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学龄期儿童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临床分析

毛艳;汤继宏;柴建农;张利亚;张兵兵

关键词: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儿童, 临床特点, 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学龄期儿童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对2010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1例学龄期ADEM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方案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有前驱感染或疫苗接种史,临床主要表现发热、头痛、呕吐、瘫痪、惊厥、颅神经麻痹、共济失调、尿便障碍、意识障碍等。头颅MRI可见颅内、脊髓多发异常信号,使用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随访12个月中,除2例失访、1例遗留症状性癫痫、1例遗留右下肢轻瘫外,另7例未见明显后遗症,疾病恢复理想。结论学龄期儿童ADEM起病急,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对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反应较好,及时诊断、治疗大多预后良好。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生酮饮食添加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生酮饮食(ketogenic diet, KD)添加治疗对难治性癫痫的有效率、长期保留率和不良反应。方法共有36例难治性癫痫患者进入研究,所有患者住院期间以脂肪与非脂肪比例为4:1饮食开始,出院后继续维持4:1饮食,或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减低比例,随访观察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保留率,并统计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36例患儿纳入该研究(男27例,女9例;平均年龄3.25岁)。3个月时有效率为38.9%(14/36);有10例退出,保留率为72.2%;6个月时有效率为27.8%(10/36),有5例退出,保留率为58.3%;1年时有效率为16.7%(6/36),有9例退出,保留率为33.3%。启动期的不良反应主要有睡眠增加、感觉无力、胃肠道不舒服、高血脂、低血糖以及肝功能异常;维持期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不舒服、容易感染、高脂血症、低血糖及肝功能异常等。结论生酮饮食在我国添加治疗难治性癫痫疗效较高,与国际水平接近,但保留率不高,副作用不是导致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而提高耐受性和可操作是努力的方向。

    作者:张利亚;汤继宏;李岩;张兵兵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联合血乳酸对老年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联合血乳酸对老年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5年6月急诊收治的102例老年严重脓毒症患者,进行MEWS评分、APACHE Ⅱ评分和动脉血乳酸测定,记录28 d转归情况。对生存组和死亡组进行比较,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比较各预测因子及MEWS评分联合血乳酸对预后的预测能力。结果102例严重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39例,病死率38.2%。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有较高的MEWS评分、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水平(P<0.05)。各预测因子预测患者28 d病死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由高到低依次为APACHEⅡ评分(0.845)、MEWS评分(0.787)、血乳酸(0.733)。MEWS评分联合血乳酸对患者28 d病死率的预测能力(AUC为0.832)与APACHEⅡ评分相当(P>0.05),优于MEWS评分和血乳酸(P<0.05)。结论 MEWS评分联合血乳酸对于老年脓毒症患者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作者:任小强;沈奕;庄智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体重指数、腰围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性的Meta分析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地评价体重指数、腰围与胰岛素抵抗的关联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五大数据库及手工检索自建库截止至2015年9月30日发表的关于体重指数、腰围及胰岛素抵抗关联性的观察性研究的所有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严格筛选文献,提取效应指标,采用Stata 14.0软件,分别对体重指数、腰围与胰岛素抵抗的关联性进行Meta分析。结果通过筛选终纳入分析的文献共计37篇,其中中文15篇,英文22篇。分析结果显示,体重指数、腰围与胰岛素抵抗均有中度相关性,体重指数与胰岛素抵抗指数的相关系数r为0.424(95%置信区间:0.381~0.464),腰围与胰岛素抵抗指数的相关系数r为0.451(95%置信区间:0.415~0.485)。结论体重指数、腰围与胰岛素抵抗之间存在中度相关性。

    作者:陈桂凤;王新亚;张明芝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低位直肠癌Dixon术中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22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在低位直肠癌Dixon术中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对预防吻合口漏作用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6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22例低位直肠癌Dixon术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22例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患者术后1例不全性肠梗阻,1例胃瘫,1例切开裂开,但均无吻合口漏发生。17例患者于术后2~6个月内行二期造口回纳术,5例患者于术后7~12个月内行二期造口回纳术。18例患者在术后5~12 d内出院,其余4例分别于术后15、18、26、55 d出院。结论低位直肠癌Dixon术后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对预防吻合口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待后续研究样本量的扩大及其与对照组的进一步对比研究。

    作者:翟敏;王飞;王林;何宋兵;张海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人类白细胞抗原G基因多态性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基因多态性与同胞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术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关系,探讨HLA-G能否作为移植前评估aGVHD发生的指标。方法采集82例同胞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预处理-9 d、14 d、28 d外周血2 mL,予肝素抗凝。留取供体造血干细胞采集物2 mL,予肝素抗凝,提取单个核细胞。利用DNA抽提试剂盒抽提患者与供者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基因组DNA,同时应用PCR产物双向测序的方法分析HLA-G基因3'端非编码区14 bp插入与缺失(deletion or insertion, del or ins)多态性,分为del/del组、del/ins组、ins/ins组。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患者移植前后HLA-G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不同基因型之间和aGVHD患者与non-aGVHD患者之间相对表达量差异。结果发现14 bp ins纯合子患者mRNA表达水平低于del/del和del/ins患者,但未发现HLA-G 14 bp ins纯合子患者发生aGVHD的风险高于14 bp del患者。结论该实验数据并未发现HLA-G基因多态性能够作为预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aGVHD发生风险的危险因素。

    作者:蔡成森;王俊;孙爱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学龄期儿童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学龄期儿童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对2010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1例学龄期ADEM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方案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有前驱感染或疫苗接种史,临床主要表现发热、头痛、呕吐、瘫痪、惊厥、颅神经麻痹、共济失调、尿便障碍、意识障碍等。头颅MRI可见颅内、脊髓多发异常信号,使用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随访12个月中,除2例失访、1例遗留症状性癫痫、1例遗留右下肢轻瘫外,另7例未见明显后遗症,疾病恢复理想。结论学龄期儿童ADEM起病急,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对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反应较好,及时诊断、治疗大多预后良好。

    作者:毛艳;汤继宏;柴建农;张利亚;张兵兵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和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和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卒中严重性、TOAST及OCSP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2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将其分为甲状腺激素分泌正常组(n=143)、甲状腺激素分泌增高组(n=49)及甲状腺激素分泌减低组(n=28)。甲状腺素(T3、T4、FT3、FT4及TSH)水平检测采用放免法。结果(1)甲状腺激素分泌减低组及增高组平均年龄、纤维蛋白原水平及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2)甲状腺激素分泌减低组及增高组NIHSS评分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3);(3)甲状腺激素分泌减低组及增高组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比例明显高于正常组,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低于正常组,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4)甲状腺激素分泌减低组及增高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及心源性栓塞型(CE)比例高于正常组,小动脉病变型(SAO)比例低于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3)。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增高或者减低)多见于高龄、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及高C反应蛋白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患者伴有高的卒中严重性及高的TACI型比例。

    作者:韩侨;张钰;尤寿江;徐加平;梁迎芝;孙娟娟;张霞;杨玲俐;曹勇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乳腺癌患者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60例乳腺癌患者、31例正常乳腺组织中VEGF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进行了比较性分析。结果正常乳腺组织、乳腺癌组织的VEGF阳性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阳性表达率与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阳性表达率与患者年龄,肿块大小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EGF表达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 VEGF阳性患者乳腺癌风险是阴性者的4.84倍(95%CI:1.42~17.2)。结论在乳腺癌患者中VEGF呈高表达,提示VEGF在乳腺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VEGF亦可作为预后评估的指标。

    作者:沈恒山;胡健伟;周敏;张健;王超;蔡晓琴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一种高效筛选公共引物的方法

    目的:设计一种筛选高效性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PCR)公共引物的新方法。方法将3条正向引物和3条反向引物序列分别连接于一段人类β-actin基因序列5'和3'端,连接序列通过pMD19-T载体构建质粒模板,利用此构建的质粒模板可实现9对引物PCR扩增敏感性的筛选,实现了引物的高效筛选;其步骤包括:引物设计、插入序列的选择、酶切转化、质粒提取、敏感性检测。结果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PCR产物得出实验结果,结果显示9对公共引物的重复敏感性有明显差异,其中2对引物两次敏感性检测均达到10 copies/μL,1对引物两次敏感性均是103 copies/μL。结论该方法适用于从多对引物中排除低效性引物,筛选出敏感性高的引物对。

    作者:陈英;段欠欠;沈苏南;王晓囡;奚邦生;张玲;季建刚;孙万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外周节细胞神经瘤CT表现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例节细胞神经瘤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特点(病变部位、大小、边界、钙化、强化特点)。结果7例节细胞神经瘤中,病灶位于后纵隔者2例,位于腹膜后间隙者2例,位于右侧肾上腺、左侧咽旁间隙及盆腔内者各1例。所有病灶均边界清楚,圆形或椭圆形。CT平扫表现为肿瘤呈均匀低密度6例、混杂密度1例;伴有斑点状及砂粒样钙化3例;增强扫描后,呈轻、中度强化3例、不强化4例。结论节细胞神经瘤CT表现有一定的特点,结合临床症状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严玖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不同程度有氧运动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和雌激素水平影响的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患者经过不同程度有氧运动后其骨密度及雌激素水平变化,探讨不同程度有氧运动对PMOP患者骨密度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80例51~64岁PMOP患者,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对照组(n=20)、低强度运动组(n=20)、中强度运动组(n=20),大强度运动组(n=20)。对照组不参加体育锻炼,实验期间保持原有生活习惯;运动组参与6个月有氧运动。分别测定各组实验对象实验前及实验后的雌激素、骨密度水平,将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低强度有氧运动对PMOP患者骨密度和雌激素水平无显著变化,中等、大强度的有氧运动能显著改善PMOP患者骨密度及雌激素水平。结论中等、大强度的运动能改善骨密度,其机制可能与其提升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水平有关。

    作者:彭春雷;钱志远;温仲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良恶性卵巢肿瘤患者血脂和糖链抗原水平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良恶性卵巢肿瘤患者血脂和糖链抗原水平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生化法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分别测定63例卵巢癌(33例Ⅰ-Ⅱ期,30例Ⅲ-Ⅳ期),76例良性卵巢疾病和57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以及60名对照组血脂和糖链抗原(CA125、CA153和CA199)水平,并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卵巢癌患者血清TC和HDL-C水平随卵巢癌疾病的严重程度而降低,Ⅰ-Ⅱ期、Ⅲ-Ⅳ期卵巢癌患者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良性卵巢疾病患者血清TC和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子宫腺肌病患者血清TC和HDL-C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故血清TC和HDL-C水平具有良恶性卵巢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卵巢癌患者血清CA125、CA153和CA199水平随卵巢疾病的严重程度而增高,Ⅰ-Ⅱ期、Ⅲ-Ⅳ期卵巢癌患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卵巢癌患者血清CA125、CA153和CA199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卵巢疾病和子宫腺肌病患者(P均<0.001),亦具有良恶性卵巢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结论血清TC、HDL-C和糖链抗原(CA125、CA153和CA199)水平是良恶性卵巢肿瘤患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有价值指标。

    作者:陆惠娟;陈聆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通过增强肝X受体及抑制核因子κB信号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与肝X受体(LXR)-趋化因子受体7(CCR7)/ATP联结盒转运因子A1(ABCA1)及炎症信号核因子κB(NF-κB)的关系。方法抽取104名正常人(NC组)以及11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AS组)外周血,提取PBMCs,用实时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qPCR)检测PBMCs中SIRT1、LXR及其下游CCR7/ ABCA1和促炎症信号NF-κB及其下游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相对mRNA水平,并收集相关临床数据。所有数据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qPCR结果显示所有AS组患者PBMCs中的SIRT1、LXR及其下游因子CCR7、ABCA1 mRNA含量比NC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F-κB及其下游因子TNF-α mRNA含量高于NC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LXR mRNA与HDL呈正相关(P<0.01, r=0.22),NF-κB、TNF-αmRNA与单核细胞数量呈正相关(P<0.05,r=0.31,0.23)。结论 SIRT1可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及增强LXR-CCR7/ABCA1信号,抑制炎症,促进胆固醇流出,甚至激活单核-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移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潜能,从而起到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甚至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作者:林叶涛;余伟;陈纯娟;傅玉才;王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向急性心肌梗死转化时生物标志物水平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 EH)患者向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转化时生物标志物[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 cTnI),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D-二聚体(D-dimer, D-D)]水平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和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276例EH患者(35例血压控制达标组,77例EHⅠ级组,86例EHⅡ级组和78例EHⅢ级组),51例AMI组和60名对照组血清生物标志物水平,并进行比较性研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curve)评估EH向AMI转化时HCY、cTnI、CRP和D-D水平的临床价值。结果血清生物标志物水平随EH患者的严重程度而增加, EH患者生物标志物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AMI患者生物标志物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01)。ROC曲线评估EH向AMI转化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依次为HCY、cTnI、CRP和D-D,临界值分别为73.35μmoL/L、0.138 mg/L、16.38 mg/L和1.87 mg/L,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亦依次为HCY、cTnI、CRP和D-D,均具有EH向AMI转化时的临床价值,以HCY和cTnI为佳。结论血清HCY、cTnI、CRP和D-D水平随EH患者的严重程度而增高,并是EH向AMI转化时的有价值指标,以HCY和cTnI为好。

    作者:王婷婷;范建国;范婷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有氧运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Apelin-12蛋白影响的研究

    目的:通过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氧运动前后血浆Apelin-12蛋白的变化,探讨运动降血压的可能机理。方法选取80例32~59岁轻中度原发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运动组和对照组,实验前测定两组血浆Apelin-12蛋白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然后运动组完成12周有氧运动,对照组则保留原有生活习惯,然后再测定两组血浆Apelin-12和AngⅡ水平,将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2周有氧运动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较运动前降低;血浆Apelin-12水平较运动前显著升高(P<0.05),与之相反,血浆Ang Ⅱ水平较运动前显著降低(P<0.05),且运动组血浆Apelin-12和Ang Ⅱ变化水平呈负相关;对照组实验前后血浆Apelin-12和Ang Ⅱ则无明显变化。结论有氧运动可以下调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可能是通过提高血浆Apelin水平,下调AngⅡ水平,从而发挥下调血压的作用。

    作者:罗小雨;钱志远;温仲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胸腺肽肠溶片配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胸腺肽肠溶片配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接受化疗的对照组和接受口服胸腺肽肠溶片联合化疗的实验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中化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所占的比例,并同时检测外周血中Th1、Th2细胞所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PBMC中CD4+T细胞所占比例以及CD4+T与CD8+T的比值均高于对照组,而CD8+T细胞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的PBMC中IFN-γ、TNF-α、IL-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4、IL-6、IL-10水平则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同时配合口服胸腺肽肠溶片可以较好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有助于临床肿瘤治疗。

    作者:严鹏;郭秋云;戴宇翃;胡广原;梅齐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球囊扩张椎体后突成形术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伴后缘破裂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球囊扩张椎体后突成形术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伴后缘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球囊扩张椎体后突成形术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伴后缘破裂并获得随访3个月以上的13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VAS评分:术前平均(8.49±0.12)分,术后平均(2.27±0.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椎形态变化情况:椎体中部高度术前平均(2.14±0.05)cm,术后平均(2.59±0.07)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术前平均(22.4±2.4)°,术后平均(9.7±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突成形术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伴后缘破裂止痛效果确切,椎体高度得到不同程度恢复,操作简便。

    作者:杨金维;陈志红;李晓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乳腺癌患者血清胸苷激酶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血清胸苷激酶1(TK1)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CIS-1型印迹免疫-增强发光系统分别检测42例初治乳腺癌患者、5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TK1水平;分析乳腺癌患者TK1水平与临床病理资料相关性。结果乳腺癌患者血清TK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K1表达与患者的年龄、ER、PR水平无明显相关性;与临床分期、HER-2水平相关。Ⅲ期乳腺癌患者的TK1含量明显高于Ⅱ期患者,HER-2阳性患者明显高于HER-2阴性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TK-1可为乳腺癌早期诊断、分期判断及预后分析提供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李晓庆;邹士涛;何超;虞健;吴芬玉;周俊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经伤椎短节段与跨伤椎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比较后路经伤椎短节段与跨伤椎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4年12月104例单节段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临床资料,分为经伤椎短节段固定组(短节段组, n=78)与跨伤椎长节段固定组(长节段组,n=26),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局部Cobb角,以及并发症等。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6~36个月,平均(19.8±7.4)个月。长节段组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均高于短节段组(均P<0.05)。末次随访时每组ODI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均P<0.05);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每组术后即刻伤椎前缘高度比及局部Cobb角较术前显著改善(均P<0.05),且保持至末次随访(均P>0.05);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短节段组伤椎置钉失败2例,两组均无螺钉松动、断裂或移位等并发症。结论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可获得与跨伤椎长节段固定近似的效果,但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减少。

    作者:顾勇;汪凌骏;陆宇翔;胡浩;罗军超;陈亮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半乳糖凝集素-3在脓毒症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半乳糖凝集素-3基因缺陷小鼠是否较野生型小鼠对细菌性脓毒血症更为易感。方法1.采用革兰氏阴性鼠伤寒沙门氏菌分别感染年龄和体重相符的野生型小鼠和半乳糖凝集素-3基因缺陷小鼠,监测并比较两型小鼠的存活率;2.评估并比较其对外周循环以及内脏器官包括肝、脾、肺、肾细菌的清除率。3.采用MSD细胞因子多分析系统检测两型小鼠在细菌感染后的不同时间点其血清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与野生型小鼠相比,半乳糖凝集素-3基因缺陷小鼠感染革兰氏阴性鼠伤寒沙门氏菌后存活率降低,其外周循环的细菌清除能力受损,血清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上升。结论与野生型小鼠相比,半乳糖凝集素-3基因缺陷小鼠对细菌性脓毒症更为易感。

    作者:陈静;邢爱霞;葛令清;胡巧珍;朱国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