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琪;谢道海;郭凌川
目的:研究和分析对全胃切除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治疗的效果情况。方法随机抽选2013年03月—2015年03月在外科进行全胃切除手术的患者25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之前的同手术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和常规方法进行围手术期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手术情况和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排气时间、进食恢复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8.0%)明显低于对照组(36.0%),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全胃切除术患者进行围术期治疗,其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有效、安全、理想、科学的临床手术治疗方法。
作者:王迎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不同时段早产母乳中淋巴细胞的亚群分布和免疫学特征。方法采集32例早产产妇乳汁,分为初乳组(2~5 d)、过渡乳组(5~14 d)和成熟乳组(>14 d),流式细胞仪作T细胞、B细胞、NK细胞分型,测定Th细胞亚群。结果不同时段早产母乳淋巴细胞中T细胞(CD3+)含量均>80%,初乳组和过渡乳组均高于成熟乳组(P<0.05);B细胞(CD19+)含量低于T、NK细胞,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Th1细胞含量均高于同组Th2、Th0细胞含量(P<0.05),同组中Th2与Th0细胞含量比较、三组间Th1、Th2、Th0细胞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母乳中的淋巴细胞含量以T细胞为主,初乳高于成熟乳,其次是NK细胞、B细胞;T细胞中CD4+(Th)和CD8+含量具有优势,Th细胞中又以Th1细胞含量为主,不依采集时段变化。
作者:王辉;冯宗太;杨晓路;王三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检测B7-H4受体在B细胞表面的表达,研究B7-H4蛋白对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B7-H4通过未知受体传递的下游信号机制。方法分选扁桃体中CD19+B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19+B细胞的受体的表达情况;采用CCK8法和annexinⅤ/PI凋亡试剂盒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进一步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凋亡信号通路的AKT、MAPK信号通路的磷酸化变化。结果 CD19+B细胞表面存在B7-H4未知受体,经LPS与anti-CD40刺激受体表达增加;B7-H4蛋白抑制B细胞增殖,促进B细胞的凋亡,并抑制AKT和MAPK的信号通路。结论 B7-H4蛋白通过B细胞表面表达的受体促进细胞凋亡,这为B7-H4未知受体的寻找及其进一步介导的信号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作者:时正朋;陈翰卿;孙静;樊明月;傅丰庆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angiomyolipoma, HAML)的CT影像表现,并对照病理对其进行分析,探讨CT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正确率。方法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HAML的患者,术前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术后回顾分析其CT图像并对照病理,对其CT表现进行总结。结果6例患者病灶均单发,1例边界不清呈浸润性生长,5例可见包膜样结构,手术证实3例有完整的真性包膜,2例有不完整包膜,1例无包膜。瘤体在CT上均表现为稍低密度,内可见脂肪密度影,其中1例可见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5例有显著强化,另外1例动脉期中轻度强化,而门脉期进一步强化并达高峰,平衡期所有病灶均表现为持续强化,瘤内脂肪成分始终无强化;4例瘤内可见粗大的中心血管。结论 HAML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
作者:孙琪;谢道海;郭凌川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应用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320例经腹腔镜治疗术后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A组110例,术后口服米非司酮12.5 mg/次、1次/d,联合桂枝茯苓0.93 g/次、3次/d,疗程共12周。B组108例,术后第一次月经来潮第1天给予戈舍瑞林3.6 mg,脐周皮下注射,每4周注射1次,共12周,C组102例术后不应用药物。观察三组治疗后痛经、慢性盆腔痛等症状缓解情况,同时比较三组治疗前后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水平。结果 A组治疗后痛经等疼痛总缓解率较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总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经治疗12周后体内E2水平轻度下降,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口服应用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患者可明显缓解痛经等疼痛症状,效果与应用戈舍瑞林相似,但治疗后E2下降水平明显低于戈舍瑞林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陆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对蒽环类药物累积剂量(accumulated dose of anthracycline, ANTH)治疗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2014年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住院治疗的ALL患儿70例,所有病例均经MICM分型确诊。将7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根据CCLG-2008方案进行化疗,治疗组在化疗同时加用左卡尼汀口服液口服。分别在化疗前及在蒽环类药物累积剂量为120 mg/m2达临床完全缓解3个月以上时收集血标本,并检测化疗前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行心电图(ECG)、超声心动图(UCG)检查。结果蒽环类药物化疗后,对照组cTnI浓度升高8例,治疗组升高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心脏彩超指标中对照组化疗后左房内径(LAD)(P=0.031)、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P=0.014)均较治疗前增大,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P=0.016)、左室射血分数(LVEF)(P=0.010)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治疗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CK-MB分析发现,两组升高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2);对心电图分析发现,两组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6)。结论左卡尼汀口服液具有良好的预防和减轻蒽环类药物累积剂量所致的心肌损害作用。
作者:刘晓蕾;杨梅;徐秋琴;胡绍燕;严文华;王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 SWI)对脑胶质瘤术前分级的临床价值,并比较SWI的瘤体内磁敏感信号强度(intratumoral susceptibility signal intensity, ITSS)与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成像(dynam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 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SC-PWI)序列的相对脑血容积(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 rCBV)两个指标对胶质瘤术前分级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并术前依次行常规MRI平扫、SWI、DSC-PWI及常规增强检查的41例脑胶质瘤患者临床影像资料,对扫描得出的SWI图像进行ITSS分级,PWI数据计算出rCBV值,分析相同层面的ITSS分级和rCBV值。分别比较ITSS分级及rCBV值与病理级别的差异性;分析ITSS分级、rCBV值和病理级别之间的相关性;分别评价两种方法对脑胶质瘤术前分级的诊断效能。结果 Kruskal-wallis检验提示ITSS分级在不同病理级别的胶质瘤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ITSS分级与病理级别呈正相关(r=0.816, P<0.001);ANOVA检验显示rCBV值在不同病理级别的胶质瘤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CBV值与病理级别呈正相关(r=0.676,P<0.001);ITSS分级与rCBV值呈正相关(r=0.557,P<0.001)。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显示ITSS分级与rCBV值对脑胶质瘤术前诊断均有较高的准确性。结论(1)ITSS分级、rCBV值与胶质瘤病理级别正相关;(2)SWI与DSC-PWI均可用于脑胶质瘤术前分级诊断,但SWI的ITSS级别诊断效能更高,且无需注射对比剂。
作者:高茜;胡春洪;张追阳;吴文娟;张英;谢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腹腔置管引流治疗腹腔脓肿的护理。方法选择腹腔脓肿12例,配合医生采用腹腔置管;术后加强观察及合理用药,根据脓腔及引流情况,每天采用生理盐水加抗生素冲洗直至脓腔消失,并总结腹腔脓肿置管引流的护理经验。结果10例痊愈出院,无护理并发症发生。1例脓腔闭合拔除引流管后出院,1例引流1周后带管出院。结论腹腔置管引流具有安全可靠、疗效好、操作简便、病人痛苦小等优点,是治疗腹腔脓肿的有效方法,术后引流管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陈玉环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评价3.0T磁共振增强多回波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的磁敏感效应评价对胶质瘤分级的指导意义。方法16例成年脑肿瘤患者(低级别胶质瘤7例,高级别胶质瘤9例)于西门子3.0T磁共振扫描仪上行常规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扫描、磁敏感加权成像增强扫描。选择显示脑肿瘤的大横断面的SWI小密度投影(mIP)图像作为标准图像对所示磁敏感效应程度进行评估。由两名经验丰富的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医师针对逐个病例SWI mIP图像显示的肿瘤内磁敏感效应(ITSS)进行分级。结果高级别胶质瘤患者增强SWI mIP图像所示的ITSS平均评分结果为(2.2778±0.7519),低级别胶质瘤患者增强SWI mIP图像所示的ITSS平均评分结果为(1.2143±1.1217)。高、低级别胶质瘤患者增强SWI mIP图像的ITSS评分结果编秩后,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显示,高级别胶质瘤组与低级别胶质瘤组增强SWI mIP图像的ITSS评分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增强SWI mIP图的ITSS分级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增强SWI的mIP图像中ITSS分级对胶质瘤的分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尚亚雷;戴慧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采用Achillon跟腱吻合器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Achillon跟腱吻合器治疗的23例急性跟睫断裂患者进行随访。男22例,女1例,年龄20~48岁,平均34.1岁。所有患者术前Thompson试验阳性。术后观察有无并发症,并采用美国骨科协会足踝外科分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所有患者切口一期愈合,无感染、腓肠肌神经损伤、跟腱再断裂等发生。AOFAS标准评分为89~98分,平均为93.5分。结论 Achillon跟腱吻合器治疗急性跟腱断裂有效、安全,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干旻峰;邹俊;张洪涛;徐明;陆俭;杨惠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克隆表达并研究cnot2(CCR4-NOT转录复合体亚基2)基因在哺乳动物生物钟信号通路中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生物钟信号通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提取B6小鼠的总RNA进行体外反转得到cDNA。依据小鼠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以反转录的小鼠cDNA为模板,扩增得到cnot2的基因片段。将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转染HEK293T细胞系,获得总蛋白后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该基因在体外是否成功表达。然后设计实验体系,收集细胞利用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检测per1-luc的活性,后通过免疫共沉淀技术证明cnot2与主要生物钟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 cnot2基因能够抑制哺乳动物生物钟基因bmal1和clock的转录活性,其可能的机制是cnot2能够竞争性地结合bmal1和clock,使bmal1-clock复合体的转录活性降低。结论 cnot2基因是生物钟信号通路中的一个负向因子。
作者:张云峰;秦海棠;张双艳;胡孟娜;冯永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围术期垫枕和去枕平卧对患者头痛发生率和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腹部、下肢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垫枕组和去枕组各30例,垫枕组患者围术期垫枕平卧,去枕组患者麻醉手术期间及术后6 h去枕平卧,术后1 d随访并记录患者头痛情况及垫枕舒适度评分以及对患者呼吸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两组头痛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垫枕组舒适度评分明显高于去枕组(P<0.01)。结论研究结果证实围术期垫枕不会增加腰硬联合阻滞患者术后头痛的发生率。根据患者的需求相应给予垫枕会增加患者的舒适满意度。
作者:张灵威;李小静;高亚蕾;刘思丹;李哲;曹学照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孕妇血清炎性标志物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免疫比浊法等检测87例子痫前期孕妇血清内皮素(endothelium, ET)、D-二聚体(D-dimer, D-D)、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 Lp-PLA2)水平并与62例正常孕妇进行比对性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ET、D-D、CRP和LP-PLA2水平评估子痫前期孕妇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子痫前期孕妇血清ET、D-D、CRP和LP-PLA2水平较正常孕妇明显增高(P<0.001或P<0.01),血清ET与血清D-D、CRP和LP-PLA2呈正相关(r=0.7542、0.5618、0.8643,P均<0.01)。ROC曲线分析表明:血清ET、D-D、CRP和LP-PLA2水平评估子痫前期孕妇早期诊断的AUC分别为0.915、0.691、0.753和0.892;截断值分别为80.18 ng/mL、421.32μg/L、0.71 mg/L和152.78 ng/mL;敏感度分别为85.6%、62.8%、67.3%和84.3%;特异度分别为94.3%、60.6%、65.2%和92.8%。以血清ET和LP-PLA2水平为佳。结论炎性标志物是早期诊断子痫前期孕妇有价值指标,并以血清ET和LP-PLA2水平为好。
作者:陈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小10十二指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20例十二指肠梗阻,术中分别在脐周,右上腹及右中腹置入5 mm trocar,将回盲部、小肠推移至左侧腹,显露十二指肠,分别予以解除梗阻,回复扭转肠管,并切除阑尾。结果15例术中证实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其中1例合并环状胰腺,1例合并十二指肠闭锁),2例为环状胰腺,3例为十二指肠闭锁,其中1例肠旋转不良合并环状胰腺患儿中转手术,其余所有手术均在腹腔镜下操作完成,手术时间为65~180 min;平均时间为109.5 min,术后留置胃管时间为3~5 d,术后恢复出院时间为8~12 d;术后均无明显呕吐、腹胀、迟发性肠穿孔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3个月,喂养及体重增长情况与正常儿童无显著差异。结论腹腔镜治疗小儿十二指肠梗阻是安全有效的,较传统的开腹手术具有切口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等特点。
作者:朱杰;孙庆林;顾志成;朱振伟;吴缤;陈建雷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两种抗凝剂对碳酸锂浓度检测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肝素钠、EDTA-K2抗凝的血浆和血清对40例双相情感障碍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锂进行检测。结果肝素钠抗凝的血浆和血清血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EDTA-K2抗凝的血浆和血清血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素钠抗凝的血浆和EDTA-K2抗凝的血浆血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检测血锂时EDTA-K2抗凝的血浆和肝素钠抗凝的血浆不能作为检测标本。
作者:钱志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主动脉夹层(AD)腔内修复术中应用ProGlide封堵器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2月—2015年6月行主动脉腔内修复(EVAR)术的AD患者56例,穿刺组与对照组各28例。穿刺组均经皮股动脉穿刺行EVAR,Proglide封堵穿刺口;对照组均股动脉切开行EVAR,术后缝合股动脉以及切口。结果穿刺组使用ProGlide一次成功率92.9%(26/28),28条下肢使用59把封堵器,26例用2把,1例3把,1例4把。穿刺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60.1±12.1)min、(95.1±15.6)min;其中建立手术入路的时间分别为(6.3±1.2)min、(25.1±1.3)min;退鞘后伤口处理时间分别为(4.2±0.8)min、(23.5±2.6)min;术后制动时间分别为(5.5±1.5)h、(24.0±4.0)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4.3±1.7)d 、(9.5±2.5)d,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穿刺组局部血肿1例(3.6%),下肢缺血1例(3.6%),对照组伤口感染1例(3.6%),淋巴漏2例(7.1%),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1%、1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组伤口不适为3例(10.7%),对照组16例(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VAR术中应用ProGlide封堵止血可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且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作者:徐国雄;张志轩;黄献琛;沈利明;金一琦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JAK1基因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中的突变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5年2月—2010年1月收治的86例初治APL患者标本,采用基因组DNA-PCR及测序方法分析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JAK1基因的突变情况及临床特征。结果86例患者仅在1例中发现同义突变,此外,分别在JAK1基因的277、655和677密码子存在多态性,这些多态性及同义突变均为首次发现。结论 JAK1基因突变在APL中罕见,在其发病中可能起较小作用,首次发现多态性及同义突变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尹佳;孙爱宁;田孝鹏;杨晓飞;程文秀;仇惠英;吴德沛;陈苏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滴鼻在胃镜检查中的安全性和价值。方法选择80例拟行普通胃镜检查的患者,年龄30~60岁,体重45~65 kg,ASA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n=40)。A组操作前经鼻滴入0.5μg/kg右美托咪定,B组给予经鼻滴入适量生理盐水,滴鼻操作均在胃镜检查开始前25 min进行。胃镜检查前常规服用利多卡因胶浆行表面麻醉。分别记录两组患者T0-滴鼻前(基础值),T1-检查前(在此点两组患者分别经鼻滴入生理盐水和0.5μg/kg右美托咪定)、T2-胃镜置入即刻、T3-胃镜检查术中、T4-操作完毕时、T5-操作完毕后10 min各时间点的SBP(收缩压)、DBP(舒张压)、SPO2(血氧)、HR(心率)指标,视觉观察呼吸频率及呼吸变化并观察相关不良反应,评价患者舒适程度。结果两组T0时SBP、DB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T2、T3、T4时SBP、DBP、HR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相关不良反应显著少于B组(P<0.05)。A组患者舒适程度显著优于B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普通胃镜检查。
作者:庄晴;朱云霞;唐季春;周嘉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胎儿肺部异常的产前超声特征及评估临床预后价值。方法对147例产前超声诊断有胎儿肺部异常的胎儿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147例肺部异常的胎儿中产前检出89例团块样病变;检出胸腔积液共59例,检出4例肺回声弥漫性增强;1例肺发育不良伴有肋骨畸形;1例肺缺如。②49例伴发其他肺部异常,包括:胎儿水肿、淋巴水囊瘤、心脏畸形、骨骼畸形、肝囊肿、心脏移位、双肾积水、单脐动脉、羊水过多;③胎儿临床结局:147例共有97例胎儿选择引产,10例病变产前自行消退,40例病灶持续存在并选择继续妊娠。结论对于肺部病灶的不同类型诊断需要谨慎鉴别,超声随访病变情况,观察胎儿有无合并其他病变,有助于预测胎儿的临床结局。
作者:陆冰;姜小力;殷林亮;邓学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OVCFs)患者给予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并结合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77例OVCFs患者分为两组,入院评估全身情况后,在全麻下后路行经皮JACK撑开器撑开椎体复位骨水泥充填术(PKP)。对照组患者仅予PKP手术,而实验组患者同时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1年予腰背部疼痛视觉评估表(visual analog scale, VAS)评分,测量伤椎椎体前缘高度(vertebral body height, VH)及上下节段Cobb角,测定股骨颈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以及调查术后二次骨折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VH均明显增高(P<0.01),Cobb角均明显降低(P<0.01),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两组股骨颈BMD值均略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对照组股骨颈BMD值明显低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略低于术前,而与术后3个月基本持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内实验组患者再次骨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OVCFs患者在实施PKP手术镇痛纠正后凸畸形的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抗骨质疏松尤为重要。
作者:郭锐;左华;王卓;沈铁城;李大鹏;黄永辉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