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容;胡恩
目的 观察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8年3月-2010年9月在我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126例重症哮喘患者的治疗情况及效果进行固顾性分析.结果 重症哮喘患者机械通气时间1 d~6 d,平均(2.9±0.7)d.有121例患者好转出院,5例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脱机后24 h与上机前比较,患者的呼吸、心率、血气分析等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结论 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可显著改善患者动脉血氧情况,提高预后效果.
作者:呼定平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我院呼吸内科2006年5月-10月收治的39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采取综合治疗护理措施.结果 经合理的治疗及护理后,39例支气管哮喘患者37例治愈,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者在急性发作期采取合理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呼吸道感染,避免并发症发生,改善心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董保弟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目前基层医院特殊条件下诊治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有效方法、术中应注意的事项及手术治疗的指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2月-2008年2月7年间收治的腹部闭合性损伤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愈24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1例.结论 腹部闭合性损伤要首先诊断是否有实质和(或)空腔脏器的损伤,且腹部超声探查为基层医院特殊条件下诊断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有效方法.早期明确诊断,及时采取正确的救治措施,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吕安虎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剖宫产手术指征掌握情况.方法 分析126例剖宫产患者的临床资料,分类整理剖宫产手术因素.结果 剖宫产因素有:脐带异常28例,头盆不称21例,横位11例,妊娠高血压9例,产程异常7例,剖宫产史4例,胎盘异常5例,胎儿异常4例,其他并发症22例,其他15例(其中4例为高龄初产妇),占住院分娩的41.0%.结论 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可以有效控制和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邢素平;马聪平;刘宽荣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微波加莫匹罗星软膏治疗宫颈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596例宫颈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8例,治疗组接受多功能微波治疗仪加莫匹罗星软膏治疗,对照组只接受微波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阴道排液、阴道出血、创面感染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微波加莫匹罗星软膏治疗宫颈炎治愈率高,能够降低创面感染,促进创面修复,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贾翠萍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新式剖宫产改良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行剖宫产566例产妇分为子宫下段剖宫产法60例,及改良式剖宫产506例.对两种手术方式在切口、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子宫下段剖宫产法(下段组)手术时间为(45.17±7.18)min,改良式剖宫产(改良组)手术时间为(30.14±5.73)min;出血量:下段组约为(225.61±30.81)mL,改良组约为(343.50±45.83)mL;术后排气时间:下段组(17.8±3.6) h,改良组(46.5±9.1) h,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新式剖宫产改良法符合人体的解剖及生理特点,具有手术时间短、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粘连轻、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郭优俊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阑尾炎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老年慢性阑尾炎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结果 20例老年慢性阑尾炎有16例在我院行阑尾切除术,3例转上级医院手术治疗,1例保守治疗.术后治疗效果均非常满意,腹痛消失.结论 老年慢性阑尾炎诊断困难,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仍是手术治疗.
作者:杜记国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B超在胆总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B超诊断情况.结果 65例术前B超诊断与术后临床诊断相吻合,检出率为95.6%.结论 B超对胆总管结石诊断准确率比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郑媛 刊期: 2012年第17期
随着制药业的迅速发展,新药的不断问世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药物性肝损害已上升至全球死亡原因的第5位.在美国,50%以上的急性肝功能衰竭是药物引起的,在我国,药物性肝损害约占急性肝炎住院患者的10%,有少部分患者甚至可以发展为肝硬化.此外,有研究发现,转氨酶升高的成人中有10%~50%是由药物引起的,在临床工作中,医师应高度重视药物引起的肝损害,本文回顾性分析28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静宁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总结大容量全肺灌洗术治疗尘肺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5例尖肺患者采用大容量全肺灌洗术治疗的护理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灌洗术后通过采取正确和有效的护理措施症状明显改善,体质体力增强.X线或CT检查显示病灶明显减轻,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结论 大容量全肺灌洗术治疗尘肺病疗效肯定,安全可行,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宁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足月妊娠羊水过少对母婴的影响,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降低围生儿病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6月-2011年6月住院的足月妊娠羊水过少孕妇82例,同时随机抽取同期羊水量正常的足月妊娠孕妇82例作为对照,观察2组分娩情况及围生儿情况.结果 羊水过少组中羊水粪染、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羊水过少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加强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羊水过少,足月妊娠羊水过少一经确诊应及时终止妊娠,严密观察产程,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可显著降低围生儿病死率.
作者:刘瑞芳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细辛脑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2例临床确诊为支气管肺炎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2组均给予抗生素、化痰、镇咳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细辛脑,观察2组症状、体征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4%,对照组为52.94%,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儿在咳嗽、气促等症状改善时间和肺部湿性啰音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 细辛脑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能有效地缓解患儿的咳嗽、气促,促进肺部啰音吸收,临床疗效肯定.
作者:孟雁秋 刊期: 2012年第17期
臂丛阻滞是临床上常见的神经阻滞麻醉之一,在临床上,特别在婴幼儿、老年患者麻醉中,良好的神经阻滞麻醉,既安全、又经济,且符合低碳节能的社会潮流.但臂丛阻滞存在操作难以规范,临床操作时没有明显的成功指征可以遵循,所以穿刺失败率往往比较高,直接影响实施.
作者:石元魁 刊期: 2012年第17期
新生儿游泳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年轻妈妈的青睐,它不仅能提高新生儿呼吸系统的功能;新生儿经常游泳还能使心肌发达,心搏慢而有力;游泳还能提高宝宝耐寒和抗病能力,是促进人类智力发育及开启智商、情商的有效措施之一[1],临床应该积极推广.
作者:王晓琼;杜满红 刊期: 2012年第17期
我院建院有50多年的历史,我院的导医台的雏形--门诊咨询服务台设置是在1996年,初的功能是简单的就医咨询.近年来,随着社会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导医台在医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说门诊是医院的窗口,那么导医台就是门诊的窗口,导医护士的形象代表着医院的形象,因此,对导医护士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现就导医护士的作用、素质作如下综述.
作者:敖燕平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在检查围绝经期异常阴道流血疾病方面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进行门诊检查的围绝经期出现异常阴道流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6例患者B超诊断及病理学检查结果总体符合率为78.8%.水泡状胎块83.3%,流产72.7%,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81.5%,子宫内膜增生总符合率为71.7%,子宫内膜息肉总符合率为75%,子宫黏膜下肌瘤总符合率为66.7%,子宫内膜炎总符合率为76.8%.结论 B超检查对围绝经期阴道异常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和临床价值,可作为常规检查项目.
作者:秦青梅 刊期: 2012年第17期
急性心肌梗死(AMT)为内科常见急症,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降低AMI的病死率关键在于对患者的严密监护和及时有效地防治各种并发症,护理是否得当十分重要,现将其护理体会介绍如下.早症状:AMI患者多数是突然发生,疼痛部位性质及放射区域与心绞痛相似,多无明显诱因,常发生于静息时.疼痛剧烈持续时间长,可达数小时或数天,休息和含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常烦躁不安,出冷汗,恐惧或有濒死感.部分典型者可无放射痛,少数可出现无痛性AMI,开始就呈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
作者:阴小梅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白内障是首位的致盲性眼病[1],手术是白内障患者复明的主要治疗方法.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的日益发展成熟,目前,大多数白内障手术在门诊批量开展,所以,手术中的护理安全显得非常重要.由于手术时间短,手术量大,我们制定了详细的人员分工及具体工作部署,确保手术顺利进行,保障了医疗护理安全,避免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丽华 刊期: 2012年第17期
外科门诊换药包括伤口处理及更换敷料,是对疮疡、跌打损伤、虫咬伤、烫伤、烧伤、痔瘘等病症进行伤口检查、清洁消毒、用药处理、去除引流物、包扎缝合等的护理操作.换药的目的主要是:①观察伤口;②去除坏死组织;③清洁创面;④引流通畅;⑤促进组织生长.伤口换药是外科临床的一项基本功,是换药室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的技术.
作者:胡俊英;范腊梅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对压疮患者的效果.方法 2009年5月-2011年6月对干预组30例压疮患者根据个体情况分别采取为患者擦身,加用气垫床,改善全身情况,用消毒、消炎药定期涂擦创面等方法治疗压疮;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干预组压疮痊愈28例,好转2例,治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根据患者个体差异采用综合护理的方法,可明显提高压疮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杨建英 刊期: 2012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