厥可造成学习记忆损伤,海马苔藓纤维发芽可能是其发生的潜在基础.

    作者:常杏芝;秦炯;游石琼;李朝阳;吴希如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白细胞介素2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及白细胞介素2 (IL-2) 联合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微小残留病(MRD)的疗效.方法用巢式PCR法扩增T细胞受体δ(TCRδ)及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检测MRD,对28例化疗12个月以上MRD仍阳性者中14例予CIK细胞/IL-2输注治疗为治疗组,余为对照组.结果对照组14例中8例复发,6例MRD转阴,并长期生存;治疗组MRD均转阴,中位随访期18个月未见复发(P<0.01).结论 CIK/IL-2治疗具有清除MRD、减少儿童ALL复发的作用.

    作者:张乐萍;陆爱东;童春容;刘桂兰;田开功;陆道培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流式细胞术动态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免疫功能的变化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儿在活动期和非活动期外周血细胞免疫及免疫球蛋白的变化.方法检测23例SLE患儿活动期和非活动期及20例正常儿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Ig)的表达,淋巴细胞亚群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结果与非活动期及对照组比较,活动期SLE患儿CD+19、活化CD+3、CD+8、IgG、IgM的表达明显增高,CD+3、CD+4 、CD+(16+56)表达明显减少,CD+4/CD+8明显倒置(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非活动期SLE患儿CD+3表达明显减少、CD+4/CD+8明显倒置(P<0.05).相关分析显示,SLE组IgG与CD+19呈正相关(r=0.39 P<0.05).结论 SLE患儿存在淋巴细胞亚群紊乱和体液免疫功能亢进,以流式细胞术动态观察SLE患儿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有助于判断SLE的免疫状态,对SLE的诊治和预后有一定意义.

    作者:陈丽彬;方凤;蒋瑾瑾;雷红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肝豆状核变性误诊13例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由铜代谢障碍引起,男女比例约为2~5:1,多见于儿童,临床表现多样,误诊率高.我院自1998年1月~2000年12月收治的肝豆状核变性误诊13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赵青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复方鱼石脂软膏外敷治疗婴幼儿肌注白百破疫苗致局部红肿硬结

    1998年2月~2001年12月我院防保科采用本院制剂室自制复方鱼石脂软膏外敷治疗婴幼儿肌注白百破疫苗(DPT)后的红肿、硬结,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自然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河南省围生儿死亡率变化及其与出生缺陷关系

    1996年我们开始对河南省25个市县61所医院内出生的围生儿进行监测,系统了解6年中全省围生儿死亡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出生缺陷的关系,现分析如下.

    作者:王兴玲;张卫杰;许建平;杨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硫氮唑酮和前列腺素E1对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患儿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为探讨硫氮唑酮和前列腺素E1(PGE1)对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肺动脉高压(PH)患儿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寻求降低肺动脉压力的药物,我们对此进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庆福;王晓寒;陈俭;刘慧;胡丰朝;谢国秀;王献民;张彦周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男性单纯性肥胖患儿性发育的变化

    目的探讨男性单纯性肥胖患儿性发育的影响.方法检测42例8~14岁男性单纯性肥胖儿童睾丸容积、阴茎横径及长度、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睾酮(TTT)、泌乳素(PRL)、皮质醇(Cortisol)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患儿睾丸容积、阴茎大小及长度,血清FSH、LH、TTT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并与其肥胖程度呈负相关.PRL、E2、Cortiso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与其肥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男性单纯性肥胖儿童具有性发育不良倾向.

    作者:孟国柱;李正秋;曾志伟;郑素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免疫性血管炎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免疫性血管炎与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的关系.方法 4周龄日本大耳幼年家兔61只及4月龄成兔10只分为6组.用10 %牛血清清蛋白重复静脉注射诱发免疫性血管炎,并喂饲胆固醇饲料.A组:血管炎幼兔冠脉造影组27只;B组:正常成年兔冠脉造影对照组10只;C组:正常幼兔冠脉造影对照组10只;D组:血管炎加胆固醇喂饲组8只;E组:单纯胆固醇喂饲对照组8只;F组:基础喂饲对照组8只.实验满4周后A、B、C三组行冠状动脉造影;满12周后D、E、F三组分别取心脏做主动脉冠状动脉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A组中6只出现明显冠状动脉扩张,B组和C组冠脉无扩张.D组出现严重AS,表现为脂质斑块厚,隆起于内膜表面.E组仅出现轻度AS,表现为脂质斑块薄,且主要集中于主动脉根部.D组与E组比较,其脂质斑块面积百分比(PA)、冠状小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IA)和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DS)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F组无AS改变.结论血清性免疫血管炎急性期可致部分幼兔冠状动脉扩张,并可显著加重胆固醇喂饲家兔AS形成.免疫性血管炎是AS和缺血性心脏病发生新的危险因素.

    作者:康闽;韦卫中;王宏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