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培霞;张桂凌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并发血管神经损伤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89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并发血管神经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 A、B 两组。A 组采取外支架固定治疗,B 组采取钢板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折恢复情况、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 组创面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23.2±2.5)d、(96.2±14.7)d,短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优良率为75.6%,B 组为68.2%,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7%,低于 B 组的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并发血管神经损伤具有操作简便、减轻手术创伤的优点,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为开放性骨折并发血管神经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案。
作者:张俊霞;陈道振;司花慧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胃泌素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太康县人民医院消化科13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研究,根据 Hp 检查结果分为观察组(阳性)与对照组(阴性),均采取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前14 d 采取质子泵抑制剂﹢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疗,后以胃舒散持续治疗,于治疗前后采用放射免疫法及 RT-PCR 法分别对胃泌素浓度及胃泌素基因表达水平进行测量。结果5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20例根除,根除率为40.0%,经治疗后患者胃泌素浓度显著降低(P ﹤0.05),而阴性对照组治疗后两项水平未见明显改变(P ﹥0.05),另根除患者治疗后胃泌素浓度及胃泌素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未根除患者(P ﹤0.05);80例胃溃疡患者中根除24例,根除率为30.0%,观察组治疗后胃泌素浓度及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0.05),而未根除患者治疗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导致患者胃泌素浓度及基因表达水平出现异常改变,而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可通过降低患者胃泌素基因表达水平来改善病情,同时还应注意胃溃疡患者发病可能有除胃泌素异常外其他因素,需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李中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经胸入路与经腹食管裂孔两种手术入路对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及存活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于西峡县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Ⅱ、Ⅲ型食管胃结合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两种不同手术入路将其分为 A 组(经腹组,n =60)与 B 组(经胸组,n =40),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对两组患者实施为期1年的随访调查,记录患者1年生存率,统计患者1年后复发转移率及体质量、呼吸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A 组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率为5.0%,低于 B 组的20.0%(P ﹤0.05);A 组淋巴结清扫个数为(23.1±13.2)个,大于 B 组的(15.3±7.4)个,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7.0±6.2)d,短于 B 组的(21.1±8.7)d(P ﹤0.05)。结论对Ⅱ、Ⅲ型食管胃结合腺癌患者采用经腹入路术式,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短,心肺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速度快,远期生存率高,淋巴结清扫彻底,值得推广。
作者:李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延续监护干预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脑梗死患者100例,依据护理方法分为延续组与常规组,每组50例。比较两组预后。结果延续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 Barthel 指数、生活质量改善、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延续组按时服药、合理饮食、按时锻炼、按时复诊遵医行为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应用延续性护理模式,可改善其生活质量、遵医行为、日常生活能力,对保障患者生存质量意义重大。
作者:杜敏;柳玲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 Millikan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组给予 Millikan 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给予 Rutkow 疝环充填式手术,记录两组治疗及预后情况,将所得数据经专业分析(统计学)后获得结论。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但研究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9.30%)、随访复发率(2.3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0.23%、20.93%, P ﹤0.05)。结论 Millikan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疗效及预后均较为满意,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并保障其生活质量。
作者:石凤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延续护理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出院后的护理疗效,为延续护理的可行性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64例永久性肠造口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两组,对其分别进行延续护理和常规指导,观察两组出院后的生活情况。结果观察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对造口知识的掌握情况,观察组表现稳步提升,对照组患者则出现下降趋势,出院后,观察组患者对造口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测评两组患者的护理能力,发现观察组护理能力总分、自我护理技能、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和健康知识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包括身体健康维度、心理健康维度、社会功能维度和症状维度均优于对照组;根据出院后护理指导满意程度调查表,观察组满意率和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延续护理能有效提高出院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的自我认知水平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自理能力。
作者:李霞;王陈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登封市人民医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保守治疗,观察组34例采用经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为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前 NIHSS 评分与 BI 评分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 NIHS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I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疗效显著,可对患者神经缺损状况与生活质量予以有效改善,安全可靠,能降低致残率与致死率,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继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吡格列酮联合克罗米芬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水平及排卵情况。结果两组术后 FSH 均有升高,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 LH、LH/ FSH、T 等激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 ﹤0.05),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 ﹤0.05)。结论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但应把握好手术强度,配合常规用药效果更好。
作者:王鹤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胸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由呼吸内科病房8名护士自愿组成“管管圈”,确立以“降低胸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患者胸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进行统计并进行要因分析,确定并落实质量改进措施。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胸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7.7%)较活动前(21.5%)明显降低,超出了预期目标(8.9%),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每一位“圈员”在品管圈方法运用、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凝聚力、和谐程度、工作热情、责任与荣誉感、沟通配合能力、愉悦感、忠诚度9个方面的能力均得到显著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能降低胸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还提高了“圈员”的团队精神和质量管理能力。
作者:杨秀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经外侧三角肌入路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6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取经外侧三角肌入路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对照组常规切开复位治疗,比较两组各手术指标差异及半年随访结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113.3±43.8)min、(205.5±107.4)ml、(11.3±4.1)d,与对照组(159.2±63.0)min、(316.0±104.6)ml、(14.2±4.3)d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半年后优良率分别为76.5%、73.5%,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外侧三角肌入路应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骨近端骨折效果显著,复位可靠,便于术后早期康复锻炼,具有安全、微创等众多优势。
作者:闫伟;杨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作用。方法将172例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脊柱、下肢手术住院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6例,对照组采用骨科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的同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术后2周内下肢胀疼、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术后2周内下肢胀痛发生率观察组8.1%,对照组20.9%,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观察组2.5%,对照组1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满意度观察组94.2%,观察组80.2%,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0.01)。结论预见性护理用于老年脊柱、下肢骨科手术患者能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刘凤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神经内镜下双鼻孔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前、术后患者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于运城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垂体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行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对照组则在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泌乳素、生长激素、促甲状腺素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复常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泌乳素复常24例,复常率为80.0%;生长激素复常23例,复常率为76.7%;观察组泌乳素、生长激素复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尿崩1例,脑脊液漏1例,鼻出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65.7±9.6)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0.1±13.4)min;观察组肿瘤全切25例,肿瘤切除率为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神经内镜下双鼻孔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可缩短手术时间,稳定患者的相关激素水平,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新管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血管非梗阻性狭窄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特点。方法纳入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显示冠状动脉血管狭窄﹤50%患者80例为冠状动脉血管非梗阻性狭窄组,另选同期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冠状动脉血管无狭窄患者7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在相同条件下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两组的心率变异性参数:全部正常 RR 间期标准差(SDNN)、连续5 min 正常 RR 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正常 RR 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 RR 间期差值超过50 ms 的心搏数占 RR 间期总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比较两组间心率变异性各参数的特点。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冠状动脉血管非梗阻性狭窄组 SDNN、SDANN、RMSSD、PNN50均降低,SDNN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DANN、RMSSD、PNN50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冠状动脉非梗阻性狭窄患者心率变异性较正常组降低,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失调。
作者:张真真;赵洛沙;杨帆;王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侵袭性胸腺瘤病例 Axin 与β-catenin 表达进行研究分析,为临床指导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提供依据。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胸外科经 CT 诊断及手术病理检验后确诊为胸腺瘤的112例患者根据 Masaoka 分期方法分为非侵袭性组52例(Ⅰ期)和侵袭组60例(Ⅱ~Ⅳ期),其中Ⅱ期52例,Ⅲ期6例,Ⅳ期2例。均行组织样本免疫组化法检测,比较 Axin 与β-catenin 阳性情况。结果侵袭性胸腺瘤的 Axin 阳性表达率为93.3%(56/60),显著高于非侵袭性胸腺瘤的57.7%(3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92,P ﹤0.01);侵袭性胸腺瘤患者中Ⅱ期 Axin 阳性表达率为50.0%(26/52),Ⅲ期为66.7%(4/6),Ⅳ期为100%(2/2),三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2.411,P ﹥0.05)。侵袭性胸腺瘤的β-catenin 阳性表达率为93.3%(56/60),显著高于非侵袭性胸腺瘤的57.7%(3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2,P ﹤0.01);侵袭性胸腺瘤患者中Ⅲ期的β-catenin 阳性表达率均为100%(6/6),Ⅳ期为100%(2/2),Ⅱ期为92.3%(4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70,P ﹤0.01),两两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xin 与β-catenin 在侵袭性胸腺瘤患者中较非侵袭性胸腺瘤有高表达,可能成为临床诊断与鉴别侵袭性胸腺瘤的较为有效的分子学评价指标,二者结合应用可能对诊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晓军;杨磊;师大雷;王政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个体化护理干预改善恶性肿瘤行放疗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1年8月至2014年12月101例恶性肿瘤行放疗患者进行分组,常规组给予肿瘤科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干预组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问卷调查评价睡眠障碍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护理干预方法均能够改善睡眠障碍,但干预组睡眠质量(PSQI 评分)提高程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护理干预满意率(88.24%)明显高于常规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05,P ﹤0.05)。结论个体化宣教、个体化心理干预、个体化饮食指导、个体化疼痛护理能够改善恶性肿瘤行放疗患者睡眠障碍,在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穆培霞;张桂凌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48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50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诱发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年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糖尿病、冠心病与高血压病程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腰围、体质量指数、三酰甘油、丙氨酸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肝脾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2型糖尿病 NAFLD 患者主要发病机制为胰岛素抵抗,因此一定要减轻体质量、对血脂异常予以纠正、对胰岛素抵抗予以有效改善,由此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
作者:刘玉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45例患者均接受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羊膜移植术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对患者进行1~2年的随访,45例患者中共有48例术眼,44例患者术后仅有少量云翳,或其角膜透明,不存在新生血管生长,即为痊愈;复发4例。结论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有利于彻底清除患者胬肉组织,有效降低手术的复发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马继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比分析舌侧正畸和唇侧正畸非拔牙治疗错颌畸形的效果。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错颌畸形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唇侧正畸非拔牙治疗,观察组行舌侧正畸治疗,行 VAS 评分、自制的牙齿美观期待量表。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6、12个月对牙齿美观预期值分别为(1.96±0.86)分、(2.54±0.91)分、(3.36±0.52)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1、4周进食困难、口腔软组织不适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1周后语音影响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1、4周美观功能影响程度评分分别为(0.29±0.32)分、(0.06±0.51)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舌侧正畸治疗1个月后易出现进食困难和发音障碍,但治疗后对美观程度的影响程度较低。
作者:王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妇科手术后并发肠梗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妇科手术治疗且术后并发早期炎症肠梗阻的2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同时选取30例妇科正常对象作为对照组,总结患者妇科手术后并发肠梗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白蛋白含量及既往腹部手术史是妇科手术后并发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手术操作、失血与输血因素、既往腹部手术史、血离子紊乱等因素均是引起妇科术后并发肠梗阻的相关原因,为降低术后肠梗阻发生率,需尽可能减少肠管的暴露时间,避免创伤性的剥离粘连操作,并作好胃肠道减压处理,以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付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中高频超声对弥漫性甲状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解放军第一五三中心医院体检中心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行健康体检的1000例人群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频超声对其行甲状腺功能检查,记录不同年龄层弥漫性甲状腺疾病检出率,并比较弥漫性甲状腺疾病与正常人群(健康对照组)声像图特点。结果1000例健康体检人群中高频超声对弥漫性甲状腺疾病的检出率为9.30%,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桥本甲状腺炎、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低下、亚急性甲状腺炎分别为30、16、24、10、9、4例,同时40~59、60~75岁组检出率明显高于22~39岁组(P ﹤0.05)。另外,甲状腺疾病患者(单纯性甲状腺肿、亚急性甲状腺炎除外)与健康对照组在收缩期峰值流速、平均流速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频超声在健康人群弥漫性甲状腺疾病检查中有较大的价值,且其检出率与年龄有关。
作者:何静;崔可飞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