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经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临床应用

张继洲

关键词: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 经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经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登封市人民医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保守治疗,观察组34例采用经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为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前 NIHSS 评分与 BI 评分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 NIHS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I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疗效显著,可对患者神经缺损状况与生活质量予以有效改善,安全可靠,能降低致残率与致死率,有临床推广价值。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高龄股骨粗隆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时的围术期护理要点。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的高龄股骨粗隆骨折患者32例,术前进行教育指导、心理护理、基础疾病的护理,术后加强生命体征观察、基础护理,进行康复指导,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生。结果32例高龄股骨粗隆骨折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高龄股骨粗隆骨折患者基础疾病多,身体素质差,围术期护理至是保证整体治疗效果的关键环节。

    作者:宋丽霞;关彩艳;王晓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T1~ T2期肾癌应用后腹腔镜与开放手术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对比

    目的:对比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与开放手术治疗 T1~ T2期肾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运城市中心医院行根治性切除治疗的肾癌患者89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2例行开放手术,观察组47例行后腹腔镜手术,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随访1年,记录两组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胃肠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39.62±15.20)ml、(1.86±0.86)d、(26.63±4.85)h、(7.18±1.20)d,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3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可取得与开放手术同等的手术效果,但后腹腔镜手术术中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可作为治疗 T1~ T2期肾癌的理想术式。

    作者:朱亚宏;张建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胺碘酮在房颤患者非心脏手术中控制快心室率的急性应用

    目的:回顾性研究非心脏手术期间胺碘酮用于控制房颤(AF)快心室率的效果、不良反应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014年1月至12月急腹症手术161例,术中均出现 AF。心室率﹥160次/ min 行同步直流电复律。经中心静脉推注胺碘酮负荷量150 mg。推注第1次负荷量(A1)后,房颤心室率﹥120次/ min、或仍合并短阵室速时推注第2次负荷量(A2),以30 mg/ h 泵入胺碘酮维持剂量(配置为300 mg/50 ml)。观察给予胺碘酮负荷量前后心室率变化、收缩压变化区间。术后访视并记录胺碘酮相关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结果本组手术操作时间(118±25)min。3例患者心室率﹥160次/ min 同步直流电复律,1例转为窦律,2例仍为 AF 但心室率﹤100次/ min。离室时 AF 146例,12例转复窦律,3例结性心律。给予胺碘酮负荷量后 AF 心室率明显降低,区间下移;收缩压均有下降,但整体区间明显上移且趋于稳定;术后随访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胺碘酮能够有效控制房颤心室率,血流动力学稳定,短期静脉用药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职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析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沁县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95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行经皮椎间盘切吸术(PLD),观察组行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MED)。比较两组治疗优良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优良率为93.7%,明显高于对照组(7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6%,显著高于对照组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具有显著效果,但操作不当易引发术后并发症,需予以注意,以保证手术安全性。

    作者:冯国栋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氢氧化钙碘仿糊剂应用于根尖周病治疗的疗效

    目的:探讨氢氧化钙碘仿糊剂治疗根尖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在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200例根尖周病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组采用氢氧化钙碘仿糊剂治疗,对照组采用甲醛甲酚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得到一定的改善,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氢氧化钙碘仿糊剂治疗根尖周病具有理想的临床效果,可改善患者根尖周疾病,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苏拥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围术期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胃肠道手术患者的作用

    目的:探讨围术期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胃肠道择期手术患者的作用。方法将78例胃肠道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围术期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普食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普食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术后咽痛、恶心、呕吐、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肺部感染、腹胀等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满意度调查观察组很满意比例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围术期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用于胃肠择期手术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朱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鼻镜下鼻息肉鼻窦炎手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鼻息肉鼻窦炎采取鼻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运城市急救中心接诊的鼻息肉鼻窦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治疗,研究组实施鼻镜手术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与并发症情况,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而并发症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鼻息肉鼻窦炎患者采取鼻镜手术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疗效显著,同时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作者:宁留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腺瘤手术的效果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腺瘤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指定专业技术人员完成90例垂体腺瘤患者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腺瘤的手术治疗。结果90例垂体腺瘤患者均顺利完成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手术治疗,手术时间(76.52±19.81)min,术中出血量(89.71±23.40)ml;肿瘤全切除率高达76.67%,显著高于肿瘤次全切除率(17.78%)及肿瘤部分切除率(5.56%),P ﹤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44%)与未发生并发症患者所占比例(95.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垂体腺瘤患者给予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外科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及预后,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杨黎明;贾红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品管圈在降低胸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胸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由呼吸内科病房8名护士自愿组成“管管圈”,确立以“降低胸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患者胸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进行统计并进行要因分析,确定并落实质量改进措施。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胸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7.7%)较活动前(21.5%)明显降低,超出了预期目标(8.9%),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每一位“圈员”在品管圈方法运用、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凝聚力、和谐程度、工作热情、责任与荣誉感、沟通配合能力、愉悦感、忠诚度9个方面的能力均得到显著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能降低胸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还提高了“圈员”的团队精神和质量管理能力。

    作者:杨秀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硼替佐米皮下注射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皮下注射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血液科于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17例采用硼替佐米静脉推注联合化疗,观察组23例采用硼替佐米皮下注射联合化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5.2%,对照组为64.7%,两组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对照组为41.2%,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硼替佐米皮下注射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效果优良,起效时间快,不良反应较多但是较为轻微,患者有较好耐受性,可提升长期生存率,有推广价值。

    作者:徐玉秀;张勇刚;许春玲;钟亚平;王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妇科手术后并发肠梗阻的危险因素

    目的:分析妇科手术后并发肠梗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妇科手术治疗且术后并发早期炎症肠梗阻的2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同时选取30例妇科正常对象作为对照组,总结患者妇科手术后并发肠梗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白蛋白含量及既往腹部手术史是妇科手术后并发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手术操作、失血与输血因素、既往腹部手术史、血离子紊乱等因素均是引起妇科术后并发肠梗阻的相关原因,为降低术后肠梗阻发生率,需尽可能减少肠管的暴露时间,避免创伤性的剥离粘连操作,并作好胃肠道减压处理,以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付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延续监护干预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延续监护干预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脑梗死患者100例,依据护理方法分为延续组与常规组,每组50例。比较两组预后。结果延续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 Barthel 指数、生活质量改善、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延续组按时服药、合理饮食、按时锻炼、按时复诊遵医行为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应用延续性护理模式,可改善其生活质量、遵医行为、日常生活能力,对保障患者生存质量意义重大。

    作者:杜敏;柳玲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颈动脉超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良事件预测的应用

    目的:分析颈动脉超声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态学检测结果,探讨颈动脉超声对AMI 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的预测。方法选取在滨州市中心医院确诊的 AMI 患者94例作为研究组,按冠状动脉梗死支数分单支梗死组29例、双支梗死组30例和三支梗死组35例。确诊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8例作为对照组,运用颈动脉超声对两组患者检测,评估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数量及颈动脉斑块表面情况及内部回声等形态学特点,根据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 Gensini 评分,记录患者空腹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结果四组患者颈动脉斑块数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颈动脉斑块超声形态上,对照组与双支、三支梗死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颈动脉斑块表面状况与研究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在颈总动脉 IMT 状况上与研究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四组 Gensin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总胆固醇水平与双支、三支梗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三支梗死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 AMI 患者颈总动脉 IMT 增厚,颈动脉斑块多易损斑块,结合 Gensini 评分和血脂变化可能有助于预测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的风险。

    作者:刘赟;赵雅楠;张淑娟;孙辉;陈秀平;魏宪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气管镜对胃食管反流性呼吸困难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了解对由于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呼吸困难患者采用气管镜实施诊断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荥阳市人民医院近年收治的此类患者共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促进胃肠动力及保护胃黏膜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气管镜诊治。了解两组患者疾病改善效果以及治疗依从性差异。结果治疗效果上,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25%,观察组为9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依从性方面,对照组为90.63%,观察组为87.5%,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由于胃食管反流引发的呼吸受阻疾病采用气管镜诊治可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且不会对患者造成较严重额外不适,患者依从性较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兰立志;杨永杰;赵迪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综合治疗对大叶性肺炎患儿血清 TNF-α、IL-6、IL-8、IL-10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对大叶性肺炎患儿的治疗效果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以滨州市中心医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70例大叶性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 TNF-α、IL-6、IL-8、IL-10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6%,与对照组(62.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另外,两组治疗后 TNF-α[(8.4±3.5)ng/ L VS(15.4±5.0)ng/ L]、IL-6[(42.2±12.3)ng/ L VS(60.7±10.2)ng/ L]、IL-8[(22.1±8.7)ng/ L VS (37.6±6.4)ng/ L]、IL-10[(34.7±10.5)ng/ L VS(51.8±11.3)ng/ 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综合治疗大叶性肺炎疗效明确,能有效降低 TNF-α、IL-6、IL-8、IL-10水平。

    作者:李宁;张锋刚;吴明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眼底新生血管疾病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眼底新生血管疾病的效果及围术期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眼底新生血管疾病患者86例(98眼),严格掌握适应证、积极充分的术前准备、严格的规范操作、严密的术后观察等手术期护理,以保证良好的手术效果。结果经科学的围术期护理,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视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随访期间未发现眼内炎、视网膜脱离、晶状体损伤或玻璃体积血等并发症。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眼底新生血管疾病安全有效,科学合理的围术期护理是重要保障。

    作者:鲁方方;高韶晖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个体化护理干预改善恶性肿瘤行放疗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个体化护理干预改善恶性肿瘤行放疗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1年8月至2014年12月101例恶性肿瘤行放疗患者进行分组,常规组给予肿瘤科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干预组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问卷调查评价睡眠障碍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护理干预方法均能够改善睡眠障碍,但干预组睡眠质量(PSQI 评分)提高程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护理干预满意率(88.24%)明显高于常规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05,P ﹤0.05)。结论个体化宣教、个体化心理干预、个体化饮食指导、个体化疼痛护理能够改善恶性肿瘤行放疗患者睡眠障碍,在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穆培霞;张桂凌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奥硝唑糊剂治疗牙周牙髓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奥硝唑糊剂治疗牙周牙髓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74例牙周牙髓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治疗组采用奥硝唑糊剂治疗,对照组采用氢氧化钙糊剂治疗。结果观察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奥硝唑糊剂在运用根管填充方法治疗牙周牙髓病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发挥高效的杀灭口腔细菌的作用,可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永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盐酸多奈哌齐在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价

    目的:探讨盐酸多奈哌齐在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多奈哌齐。记录两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治疗前后认知能力及生活能力变化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认知能力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且研究组提高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能力优良率(64.44%)显著高于对照组(37.78%)(P ﹤0.05)。结论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多奈哌齐可显著提高其疗效及预后,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李小红;蔡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地氯雷他定联合白芍总苷对慢性荨麻疹患儿血清干扰素-γ和白细胞介素-4的影响

    目的:探讨地氯雷他定联合白芍总苷对慢性荨麻疹患儿血清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影响。方法将102例慢性荨麻疹患儿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采用地氯雷他定治疗,观察组5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白芍总苷,两组共治疗28 d。治疗前后测定血清 IFN-γ和 IL-4。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4%,观察组为92.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血清 IFN-γ均有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 ﹤0.05);两组治疗后血清 IL-4均有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 ﹤0.05)。结论地氯雷他定联合白芍总苷可以更好的调节免疫平衡,提高慢性荨麻疹患儿的治疗效果。

    作者:胡卫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