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军元;杨菊玲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在肺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38例肺癌患者,对其行电视胸腔镜下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75±0.6)h,术中平均出血量(151.3±21.6)mL,术后平均引流量(580.3±76.8)mL,引流及引流管拔除时间(4.5±2.1)d,住院时间(8.4±1.3)d。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用于肺癌根治术,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引流管保留时间短,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宋超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B超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0例异位妊娠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经腹部B超和经阴道B超,比较其诊断的阳性率,总结异位妊娠的声像特点。结果经阴道B超对于异位妊娠诊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经腹部B超,且经阴道B超在异位妊娠包块、胎心搏动、卵黄囊、宫内假孕囊等方面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经腹部B超(P<0.01)。结论经阴道B超在异位妊娠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大幅提高异位妊娠的检出率和准确性。
作者:李红琳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新式剖宫产术娩头困难的处理技巧。方法对我院200例有剖宫产指征而娩头困难的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头娩出的时间范围为35 s~140 s,其中8例胎儿出现轻度窒息,未发生中重度窒息,经过有效干预均正常出院。200例产妇切口全部愈合良好。结论在实施剖宫产前,术者应充分了解产妇及胎儿的具体情况,并对术中的具体操作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估与精确考量。对突发情况及时处理,提高责任感和操作技能。
作者:秦亦芳 刊期: 2014年第26期
1病例介绍患者,女,66岁,身高158 cm,体重63 kg,因眼部流泪不适,于2013年5月13日于当地医院静滴替硝唑0.8 g 1次/d,抗感染治疗。治疗1 d后,患者手部及外阴皮肤开始出现红色水肿性斑疹,逐渐增大,伴轻度疼痛,无发热、头痛,无关节疼痛等症状。2013年5月14日患者改用注射用五水头孢唑啉钠抗感染治疗2 d,症状无好转,于2013年5月16日转入我院治疗。入院查体:体温:36.7℃,眼结膜轻度充血,心、肺、腹无异常发现。专科情况:手、足背部可见大小不等红色斑片,呈水肿性,中央为紫红色,呈靶样损害,触痛及压痛明显。口腔颊黏膜、舌部、口唇内侧及外阴皮肤可见糜烂、渗出,有触痛。口唇部肿胀,表面可见淡黄色结痂。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40 mL×7 d抗炎;提高免疫力,补充多种微量元素4 mL×7 d;左西替利嗪胶囊5 mg×7 d抗过敏止痒治疗;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漱口保持口腔清洁;3%硼酸湿敷收敛止痒治疗。2013年5月26日患者病情好转通知出院,院外继续口服药物巩固治疗。
作者:陈芳;谭雅琴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穿刺治疗乳腺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乳腺脓肿患者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超声引导穿刺治疗,对照组应用传统手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75.00%;观察组的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平均瘢痕长度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脓肿患者采用超声引导穿刺治疗,较之传统手术疗效更为显著,有利于术后恢复以及美观性值得推广。
作者:赵全平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5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给予不同治疗方法,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心率降低水平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冠心病疗效确定,并可有效降低心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华华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总结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的治疗经验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例急性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X线摄片与查体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末次随访时根据疼痛、握力、灵活性进行评定,本组病例中优4例,良3例。结论经皮克氏针固定牢固可靠,愈合率高,是治疗急性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国祥 刊期: 2014年第26期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及人们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并趋向年轻化,成为临床常见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以头晕、头痛为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更为多见,约占我院颈椎病就诊人数将近一半,近2年来我们采用牵引推拿治疗该病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翠花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治疗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技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方法对141例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基层医院开展ERCP的方法、困难及对策。结果141例患者行治疗性ERCP,成功137例,失败4例,成功率97.1%。胆总管结石多,其次为恶性胆管梗阻。并发症发生率为2.5%,无死亡。结论在基层医院开展针对胆胰疾病、特别是胆总管结石疾病的治疗性ERCP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
作者:卫星;王海燕;张莉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髌骨轴位X线片在膝关节损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3月收治5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髌骨骨折20例(其中髌骨纵行骨折5例),膝关节韧带损伤13例,半月板损伤3例,单纯膝关节软组织损伤14例。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诊断准确率90%,5例髌骨纵行骨折均被漏诊,漏诊率达10%。结论膝关节损伤患者首诊医生和放射科医生都应仔细阅读X线片,必要时加摄髌骨轴位X线片,或者CT扫描以防漏诊。
作者:马卫宁;殷小梅;马璐;张剑波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总结上颌窦穿刺钻孔的适应证、手术方法、技巧、术后并发症预防。方法对2003年-2013年我科在鼻内窥镜下上颌窦穿刺冲洗加上颌窦钻孔治疗上颌窦病变4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1例痊愈,29例行鼻内窥镜下鼻窦功能手术。结论鼻内窥镜下上颌窦穿刺钻孔术对鼻腔鼻窦疾病微创治疗可减少鼻腔粘连的机会。
作者:李晓东 刊期: 2014年第26期
随着医学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的平均寿命明显延长,我国妇女的平均寿命已增至到77岁,全球超过50岁以上的妇女为4.17亿,中国大约占四分之一。改善更年期妇女的健康水平,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团结与安定繁荣,是我们医务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
作者:王秀英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阴道B超与腹部B超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2013年5月收治的60例异位妊娠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腹部B超检查,观察组给予阴道B超检查,比较2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成功诊断56例,成功率为93.3%;对照组成功诊断43例,成功率为71.6%,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灵敏性上以及特异等方面进行比较,观察组都优于对照组。结论阴道B超诊断异位妊娠的准确性比腹部B超更高,值得推广。
作者:苏慧 刊期: 2014年第26期
妇科急腹症是妇科急诊的常见病之一,一般由于女性盆腔内或盆腔周围脏器的疾病引起的急性症状,可以是疼痛感加剧或者无痛感而突发性痛楚,也有可能因为心理因素使患者感觉疼痛。其特点是:起病急,发展快,病情重,如不迅速正确地予以诊治,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发生生命危险[1]。因此,熟练掌握妇科急腹症的临床特点和鉴别诊断,避免延误时机,贻误病情,是治疗妇科急腹症的关键所在。本文从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分析进行阐述。
作者:王秀芳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研究药物联合生活干预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4年3月我院心内科初次明确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120例,平均分为2组,每组各60例。 A组采用抗高血压药物联合生活干预进行治疗,B组单纯使用抗高血压药进行治疗,疗程3个月。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结果经过治疗2组患者高血压症状均有所改善,A组总有效率高于 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应用抗高血压药物相比较,抗高血压药物联合生活干预在治疗高血压方面,治愈率较高,可提高患者对病情的自我调控能力,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正亮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调查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儿科2011年-2013年报告的104例儿童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104例药物不良反应中,抗生素占首位63.46%,静脉给药方式为主要途径,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常见。结论应重视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董淼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胃镜治疗溃疡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近2年中经胃镜治疗胃溃疡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患者中治疗成功32例,经胃镜治疗总有效率94.1%。结论胃镜治疗胃溃疡合并出血是一种快捷、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宋建芳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氧化亚氮与氧气混合气体吸入在产妇无痛分娩中的镇痛作用。方法对251例要求无痛分娩的产妇分别予以气体吸入法(观察组)与硬膜外麻醉法(对照组),观察2组在自然分娩、剖宫产、总产程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90.4%,剖宫产率9.6%,总产程时间平均(103±24)min,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化亚氮与氧气混合气体吸入法在产妇分娩过程中能够起到明显的镇痛作用,具有镇痛效果好、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卢艳芳 刊期: 2014年第26期
我国是癌症发病率较高的国家之一,其中很多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尤其是癌症晚期患者更是如此,自1982年WHO提出三阶梯止痛原则,并确立了吗啡是治疗重度癌痛的标准用药,将一个国家医用吗啡消耗量作为衡量其癌痛控制状况的指标,我国从1990年开始逐步推行癌症患者“三阶梯止痛疗法”的指导原则,三阶梯疗法的基本原则:按阶梯用药、按时用药、用药个体化和口服给药。麻醉药品是治疗晚期癌症患者疼痛主要的临床药物,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非常高,直接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癌症患者或多或少伴有疼痛,尤其晚期癌症患者多数都是中、重度疼痛,全世界每年大约有250万人因癌症疼痛没能得到及时的治疗而死亡,每天都有350万人在忍受癌症疼痛的折磨。疼痛不仅不利于癌症的治疗,同时增加患者的痛苦,明显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麻醉药品是一类特殊药品,受法律严格监控,由于其特殊的药理作用,连续使用易产生身体依赖和精神依赖,如果合理使用麻醉药品,既可以解除或缓解患者的痛苦,又可避免或推迟依赖性的产生;如果使用不当,失之管理,就会发生流弊,危害人们健康,危害社会治安。麻醉药品管理是医院药品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自国务院颁布《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及卫生部的相关配套文件发布实施后,基层医院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药品的使用剂量和用药时间不明确、使用地点受限、空安瓿回收不完全、重复建病历等问题,需要今后制订新的规章制度来不断完善。麻醉药品的管理和使用存在的问题,在基层医疗机构显得尤为突出,既有医生方面的,也有来自管理使用者,更多来自人们的传统观念,麻醉药品用药水平急待进一步的提高。
作者:刘希文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总结小针刀治疗颈椎病的经验。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60例,采用小针刀法对其进行治疗,统计治疗结果。结果本组60例患者治疗次数在2~10次之间,平均治疗次数为6次;其中治愈39例,显效13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3%。结论 X线片和CT检查对于颈椎病患者可起到较好诊断作用,小针刀法可有效松解压迫颈椎,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张天岺;苏涛 刊期: 2014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