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敬芳
目的探讨和分析患有真菌性角膜炎36例患者的早期临床诊断及其治疗效果,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6例患有真菌性角膜炎病人进行抗菌治疗,治疗14 d后,对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以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经治疗后19例患者治愈,12例患者好转,5例患者经治疗后无效,无效率为13.9%。治疗前后比较存在差异( p<0.05),36例患者视力均出现好转。结论在临床上有效地提高真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以及临床抗菌治疗,可以提高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治愈率,降低致盲率。
作者:李桂萍;李桂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三合一心理干预应用于低龄脑卒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76例低龄脑卒中患者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38例患者在常规组的护理模式上加用三合一心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评分进行对照比较。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SDS、SAS以及ADL的对照比较后发现,研究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低龄脑卒中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与三合一心理干预相结合的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减轻患者抑郁焦虑的负面情绪,加强日常生活的能力,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具有临床应用与推广的价值。
作者:谢素霞;陈文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为了推进我国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更好地开展,探索慢性病社区干预的新模式,评估高血压、糖尿病的社区干预管理效果,并对干预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抽样法,选取辖区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110人,调查干预对象对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行为改变情况、疾病控制率和对管理效果的评价。结果干预组在血压、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测量结果均比干预前有所以降低,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干预慢性病管理应该以定期随访和行为干预为主,针对不同疾病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终在社区医务人员中达成共识。
作者:彭俊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督查反馈追踪记录本”在护理持续改进中的运用。方法制定“督查反馈追踪记录本”,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理质量督查的相关标准,病区创造人人参与督查的氛围,落实护理质量班班督查;统计3年来使用“督查反馈追踪记录本”后病区各项护理质量考核指标的持续改进成效。结果使用护理质量“督查反馈追踪记录本”后,护理质量问题发生数及重复发生数明显降低,护理质量综合得分高于使用前。结论使用护理质量“督查反馈追踪记录本”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参加护理质量管理的意识,提高病区基础管理的效率,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及提高。
作者:杨新雅;蔡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乙型肝炎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炎性损害,HBsAg携带者是HBV赖以生存的寄主,对HBV的传播和发展起着巨大作用,HBsAg携带者的来源以血液传播为主,母婴传播为重要的传播途径,家人之间密切接触也是重要传播途径。要阻止 HBV 的传播,一方面要加强对HBV感染者的管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保护健康人群。
作者:张晓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了解肺力咳合剂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治下呼吸道感染患儿200例,随机抽取100例治疗组,在常规抗感染治疗基础上采用肺力咳合剂口服,另100例为对照组,未服用肺力咳剂,对两组咳嗽排痰、喘息、肺部罗音缓解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率80%,总有效率96%;对照组显效率56%,总有效率84%。经统计学处理总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显效率差异极其显著(P<0.001)。结论肺力咳合剂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疗效佳、安全性好。
作者:孟付忠;周慧连;李彦甫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含丹参成分注射剂致水肿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方法对380例应用含丹参成分注射剂药物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结果在380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发生水肿,发生率为1.58%,应用氢氯噻嗪治疗效果不佳,经停用含丹参成分注射剂后水肿消退。结论含丹参成分注射剂在临床各科均广为应用,应严密监测其不良反应。
作者:赵德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充盈造影超声诊断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方法口服有回声型超声助显剂充盈胃腔后,对1005例体检人群胃十二指肠超声检查结果分析,总结胃十二指肠超声检查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结果超声诊断阳性病例42例,其中进展期胃癌2例,消化性溃疡32例,胃息肉1例,食道下段(胃底)贲门癌1例,胃下垂6例,与胃镜诊断符合率93.9%,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6.6%。结论充盈法胃十二指肠超声检查是健康体检过程中理想的胃十二指肠检查方法。
作者:刘秀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究科雷氏骨折有效诊断及治疗的途径。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32例科雷氏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2例患者中,30例患者在3个月后恢复功能,无外观畸形。1例肩关节活动轻微受限,1例腕关节轻度畸形,前臂旋转受限,经后期功能锻炼,日常生活与生产不受影响。结论科雷氏骨折患者诊治中,及时科学诊断,并采取复位、固定、中药治疗与功能锻炼相结合的治疗方式,患者康复效果好,功能恢复快,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吴小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雾化雾化吸入联合痰热清静脉滴注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采用吸氧、镇静、解痉平喘、纠正水及电解质平衡紊乱等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普米克令舒,lmg/2mL)1mL氧气驱动雾化,2次/日,5-7d为1疗程;痰热清注射液0.3-0.5mL/kg,大剂量10mL,加入5%GS或0.9%NS100-200mL静脉滴注,控制滴速20-30滴/分,1次/日,3-5d为1疗程。对照组给予头孢他啶50-100mg/(kg· d)、利巴韦林10-15mg/(kg· d)分别加入5%GS100-150 mL静脉滴注,1次/日,治疗5-7 d。观察并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和咳喘、哮鸣音、湿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0%,高于对照组的74.0%(P<0.05);治疗组咳喘、哮鸣音、湿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痰热清静脉滴注对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良好,可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晓秋;沈琪;杨彤;黄献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院前急诊护理,观察和分析其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此次收治的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组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16例;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心肌梗死的常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采用院前急诊护理。结果试验组经过护理后的HAMA评分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试验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院前急诊护理,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焦虑等不良情绪,减少患者的死亡率,进而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冯锐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洛汀新治疗老年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7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口服洛汀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变化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为66.67%,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的 HR、EFW、SBP、DBP、LVDD、LVEF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洛汀新,能有效改善心功能,治疗效果确切且不良反应少,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理想药物,值得在临床治疗用推广应用。
作者:管永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全脊柱摄影技术在青少年脊柱侧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以我院2010年5月---2013年3月收治的50名脊柱侧歪的病人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化X线摄影全脊柱摄影技术,根据病人具体的身高情况按照由上至下的顺序对他们采取3次到4次的曝光措施,然后进行图像拼接,进行相关处理过后获取病人脊柱的完整影像,并且对影像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50名病人中,49名病人在软件自动拼接的情形下成功获取了清晰准确的影像,剩余1名病人在自动拼接过程中产生了误差,后期采取手动调节和修正终也获得了合格的影像。结论采用数字化X线摄影全脊柱摄影技术,能够获得清晰准确的影像,并且在操作上方便快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农辉;尉克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观察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9月---2013年5月儿科住院患儿84例按照护理管理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细节管理,比较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及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8.57%、95.24%,组间数据比较χ2=11.32,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护理并发症、不良事件、护患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进行应用能够减少患儿并发症、不良结局,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与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应用中进行大力推广。
作者:谭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TR Band桡动脉压迫器压迫止血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总结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20例患者术后应用 TR Band桡动脉压迫器进行压迫止血的护理经验。结果3例出现穿刺局部皮下血肿,4例患者有少量渗血及时加压处理无继续出血发生,1例周围皮肤出现水泡,2例前臂以下有瘀斑,120例患者均止血成功,无严重心脏事件、桡动脉闭塞、手部缺血及桡动脉搏动消失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TR Band桡动脉压迫器用于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止血具有安全、操作简便、可调节性强、止血效果好、并发症少等特点。
作者:侯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通过抽取我院10例心脏穿透伤患者的手术抢救与护理,总结心脏穿透伤患者急救与护理要点。方法所有患者均实施心壁裂开修补、心包开窗引流术,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加强循环系统及呼吸系统的急救护理,术后监测生命指征、尿量,保护脑细胞,加强呼吸系统及相关方向的管制,防止其他症状的发生。结果10例患者进行心脏修补术后,有8例成功,2例抢救无效身亡,抢救成功率80%。本组无一例患者因为术后所产生各种引发的症状。结论严格细致的观察患者术后病情的变化,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防止其他症状的引发。
作者:段艳红;谢国璀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心内科住院病人发生跌倒的原因,并提出了护理对策,以降低跌倒率。方法对本科9例病人发生跌倒事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造成病人跌倒的原因有环境因素、疾病因素、药物因素等,安全意识淡薄和设施不合理是跌倒的主要原因。结论对病人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提供安全的就医环境,对危险病人进行跌倒风险评估,重点防范,加强健康宣教,可降低病人跌倒的发生。
作者:张宁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急性盆腔炎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急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分别采用西药、中药与手术治疗后都痊愈,有效率为100%。结论急性盆腔炎患者起病时均有下腹痛,伴发热、寒战,主要引起盆腔炎的病原体为: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厌氧菌、性传播的病原体,可根据病情采用多种治疗方法。
作者:郭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临床实践发现孕期体重增加明显者妊娠合并症发生率和难产率均增加。因此,正确指导孕妇营养供给、防止体重增加过快,能有效地减少妊娠合并症和难产率。本文就休重增加明显与否分组进行讨论。1临床资料选自2010年5月到2012年5月我院分娩的初产妇,年龄23-28岁,无内科合并症,共476例。以分娩前体重增加15kg以上者为明显组186例;增加不到15 kg者为对照组290例,见表1、表2。
作者:仇永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老年期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和同型半胱氨酸( Hcy)、维生素B12、叶酸水平的相关性及干预情况。方法对对宜昌市中心医院老年病科就诊的160例MCI患者的血浆Hcy和叶酸以及维生素B12进行测定,与同期体检健康的156例为对照组进行比较,从 MCI患者中,进一步将94例高Hcy血症患者根据其是否接受叶酸和维生素治疗进行分组,分成治疗组(48)和非治疗组(46)。结果在 MCI组中,血浆 Hcy水平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要低(P<0.05)。治疗组中,Hcy要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之后,治疗组中的 Hcy水平明显低于非治疗组(P<0.05)。治疗组中,MMSE评分要明显高于治疗前,但是没有差异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 MMSE 评分与非治疗组相比(P >0.05)。结论MCI患者缺乏一定的叶酸和维生素B12以及高Hcy血症症状,对患者补充一定的叶酸和维生素B12,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血浆Hcy水平。
作者:孔亚婷;喻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