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红珍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应用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在冠心病治疗整体过程中的积极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施予普通知识教育和一般护理模式,试验组施予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对比2组的冠心病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老年人冠心病的治疗中,应用健康教育护理模式有利于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肖锐霞;程建群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剖宫产术后奶胀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降低剖宫产术后奶胀发生率为主题,分析剖宫产术后奶胀发生的原因,确定目标,制订并实施对策。结果品管圈活动后,剖宫产术后奶胀发生率由原来的23.53%降低至10.16%。结论品管圈活动降低了剖宫产术后奶胀的发生率,促进了母乳喂养,为产妇减轻了奶胀的痛苦,促进团队精神的建立,提升了护理质量,树立了医院口碑,同时也提高了产妇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杨泽蓉;龚丽;许铧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3月104例外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按照数字抽取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研究组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分析对比2组患者的围术期应用效果。结果2组患者在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水平均明显下降;研究组患者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患者围术期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够确保糖尿病患者手术顺利完成,具有更为显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作者:胡艳玲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观察对脊髓损伤患者实施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伤后4周内开始综合康复治疗)38例、B组(伤后10周~12周开始康复治疗)42例、C组(未行康复治疗)40例。比较3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功能独立性,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时比较,A、B 2组的BI评分和FIM评分均显著高于C组(P<0.01);且A组显著高于B组(P<0.01)。 A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B、C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可显著提高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功能独立性,减少并发症发生;且开始时间越早,效果越好。
作者:吴文广;王晓亮;张泽 刊期: 2015年第26期
1病例报告患者,女,28岁,G1P1。2013年4月26日“两癌防治”免费普查,B超提示宫内节育器(IUD)下移至宫颈管内;阴道镜检查:阴道畅,少许分泌物,宫颈Ⅱ度糜烂,于宫颈侧壁8点及4点钟处分别可见约3.0 mm×3.0 mm、2.0 mm×2.0 mm大小2个小圆孔,内见白色塑料状异物穿出,高出表面约1.0 mm,宫颈外口未见IUD尾丝。追问病史,患者于2012年5月,足月顺产1女活婴,产后5个月月经干净3 d,于所在乡镇卫生院放置T形IUD,无明显不适,至今未做检查。
作者:蔡红珍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比较传统Basssini(斜疝修补术)术式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斜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接受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29.2±5.5)min,住院时间(4.9±1.3)d,均短于对照组,且其手术费用为(2880.4±215.4)元,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成人腹股沟斜疝患者的治疗中,应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恢复速度快,治疗费用低,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作者:晋林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反流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对照组行咽炎常规治疗(24例),治疗组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进行论治(24例),治疗28 d后判定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在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善上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反流性咽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晓明;许玉梅 刊期: 2015年第26期
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1],常见于ABO及Rh血型系统[2],其中ABO溶血病是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中常见的一种,可发生在孕育的第一胎,主要发生在母亲O型,胎儿A型或B型,其他血型极少见。胎儿或新生儿红细胞被来自于母体的IgG抗体包被,使红细胞破坏,引起新生儿溶血病,轻则影响胎儿的脏器及智力发育,重则引起胎儿在子宫内死亡。因此,新生儿溶血病的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3]对于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小彦;左江涛;许大巍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对比传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0例腹股沟疝患者,均分为3组,甲组40例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乙组40例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丙组40例采用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对比分析三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丙组效果佳,传统疝修补术差。3组并发症以及复发率情况,丙组的并发症以及复发率明显少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以及腹腔镜疝修补术为治疗腹股沟疝的首选治疗方法,其中腹腔镜疝修补术应用操作更为简单,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安全可靠,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何翔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观察双弧形创缘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6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采用双弧形创缘,对照组采用“V”形创缘,比较两种切口在术后愈合时间,切口水肿,术后皮内翻发生率,平均住院日等方面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在术后愈合时间,术后14 d平均创面愈合率,切口水肿,术后皮内翻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弧形创缘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更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马也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分析乙肝疫情报告及影响因素,为乙肝预防控制及其效果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潜江市2004年—2013年乙肝报告疫情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潜江市2004年—2009年乙肝报告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与该市全面加强安全注射与医院消毒管理,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开展母婴阻断,100%无偿献血管理等现状不符。慢性乙肝就诊1次报1次疫情,临床医生宁肯重复报告,将各类体检中查出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查出1次报1次也不愿承担瞒报风险,导致乙肝报告疫情高于乙肝实际发病。2009年—2013年乙肝报告疫情呈逐年下降趋势,且2012年报告发病较2009年高峰期下降70%,较2011年下降60%,与乙肝疫情控制自然法则不符。严格执行乙肝疫情报告必须有肝功能受损客观依据,对乙肝疫情报告进行核实排重管理后,乙肝报告疫情明显下降。结论严格乙肝诊断报告标准,在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分乡镇(社区)、二级以上医院配备具有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的专职疫情报告管理人员,定期开展专业培训,落实乙肝疫情报告责任管理,是确保疫情报告真实准确的关键。
作者:董尚勤;何昌海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分析儿童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因以及临床预防。方法选择我中心在2012年6月—2014年7月诊断并治疗的细菌性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70例,经微生物检验结果观察并总结致病菌属的分布。结果在选取的70例标本中检出62株病原菌,检出率为88.57%,其中志贺菌占48.39%,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占25.81%,弧菌占17.71%,其他占8.06%。志贺菌株数明显多于其他病原株数;药敏试验显示,志贺菌与其他致病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哌酮,头孢三嗪等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引起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菌主要为志贺菌,耐药性较强,临床应合理采取有效方法进行预防。
作者:邓运兰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医院输血科(血库)标准化准入验收与输血安全管理。方法以《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为依据,对10所新申请用血医院输血科(血库)进行审核调查,并对其审核结果做出分析,提出输血安全管理措施。结果10所医院一次审核达标3所,不合格7所,合格率仅为30.0%;经过两次审核合格8所,还有2所医院未通过复审,合格率80.0%。结论新申请用血的医院需要实施输血科(血库)标准化验收监督制度,加强输血安全管理,保证受血者的输血安全。
作者:庄执文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我院2014年收治的临床确诊56例HIE患儿,回顾性分析其CT影像学特点。结果56例HIE中,轻度HIE:8例,中度:22例,重度26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者30例,合并颅内出血者2例,合并头皮血肿5例;随访复查发现20例恢复正常。结论 CT对该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作者:张道彩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快速房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86例快速房颤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原有心脏病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43例)加用胺碘酮,对照组(43例)加用普罗帕酮。观察2组患者用药24 h内快速性房颤转复窦性心律,维持窦性心律及心室率控制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05%,对照组65.12%,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快速房颤临床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闫长春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观察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HFNEF)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超声心动图征象。方法分析我院近3年108例门诊及住院HFNEF患者的临床特征、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结果108例患者左室射血分数>50%,左心室肥厚多见,心腔大小正常,E/A减小,超声检测符合HFNEF的特点。结论充分认识HFNEF的临床特点,掌握其诊断程序,可提高超声心动图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潘红斌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联合桉柠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2组患者均给予吸氧、抗炎、解痉平喘、止咳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静滴联合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口服,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单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静滴,疗程7 d,7 d后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联合桉柠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王书敏;潘茹军;李坤刚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急诊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到急诊手术室护理管理中,从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等方面开展急诊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并与PDCA循环管理法实施前急诊手术室护理管理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急诊手术室护理管理情况(护理安全、环境管理、护理监控、消毒隔离、护理文件以及人文关怀等)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且手术医生对手术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也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急诊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培训管理质量,调动培训管理积极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放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经腹切开途径放置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管(PEG)和空肠营养管对晚期食管癌伴食管梗阻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方案的效果。方法12例晚期食管癌伴食管梗阻患者行开腹放置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管和空肠营养管,术后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结果10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手术,2例在全麻下进行手术,手术平均时间:60 min~70 min,无手术及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开腹放置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管和空肠营养管,是安全、可行、有效的肠内营养支持途径,适合于晚期食管癌伴食管完全梗阻患者行长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需要,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了综合治疗效果,延长了患者的生命。
作者:高俊强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快速成型技术(RP)与数字图形在骨科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我院2014年8月—2015年1月间的60例骨伤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结合数字图形及RP技术的应用,加深了对患者病情的了解,设计了安全合理的外科手术方案,取得良好的骨伤手术效果。结论数字图形及RP技术作为新型的骨伤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优点,尤其是在精准掌握患者病情,制定手术方案,三维重建实现术前预演,假体植入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有效预防手术中的风险发生,大程度地提高了患者的手术安全性,并提升了骨科手术质量,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吉红星 刊期: 2015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