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久
目的探讨血脂检验对诊断心血管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心内科治疗的心血管病患者210例,同时收集同期健康体检的各项指标均正常的人员20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人员均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5ml,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结果心血管疾病患者中高血压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和冠心病组载脂蛋白(APOB)、载脂蛋白APOA1、LDL-C、TC、TG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心血管疾病患者 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脂水平的监测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范永力;王利华;杜玉朝;陈灿灿;田斌;靳红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个体化营养支持在老年病人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为方便探讨,以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为例。择取2009年2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接受医治的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52例患者,将其分为实验组和比较组,各26例。其中予以实验组个体化营养支持,而比较组则予以标准化常规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到达了92.3%,比较组的总有效率为76.9%(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诸如髋关节脱位、感染、褥疮等的发生率为19.2%,比较组的则为30.8%,实验组并发症的概率显著少于比较组(P<0.05)。结论个体化营养支持在老年病人围手术期中的效果明显,可有效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减少术后的并发症,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王金利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多巴酚丁胺是一种新合成的二苯酚胺类药物,具有选择性增强心肌收缩作用,本文应用该药静脉滴注记录80例难治疗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疗效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训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急性硬脑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收治的68例急性硬膜外血肿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手术治疗共54例,其中开骨瓣血肿清除38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16例,保守治疗14例血肿均自行吸收。结论根据头颅 CT估算血肿量,结合临床表现、GCS评分,制定佳治疗方案。对病情较轻,血肿量<30ml病员尽量行保守治疗,如需手术,可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对病情较重、血肿量多或合并脑疝形成者应尽早手术,特别是脑疝患者应争分夺秒,积极行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根据术中脑压情况决定是否保留骨瓣。
作者:冯金龙;刘东平;刘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研究对重症监护室患者气管切口鼻饲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抽取近三年在我院收治的30例危重症病人气管切开并给以鼻饲的临床资料,并对这30例重症患者进行精心护理,护理内容包括鼻饲护理、体位护理等,并且给予详细记录。结果27例患者没有出现返流,3例患者出现返流,当中有2例患者有较轻的并发症,1例患者因为返流并且诱发吸入性肺炎。结论护理人员一定要掌握正确的体位护理以及鼻饲护理,合理有效预防返流非常关键。
作者:张晶晶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食物不耐受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相关性及不耐受食物禁食/轮替治疗对儿童单纯型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皮肤科门诊及住院部过敏性紫癜患儿80例。每例患者均收集2-3 mL血置于干燥管保存,采用酶联免疫方法( ELISA法)检测患儿对14种食物的不耐受状况。针对观察组阳性患者制定出专门的饮食指导,进行饮食调整治疗及疗效观察。结果80例受检患者血清食物过敏原 IgG阳性率达100%。其中较高的有鸡蛋,鳕鱼,蟹。所有患者中,有58例中重度食物不耐受,经过3个月治疗后,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1)。结论食物不耐受与儿童单纯型过敏性紫癜有相关性,不耐受食物禁食/轮替治疗对儿童单纯型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有一定作用。
作者:段志娟;冯亚兰;罗桂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超声洁治结合派丽奥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给予超声洁治结合派丽奥治疗,对照组给予超声超声洁治加碘甘油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0%和74.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声洁治结合派丽奥治疗慢性牙周炎可有效改善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代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总结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以降低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方法通过对42例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治疗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占76%,病理性黄疸占24%,经治疗护理后均好转出院。结论加强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和护理,有助于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更好地改善医患关系。
作者:林丽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2月至2012年6月于我院儿科住院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痰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痰培养标本共计4261例,分离出病原菌926株,阳性率为21.7%,其中 G 一菌696株(75.2%)、G +菌153株(16.5%)、真菌77株(8.3%)。临床以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为常见,其中,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A)36株。通过药敏监测发现G一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为敏感。 G +菌对万古霉素、四环素及利福平等较为敏感,其中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高达83.6%,对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也具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为主,但是G +菌、真菌感染亦占有一定的比例,临床用药应注意结合临床经验及痰培养、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张鸿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无张力疝补片修补中老年腹外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09年11月至2011年12月间160例中老年腹外疝患者,依据患者自身的意愿,将其均分为观察组(A组)与对照组(B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术式,观察组采取无张力疝补片修补,对比分析这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手术后的疼痛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在治愈率上,观察组为80例,治愈率为100%;术后1年的随访复查,出现5例急性尿潴留,没有出现复发的病例。对照组的治愈率也为100%;在1年随访调查中,出现12例急性尿潴留,复发病例10例,复发率为10%。结论对中老年腹外疝患者采取无张力疝补片修补术,可以提高患者的远期治疗效果,手术更加操作简洁,减轻患者术中的疼痛,恢复快,并且降低了并发症、复发率,值得临床患者选择应用。
作者:苏天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舌下静脉与糖尿病及慢性并发症的关系。方法本文对120例糖尿病患者舌下静脉进行观察,并与健康组对照。结果糖尿病患者的舌下静脉明显异常。血糖可能是主要因素,体外血栓实验与其有密切关系,与病程呈正相关,与血液流变学、血脂及紫舌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舌下静脉异常,尤其是(Ⅲ)级,可作为糖尿病及慢性并发症患者特有的外在特征。
作者:史学茂;谭京海;孙京喜;唐宁;史达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析连续性血液净化对重症胰腺炎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对所选取的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方法,并做好心理护理、密切观察体温、血压、心率、呼吸、血气、电解质及BUN等变化情况,做好出血的预防和监测,给予抗感染和营养支持,随时酌情调整治疗方案。结果40例患者经过血液净化和心理护理、观察各项指标、做好出血的预防和监测、给予抗感染及营养支持和其他护理措施综合治疗后,对照组治愈率为70%,死亡率为30%;观察组治愈率为85%,死亡率为1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对重症胰腺炎治疗效果明显,精心护理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康复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马俊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针对目前医疗器械在临床护理中所发生的不良事件,设计相关的医疗器械护理管理安全屏障,保障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对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方法成立相关的医疗器械临床安全使用管理小组,对临床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分类,确定好医疗器械的重点管理对象,并对医疗器械所发生的不安全事件进行调查和分析以及总结,设计相关的标识屏障和管理屏障。在临床护理实践中,要加强对护理人员使用医疗器械的安全知识培训,建立相关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统计和分析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在应用安全屏障之后,医院发生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得到有效地减少。结论提高了医疗器械护理管理质量,有效地避免和防止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提高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提升其的管理质量。
作者:李新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选取临床适宜病例验证心理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清醒急诊手术病人的焦虑指数。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1日---2013年5月1日间入我科的既往无精神疾患的急诊清醒病人(或短时间内昏迷,经抢救迅速复苏的病人)1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80人)和对照组(80人)。首先,对两组通过询问代笔方式进行入院后焦虑自评( SAS)的测试,并记录数据。第二步,实验组给于普通术前护理和特殊心理护理,而对照组仅给与普通术前护理。第三步,在术前数分钟再次对两组进行如上焦虑自评(SAS)的代笔测试,记录数据。后,利用SPSS13.0程序对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处理。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的焦虑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实验前后测评数据对比处理亦无明显差异(P>0.05),但实验组实验前后病人的焦虑程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是降低急诊病人术前焦虑、恐惧的有效方法。
作者:卢训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抢救中的治疗的情况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自2008年01月---2013年01月,急诊科接诊的9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他们随机的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为47例。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方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临床抢救;采用常规急诊护理流程方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临床抢救,并统计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抢救效果。结果经过分析比较显示,在急诊球囊扩张时间、进出急诊室时间、院内再PCI、院内AMI复发率方面,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抢救,其抢救时间短,成功率高,复发率低,抢救效果显著,应予以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作者:徐月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活。因而探讨对其的预防途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机理和对其应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作者:于丽芳;厉彦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掌握城乡基层卫生服务机构预防保健功能的现状,完善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是本文的研究目的,本文借鉴了全国第四次卫生服务总调查数据,采用了基层卫生机构服务预防保健功能界定的研究方法。分析结果表明,农村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预防保健服务功能整体差距比较大,为了缩小城乡的预防保健差距,笔者认为,国家应该采取相关的政策,完善农村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
作者:张向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乙型肝炎(乙肝)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进展较慢的传染病,是常见的病毒性肝炎之一,部分患者可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所以应用抗病毒治疗缓解病情非常重要。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已成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有效方法。因为派罗欣有较多的临床不良反应,影响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我们对20例乙肝患者使用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顾丽娅;董翠霞;安俊丽;袁媛;岳文化;李玉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总结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预防压疮的护理体会。方法5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Braden压疮评估表评估出压疮高危患者,及时告知病人和家属,取得配合,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56例病人仅一例发生Ⅱ难免压疮。结论重视压疮护理,取得病人配合与家属支持,保证护理措施落实,可以降低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压疮发生率。
作者:王牡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与单纯性冠心病患者24h动态心电图变化情况。方法检测并记录124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糖尿病组)与96例单纯性冠心病患者(对照组)24h动态心电图变化,分析ST-T变化以及HRV时域4项指标。结果糖尿病组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缺血性ST-T改变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比较,心率增快,心率变异指标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2型糖尿病能引起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加重,心率加快,心率变异指标降低。
作者:刘兆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