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生物化学检验实践能力的探讨

李溥;黄文强;龙思方;江家志

关键词:高职高专学生, 生物化学检验, 教师队伍建设, 医学检验专业, 双师素质, 学生实践能力, 教育教学模式, 专业教师, 现代教育, 核心课程, 生物化学实验课, 执业资格考试, 人才培养模式, 临床, 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专业技能, 解决的途径, 多学科交叉, 资格证书, 专兼结合
摘要:生物化学检验是目前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临床应用为普遍,多学科交叉,实践性较强。为此,培养实践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今后工作打基础是临床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的重点[1]。根据我国现代教育教学需要,以适应“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需不断完善检验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教学模式下影响和制约教学的因素,寻求较好解决的途径。为此,笔者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进行了教学改革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效果,具体如下。1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建设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生物化学检验教师专业技能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实践能力。作为专业教师只有不断积累、不断更新,不断丰富完善自己,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做到“授人以渔”[2]。近5年来,教研室通过选派教师到临床进修、参加省内外医学检验学术交流、到医院兼职、校内集体备课以及邀请校外专家来校进行学术讲座,同时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加执业资格考试,获取执业资格证书,聘请行业专家为兼职教师等方式,加快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目前,医学检验专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职称、年龄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软通道微创介入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9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软通道微创介入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3年12月我院应用软通道微创介入术治疗4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量在30~110 mL)的临床情况。结果4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存活率85.7%,其中未遗留后遗症的占16.3%,生活基本能自理者30.6%,生活需要他人照顾者38.8%;死亡占14.3%。结论对出血量大于30 mL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软通道微创介入术可降低病死率、致残率,是目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效可靠的方法。

    作者:朱理治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强脉冲光子治疗雀斑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子治疗雀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雀斑患者83例,采取武汉奇致公司生产的IPL-QUEN-93强脉冲光子治疗仪进行治疗,治疗后局部冰袋冷敷1h左右,共治疗2次。同一患者每次所选治疗参数应一致,分析临床疗效。结果83例患者中,显效71例(85.54%),有效5例(6.02%),一般2例(2.41%),无效5例(6.02%)。总有效率为91.56%。治疗后患者对治疗效果表示非常满意70例(84.34%),满意6例(7.23%),一般2例(2.41%),不满意5例(6.02%),满意度为91.57%;医生对治疗效果表示非常满意69例(83.13%),满意8例(9.64%),一般2例(2.41%),不满意4例(4.82%),满意度为92.77%。83例患者中出现水疱5例(6.02%),外涂百多邦软膏后,疱液自行吸收。无其他显著不良反应。结论强脉冲光子治疗雀斑临床疗效较好,可作为可选方案之一。

    作者:董鸣;李泽敏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病案工作人员的感染危险及干预对策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病案室归属于职能科室,故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对其院感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也远不如临床及其他医技科室,然而在肉眼看似清洁的病历上却依附着大量的有害微生物,因为病案从收集、整理、归档到病案室保存,历经很多科室,在辗转途中难免受到灰尘、病菌等有害微生物的感染[1];加之大多数病案室均没有相应的设施对病案在入库前进行有效的灭菌处理,使得病案人员在病案的收集、整理、使用和上架等过程中,不知不觉吸入了这些灰尘和有害病菌。若病案室温、湿度不达标,很容易造成细菌、害虫、真菌等大量繁殖,达到一定程度后,工作人员吸入的不洁空气便会影响身体的健康。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保护病案工作人员,笔者根据病案室的工作特点,对病案工作人员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进行了分析,希望引起同行的关注。

    作者:徐春香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药物不良反应32例分析报告

    目的:了解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特征、规律,降低其发生率。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期间上报的32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对这些报告的具体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在上报的32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共涉及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3例,平均年龄为(47.32±2.12)岁,静脉注射给药26例,肌肉注射给药2例,口服给药3例,透皮给药1例。涉及到抗生素类18例,中成药类6例,肿瘤类4例,激素类2例,其他类2例。其中出现局部、全身瘙痒11例(34.37%),面部潮红水肿6例(18.75%),恶心呕吐3例(9.37%),腹痛2例(6.25%),头晕2例(6.25%),四肢抽搐3例(占9.37%),胸闷不适1例(3.13%),低血压1例(3.13%),呼吸困难1例(3.13%),咳嗽2例(6.25%)。结论应进一步提高对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监测力度,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大限度降低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

    作者:雷英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不同减压方式对结肠癌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减压方式对结肠癌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6例结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患者进行无负压方式引流胃液,对照组患者使用一次性负压球持续负压引流胃液。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当天及术后第1天的胃液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肛门第一次排气时间、拔胃管时间及恢复普食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结肠癌术后无负压引流可促进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缩短胃管留置时间,减少护理工作量,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陈运兵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日立7600生化分析仪检测50例正常人血液标本溶血前后血清中的肝功能6项(ALT、AST、TP、ALB、TBiL、DBiL),肾功能3项(BUN、Cr、UA)、心肌酶谱(LDH、CK、CK-MB、α-HBDH)以及血脂4项(TG、TC、HDL-C、LDL-C)的值。结果发现溶血标本对肝功能6项、心肌酶谱以及TC影响较大,差异显著(P<0.05);而对肾功能的指标几乎没有影响,对TG、HDL-C、LDL-C的影响也较小(P>0.05)。结论标本溶血对一些常用生化检测项目有明显的干扰作用。

    作者:褚志华;周发为;陆光辉;李春美;王姣平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报道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68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34例,2组患者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观察2组患者子宫肌瘤体积、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雌激素变化情况。结果相较治疗前2组患者各观察指标均有所改善(P<0.01);观察组患者子宫肌瘤体积、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雌激素改善情况与参考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确切,具有临床可行性。

    作者:刘珺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微柱凝胶法检测新生儿溶血病的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微柱凝胶法检测新生儿溶血病的效果。方法采用经典抗人球蛋白法与微柱凝胶法对120例母婴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血清标本,进行检测与对比。结果三项检测中经典抗人球蛋白试验法检出阳性数分别为12,15,89,微柱凝胶试验法检出阳性数分别为12,15,89(其中游离试验8例、释放试验7例均为弱阳性,结果模棱两可)。结论经典抗人球蛋白试验在新生儿溶血、检测中稳定可靠,微柱凝胶试验法在新生儿溶血检测中可出现模棱两可、不稳定的结果。

    作者:禹梅;张慧君;屈宇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MRI在子宫内膜癌术前诊断与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MRI对宫内膜癌术前诊断及分期的价值。方法2009年-2014年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59例,术前行MRI检查,由多名诊断医师进行分期,并将MRI诊断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对照。结果本组术前MRI分期:Ⅰa期11例,Ⅰb期13例,Ⅱ期9例,Ⅲa期8例,Ⅲb期8例,Ⅲc期6例,Ⅳa期3例,Ⅳb期1例,与术后病理分期符合54例,准确率约91.5%。结论 MRI对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判断肌层浸润深度,宫颈、宫旁受累情况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均有较高的准确度,可用于术前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应作为术前常规检查。

    作者:刘艳东;蔡振中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卵巢原发性小细胞癌(肺型)并输卵管腺癌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探讨卵巢原发性小细胞癌(肺型)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以及与同时发生的输卵管腺癌的内在联系。方法对1例卵巢原发性小细胞癌(肺型)并输卵管腺癌患者通过其组织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该例患者为老年女性,57岁,临床表现为阴道流血、进行性腹胀。手术中见肿瘤位于右侧卵巢。大体肿块包膜完整,表面光滑,切开呈蜂房状或海绵样,见多个小的腔隙,质软。光镜下肿瘤细胞大小较为一致,瘤细胞呈弥散性、巢片状、岛状及梁状排列。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核仁不明显,胞质较少,部分呈嗜酸性,有小片状坏死,核分裂象多见。肿瘤细胞侵入同侧输卵管壁内,输卵管腔内及管壁肌层内见中分化腺癌组织。免疫组化:卵巢肿瘤细胞弥散阳性表达CgA、CD56、Syn、NSE、Ck-pan、EMA;灶性阳性表达CK20、CK7;不表达CD99、vim、S-100、TTF-1、α-inhibin、CA125。结论卵巢原发性小细胞癌(肺型)是一种组织起源不明的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预后差,多数患者在1年内死亡,手术后辅以化疗及放疗可以延长生存时间。本例患者同时发生的输卵管腺癌为一种重复癌。

    作者:余挽澜;余晓;佘高科;陈波;管吴蓉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传统疝手术与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传统疝手术与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疝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无张力修补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疼痛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疼痛情况、复发率等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疗效显著,患者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少,复发率低,手术操作简单易学,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羿运财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腱鞘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腱鞘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总结我院2010年-2013年间收治的26例腱鞘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瘤细胞主要由单核细胞组成,伴有数量不等的多核巨细胞、泡沫细胞、慢性炎细胞及含铁血黄素,局部区域可见裂隙样结构或玻璃样变。病理诊断为腱鞘巨细胞瘤。结论腱鞘巨细胞瘤是一种起源于关节、滑囊和腱鞘滑膜的良性肿瘤,通常好发于手指及腕、足,青壮年女性多见。手术完整切除是治疗腱鞘巨细胞瘤的惟一有效方法,切除不净及浸润性生长者易复发。

    作者:刘晓莉;张小丹;孙美英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地龙膏治疗干槽症疼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地龙膏治疗干槽症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干槽症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30例采用地龙膏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3%愈创木酚海绵治疗,2组疗程均为1周。分别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1,3,5,7 d的疼痛缓解情况及止痛药的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5,7 d,2组患者疼痛疗效指数(EI)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且观察组止痛药使用病例数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地龙膏可有效、迅速缓解干槽症所致疼痛,促进愈合。

    作者:谢雄伟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人牙髓组织中TLR-2的表达研究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2(TLR-2)在人牙髓组织中的分布与表达。方法对10颗健康牙髓和10颗炎症牙髓分别进行免疫组化和逆转录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研究TLR-2的分布与表达。结果 TLR-2在健康人牙髓组织中表达呈阴性,在炎症牙髓组织中表达呈阳性。炎症牙髓组织中TLR-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健康牙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牙髓组织标本总RNA RT-PCR扩增产物电泳显示,炎症牙髓标本均在β-actin条带之上368bp位置出现条带,而健康牙髓标本未见对应条带。结论 TLR-2在炎症牙髓组织中存在弱阳性表达,提示TLR-2可能参与了人牙髓组织的炎症和免疫反应。

    作者:周丽珍;黄黎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饰面瓷厚度对IPS e.max全瓷修复体颜色及透射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饰面瓷厚度对IPS e.max全瓷修复体颜色及透射率的影响,发现规律,为完善全瓷修复体制作工艺及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IPS e.max铸瓷材料制作成核瓷厚度为0.8 mm、牙本质瓷厚度为1.2 mm的总厚度为2.0 mm、直径为15 mm的圆盘状试件。试件表面每次均匀磨去0.2 mm,至其厚度为1.4 mm。每一厚度均测量其L*a*b*颜色参数及透射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饰面瓷厚度的增加,IPS e.max全瓷修复体的L*值呈降低趋势,a*值和b*值无明显变化趋势;ΔE值呈降低趋势,且各厚度组间色差ΔE均大于1.5;TP值逐渐降低,CR值逐渐增加,可见光积分透射率逐渐降低。结论随着饰面瓷厚度的增加,IPS e.max全瓷修复体的色调无明显变化,明度、半透性和可见光积分透射率逐渐降低,对背景颜色的遮盖能力逐渐增强。

    作者:李莉;刘晓艳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血液透析滤过补液管用于血流量不足透析患者的体会

    有效的血管通路是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和透析充分的首要条件,目前血管通路使用较为广泛的是中心静脉置管、动静脉内瘘及直接动脉穿刺。临床护理中常会遇到患者因中心静脉置管堵塞;动静脉内瘘狭窄、栓塞;单一动脉穿刺血管较细等导致血流量不足的情况,为此,我科另选动脉穿刺,通过补液管连接的方法,再建立一条血透通路进行补给。通过对30例患者透析120例次临床应用1年,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莫继安;艾俊英;魏蓉;王晶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产钳助产262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低位与出口产钳术的临床使用经验。方法对2007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262例产钳助产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严格把握指征及操作规范的产钳助产均成功阴道分娩,其中部分产妇或新生儿发生一定程度的并发症,但无严重不良后果。结论产钳助产术作为一种应急处理方式,在紧急情况下可争取时间,抢救母婴生命,对降低剖宫产率起到积极的作用,产科医生应该熟练掌握。

    作者:赵亭亭;滕芳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孤立性肺小结节CT诊治的临床回顾研究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小结节高分辨率CT诊断及临床治疗方法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8月我院50例孤立性肺小结节患者的64排螺旋CT诊断结果及临床治疗情况。结果对于直径为≤1 cm、1 cm~2 cm及2 cm~3 cm的结节64排螺旋CT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0.01%,97.35%及100%;特异性分别为50.25%,70.45%及80%。其中≤1cm的结节恶性率为35.1%,1 cm~2 cm结节恶性率为52.3%,2 cm~3 cm结节恶性率为76.5%。孤立性肺小结节的CT诊断及治疗因其大小及性质而存在明显差异。结论≤2 cm的孤立性肺小结节CT不能明确为良性时应行胸腔镜手术切除,2 cm~3 cm的肺孤立性小结节可先行穿刺活检明确病灶性质,恶性结节则行胸腔镜手术切除。

    作者:李彤;蔡春祥;刘兴明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观察分析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方法2010年2月-2013年3月我院门诊诊治糖尿病患者126例为糖尿病组,同期进行健康体检人群120例为健康组,进行心率变异性观察分析。结果糖尿病组、健康组均顺利进行了心率变异性分析,糖尿病组心率变异性显著下降。结论心率变异性分析对糖尿病患者早期预测心律失常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温书娟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妇科急腹症超声诊断和病理结果的对照分析

    目的:对妇科急腹症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抽取2011年1月-2014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妇科急腹症患者673例,对其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研究对象超声诊断总体符合率为96.43%。结论超声检查对妇科急腹症进行诊断的准确性较高,且其具有操作简单、快捷等优势,值得临床关注并推广。

    作者:雷英 刊期: 2014年第25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