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川西基层综合医院1074例心内科会诊分析

黄正林;高月;张海波;任平;龙毅

关键词:基层医院, 心内科, 会诊, 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基层综合医院心内科会诊临床特点。方法统计分析2014年5月—2015年4月1年时间内我院请心内科会诊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共1074例会诊病例纳入统计,包括普通会诊886例(82.49%),急诊会诊188例(17.51%);手术科室会诊676例(62.94%),非手术科室398例(37.06%)。在主会诊理由中,血压高(432例,40.22%)、心电图异常(302例,28.12%)、出现心内科相关症状(186例,17.32%)分列前三位;普外科(124例,11.55%)、眼科(123例,11.45%)及妇产科(102例,9.50%)分列科室会诊数前三位;手术科室会诊主要是术前评估(404例,59.76%),血压高、心电图异常、既往诊断冠心病是前三位主要会诊理由。结论综合医院各科室请心内科会诊常见,在为患者提供更全面、准确的医疗服务及降低医疗风险的同时,也反映了部分非心血管专科医师对心血管病基础知识的欠缺。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乡镇医院生产孕妇床头护理交班表应用研究

    目的:研制适用于乡镇医院妇产科生产孕妇床头护理的交班表,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基于SBAR沟通理论研制用于生产孕妇床头护理的交班表。将60例生产孕妇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生产孕妇床头护理交班表”进行交接班,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交接班。比较2组的护理交接班用时、护理交接班问题发生率、护士对交接班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交接班用时、护理交接班问题发生率、护士对交接班的满意度分别为(5.4±2.1)min、13.3%和86.7%,对照组分别为(7.5±1.4)min、36.7%和60.0%。结论应用本文研制的“生产孕妇床头护理交班表”对生产孕妇进行护理交接班,能够缩短交接班时间,减少交接班时的问题发生率,提高护士对交接班的满意度。

    作者:吴国霞;林爱群;王澜;钟素琼;林婉英;许雪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重视绪论教学培养学生对药理学的学习兴趣

    药理学是医学专业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重要课程之一,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以及医学与药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其涉及的相关学科知识多、内容复杂、涵盖面广,难学难记,学生易产生畏难情绪。笔者从事药理学教学多年的实践经验发现,从绪论着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学生学习信心,对学好药理学尤为重要。

    作者:封芬;谭安雄;魏海谅;李涛;欧阳恩鸿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免疫组织化学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的作用探讨

    目的:探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1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00例,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法进行检测,观察其表达结果。结果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状态与C-erbB-2表达呈负相关;ER、PR阳性患者中伴有34.00%腋窝淋巴结转移率,明显低于ER、PR阴性患者的64.00%;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可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方威;张帆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学龄前儿童佝偻病合并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学龄前儿童佝偻病合并缺铁性贫血进行临床研究。方法对当地幼儿园中的500例儿童进行血常规、血清铁、总铁结合力及碱性磷酸酶检测,研究分析佝偻病及缺铁性贫血的发病情况。结果500例儿童中,有70例为缺铁性贫血合并佝偻病,比率为14%,男女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且2~岁患儿有4例,占该年龄段总儿童的40%,比其他年龄段的儿童发病率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患有缺铁性贫血合并佝偻病的比率较大,2~岁儿童的发病率高,在性别上差异不大,应加强相关防治措施的宣教。

    作者:齐彩霞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港南区2006年-2015年HIV/AIDS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分析艾滋病流行病学态势,探索近期艾滋病防控策略。方法对港南区2006年—2015年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和艾滋病患者(AIDS)进行分析。结果2006年—2015年港南区共报告HIV/AIDS 1326例,发生率居高不下;男女性别比为2.87∶1;病例向中老年发展,农民占71.49%,异性性传播占77.98%。结论港南区HIV/AIDS年发生率居高不下,当前防控措施宜根据艾滋病流行模式的转变适当调整重心。

    作者:黄剑锋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单用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呋辛联合阿奇霉素治疗CAP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单独使用左氧氟沙星或者头孢呋辛与阿奇霉素联合使用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将92例确诊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7例,治疗组患者行单独左氧氟沙星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头孢呋辛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细菌清除率等。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66.0%,有效率为85.1%,细菌清除率为90.0%,药物不良反应率为2.1%;对照组痊愈率为62.2%,有效率为84.4%,细菌清除率为90.9%,药物不良反应率为2.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组成本-效果比为6.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7(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有较好的治愈率和细菌清除率,治疗成本较低,值得推广。

    作者:赵珊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强脉冲光治疗雀斑的美容修复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对美容修复护理用于强脉冲光治疗雀斑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随机抽选80例在我院进行诊治的雀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美容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患者均以强脉冲光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外辅以美容修复护理,对2组患者美容后的皮损改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经美容修复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皮损改善总有效率为95.00%,与单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雀斑患者而言,在强脉冲光治疗的基础上,如辅以有效的美容修复护理措施,可促进皮肤改善效果的进一步提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许瑞凤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卡马西平剂量调整治疗癫痫的效果差异分析

    目的:探讨采用卡马西平不同剂量治疗癫痫的效果。方法将106例癫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剂量为10~30 mg/kg,po,qd;观察组为40 mg/kg,po,q d。比较2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疗效和药物保留率,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出现不良反应12例,6个月后出现11例;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出现不良反应13例,6个月后出现9例,2组患者3个月和6个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的药物保留率为88.68%,观察组治疗6个月的药物保留率为86.79%,2组患者的药物保留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安全范围内调整卡马西平的剂量对患者无增效作用,亦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因此临床上的剂量调整需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及疾病特点进行。

    作者:周家帆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80例急诊护理分析

    目的:观察针对性护理干预在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急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80例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针对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洗胃液用量,洗胃时间,观察抢救情况及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洗胃液用量、洗胃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效果,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缩短抢救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晓燕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鲍曼不动杆菌305株分布特点及敏感性分析

    目的: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抽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患者送检细菌培养标本,分析检出鲍曼不动杆菌的标本来源及其耐药情况。结果共分离出305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自呼吸道痰标本和脓液标本,科室分布为ICU多,其次为脑外科。该菌敏感率高的抗生素为多黏菌素,占94.7%;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80.7%;米诺环素50.9%;四环素30.0%;复方新诺明24.6%。对其他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80.0%。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部位主要是呼吸道,多分布于ICU、脑外科;该菌耐药性严重,治疗该菌感染有效的药物是多黏菌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等。

    作者:窦睿;李扬;齐峰;黄振兴;王红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肌注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产后2 h、12 h出血量方面,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米索前列醇,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作者:刘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对19例明确诊断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的围术期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患者经手术及护理均痊愈出院,随访半年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临床效果确切,成功率高且安全有效,良好的围术期护理是获得满意疗效的重要保障。

    作者:王利娟;孙丽莉;高荷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20例临床和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20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患者,分析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的临床和病理特点。结果20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患者中,13例肾炎症肾病,4例单纯性肾病,2例肾炎综合征,1例单纯性蛋白尿。经活检病理诊断:2例为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5例为膜性肾炎,3例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0例患者均经中西结合治疗,3例患者完全缓解,6例患者部分缓解,11例患者治疗无效,总有效率为45.00%。结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以膜性肾炎为主,且该病难以治疗,效果不容乐观。

    作者:焦亚彬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超声检查截瘫患者单纯性肾囊肿发病情况研究

    目的:研究截瘫患者单纯性肾囊肿的超声检出情况。方法将54例截瘫患者通过超声检查发现的单纯肾囊肿发病率及囊肿直径大小等结果,与2014年随机抽取健康查体中心50岁以上健康男性60例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截瘫组患者单纯肾囊肿发病率为48.15%,高于查体组的20%;其囊肿直径平均为(4.7±3.78)cm,明显大于查体组的(2.6±0.67)cm,差异均十分显著(P<0.05)。结论截瘫患者单纯肾囊肿发病率、和检出囊肿直径大小与健康查体者不同,有必要进一步筛选排除其风险因素,以提高截瘫患者的健康水平。

    作者:闵刚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乡村医务人员糖尿病防治知识掌握现状分析

    目的:了解乡村医务人员糖尿病知识的获取途径及其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现状。方法于2014年6月—12月对北流市449名乡镇医务人员进行糖尿病防治知识闭卷笔试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乡村医务人员获取糖尿病防治知识的主要途径是自学/阅读专业书籍,占54.8%,而其糖尿病防治知识得分平均(60.46±21.65)分,合格率为52.60%。结论乡村医务人员获取糖尿病知识途径单一,糖尿病防治知识水平较低,应加强其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培训。

    作者:覃焕玲;王庆光;禤丽萍;韦妹琼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小切口手术复合抗菌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小切口切除术复合术前预先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0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患儿随机分为4组,治疗组A术前注射抗菌药物,采用小切口切除术;治疗组B采用小切口切除术;对照组C术前注射抗菌药物,采用传统阑尾切除术;对照组D采用传统阑尾切除术。比较4组治疗效果。结果切口长度与术后恢复时间治疗组A、B明显短于对照组C、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感染率治疗组A明显低于治疗组B(P<0.05),对照组C明显低于对照组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切除术复合术前预先使用抗菌药物具有切口小、切口感染率低、术后恢复时间短等优点,是临床上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的理想方法。

    作者:海风森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河池市已育妇女盆底功能筛查状况分析

    目的:通过盆底肌筛查了解已育妇女盆底肌障碍状况并进行原因分析。方法选择妇保科产后42 d体检、妇女病普查门诊共1445例患者(年龄18岁~50岁)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妇科常规检查及盆底功能筛查,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相关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诊断阳性人数567例(阳性率39.24%),阴道壁膨出546例(其中139例为单纯阴道壁膨出,其余伴子宫脱垂174例,伴压力性尿失禁136例,伴腹直肌分离97例),单纯盆底肌肉松弛21例。所有筛查阳性者均进行追踪随访,进行康复治疗仅有370例,治愈人数294例。结论女性盆底肌障碍性疾病与年龄、妊娠及分娩次数,胎儿出生时体重(体重大于4.0 kg)、绝经等有密切关系,已成为严重影响妇女健康及生活质量的问题,建立经济、实用、有效的盆底康复治疗,对预防PFD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零凤莲;刘振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子宫瘢痕部位妊娠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社会意义。方法22例患者均在临床超声、MRI和生化资料确认子宫瘢痕妊娠后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导向下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UAE)。结果UAE术后48 h~72 h给予患者清宫,清宫手术均一次成功,术中出血少,安全性高,患者恢复快。结论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经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预处理和应急栓塞止血处理后,清宫时手术出血明显减少,清宫成功率高,保宫机会加大,对社会、家庭、个人都有应用意义。

    作者:左家顺;张世荣;马丽前;肖继贤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健康教育对糖耐量减低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糖耐量减低患者遵医行为及对特定知识掌握的影响。方法对184例糖耐量减低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比较教育前后患者对特定知识的掌握(血糖评定、危险因素、转归)和遵医行为(定期复查、戒烟限酒、合理饮食、控制体重、适量运动、监测血糖、情绪稳定)情况。结果通过健康教育,患者的遵医行为及对特定知识掌握程度明显提高,不完全遵医和完全不遵医比例显著下降。结论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增强对糖耐量减低特定知识的认知,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可预防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

    作者:王春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应用鱼骨图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根因分析及防范

    目的: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落实防范措施。方法利用OA系统将2015年7月—12月上报的43例护理不良事件,应用鱼骨图进行根因分析。结果43例护理不良事件中,给药错误占26%,导管滑脱占16%,锐器伤占12%,跌倒占7%。未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及操作流程,教育培训、健康宣教不到位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根本原因。结论全面落实防范措施,可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作者:韩莉;杨坤;高旗;贾立敏 刊期: 2016年第16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