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冰;姜小力;殷林亮;邓学东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滴鼻在胃镜检查中的安全性和价值。方法选择80例拟行普通胃镜检查的患者,年龄30~60岁,体重45~65 kg,ASA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n=40)。A组操作前经鼻滴入0.5μg/kg右美托咪定,B组给予经鼻滴入适量生理盐水,滴鼻操作均在胃镜检查开始前25 min进行。胃镜检查前常规服用利多卡因胶浆行表面麻醉。分别记录两组患者T0-滴鼻前(基础值),T1-检查前(在此点两组患者分别经鼻滴入生理盐水和0.5μg/kg右美托咪定)、T2-胃镜置入即刻、T3-胃镜检查术中、T4-操作完毕时、T5-操作完毕后10 min各时间点的SBP(收缩压)、DBP(舒张压)、SPO2(血氧)、HR(心率)指标,视觉观察呼吸频率及呼吸变化并观察相关不良反应,评价患者舒适程度。结果两组T0时SBP、DB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T2、T3、T4时SBP、DBP、HR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相关不良反应显著少于B组(P<0.05)。A组患者舒适程度显著优于B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普通胃镜检查。
作者:庄晴;朱云霞;唐季春;周嘉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苏州市无偿献血人群经血传播主要传染性疾病的现患率以及影响无偿献血人群血液复检不合格的因素,为推动无偿献血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无偿献血资料,运用统计方法对年龄结构、性别、季节、参与方式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检测总不合格率为1.57%,排名前三的不合格项分别为:ALT>梅毒抗体>HBsAg。不合格率与年龄有密切关系,其中21~40岁年龄段低,之后逐渐升高。男女献血比例为1.90:1,男女之间复检不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季节分布以2月份与12月份较高,均占1.93%,自愿无偿献血合格率明显优于互助献血。结论严格甄选献血者,进一步加大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重点关注适宜献血人群,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保障血液安全。
作者:颜瑜;沈月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婴幼鼠巨噬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功能减弱的分子机制,尤其是Toll样受体2(TLR2)在其中的作用。方法1.腹膜灌洗法分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2.ELISA法测定细胞因子TNF-α和IL-6。3.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TLRs的表达。4.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测定信号传导分子P38 MAPK和ERK1/2。结果1.TLR2激动剂酵母提取物刺激后婴幼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与成年鼠比较显著减少。2.婴幼鼠与成年鼠腹腔巨噬细胞表面表达的TLR2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TLR2激动剂酵母提取物刺激后婴幼鼠腹腔巨噬细胞中信号传导分子P38 MAPK及ERK1/2与成年鼠比较显著减少。4.酵母提取物分别刺激野生型婴幼鼠和成年鼠腹腔巨噬细胞及TLR2-/-型婴幼鼠和成年鼠腹腔巨噬细胞,发现婴幼鼠细胞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野生型和TLR2-/-型比较),成年鼠细胞因子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野生型和TLR2-/-型比较)。结论 TLRs介导的信号途径缺陷导致婴幼鼠对细菌感染的敏感性增强。
作者:葛令清;陈静;胡巧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调查苏州市某三级专科医院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今后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法,对苏州市某三级专科医院2010年至2014年门诊、急诊、住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抗菌药物用药金额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年至2014年门诊、急诊、住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抗菌药物用药金额占同期用药总金额的比例皆逐年下降。结论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可显著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和用药金额,提高医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水平。
作者:陈炜;陈小康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急性杂合细胞性白血病(hybrid acute leukemia, HAL)患者骨髓细胞的形态学特点及诊断特征。方法2008年—2010年住院的急性杂合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共10例,选择其中5例典型病例及特殊病例,取其骨髓片经瑞氏染色置于OLYMPUS CX31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杂合细胞白血病骨髓特点主要表现为细胞增生明显活跃至极度活跃,骨髓原始细胞的比例较高,细胞分化程度均较差;细胞胞体可以出现大小不等的表现,胞核多为圆形或类圆形,核染色质细致,但是细致程度粗细不等,核仁隐显不一;胞浆量多偏少,除个别特殊病例外,多不见颗粒或颗粒较少。结论双表型杂合细胞白血病患者由于骨髓细胞形态学既具有淋系特点,又具有髓系特征,因此诊断时需紧密结合骨髓细胞的免疫表型分析。
作者:朱凤;刘丹丹;朱明清;潘金兰;陈苏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含铋剂的四联疗法7 d、10 d及标准三联对根除幽门螺杆菌(H. pylori, HP)感染的疗效。方法120例HP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7 d四联治疗组(A组)、10 d四联治疗组(B组)和标准三联疗法对照组(C组)各40例。A组口服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枸橼酸铋钾胶囊,治疗7 d。B组口服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枸橼酸铋钾胶囊,治疗10 d。C组口服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7 d。治疗结束4周后复查13C呼气试验,评估HP根除率。结果120例患者均完成抗HP治疗周期及随访。A、B、C三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94.74%、91.67%、75.68%,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临床症状改善率分别为97.37%、94.44%、97.30%,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79%、16.67%、18.9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普遍均能耐受。结论铋剂四联疗法较标准三联疗法可显著提高HP根除率,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一种可供选择的一线治疗方案。
作者:徐惠明;陈小芳;周明霞;陆贤燕;周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577 nm黄光+多点扫描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577 nm黄光+多点扫描激光行黄斑区格栅样光凝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的DME患者25例(46眼)。光凝分4次完成,随访3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均进行佳矫正视力(BCVA)、眼底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光凝前及光凝后3个月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FFA)。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BCVA和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的变化。结论光凝术前与光凝术后3个月BCVA比较,总计79.3%的患眼视力提高或稳定。患者光凝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CM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77 nm黄光+多点扫描激光可有效地减轻DME,不良反应少,对控制和延缓患者病情发展,稳定患者视力有重要意义。
作者:臧涵怡;包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应用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320例经腹腔镜治疗术后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A组110例,术后口服米非司酮12.5 mg/次、1次/d,联合桂枝茯苓0.93 g/次、3次/d,疗程共12周。B组108例,术后第一次月经来潮第1天给予戈舍瑞林3.6 mg,脐周皮下注射,每4周注射1次,共12周,C组102例术后不应用药物。观察三组治疗后痛经、慢性盆腔痛等症状缓解情况,同时比较三组治疗前后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水平。结果 A组治疗后痛经等疼痛总缓解率较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总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经治疗12周后体内E2水平轻度下降,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口服应用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患者可明显缓解痛经等疼痛症状,效果与应用戈舍瑞林相似,但治疗后E2下降水平明显低于戈舍瑞林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陆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脑桥旁正中梗死(paramedian pontine infarction, PPI)及脑桥腔隙性梗死(lacunar pontine infarction, LPI)的危险因素、大血管病变及脑小血管病之间的区别。方法将58例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分为PPI组(n=37)及LPI组(n=21),对PPI组、LPI组及对照组(n=121)三组间的传统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大血管病变情况、脑小血管病等比较分析,并回顾分析PPI及LPI的危险因素。结果 PPI组中高血压(91.9% vs 64.5%,χ2=10.330,P=0.001)、高血压控制不佳(56.8% vs 25.6%,χ2=12.442,P<0.001)、糖尿病(40.5% vs 17.4%,χ2=8.658,P=0.003)、糖化血红蛋白[(6.99±1.66)% vs(6.12±1.38)%,t=2.889,P=0.005]、空腹血糖[(6.74±2.15)mmol/L vs(5.62±1.98) mmol/L,t=2.963,P=0.004]、高密度脂蛋白[(1.13±0.26)mmol/L vs(1.29±0.32)mmol/L,t=-2.850,P=0.005]、同型半胱氨酸[(16.86±4.92)mmol/L vs(15.02±3.48)mmol/L,t=2.122,P=0.039]、基底动脉硬化(67.6% vs 16.5%,χ2=36.237,P<0.001)及其不规则(62.2% vs 16.5%,χ2=29.788,P<0.001)及颅内血管粥样硬化(64.9% vs 43.8%,χ2=5.032,P=0.025)显著高于对照组。LPI组高血压(95.2% vs 64.5%,χ2=7.925,P=0.005)、高血压控制不佳(66.7% vs 25.6%,χ2=13.920,P<0.001)、糖化血红蛋白[(6.97±1.65)% vs(6.12±1.38)%,t=2.213,P=0.036]、空腹血糖[(6.72±3.05)mmol/L vs(5.62±1.98)mmol/L,t=2.133,P=0.035]、甘油三酯[(2.17±1.96)mmol/L vs(1.41±0.91) mmol/L,t=2.886,P=0.005]、同型半胱氨酸[(16.80±4.48)mmol/L vs(15.02±3.48)mmol/L,t=2.067,P=0.041]、基底动脉硬化(52.4% vs 16.5%,χ2=13.478,P<0.001)、不规则(47.6% vs 16.5%,χ2=10.380,P=0.001)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余危险因素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进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仅有基底动脉粥样硬化(OR 7.457,95%CI 2.806~19.820,P<0.001)是PPI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控制不佳(OR 3.847,95%CI 1.166~12.693,P=0.027)和基底动脉粥样硬化(OR 3.647,95%CI 1.064~12.494,P=0.039)是LPI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PI组和LPI组组间一般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大血管病变及脑小血管病没有明显差异,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同时是LPI与PPI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关,高血压控制不佳仍然是LPI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董晓峰;吴冠会;程庆璋;沈明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食管癌全身转移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48例食管癌患者行全身磁共振弥散成像检查,处理生成全身弥散图,并与相应患者全身SPECT结果相对照。结果48例经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中,全身弥散检出病灶170处,其中锁骨上淋巴结89处,纵隔淋巴结43处,腋下淋巴结22处,腹股沟淋巴结16处。肝脏转移者5例,肺转移者3例,脑、脊髓等其他部位转移者8例。SPECT发现转移淋巴结185处,其中锁骨上淋巴结93处,纵隔淋巴结51处,腋下淋巴结23处,腹股沟淋巴结18处。肝脏转移者5例,肺转移者5例,脑、脊髓转移者5例。结论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恶性肿瘤的全身转移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
作者:陆大军;张向阳;金胜昔;马超;顾成东;高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表达与免疫不孕症机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方法检测30例免疫不孕症患者(不孕组)及30名正常生育者(正常组)着床窗期子宫内膜uPA、tPA及PAI-1表达,并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结果不孕组子宫内膜uPA (1.33±2.18)明显低于正常组(2.83±1.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孕组子宫内膜PAI-1(2.68±1.72)明显高于正常组(1.24±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孕组子宫内膜tPA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7±1.64、1.60±2.08,P>0.05)。结论免疫不孕症患者着床窗期子宫内膜uPA/PAI-1与正常人具有明显差异,与免疫不孕症的发病机制具有密切关联。
作者:杨红;鱼瑛;顾惠芳;陆维娜;杨嫣红;俞莉雯;奚秋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孕妇血清炎性标志物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免疫比浊法等检测87例子痫前期孕妇血清内皮素(endothelium, ET)、D-二聚体(D-dimer, D-D)、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 Lp-PLA2)水平并与62例正常孕妇进行比对性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ET、D-D、CRP和LP-PLA2水平评估子痫前期孕妇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子痫前期孕妇血清ET、D-D、CRP和LP-PLA2水平较正常孕妇明显增高(P<0.001或P<0.01),血清ET与血清D-D、CRP和LP-PLA2呈正相关(r=0.7542、0.5618、0.8643,P均<0.01)。ROC曲线分析表明:血清ET、D-D、CRP和LP-PLA2水平评估子痫前期孕妇早期诊断的AUC分别为0.915、0.691、0.753和0.892;截断值分别为80.18 ng/mL、421.32μg/L、0.71 mg/L和152.78 ng/mL;敏感度分别为85.6%、62.8%、67.3%和84.3%;特异度分别为94.3%、60.6%、65.2%和92.8%。以血清ET和LP-PLA2水平为佳。结论炎性标志物是早期诊断子痫前期孕妇有价值指标,并以血清ET和LP-PLA2水平为好。
作者:陈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小10十二指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20例十二指肠梗阻,术中分别在脐周,右上腹及右中腹置入5 mm trocar,将回盲部、小肠推移至左侧腹,显露十二指肠,分别予以解除梗阻,回复扭转肠管,并切除阑尾。结果15例术中证实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其中1例合并环状胰腺,1例合并十二指肠闭锁),2例为环状胰腺,3例为十二指肠闭锁,其中1例肠旋转不良合并环状胰腺患儿中转手术,其余所有手术均在腹腔镜下操作完成,手术时间为65~180 min;平均时间为109.5 min,术后留置胃管时间为3~5 d,术后恢复出院时间为8~12 d;术后均无明显呕吐、腹胀、迟发性肠穿孔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3个月,喂养及体重增长情况与正常儿童无显著差异。结论腹腔镜治疗小儿十二指肠梗阻是安全有效的,较传统的开腹手术具有切口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等特点。
作者:朱杰;孙庆林;顾志成;朱振伟;吴缤;陈建雷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两种抗凝剂对碳酸锂浓度检测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肝素钠、EDTA-K2抗凝的血浆和血清对40例双相情感障碍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锂进行检测。结果肝素钠抗凝的血浆和血清血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EDTA-K2抗凝的血浆和血清血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素钠抗凝的血浆和EDTA-K2抗凝的血浆血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检测血锂时EDTA-K2抗凝的血浆和肝素钠抗凝的血浆不能作为检测标本。
作者:钱志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多项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心力衰竭超声指数对心脏瓣膜病变患者整体心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为心脏瓣膜病患者病程中对心功能的影响因素分析提供客观、全面的临床指标。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7月收治的患有心脏瓣膜病变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50%者有76例,而低于50%者有44例,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4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而选取非瓣膜性病变的40例心力衰竭患者为非瓣膜病变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采用多项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心力衰竭超声指数进行打分,将此分数与同期测定的血浆脑钠素(BNP)水平、Tei指数和纽约心功能分级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心衰超声指数对心脏瓣膜病变患者心衰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探讨其与血浆BNP水平及纽约心功能分级标准的相关性;分析瓣膜病变不同程度瓣膜因素对患者整体心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衰超声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随纽约心功能分级升高而增大;心功能Ⅱ级、Ⅲ级和Ⅳ级患者的心衰超声指数经统计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相关性分析,观察组患者的心衰超声指数与其血浆BNP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将心力衰竭超声指数与血浆BNP水平、Tei指数及纽约心功能分级标准联合用于对心脏瓣膜病变患者的整体心功能进行评价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在瓣膜病变过程中,瓣膜因素可作为心衰的影响因素之一。
作者:马逸宜;蒋燕东;朱栋晓;刘小铭;施晶晶;陈冲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在肝硬化行单纯脾切除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50例肝硬化行单纯脾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术前处理方法相同。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常规营养;观察组采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营养、免疫状态、胃肠功能及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5 d的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前蛋白、血红蛋白计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普通饮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改善肝硬化行单纯脾切除术患者的术后营养状态和胃肠功能恢复,减少住院时间。
作者:孙青;徐清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评价3.0T磁共振增强多回波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的磁敏感效应评价对胶质瘤分级的指导意义。方法16例成年脑肿瘤患者(低级别胶质瘤7例,高级别胶质瘤9例)于西门子3.0T磁共振扫描仪上行常规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扫描、磁敏感加权成像增强扫描。选择显示脑肿瘤的大横断面的SWI小密度投影(mIP)图像作为标准图像对所示磁敏感效应程度进行评估。由两名经验丰富的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医师针对逐个病例SWI mIP图像显示的肿瘤内磁敏感效应(ITSS)进行分级。结果高级别胶质瘤患者增强SWI mIP图像所示的ITSS平均评分结果为(2.2778±0.7519),低级别胶质瘤患者增强SWI mIP图像所示的ITSS平均评分结果为(1.2143±1.1217)。高、低级别胶质瘤患者增强SWI mIP图像的ITSS评分结果编秩后,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显示,高级别胶质瘤组与低级别胶质瘤组增强SWI mIP图像的ITSS评分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增强SWI mIP图的ITSS分级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增强SWI的mIP图像中ITSS分级对胶质瘤的分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尚亚雷;戴慧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 SWI)对脑胶质瘤术前分级的临床价值,并比较SWI的瘤体内磁敏感信号强度(intratumoral susceptibility signal intensity, ITSS)与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成像(dynam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 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SC-PWI)序列的相对脑血容积(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 rCBV)两个指标对胶质瘤术前分级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并术前依次行常规MRI平扫、SWI、DSC-PWI及常规增强检查的41例脑胶质瘤患者临床影像资料,对扫描得出的SWI图像进行ITSS分级,PWI数据计算出rCBV值,分析相同层面的ITSS分级和rCBV值。分别比较ITSS分级及rCBV值与病理级别的差异性;分析ITSS分级、rCBV值和病理级别之间的相关性;分别评价两种方法对脑胶质瘤术前分级的诊断效能。结果 Kruskal-wallis检验提示ITSS分级在不同病理级别的胶质瘤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ITSS分级与病理级别呈正相关(r=0.816, P<0.001);ANOVA检验显示rCBV值在不同病理级别的胶质瘤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CBV值与病理级别呈正相关(r=0.676,P<0.001);ITSS分级与rCBV值呈正相关(r=0.557,P<0.001)。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显示ITSS分级与rCBV值对脑胶质瘤术前诊断均有较高的准确性。结论(1)ITSS分级、rCBV值与胶质瘤病理级别正相关;(2)SWI与DSC-PWI均可用于脑胶质瘤术前分级诊断,但SWI的ITSS级别诊断效能更高,且无需注射对比剂。
作者:高茜;胡春洪;张追阳;吴文娟;张英;谢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患者聚醚砜(polyethersulfone, PES)膜血液透析前、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6例ESRD患者PES膜血液透析前、后外周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GF-β1;同时收集39名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标本,同法检测TGF-β1,作为对照组。结果透析组透析前血清TGF-β1水平(232.38±153.91)ng/L显著高于对照组(146.23±89.51)ng/L(P<0.01),透析后没有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 PES膜血液透析并不能降低ESRD患者血清TGF-β1水平。
作者:陈志强;李智;邓胜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腹腔置管引流治疗腹腔脓肿的护理。方法选择腹腔脓肿12例,配合医生采用腹腔置管;术后加强观察及合理用药,根据脓腔及引流情况,每天采用生理盐水加抗生素冲洗直至脓腔消失,并总结腹腔脓肿置管引流的护理经验。结果10例痊愈出院,无护理并发症发生。1例脓腔闭合拔除引流管后出院,1例引流1周后带管出院。结论腹腔置管引流具有安全可靠、疗效好、操作简便、病人痛苦小等优点,是治疗腹腔脓肿的有效方法,术后引流管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陈玉环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