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肠造瘘口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姚美华

关键词:结肠造瘘口, 围手术期, 护理
摘要:通过对结肠造瘘口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及健康指导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生活,提高生存质量。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136例,将其分为两组,各68例,研究组行护理干预,对照组行传统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分娩方式、产后2h的出血量、子痫发生率及产时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顺产率高于对照组,经阴助产率、剖宫产率和产后2h的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子痫发生率为1.47%,产时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7.64%,对照组的子痫发生率8.82%,产时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60.29%,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应用护理干预,能增强患者的信心,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在围生期持续进行护理干预,可控制疾病的发展,减少重症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机率,降低患者及新生儿的死亡率。

    作者:刘秀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9例肝硬化大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2年7月在本院住院的肝硬化大出血患者2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9例,对照组11例,治疗组采用西药奥曲肽、奥美拉唑与中药结合的方法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西医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结果经治疗,治疗组显效4例,有效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2.7%,两组治疗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平均血止时间短于对照组,输血量少于对照组,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可见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大出血止血快、再出血率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付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石家庄乡镇居民高血压现况调查及原因分析

    目的:调查了解石家庄乡镇居民关于高血压患病状况、健康知识、态度及致病因素,为制定农村地区高血压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河北省藁城市增村镇20个自然村,对25岁以上农村常住人口采取面对面访谈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血压患病率为27.9%;高血压知识得分及格率26.7%;知识得分与调查对象年龄和文化程度有关。结论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健康知识得分及格水平不高,应在广大农村人群中开展高血压知识的健康教育活动。

    作者:董书英;洪军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试论消化内科护理中分级护理制度的应用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护理中分级护理制度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消化内科病人共44例,在岗护士18名,实施分级护理制度。对实施前后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实施分级护理制度之后,入院评估准确率、护理措施落实良好率、健康教育知晓率、护理记录合格率均大幅度提高,而护理缺陷发生率则显著降低;实施分级护理之前,患者满意度为91.23%,实施分级护理制度之后患者满意度为98.76%。结论在消化内科护理中实施分级护理制度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冯慧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服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服药依从性和血压控制情况的影响。方法采取病例对照研究策略,选取我院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90例,按随机抽样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在患者入院时采取自设的调查问卷评估患者入院前服药依从性和血压控制情况,实验组在住院期间进行系统化的健康教育,出院后一个月进行电话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和血压控制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出院后在服药依从性和血压控制情况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系统化的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进程有积极意义。

    作者:何秀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米非司酮150mg顿服,次日甲氨蝶呤50mg/㎡单次肌肉注射,2周内观察,定期测血><β-HCG值及超声监测包快改变情况。结果30例异位妊娠病例,25例获得成功。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异位妊娠安全、可靠。

    作者:张鸿雁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医治疗偏头痛性眩晕的综合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偏头痛性眩晕的综合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3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偏头痛性眩晕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83.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偏头痛性眩晕,可有效改善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俞云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多索茶碱治疗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病8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多索茶碱治疗哮喘性疾病的效果。方法多索茶碱与氨茶碱进行对比观察,治疗组共80例,对照组共80例。用5%葡萄糖250mL+多索茶碱200mg,12小时一次,用药7天,对照组用5%葡萄糖250mL+氨茶碱250mg,12小时一次,用药7天。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两组患者肺功能参数。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85%,对照组65%FEV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对照组为71.2%,FEV1/FVC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为7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间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多索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病疗效显著。

    作者:迟秀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膀胱癌32例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膀胱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32例原发性膀胱癌的声像图表现进行研究分析。结果采用超声技术能够准确、清楚的将肿瘤的疾病情况显示出来,包括肿瘤的位置、大小、生长情况、数目、分期等等,从而为肿瘤的病理性质判定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依据。在本组研究中,通过超声显示32例膀胱癌中有36个结节内均探及彩色血流,并主要表现为高阻动脉频谱,静脉系统与肿块的体积成正相关关系,没有发现静脉频谱。结论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膀胱癌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邓玉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某医院2000---2010年320例住院患者进行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分析。结果心脏衰竭的病因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引起心脏疾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和高血压。药物治疗心脏衰竭仍与利尿剂,硝酸盐和洋地黄作为主要用药成分,洋地黄使用率有所下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使用和醛固酮拮抗剂呈上升趋势。改善率逐渐增加,住院期间死亡率下降明显。结论慢性心力衰竭的演变在有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的病人身体上开始演变的,住院治疗的主要起因是冠状心脏病造成的,药物仍然是一些比较传统的药物作为主导,并且血管紧张素以及B受体阻滞剂在传统医疗上的用途显著增加。

    作者:许乔昆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检测血清总胆汁酸在新生儿黄疸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意义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总胆汁酸水平,探讨检测血清总胆汁酸(TBA)在新生儿黄疸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将我院2010年7月---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新生黄疸患儿126例,分为生理性黄疸患儿组和病理性黄疸患儿组,采用循环酶速率法检测TBA水平,并同时检测相关肝功能指标。结果病理性黄疸患儿组TBA、DBIL水平明显高于生理性黄疸患儿组(p<0.01),病理性黄疸患儿组TBA的异常率明显高于生理性黄疸患儿组(p<0.01)。结论血清总胆汁酸(TBA)的测定在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中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是反映不同程度的胆汁淤积,肝实质性损伤的重要指征,可为临床儿科提供可靠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作者:韩雪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临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97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高血压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针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干预后两组治疗依从性、对健康知识的认知程度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方面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中较好和一般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依从性,提高对健康知识的认知程度,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护理工作借鉴。

    作者:王晓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血清分离胶对检验结果中生化指标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究血清分离胶对生化指标中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对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46例进行血液的采集,其中采用分离胶的真空采血管采血的为观察组,采用普通的玻璃采血管进行采血的为对照组,每组各23例。观察这两组的12项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分析这两组检测的结果的稳定性。结果经两组检测得出观察组和对照组12项的生化指标检测的指标无较大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经过0小时、24小时、48小时后检测结果得出,观察组血清的稳定性明显的高于对照组血清的稳定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分离胶对检验的结果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可以促进血液的稳定性。

    作者:张巧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医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骨伤后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在骨折后出现肿胀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西医治疗,治疗组用中医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达到98.2%,明显优于对照组62.5%,并且治疗组肿胀消除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中医治疗骨伤后期出现的肢体肿胀能标本兼治,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效果肯定,可推广应用。

    作者:赵飞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高龄患者股骨近端骨折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股骨近端骨折的有效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老年骨科2010年7月---2012年7月间收治的80例高龄患者股骨近端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对这些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和随访调查资料分析,探讨在治疗期间采取的护理方法和措施的临床效果。实验组的40例高龄患者都采取的外科手术治疗、在围手术期间,对这些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疼痛护理,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在患者住院期间做好健康教育和指导,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照组按照普通护理方法进行常规护理。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方法使患者的病情得到很好的改善,预后效果好。与对照组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高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全面细致的护理工作和干预,对于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夏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探讨抗精神病药联用舍曲林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的疗效

    目的:研究利培酮联用舍曲林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0年至2012年间收治的68例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利培酮联用舍曲林的药物治疗法,对照组采用利培酮单纯药物治疗法,观察两组患者临床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症状均有缓解,并且,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情绪淡漠等症状明显减轻。结论利培酮联用舍曲林对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有很好的效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卢艳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18例重度颅脑外伤并发症的临床分析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外伤并发症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我医院2011年5月---2012年8月收治的18例重型颅脑外伤并发症患者,其中男10例,女8例,分析所有患者的并发症病情,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结果经过对所有患者进行详细的分析,可知,患者并发症多是消化道出血、体温升高、急性肾功能衰竭以及呼吸功能不全等。结论重度颅脑外伤病情会引发并发症,例如高热和呼吸窘迫等,死亡率高,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治疗,可有效提高生存率,与生活质量。

    作者:张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19例老年患者开胸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患者开胸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对2012年2月---2013年9月期间于我院行开胸手术治疗且合并术后心肺并发症的19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7d出现气胸及皮下气肿6例,肺部感染5例、肺不张2例、胸腔积液1例、呼吸衰竭1例,发现7例心律失常;其中心律失常并肺部感染2例,心律失常并肺不张1例,皮下气肿并肺部感染1例;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3例,终均顺利脱机,无严重不良后果发生。结论提高对老年患者开胸手术术后并发症的认识,早期发现、及时预防与救治措施是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作者:王姝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效果观察(附30例报告)

    目的:探讨采用血管内栓塞方法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2年10月间收治的3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术后并进行随访6个月-2年。结果所有患者出院时参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标准( GOS)评估治疗效果,良好24例,轻度残疾3例,中度残疾2例,死亡1例。术后随访未发现再出血病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疗效确切,且创伤小、安全性高。

    作者:许建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

    目的: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认识到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工作中受到生物、化学、物理和生理心理等因素的危害。结果针对不同的职业危害,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结论工作中遵守操作规范、强调标准预防是避免或减少职业危害的关键。

    作者:张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