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冰冻血小板与新鲜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比较分析

何磊;杨文勇;王佩素;王孝梅

关键词:新鲜血小板, 冰冻血小板, 临床输注效果, 比较
摘要:目的:比较新鲜血小板与冰冻血小板在临床输注中的效果,探讨两类血小板的佳用途。方法抽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输注血小板的患者274例(其中输注新鲜血小板患者156例,输注冰冻血小板患者118例),比较两组患者输注血小板后的外周血小板计数变化、回收率(PPR)、止血情况等。结果输注了1个治疗量的血小板后,新鲜组外周血小板计数升高(30.56±4.20)×109/L,血小板回收率有效者占61.5%。冰冻组外周血小板计数升高(12.23±3.76)×109/L,血小板回收率有效者占21.2%。新鲜组外周血小板计数提升、回收率均优于冰冻组,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小板输注后止血效果相当,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提升血小板计数水平上,新鲜血小板优于冰冻血小板。但两者均能有效控制和预防出血,均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在新鲜血小板不充足的情况下冰冻血小板可作为其重要的补充。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相关文献
  • 精确放疗同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鳞癌疗效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局部晚期宫颈鳞癌进行精确放疗同步化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12年4月—2015年5月进行精确放疗的局部晚期宫颈鳞癌47例,其中22例给予同步单药顺铂化疗(RT+P组),17例行同步紫杉醇或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化疗(RT+TP组),8例仅接受单纯放疗(RT组)。回顾性分析比较三种治疗方法的近期疗效,1年、2年及3年生存率以及放射性阴道炎、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膀胱炎、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 RT+P组、RT+TP组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90.9%、82.4%,均明显高于RT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RT+P组、RT+TP组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90.9%、87.4%,均明显高于RT组的7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放化疗(CCRT)组之间的近期治疗有效率及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组仅出现Ⅰ-Ⅱ级骨髓抑制,而CCRT组有35.3%~45.5%达到Ⅲ级骨髓抑制,与RT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CCRT组之间骨髓抑制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未出现Ⅲ级及以上放射性胃肠道反应,其中RT组反应程度仅为Ⅰ级,RT+P组及RT+TP组的胃肠道反应高于RT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中未出现Ⅲ级及以上放射性阴道炎、直肠炎和膀胱炎病例,RT组、RT+P组及RT+TP组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晚期宫颈鳞癌患者CCRT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两种C C RT方案在疗效及副反应上无明显差异,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及生存获益,明显优于单纯放疗。精确放疗同步紫杉醇/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鳞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顾科;胡群超;陈杰;冀胜军;刘政操;李颖;吴锦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学龄期儿童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学龄期儿童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对2010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1例学龄期ADEM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方案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有前驱感染或疫苗接种史,临床主要表现发热、头痛、呕吐、瘫痪、惊厥、颅神经麻痹、共济失调、尿便障碍、意识障碍等。头颅MRI可见颅内、脊髓多发异常信号,使用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随访12个月中,除2例失访、1例遗留症状性癫痫、1例遗留右下肢轻瘫外,另7例未见明显后遗症,疾病恢复理想。结论学龄期儿童ADEM起病急,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对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反应较好,及时诊断、治疗大多预后良好。

    作者:毛艳;汤继宏;柴建农;张利亚;张兵兵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半乳糖凝集素-3在脓毒症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半乳糖凝集素-3基因缺陷小鼠是否较野生型小鼠对细菌性脓毒血症更为易感。方法1.采用革兰氏阴性鼠伤寒沙门氏菌分别感染年龄和体重相符的野生型小鼠和半乳糖凝集素-3基因缺陷小鼠,监测并比较两型小鼠的存活率;2.评估并比较其对外周循环以及内脏器官包括肝、脾、肺、肾细菌的清除率。3.采用MSD细胞因子多分析系统检测两型小鼠在细菌感染后的不同时间点其血清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与野生型小鼠相比,半乳糖凝集素-3基因缺陷小鼠感染革兰氏阴性鼠伤寒沙门氏菌后存活率降低,其外周循环的细菌清除能力受损,血清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上升。结论与野生型小鼠相比,半乳糖凝集素-3基因缺陷小鼠对细菌性脓毒症更为易感。

    作者:陈静;邢爱霞;葛令清;胡巧珍;朱国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和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和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卒中严重性、TOAST及OCSP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2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将其分为甲状腺激素分泌正常组(n=143)、甲状腺激素分泌增高组(n=49)及甲状腺激素分泌减低组(n=28)。甲状腺素(T3、T4、FT3、FT4及TSH)水平检测采用放免法。结果(1)甲状腺激素分泌减低组及增高组平均年龄、纤维蛋白原水平及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2)甲状腺激素分泌减低组及增高组NIHSS评分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3);(3)甲状腺激素分泌减低组及增高组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比例明显高于正常组,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低于正常组,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4)甲状腺激素分泌减低组及增高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及心源性栓塞型(CE)比例高于正常组,小动脉病变型(SAO)比例低于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3)。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增高或者减低)多见于高龄、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及高C反应蛋白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患者伴有高的卒中严重性及高的TACI型比例。

    作者:韩侨;张钰;尤寿江;徐加平;梁迎芝;孙娟娟;张霞;杨玲俐;曹勇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肠道病毒71型重症手足口病临床、外周血及脑脊液检查分析

    目的:分析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临床特征、外周血及脑脊液检查。方法通过对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89例实验室确诊EV71感染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实验组)进行脑脊液常规、生化、免疫球蛋白及外周血白细胞检查,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选取同期住院46例实验室确诊为柯萨奇病毒16及其他肠道病毒感染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惊跳、手抖、呕吐、头痛症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基本正常,对照组白细胞、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实验组脑脊液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脑脊液IgG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脑脊液IgA值升高百分率高于实验组。结论 EV71重症手足口病惊跳、手抖、呕吐等神经系统表现发生率与其他肠道病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V71重型手足口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炎症指标基本正常。EV71重症手足口病脑脊液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脑脊液免疫球蛋白以IgG升高为主,其他肠道病毒脑脊液免疫球蛋白以IgA升高为主。

    作者:石婷;田健美;孔小行;姜艳群;周玉林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联合血乳酸对老年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联合血乳酸对老年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5年6月急诊收治的102例老年严重脓毒症患者,进行MEWS评分、APACHE Ⅱ评分和动脉血乳酸测定,记录28 d转归情况。对生存组和死亡组进行比较,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比较各预测因子及MEWS评分联合血乳酸对预后的预测能力。结果102例严重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39例,病死率38.2%。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有较高的MEWS评分、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水平(P<0.05)。各预测因子预测患者28 d病死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由高到低依次为APACHEⅡ评分(0.845)、MEWS评分(0.787)、血乳酸(0.733)。MEWS评分联合血乳酸对患者28 d病死率的预测能力(AUC为0.832)与APACHEⅡ评分相当(P>0.05),优于MEWS评分和血乳酸(P<0.05)。结论 MEWS评分联合血乳酸对于老年脓毒症患者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作者:任小强;沈奕;庄智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不同程度有氧运动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和雌激素水平影响的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患者经过不同程度有氧运动后其骨密度及雌激素水平变化,探讨不同程度有氧运动对PMOP患者骨密度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80例51~64岁PMOP患者,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对照组(n=20)、低强度运动组(n=20)、中强度运动组(n=20),大强度运动组(n=20)。对照组不参加体育锻炼,实验期间保持原有生活习惯;运动组参与6个月有氧运动。分别测定各组实验对象实验前及实验后的雌激素、骨密度水平,将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低强度有氧运动对PMOP患者骨密度和雌激素水平无显著变化,中等、大强度的有氧运动能显著改善PMOP患者骨密度及雌激素水平。结论中等、大强度的运动能改善骨密度,其机制可能与其提升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水平有关。

    作者:彭春雷;钱志远;温仲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球囊扩张椎体后突成形术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伴后缘破裂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球囊扩张椎体后突成形术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伴后缘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球囊扩张椎体后突成形术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伴后缘破裂并获得随访3个月以上的13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VAS评分:术前平均(8.49±0.12)分,术后平均(2.27±0.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椎形态变化情况:椎体中部高度术前平均(2.14±0.05)cm,术后平均(2.59±0.07)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术前平均(22.4±2.4)°,术后平均(9.7±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突成形术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伴后缘破裂止痛效果确切,椎体高度得到不同程度恢复,操作简便。

    作者:杨金维;陈志红;李晓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经伤椎短节段与跨伤椎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比较后路经伤椎短节段与跨伤椎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4年12月104例单节段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临床资料,分为经伤椎短节段固定组(短节段组, n=78)与跨伤椎长节段固定组(长节段组,n=26),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局部Cobb角,以及并发症等。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6~36个月,平均(19.8±7.4)个月。长节段组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均高于短节段组(均P<0.05)。末次随访时每组ODI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均P<0.05);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每组术后即刻伤椎前缘高度比及局部Cobb角较术前显著改善(均P<0.05),且保持至末次随访(均P>0.05);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短节段组伤椎置钉失败2例,两组均无螺钉松动、断裂或移位等并发症。结论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可获得与跨伤椎长节段固定近似的效果,但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减少。

    作者:顾勇;汪凌骏;陆宇翔;胡浩;罗军超;陈亮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外周节细胞神经瘤CT表现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例节细胞神经瘤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特点(病变部位、大小、边界、钙化、强化特点)。结果7例节细胞神经瘤中,病灶位于后纵隔者2例,位于腹膜后间隙者2例,位于右侧肾上腺、左侧咽旁间隙及盆腔内者各1例。所有病灶均边界清楚,圆形或椭圆形。CT平扫表现为肿瘤呈均匀低密度6例、混杂密度1例;伴有斑点状及砂粒样钙化3例;增强扫描后,呈轻、中度强化3例、不强化4例。结论节细胞神经瘤CT表现有一定的特点,结合临床症状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严玖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I和D-二聚体水平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 cTnI)和D-二聚体(D-dimer, D-D)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133例CAP患者经细菌培养分成63例革兰阴性菌感染组、39例革兰阳性菌感染组和31例真菌感染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和免疫比浊分析分别测定133例CAP患者和60例对照组血清hs-CRP、cTnI和D-D水平,并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 CAP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其中革兰阴性菌感染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组和真菌感染组(P<0.05,P<0.01),革兰阳性菌感染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真菌感染组(P<0.05),故血清hs-CRP水平具有病原体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临床价值。CAP患者血清cTnI和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P<0.01),革兰阴性菌感染组血清cTnI和D-D水平显著高于真菌感染组(P均<0.05),而革兰阳性菌感染组较之真菌感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cTnI和D-D水平是早期诊断CAP患者的有价值指标,病原体的鉴别诊断以血清hs-CRP水平为好。

    作者:李宁;徐莉;陈颖;徐国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脑外伤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检查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脑外伤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的特点,为临床治疗制定治疗方案。方法随机选择80例明确有颅内感染的患者,根据患者发生感染的原因不同而分为脑外伤组和非外伤组,分别有32例和48例,分析两组患者脑脊液病原菌特点,总结各细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治疗依据。结果经脑脊液检查后发现,外伤组患者53.1%(17例)为革兰阴性菌,明显高于非外伤组的20.8%(10例),相比之下,外伤组患者的革兰阳性菌显著少于非外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脑脊液中病原菌的耐药性无明显差异,耐药菌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等。结论脑外伤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病原菌的种类与非外伤导致的颅内感染不同,随着病原菌的不同,选择抗生素、耐药性也会有所差异,鉴定两者的区别有助于临床医生制定相应治疗方案,更加合理地应用抗生素。

    作者:周妙兵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胸腺肽肠溶片配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胸腺肽肠溶片配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接受化疗的对照组和接受口服胸腺肽肠溶片联合化疗的实验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中化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所占的比例,并同时检测外周血中Th1、Th2细胞所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PBMC中CD4+T细胞所占比例以及CD4+T与CD8+T的比值均高于对照组,而CD8+T细胞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的PBMC中IFN-γ、TNF-α、IL-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4、IL-6、IL-10水平则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同时配合口服胸腺肽肠溶片可以较好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有助于临床肿瘤治疗。

    作者:严鹏;郭秋云;戴宇翃;胡广原;梅齐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纵隔气肿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纵隔气肿的X线及CT表现,提高纵隔气肿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确诊纵隔气肿患者的X线平片与多排螺旋CT表现。结果 X线平片显示纵隔气肿呈纵膈缘透亮影,准确率80%,CT能清晰显示气肿,准确率100%。结论 X线检查纵隔气肿易漏诊,CT检查有利于纵隔气肿的诊断。

    作者:王禹;姚巧林;王庆荣;贾济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二维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结合彩色多普勒检测在评价药物流产后宫内残留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检查测量子宫内膜厚度结合彩色多普勒检测在评价药物流产后宫内残留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比性分析101例不全流产患者与101例完全流产患者流产2周后的超声图像,评价测量子宫内膜厚度结合彩色多普勒检查对诊断宫内残留的应用价值。结果两组药物流产患者中,12例完全流产患者子宫内膜厚度>9 mm;81例不全流产患者子宫内膜厚度>9 mm(P<0.001),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可检测到星点状,不规则血流彩色信号,或近宫腔处局部肌壁呈血流丰富区。结论药物流产2周后子宫内膜厚度大于9 mm,结合CDFI检测到异常血流信号,提示存在宫内残留。因此通过二维超声检查测量子宫内膜厚度结合彩色多普勒检测在评价药物流产后是否宫内残留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马冰;孙国庆;徐毅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高频彩超在不同类型精索静脉曲张与睾丸体积对比研究中的应用

    目的:应用高频彩超探讨临床型和亚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之间睾丸体积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用灰阶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34例亚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和37例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左侧28例,双侧9例)的睾丸体积、精索静脉内径、精索静脉是否存在反流及反流速度。结果临床型和亚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睾丸平均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索静脉曲张患者中,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常伴有同侧的睾丸萎缩,亚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并不伴有同侧的睾丸萎缩。

    作者:王阿军;董凤林;刘哲婴;范晴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乳腺癌患者血清胸苷激酶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血清胸苷激酶1(TK1)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CIS-1型印迹免疫-增强发光系统分别检测42例初治乳腺癌患者、5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TK1水平;分析乳腺癌患者TK1水平与临床病理资料相关性。结果乳腺癌患者血清TK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K1表达与患者的年龄、ER、PR水平无明显相关性;与临床分期、HER-2水平相关。Ⅲ期乳腺癌患者的TK1含量明显高于Ⅱ期患者,HER-2阳性患者明显高于HER-2阴性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TK-1可为乳腺癌早期诊断、分期判断及预后分析提供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李晓庆;邹士涛;何超;虞健;吴芬玉;周俊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257例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及预后分析

    目的:分析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及预后。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月—2015年3月临床确诊的257例大肠癌临床病例,并对其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257例大肠癌患者中年龄≤40岁10例,40~60岁106例,>60岁141例;结肠癌146例,男80例,女66例,男女比例1.21:1;直肠癌111例,男73例,女38例,男女比例1.92:1;大肠癌(结、直)中男女比例1.47:1;该组病例病变部位以直肠(43.19%)、乙状结肠(19.84%)和升结肠(19.46%)多见;病理类型发现高分化腺癌1例,中分化腺癌207例,中低分化腺癌32例,黏液腺癌15例,管状腺癌1例,其他少见癌1例;预后情况分析发现257例大肠癌患者中,无瘤存活者192例(占随访成功例数239例的80.33%),复发转移者29例,死亡者18例,大肠癌1~2年生存率约为80.33%,复发转移及死亡与淋巴结转移度相关。结论大肠癌好发于中老年患者,部位以直肠及乙状结肠、升结肠多见,病理类型中以中分化腺癌多见,1~2年生存率可。通过对大肠癌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的研究,可以发现大肠癌的发病率高,恶性程度高,病情程度严重,故应强化大肠癌临床病理分析,重视早期诊断与治疗。

    作者:张志;吴亚运;何宋兵;董晓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疗效。方法连续纳入90例急诊就诊的急性酒精中毒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纳洛酮,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开始清醒时间及完全恢复时间是否有差异。结果90例急性酒精中毒的患者经治疗均完全恢复。治疗组和对照组开始清醒时间分别为(2.1±2.7)h和(3.8±2.5)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完全恢复的时间分别为(4.7±3.8)h和(6.2±4.3)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酒精中毒的患者,给予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注射液疗效好于单用纳洛酮,建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时应用醒脑静注射液。

    作者:尹书会;罗树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人类白细胞抗原G基因多态性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基因多态性与同胞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术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关系,探讨HLA-G能否作为移植前评估aGVHD发生的指标。方法采集82例同胞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预处理-9 d、14 d、28 d外周血2 mL,予肝素抗凝。留取供体造血干细胞采集物2 mL,予肝素抗凝,提取单个核细胞。利用DNA抽提试剂盒抽提患者与供者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基因组DNA,同时应用PCR产物双向测序的方法分析HLA-G基因3'端非编码区14 bp插入与缺失(deletion or insertion, del or ins)多态性,分为del/del组、del/ins组、ins/ins组。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患者移植前后HLA-G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不同基因型之间和aGVHD患者与non-aGVHD患者之间相对表达量差异。结果发现14 bp ins纯合子患者mRNA表达水平低于del/del和del/ins患者,但未发现HLA-G 14 bp ins纯合子患者发生aGVHD的风险高于14 bp del患者。结论该实验数据并未发现HLA-G基因多态性能够作为预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aGVHD发生风险的危险因素。

    作者:蔡成森;王俊;孙爱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