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γIFN对增生性瘢痕中TGF-β影响的实验研究

唐明睿;徐楠;韩思源

关键词:瘢痕, γIFN, TGF-β
摘要:目的 探讨γIFN对增生性瘢痕中TGFβ的影响.方法 选取10例于整形手术中切除的瘢痕组织,仅保留成纤维细胞进行培养,传一代后取相同数量的成纤维细胞再次进行培养,此时培养液中含不同浓度的 γIFN.观察应用γIFN后成纤维细胞表达的TGFβ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10U/mL的γIFN对增生性瘢痕中TGFβ表达无影响,100U/mL和1,000U/ mL的γIFN对增生性瘢痕中TGFβ表达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而这两种浓度的抑制作用却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γIFN是一种可以有效抑制增生性瘢痕中TGFβ表达的细胞因子,也证明了它对瘢痕的抑制作用,从而说明其在治疗瘢痕增生时起到明显的作用.而且100U/mL的γIFN是这种作用的合适浓度.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脾脏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对2例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研究.方法 对2例该类肿瘤的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进行观察研究.结果 2例患者均以进行性脾肿大和左上腹疼痛为主要症状.2例瘤细胞CD45、CD20均弥漫(+),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瘤细胞CD79a部分(+),CD30、CD3、CD45-RO、CD43均(-),脾边缘区淋巴瘤瘤细胞 CD79a、IgM(+),CD5、CD10、CD23、CD43、CD138、CyclinD1、κ、λ均(-).结论 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是一类较罕见肿瘤,应与脾内其他原发性或继发性小细胞恶性肿瘤进行鉴别,通过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观察对诊断、鉴别诊断及分型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斌斌;郭凌川;康苏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脑血康滴丸治疗血栓病的血液流变性的观察

    目的 观察脑血康滴丸治疗血栓病并高粘滞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80例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血流变学5项指标.结果 经脑血康滴丸治疗后血液流变学5项指标(全血粘度、血浆粘红细胞压积、血沉、纤维蛋白原)均有显著下降(P<0.01).结论 脑血康滴丸能有效地改变血栓病高粘滞状态,对防治血栓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势彬;王瀚申;苑晓峰;刘艺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低聚香豆胶磺化衍生物选择清除血浆LDL/Fib的性能研究

    以香豆胶为原料,首先进行酸降解,再以氯磺酸为磺化试剂,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磺化反应,获得低聚香豆胶磺化衍生物(degraded fenugreek gum sulfate,DFGS).考察不同磺化条件对硫酸基含量的影响,确立较优磺化反应条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该衍生物为新型酸性粘多糖.以低聚香豆胶磺化衍生物为净化剂,研究其选择清除血浆低密度脂蛋白 (LDL)及纤维蛋白原(Fib)的性能.结果 表明,在pH=5.11,净化剂浓度为1,500mg/L时,可使血浆总胆固醇下降60 %~65%,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下降75%~79%,纤维蛋白原下降近100%,而对高密度脂蛋白及血浆总蛋白水平无显著变化.

    作者:杨光;方波;田学宝;王睿睿;陈晶晶;杜龙兵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热休克预处理抑制脊髓缺血再灌注后自由基损害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热休克预处理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氧自由基损伤的抑制效果.方法 新西兰白兔54只,采用主动脉夹闭法,随机分为3组:①假手术组( S组)6只;②缺血再灌注组(I/R组)24只;③热休克预处理组(HP组)24只.缺血再灌注后4,12,24,48h I/R组和HP组随机抽取6只兔,比较各组动物的后肢运动功能,脊髓组织热休克蛋白70 (HSP70)的表达、病理学改变、脊髓匀浆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各个时间点上,HP组运动功能评分优于I/R组;HP组病理学改变明显较I/R组轻.HP组表达HSP阳性率远高于I/R组.SOD的活力HP组高于I/R组,MDA含量HP组低于I/R组.结论 热休克预处理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自由基损伤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管华清;杨惠林;唐天驷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研究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S)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改变.方法 依据多导睡眠仪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患者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AHI<5)、轻度OSAS组(5≤AHI<20)、中度OSAS组(20 ≤AHI<40)、重度OSAS组(AHI≥40),对各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和hsCRP进行检测.结果 轻度OSAS组hsCRP高于对照组;中度OSAS组的hsCRP、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度OSAS组hsCRP、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sCRP、SaO 2<90%所占百分比、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均与AHI呈正相关( r=0.326;0.458;0.353;0.410).结论 OSAS患者的hsCRP升高,血液流变学异常,且与OSAS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OSAS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杨晓玲;李飞;谷德祥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116例冠心病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57例为糖尿病组,不伴糖尿病患者59例为非糖尿病组,比较二组患者临床表现、血脂水平、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 糖尿病组中,不典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冠脉三支病变数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 P<0.05):TG、TC、LDL、Lp(a)水平糖尿病组高于非糖尿病组( P<0.05),而HDL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绞痛症状多不典型,冠脉病变范围广,危险程度高.

    作者:巢为农;万玉鸿;金鹏;刘亚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慢性肾衰竭患者腹腔镜引导下腹透置管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总结在腹腔镜引导下放置Tenckhoff卷曲腹膜透析管的经验.方法 选择16例慢性肾衰患者,在腹腔镜引导下,将腹膜透析管放置腹腔膀胱(子宫)直肠窝,并经皮下隧道引出.结果 16例患者腹膜透析管均放置成功.手术时间为30~45min,患者术后均成功进行腹膜透析,术后1周左右出院.结论 腹腔镜引导下放置Tenckhoff卷曲腹膜透析管定位准确,无手术切口.和常规开腹技术相比,该方法有独到的优越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施晓松;石永兵;钟丰云;邢春根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药源性消化性溃疡48例临床分析

    对兴化地区48例内镜诊断消化性溃疡与药物相关的患者的病因及病变特点进行分析,主要是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引起,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严密观察消化道症状,长期用药需监测血红蛋白及大便隐血,必要时可同服黏膜保护剂、抑酸剂等,以预防胃肠黏膜损害.

    作者:倪克乾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脾切除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脾切除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996年~2007年内科治疗无效的58例ITP患者行脾切除手术,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 术后l周内血小板恢复正常(≥10×109/L)者45例(77.6%),术后2月随访总有效率82.7%(48/58).术后50例获随访>6月,总有效率为80%(40/50),10例复发.结论 对内科治疗无效或复发的ITP脾切除治疗有效,术后血小板回升较早者预后较好.

    作者:王波涌;孙权;雷道雄;艾中立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复方鼠尾草注射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电图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复方鼠尾草注射液(褐毛甘西鼠尾及甘西鼠尾与三七的复方制剂)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心电图的变化.方法 采用大鼠冠脉结扎法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探讨复方鼠尾草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电图及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结果 两种鼠尾草注射液均能显著对抗缺血再灌注所致大鼠心电图ST段的抬高,缩小缺血再灌注心肌的梗死面积.结论 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相似于复方丹参注射液.

    作者:苏彦宏;段为钢;李惠兰;张荣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疏血通对骨科手术后长期卧床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

    目的 观察疏血通对骨科手术后长期卧床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 骨科手术后卧床2周以上患者24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在术后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静脉滴注疏血通14d后,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液流变参数,包括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含量及血浆粘度等,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14d后检测上述指标.统计学处理数值.结果 疏血通治疗后患者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含量及血浆粘度均明显降低( P<0.05),红细胞压积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疏血通治疗后可以改善骨科手术后长期卧床患者的血液高粘滞状态,防止血栓形成.

    作者:郑红根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压疮的治疗预防及护理

    压疮已经成为影响疾病控制和恢复的重要因素,压疮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

    作者:马艳宏;张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麻黄素对丙泊酚和罗库溴铵麻醉诱导快速气管插管条件及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麻黄素在丙泊酚和罗库溴铵麻醉诱导快速气管插管中对气管插管条件及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80位成人患者随机分成4组(n=20),分别为快速气管插管前1min静脉内给予麻黄素75 μg/kg(PE75)、100μg/kg(PE100)、150 μg/kg(PE150)或生理盐水(saline),诱导用丙泊酚2.0mg/kg和罗库溴铵0.6mg/kg.双盲法评估气管插管条件,麻醉诱导前、诱导后、气管插管后5min内每min都记录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偏离基线20 %血液动力学的变化,视为有临床意义.结果 PE75组或PE100组能明显改善插管条件(P<0.05);而PE75组和PE150组与saline组相比能明显加快 HR(P<0.05);PE75组和PE150组、PE150组和saline组相比较M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麻黄素无论是75μg/kg或100μg/kg在丙泊酚和罗库溴铵麻醉诱导快速气管插管前用都能改善插管条件,但它不能有效防止低血压.

    作者:陈建龙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高分辨MRI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应用价值的初步研究

    目的 评价高分辨MRI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Philips Achieve l.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采用SENSE Flex Medium线圈,对20例患者进行DIR-T1WI、TSE-T2WI、TSE-PDWI、3D-TOF四个序列的扫描,获得不同序列的MRI图像,评价有无颈动脉狭窄及有无粥样硬化斑块,并对斑块进行初步分型.结果 MRI显示20例患者颈动脉管腔均有不同程度狭窄,其中中度狭窄6处,重度狭窄2处,完全闭塞1处,余均为轻度狭窄.20例患者均有硬化斑块形成,其中9处延续性斑块,40处局限性斑块,按部位分类共62处斑块,包括颈总动脉19处,动脉分叉19 处,颈内动脉23处,颈外动脉1处.参照AHA分型斑块分为Ⅲ型15个,Ⅳ-Ⅴ型43个,Ⅵ型2个,Ⅷ型2个.结论 高分辨MRI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不但能评价颈动脉狭窄程度,而且根据信号特点能分析斑块组成成分及稳定性,有助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

    作者:郭静;徐孝秋;郭建峰;王美芹;孙海涛;徐菡;孙敬;沈钧康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佩尔地平与三磷酸腺苷用于动脉导管结扎术中控制性降压的对比观察

    目的 对比观察佩尔地平与三磷酸腺苷在动脉导管结扎术中控制性降压的临床效能.方法 选择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行开胸导管结扎术的病人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为三磷酸腺苷(A)组和佩尔地平(B)组,每组20例.降压时A组缓慢静注ATP0.5~1mg·kg-1,B组缓慢静注佩尔地平3~ 5μg·kg-1.注药时每1、2、3、4、5、10、15min 分别记录SBP、DBP、HR.结果 2组降压效果均较好,但B组降压程度及时间均大于A组( P<0.05),A组降压过程中心率减慢较B组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结论 佩尔地平和ATP均适合用于动脉导管结扎手术中的控制性降压,而佩尔地平在降压过程中心率变化较稳定有一定的优点.

    作者:欧珊;周乐顺;白树荣;林露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不同呼吸末正压对机械通气患者心脏前负荷影响及前负荷预测性指标研究

    目的 观察不同呼气末正压(PEEP)对机械通气(MV)危重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研究中心静脉压(CVP)、每搏输出量变异(SVV)及脉压变异(PPV)对PEEP介导的心脏前负荷变化的预测性.方法 选择2006年7月~2007年7月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的机械通气危重患者12例,采用容量控制通气,VT=10mL/kg,维持PaCO 2=35~45mmHg,以随机的顺序调节4种PEEP水平,即PEEP为0mmHg(PEEP 0),5mmHg(PEEP5),10mmHg(PEEP 10),15mmHg(PEEP15),比较不同PEEP水平下血流动力学[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系统血管阻力指数(SVRI),心脏指数(CI),CVP,SVV,PPV]及呼吸机参数[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均压(Pmean)]的变化.结果 PEEP0与PEEP5组间除Pmean外各指标均无明显差异,随 PEEP的进行性升高,CI明显下降(P<0.05),HR、SVRI、Ppeak、Pmean升高,前负荷指标CVP、SVV、PPV亦显著性升高,MAP则无明显影响.以PEEP0为基线,PEEP 10及PEEP15水平下心脏指数变化值(△CI)与每搏输出量变异变化值 (△SVV)、脉压变异变化值(△PPV)间呈明显负相关(P <0.01).结论 低水平PEEP(0~5mmHg)对危重患者心脏前负荷无明显影响,而高水平PEEP则能明显降低心脏前负荷,且高水平PEEP下CVP不能准确地预测心脏前负荷的下降,相反SVV、 PPV可作为高水平PEEP介导的心脏前负荷下降的参考指标.

    作者:俞建峰;顾勤;刘宁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血细胞分析仪应用中镜检标本的漏诊分析

    近年来,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普及,使临床实验室血细胞分析的速度大大提高,在它的使用过程中,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及各省、市地区临床检验中心建立了完善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各级医院也建立了血细胞自动分析的质控程序,使全血细胞计数检测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明显提高.

    作者:潘建玲;付桂华;刘方鹤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96例肺癌脑转移放射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肺癌脑转移放射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1995年2月~2007年6月资料完整的96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接受6MV-Xray直线加速器全脑放疗,放疗中位剂量为40Gy(27~61.2Gy),其中42例合并使用化疗.结果 所有患者诊断脑转移后的中位生存期为8.1个月,放疗合并化疗者生存时间平均为9.3个月,单纯放疗者平均为5.9 个月(P=0.041);放疗总剂量≥50Gy者为11.5个月, <50Gy者6.9个月(P=0.015);单次剂量≥3.0Gy者为9.4个月, <3.0Gy者4.6个月(P=0.0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脑放疗是肺癌发生脑转移后有效的治疗手段,提高局部剂量、合并化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时间.

    作者:范秋虹;孙春花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面神经轴浆快转运蛋白运输在术中对不同放疗剂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中放疗对面神经轴浆运输的影响,为临床术中放疗后面神经的恢复提供基础研究.方法 制作腮腺区面神经术中放射预防剂量13Gy、治疗剂量15Gy、组织细胞坏死剂量17Gy动物模型,利用面神经核内微量注射标记蛋白前体结合闪烁计数技术,测量兔面神经放射损伤后不同距离段的放射活性及同一距离段不同剂量、不同时期放射活性变化的脉冲值.结果 各组面神经轴浆转运蛋白放射活性脉冲值随距近心端的增加而下降,且实验组都低于对照组;在同一神经段的脉冲值:13Gy组术后4周恢复(P>0.05),15Gy组术后8周恢复( P>0.05),17Gy组术后未能恢复(P<0.01).结论 术中放疗影响神经轴浆运输,预防剂量及治疗剂量不影响面神经功能恢复,为腮腺癌手术保留面神经、术中配合放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韩思源;唐明睿;李荷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西地那非对高原人体运动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西地那非对高原人体运动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在海拔3,700m选择10名已习服半年的男性士兵,在海拔5,380m选择10名已习服2个月的男性士兵,均采用服药前(对照组)后(实验组)的自身对比运动负荷双盲实验.运动结束检测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海拔3,700m和5,380m负荷运动,实验组较对照组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均降低,有显著性差异( P<0.01或0.05);红细胞高切相对指数和低切相对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海拔3,700m时红细胞聚集指数降低,有显著性差异( P<0.05),海拔5,380m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西地那非可增加组织对氧的利用,改善微循环,提高机体有氧运动能力.

    作者:崔建华;高亮;张西洲;哈振德;马广全;王宏运;李彬;王伟;马勇 刊期: 2008年第02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