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从脾胃论中风病病机及治疗观察

薛安刚

关键词:中风病, 病机, 诊治, 脾胃
摘要:目的:从脾胃角度对中风病病机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2年收治的92例中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46例,2组患者均进行综合性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治疗,参考组患者在康复训练基础上采用常规神经药物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3%,参考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9.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相较治疗前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风发病机制之一为脾胃失运,通过脾胃治疗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减轻神经功能缺损,促进患者康复。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双切口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双切口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单切口联合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双切口联合手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的疗效。结果2组患者术后视力及并发症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3,7 d眼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1个月、6个月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功能性滤过泡率91.11%,明显多于对照组的62.22%(P<0.01)。结论双切口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眼压,提高远期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刘祥杰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湿包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分析脉动真空灭菌器灭菌产生湿包的原因,探讨杜绝脉动真空灭菌器灭菌时产生湿包的对策。方法将采用棉布、无纺布、无纺布+皱纹纸、纸塑袋包装的基础护理包、同类专科器械、大小一致的手术室器械包和手术室布类包、外来器械,按不同待灭菌包种类,分别采取分类装载和混合装载的方式,利用科室2台灭菌器,选择织物程序按脉动真空灭菌器的正常操作流程运行一个灭菌周期。根据出锅时间及冷却时间的不同,观察湿包出现的部位、多少、种类;每天各选择2批次共8批次,连续监测7 d。结果56批次共2660个灭菌包,其中出现湿包32个。不同包装材质引起灭菌包出现湿包现象不同,纸塑包装易湿包、双层无纺布次之、其次是无纺布+皱纹纸,棉布引起湿包发生现象少;灭菌包不同材质,大小、重量可影响湿包产生,金属器械较布类易湿包,体积大、量重者容易湿包;不同的装载方式及冷却方式对湿包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混合装载比分类装载更容易出现湿包;不同部位湿包产生不同,灭菌器下层较上两层易湿包,灭菌包靠近灭菌器内腔壁容易湿包;冷却时间越短越容易湿包。结论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环节控制,规范器械物品干燥、包装、灭菌、卸载等流程操作,可有效控制湿包产生,防止因消毒供应中心灭菌物品不合格所致医院感染发生。

    作者:徐月美;陈宜华;金翠萍;陈蓉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对策

    目的:分析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探讨有效的处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65例住院期间并发肺部感染的心血管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65例未合并肺部感染心血管病住院患者作为参考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并通过的回归分析对肺部感染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有效的处理对策。结果观察组高龄、伴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力衰竭患者、长期卧床均多与参考组(P<0.05);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力衰竭是肺部感染的独立性危险因素。经积极治疗后,观察组所有患者肺部感染均消失,治愈率100%。结论高龄、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力衰竭及长期卧床是导致心血管病患者住院期间并发肺部感染的重要因素,采取有效对策进行治疗有助于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贾爱珍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盐酸丙帕他莫在腰椎间盘镜手术后疼痛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盐酸丙帕他莫治疗腰椎间盘镜手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将腰椎间盘镜手术后患者40例分为A、B 2组,A组静脉注射盐酸丙帕他莫(2 g盐酸丙帕他莫注射液加入250 mL生理盐水),B组肌肉注射曲马多(100 mg注射液),镇痛效果评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并记录副反应评价安全性。结果 VAS评分在给药后15 min,30 min,60 min A组明显低于B组(P<0.01);A组和B组镇痛起效时间也差异明显,分别为(9.33±5.16)min,(15.33±6.50)min。2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头晕、呼吸抑制)。结论在腰椎间盘镜手术后镇痛中,盐酸丙帕他莫注射液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且副作用小、安全性高。

    作者:李定鲲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热疗联合胸腔灌注化疗药物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热疗联合胸腔灌注化疗药物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92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热疗联合胸腔灌注化疗药物治疗,参考组患者采用静脉化疗联合胸腔灌注化疗。比较2组患者近期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4%,参考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3.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参考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结论热疗联合胸腔灌注化疗药物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一范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康艾注射液联合体部伽马刀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康艾注射液联合体部伽马刀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疗效。方法在160例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中,80例接受康艾注射液配合体部伽马刀放射治疗,80例仅接受体部伽马刀放射治疗。结果治疗组3个月总有效率为92.5%,1,2,3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75%,72.5%,27.5%;对照组3个月总有效率为63.8%,1,2,3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65.0%,52.5%,22.5%。2组总有效率及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康艾注射液联合体部伽马刀放射治疗可明显改善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局部控制率,延长总生存率,同时减轻了放疗副反应。

    作者:任斗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中西医结合三联疗法治疗白癜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白癜风采用中西医结合三联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62例白癜风患者,并按照抛硬币的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0.9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三联疗法在治疗白癜风疾病上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梁文珍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变形链球菌LuxS基因缺失株对生物膜结构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变形链球菌标准株和LuxS基因缺失菌株变形链球菌在离体模型上生物膜形成的差异变化情况。方法收集临床上因正畸而拔除的前磨牙或无龋坏的第三磨牙,行菌株复苏增菌及变形链球菌鉴定,后将标本置于扫描电镜下观察。结果变形链球菌标准菌株和LuxS基因缺失菌株在24 h形成的生物膜有明显差异,经观察发现LuxS基因缺失菌株较标准菌稀疏。结论口腔变形链球菌可通过LuxS基因介导的菌种密度感应信号来影响口腔生物膜的形成。

    作者:彭浩然;李伟;胡红梅;汤洪;熊成玲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我院收治的经前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每组34例。采用多虑平与谷维素联合方案对A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方案对B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B组患者经前综合征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药物治疗前后HAMA分值下降幅度明显高于A组;2组均未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经前期综合征的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陈满晖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120例中风后眩晕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则实行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分析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浆黏度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具有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应用与推广。

    作者:武凤英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超高倍显微镜成像系统联合四联卡检测阴道分泌物的优越性

    目的:探讨超高倍显微镜成像系统联合阴道分泌物四联卡检测阴道分泌物的优越性。方法湿片在显微镜下直接镜检滴虫,革兰染色镜检真菌、线索细胞。结果4080例阴道分泌物标本中加德纳杆菌感染880例(21.57%)、真菌感染850例(20.83%)、滴虫感染160例(3.92%)、合并感染188例(4.61%)。阴道分泌物四联卡检测阴道分泌物中的过氧化氢、白细胞酯酶、唾液酸苷酶和pH值变化。细菌性阴道炎(BV)诊断阳性率达23.53%,阴道炎57.4%,阴道微生态遭破坏18.77%。结论超高倍显微镜成像系统联合阴道分泌物四联卡检测阴道分泌物,可相互补充,对于妇女阴道疾病的筛查、辅助诊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作者:刘姣;王炳云;王炳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从脾胃论中风病病机及治疗观察

    目的:从脾胃角度对中风病病机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2年收治的92例中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46例,2组患者均进行综合性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治疗,参考组患者在康复训练基础上采用常规神经药物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3%,参考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9.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相较治疗前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风发病机制之一为脾胃失运,通过脾胃治疗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减轻神经功能缺损,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薛安刚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抗体在血清学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法(CMIA)在梅毒感染血清检测中的应用。方法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对CMIA初筛阳性标本进行进一步检测,并以TPPA为金标准对CMIA进行确认。结果16548例血清标本经CMIA初筛阳性的274例,274例阳性标本经TPPA复检阳性193例,阳性检出率为70.4%;而TRUST检测75例,阳性检出率27.4%。以TPPA为金标准,用CMIA对TPPA初筛阳性及阴性标本各60例进行复检,CMIA敏感性为100%(60/60),特异性为96.7%(58/60)。结论 CMIA敏感性及优于TPPA和TRUST,重复性好,操作简便,可用于梅毒的临床初筛。

    作者:顾俊旭;和骁;贾玫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腹部超声和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异位妊娠诊断中腹部超声和阴道超声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异位妊娠患者180例,随机分为甲、乙、丙3组各60例,甲组采用腹部超声检查,乙组采用阴道超声检查,丙组采用腹部超声及阴道超声联合检查,对比3组诊断结果。结果丙组阳性确诊率显著高于甲组与乙组,乙组阳性确诊率显著高于甲组,相对稳定型阳性诊断率显著高于甲组。结论在异位妊娠诊断中阴道超声诊断率显著高于腹部超声,而将两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可取长补短,促使异位妊娠阳性确诊率大幅提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康武英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背阔肌皮瓣修复小腿严重创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背阔肌皮瓣修复小腿严重创伤的作用机理及疗效。方法我院2001年4月-2011年9月共接收小腿严重创伤患者37例,均采用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术进行修复,及时随访并观察患者的愈合恢复情况。结果痊愈患者14例,其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各7例,总有效率为89.16%。在治疗期间患者无血管危象、感染及继发溃疡发生。结论背阔肌皮瓣修复小腿严重创伤的临床疗效较好,术后患者的小腿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也不影响周围组织的功能。

    作者:范辉;包其能;邹华勇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运用改良菱形皮瓣修复颜面部皮肤缺损68例分析

    目的:探讨改良菱形皮瓣在修复颜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效果。方法运用改良菱形皮瓣修复颜面部皮肤缺损68例。结果本组患者缺损创面均Ⅰ期愈合,皮瓣均完全成活,随访3个月~24个月形态较满意,无功能受限及邻近器官移位。结论运用改良菱形皮瓣修复颜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丛纲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宜州市2008年-2013年农村生活饮用水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宜州市农村居民饮用水状况,为今后改善当地饮用水水质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2008年-2013年期间在全市16个乡镇随机选择398个取样点采集水样,样品在实验室进行检验和评价。结果6年共检测集中供水样品796份,总体合格率为36.43%,枯水期与丰水期水质合格率分别为37.69%,35.17%,差异无显著性(P>0.05),通过整改后水质的合格率由2008年的13.89%提高到2013年的70.74%。引起水质检测合格率低的主要原因是细菌学指标,当地的江河水、泉水和井水监测合格率均未超过31%。结论宜州市农村居民饮用水质量虽得到不断改善,但饮用水中的细菌学指标合格率仍然是监测和改善的重点。

    作者:黄月花;韦杏铃;银朗月;黄亚铭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螺旋CT和磁共振对肝脏囊性占位的临床诊断价值探析

    目的:探讨螺旋CT和磁共振(MRI)在肝脏囊性占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62例肝脏囊性占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螺旋CT及磁共振检查,差异其诊断结果。结果两种检查方式检出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检出炎症性病变率明显高于螺旋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和磁共振均能诊出肝脏囊性占位病变,MRI在炎症性病变的诊断中敏感性更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振江;杨秋娟;谢君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中药半夏炮制的历史沿革及现代药理研究

    药用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药用历史悠久,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因其性味辛温、有毒,故对其炮制极为重视,历代炮制的方法很多,炮制的辅料有生姜、白芥子、皂荚、白矾、醋、酒、甘草、石灰等。1半夏炮制的历史沿革半夏临床应用历史悠久,在汉以前就有“治半夏”(《内经》)的方法,汉、唐时代有汤洗(《玉函》),姜制(《肘后》),水煮制(《集注》)等法。宋代有“麸炒”炮制程度要求“微黄”(《圣惠方》)、姜汁、制曲(《药佐》)等法。明代增加了吴茱萸制(《普济方》),姜、竹茹制(《纲目》),甘草制,制炭(《准绳》)等。清代炮制辅料出现多样化,增加了姜、桑叶及盐制(《新编》),皂荚、白矾煮制(《逢源》),姜汁、青盐制(《便读》)等。现代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白矾制(清半夏)、生姜与白矾制(姜半夏)、甘草与石灰制(法半夏)等比较常用。

    作者:贺斌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输液不良事件20例原因分析与对策

    静脉输液是临床疾病治疗中常用的方法,然而在输液过程中也可能发生不良反应,不但给患者增加了痛苦,甚至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我院2013年8月上旬,8个科室上报了20例输液反应不良事件,均为不同程度的发热反应。对此事件我院非常重视,院感管理科、护理部、医务科、药剂科等多部门联合,共同查找分析原因,寻找对策。

    作者:刘绘 刊期: 2014年第13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