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国印;靳琳
患儿,女,3a,因面色苍白2mo入院.2mo前出现乏力,纳差,进行性面色苍白.查体:中度贫血貌,浅表淋巴结轻度肿大.心肺无殊,肝肋下3.5cm,剑下3cm,脾肋下3cm,质中,无压痛.外周血:RBC2.97×1012/L,Hb78g/L,WBC17.4×109/L,中性杆状和分叶核粒细胞0.20,早幼粒0.01,中幼粒0.08,晚幼粒0.10,淋巴细胞0.12,中幼红0.09,晚幼红0.05,单核细胞0.20,原始细胞0.05,网织红细胞0.009.BPC50×109/L.骨髓涂片:增生明显活跃,粒:红=0.81:1.粒系比例大致正常,可见轻度巨幼样变,未见Pelger样核异常、颗粒减少及核畸形.红系比例0.52,有轻度巨幼样变,偶见双核及3~4个核的细胞.原始单核细胞0.03.全片未见巨核细胞及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碱磷酶积分2分(正常10~50分).HbF9.5%,HbA2.3%,异丙醇试验(一),Coombs试验直接阴性,G6PD酶活性正常.核型46XX,Ph1染色体(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正常.入院后予叶酸、VitB12治疗10d,多次复查血常规,贫血无改善,网织红细胞不增高,白细胞总数、分类及原始细胞数较前无明显改变.治疗d8复查骨核髓:原、幼单核细胞比例增高达0.085,其他与人院时相似.诊断为MDS-CMML型.
作者:朱易萍;廖清奎;杨先军;李钦伯;冯文 刊期: 1999年第02期
我们1992年12月~1997年12月对83例儿童用动态心电图(DCG)进行24h监测,并与普通心电图(ECG)作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启源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前国内临床上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川崎病多采用的给药方法是0.4g/(kg@d)×4~5d(下称常规疗法),国外报道[1]使用2g/(kg@d)×1d或1g/(kg@d)×2d(下称冲击疗法)能获得更好的疗效,故对这两种给药方法进行对比观察.
作者:杨慧明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在儿科应用的特点及小儿肾功能衰竭HD的临床意义. 方法对20例1a~14a危重肾功能衰竭及药物中毒患儿进行67次HD分析. 结果所有病例在HD后肾功能明显改善,尿毒症症状减轻.痊愈、好转各6例,自动出院、死亡各4例,无1例死亡与透析直接有关.主要并发症为失衡综合征(11.9%)和低血压(10.5%). 结论 HD成功的关键在于血管通路的建立、血容量的稳定及并发症的防治.HD抢救危重肾功能衰竭患儿疗效迅速、安全、可靠.
作者:沈颖;张毓文;张克玲;高玲 刊期: 1999年第02期
文献报道氨基糖甙类抗生素(AmAn)对耳蜗血管纹的损害主要在线粒体[1].琥珀酸脱氢酶(SDH)是线粒体酶的标志酶,SDH的活性变化反映了线粒体的功能状态[2].本实验主要观察庆大霉素(GE)对豚鼠耳蜗血管纹细胞SDH变化的影响.
作者:史永芝;史献君;康颂建;曾兆麟 刊期: 1999年第02期
本文通过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NS)患儿治疗前后各项血脂变化的观察,进一步探讨INS高脂血症的原因.
作者:郑菊映 刊期: 1999年第02期
我院自1997年10月至1998年3月应用特尔立(rHuGM-CSF)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张根红;吴长根;翟力平;高巧娣;张晓波;叶欣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影响小儿急性肾功能哀竭(ARF)预后的临床相关因素. 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988~1997年住院的ARF患儿39例. 结果1.小儿ARF近期死亡率17.9%,总死亡率23.1%,预后不良35.9%.2.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婴幼儿ARF死亡率在50%以上;药物性肾衰预后差.Scr与预后明显相关;而病程中合并严重感染、高钠血症、血K+>6.0mmol/L死亡率高;腹膜透析病人死亡率也明显高于血液透析者.3.发展为慢性肾衰主要取决于原发病类型,而与年龄、Scr、并发症等无关. 结论小儿ARF预后差.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发病年龄、原发疾病、肾功能减退程度、并发症及治疗等.
作者:黄文彦;甘卫华;胡明昌;黄松明;蔡毅;姜新猷 刊期: 1999年第02期
近年来,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的治疗有了很大进展,除造血干细胞移植外,免疫抑制剂和造血细胞生长因子的联合应用,加上保护性隔离、成分输血及高效抗生素等支持治疗,使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la生存率已由80年代的不足10%上升到70%~80%.当然,如有条件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那是理想的,但在很多情况下,特别是在我国,要找到组织配型完全相符的供干细胞者几乎不可能.因此,药物治疗仍是我国治疗SAA的主要方向.在药物治疗中,雄激素、环孢菌素A(CsA)、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以及造血生长因子等的联合疗法被认为是目前佳的组合,但此类药物昂贵,难以推广应用,故在没有条件时,亦可应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如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HDMP)就是较常用的一种.现将HDMP在治SAA的作用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吴梓梁 刊期: 1999年第02期
例1,男,4a.4h前误服浸种灵农药约1m1,唇舌肿胀3h,烦躁不安,进行性呼吸困难1h急诊转入我院.体检:神清,呼吸30次/min,烦躁不安,面色苍白,鼻扇9三凹征(+),唇舌高度肿胀,双颊粘膜水肿,咽部明显水肿9双肺可闻及痰鸣音.心脏腹部正常,入院后即给2%碳酸氢钠清洗口腔及胃、补液利尿、大剂量地塞米松静注及超声雾化吸人等综合治疗,病情无改善,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出现Ⅲ度喉梗阻表现.予急诊气管切开术抢救,喉梗阻症状随之缓解.唇舌肿胀2d消退.但药物致口腔粘膜糜烂发生大片坏死,继发感染,高热,经加强抗感染及周围静脉营养支持治疗,住院19d痊愈出院.
作者:任水英;陈爱斌 刊期: 1999年第02期
作者收集1983年~1998年来我院神经科就诊、经脑电图(EEG)或24h脑电监测检查及随访证实,且长期误诊的14a以下特殊类型癫痫患者45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顾仁骏;李冲;张帆 刊期: 1999年第02期
小儿在代谢、生理等诸方面,具有其不同于成人的许多特点.因此,小儿颅脑损伤从致伤原因、临床表现、预后等均存在其特殊之处.我们收治100例,就其临床特点进行了分析.
作者:王文浩;李金彩;肖华 刊期: 1999年第02期
作者对15例不宜再用强烈化疗方案诱导的儿童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采用小剂量阿糖胞苷(LD-Ara-C)诱导治疗,取得较满意效果9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树人;汤有才;冯剑飞;王军;张欣欣;郑娟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联合疗法治疗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肾病)的价值. 方法将93例肾病患儿随机分为CTX联合疗法组(CTX组)或单用激素疗法组(对照组),其中21例进行了重复肾活检.对肾病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肾脏组织病理变化及环磷酰胺毒性反应进行长期观察及对照分析. 结果1.CTX联合治疗组的基本治疗愈率明显高于单用激素组;2.CTX联合疗法能明显减轻肾组织病理改变;3.CTX的疗效与病理类型有关;4.CTX联合组未见严重副作用. 结论联合应用CTX治疗能提高肾病基本治愈率.
作者:马恒颢;谢祥鳌;王丹;章洁 刊期: 1999年第02期
例1,男,8a,因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5a,多饮、多尿、乏力、消瘦10d入院.查体:精神差,重度贫血貌,呼吸深快,皮肤呈青灰色,心肺腹无异常.尿糖:(+++),酮体(+++),血糖24.3mmol/L.K-33.3mmol/L,Na+144mmol/L,C1100mmol/L,BUN5.7mmol/L.患病至今输血约10 000ml,胎肝混悬液1800ml.诊断: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血色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作者:潘林 刊期: 1999年第02期
患儿,男,7a,以发热、咳嗽6d,伴乏力、上腹痛2d入院.曾在当地医院按上感治疗4d,仍发热,且咳嗽加重;既往有贫血病史,未治愈.查体:T37C,P140次/min,R30次/min,BP11/7kPa,面苍白,精神差,乏力,多汗,口唇及睑结膜苍白,咽红,扁桃体Ⅱ°肿大,双肺未闻及明显湿罗音.心尖搏动弥散,心包摩擦感(+),心界扩大平Ⅳ肋间,左界在左锁骨中线外2cm,右界位胸骨右缘.心音低钝,闻及奔马律.心率140次/min,心尖部闻及Ⅱ~Ⅲ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较粗糙,肝肋下2cm,脾肋下1.5cm,余无殊.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65g/L,白细胞:11.9×109/L,中性0.84,淋巴0.1 3,血沉70mm/1h,心肌酶谱各项值均升高.抗O阴性,血结核PCR阴性,血脂正常.X线片示心影呈球形普大.肺部呈炎性病灶.X线透视示:心脏收缩呈颤动样,无力.心脏彩色B超:心包少量积液,心内膜未见明显病变.心电图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诊断:1.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肌梗死.
作者:易湘平;李琴 刊期: 1999年第02期
氟乙酰胺中毒主要由于误服灭鼠药引起,我们从1994年~1 998年7月共收治灭鼠药中毒72例,其中确诊为氟乙酰胺中毒42例,均为误服急性中毒,分析如下.
作者:董自巧;马春英;王丽霞 刊期: 1999年第02期
我院自1992年至今收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110例,其中27例采用静滴丙种球蛋白(丙球)联合地塞米松冲击疗法,收到良好疗效.
作者:许伟;薛天阳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总结术后肠套叠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复习26例小儿术后肠套叠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有关文献,分析其年龄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预后. 结果26例患儿2a以下20例(76.92%).继发于腹膜后手术9例,腹腔内手术17例.术后出现胃管胆汁性胃液量增多或呕吐及腹胀症状的时间,术后1wk以内24例(92.31%).血便、阵发性腹痛、腹部包块少见.腹部X线检查均提示肠梗阻;19例口服钡剂动态观察可确定其梗阻部位.手术证实术后肠套叠多为小肠套叠,占96.15%.本组除1例肠套叠时间较长,2例回肠复套,术中复住困难而行肠切除肠吻合外,其余23例均手法复住.26例均痊愈出院. 结论术后肠套叠其临床表现不同于原发性肠套叠,与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在发病时间上也有明显差别.对术后2wk内发生的肠梗阻,要考虑到肠套叠的诊断,尽早手术探查.
作者:陈亚军;张金哲;王燕霞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残留白血病细胞与白血病长期生存之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非同位素的PCR-RNA转录本分子杂交法. 结果诱导缓解治疗后2mo内阳性率为100%,3~ 5mo阳性率为70%,5mo以上阳性率为17%. 结论化疗后早期大多数患者都能检测到残留白血病细胞,长期缓解者微小残留病检测为阴性.
作者:肖燕;费洪宝;贾莉萍 刊期: 199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