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种手术入路对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术后存活期的影响

李哲

关键词:手术入路,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生存质量, 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经胸入路与经腹食管裂孔两种手术入路对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及存活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于西峡县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Ⅱ、Ⅲ型食管胃结合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两种不同手术入路将其分为 A 组(经腹组,n =60)与 B 组(经胸组,n =40),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对两组患者实施为期1年的随访调查,记录患者1年生存率,统计患者1年后复发转移率及体质量、呼吸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A 组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率为5.0%,低于 B 组的20.0%(P ﹤0.05);A 组淋巴结清扫个数为(23.1±13.2)个,大于 B 组的(15.3±7.4)个,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7.0±6.2)d,短于 B 组的(21.1±8.7)d(P ﹤0.05)。结论对Ⅱ、Ⅲ型食管胃结合腺癌患者采用经腹入路术式,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短,心肺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速度快,远期生存率高,淋巴结清扫彻底,值得推广。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钙激活氯通道 TMEM16A 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 TMEM16A 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以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妇科经手术治疗及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48例,并以同期良性子宫病变且子宫内膜正常病例5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病理组织的生化检验,比较 TMEM16A 的表达情况。结果子宫内膜癌患者TMEM16A 评分均为阳性,﹢、﹢﹢和﹢﹢﹢的比例分别为16.7%、33.3%、50.0%;对照组主要表现为阴性和弱阳性,比例分别为68.0%和32.0%;两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980,3.114,19.919,33.108,P ﹤0.01)。临床分期Ⅰ、Ⅱ、Ⅲ期子宫内膜癌患者 TMEM16A 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4.4%、100%、1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29,P ﹤0.01);组织学分级 G1、G2、G3的阳性率分别为55.6%、88.9%、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73,P ﹤0.01);肌层浸润﹤1/2和≥1/2的阳性率分别为73.7%和100%,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3.324, P ﹥0.05)。结论 TMEM16A 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恶变和进展的病理过程,与疾病的发病机制具有相关性。

    作者:盖俊峰;寇明捷;毛莉;师大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及防治

    目的:探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内黄县人民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详细分析其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探究其防治方案。结果90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中,男60例,女30例,女性患者年龄大于男性,血低密度脂蛋白、血胆固醇浓度及合并高血压发生率高于男性,且既往心肌梗死发生率低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2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占35.56%,其中骨筋膜室综合征2例(2.22%),造影剂不良反应3例(3.33%),造影剂相关肾病4例(4.44%),迷走神经反射6例(6.67%),尿潴留6例(6.67%),血管并发症11例(12.22%)。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并发症发生诱因很多,多表现为血管并发症、迷走神经反射、尿潴留、造影剂相关肾病等,临床上及时予以防治措施干预,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书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综合治疗对大叶性肺炎患儿血清 TNF-α、IL-6、IL-8、IL-10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对大叶性肺炎患儿的治疗效果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以滨州市中心医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70例大叶性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 TNF-α、IL-6、IL-8、IL-10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6%,与对照组(62.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另外,两组治疗后 TNF-α[(8.4±3.5)ng/ L VS(15.4±5.0)ng/ L]、IL-6[(42.2±12.3)ng/ L VS(60.7±10.2)ng/ L]、IL-8[(22.1±8.7)ng/ L VS (37.6±6.4)ng/ L]、IL-10[(34.7±10.5)ng/ L VS(51.8±11.3)ng/ 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综合治疗大叶性肺炎疗效明确,能有效降低 TNF-α、IL-6、IL-8、IL-10水平。

    作者:李宁;张锋刚;吴明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颈部猫抓病性淋巴结炎23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颈部猫抓病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驻马店市中医院2011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23例颈部猫抓病性淋巴结炎患者,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结果巨检:观察淋巴结,质量呈中等显示,为轻中度肿大,有灰黄色小的坏死灶于切面检出;镜下观察:以淋巴滤泡增生为主要表现,窦扩张,结构仍存在,有中性粒细胞间质浸润,有灶性或成片化脓性坏死,周边形成有肉芽组织。23例嗜银纤维染色结果均呈阳性,微脓肿周边、淋巴窦内切片示见颗粒状、棕黑色或多形性、杆状的细菌,均为显色阳性。采用手术切除肿大淋巴结,所有患者均痊愈。结论头颈部猫抓病淋巴结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需依据病理特点及时诊断,对症支持并配合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预后,大程度保障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王建瑞;于宏亮;王小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复合加巴喷丁治疗老年糖尿病性神经痛的疗效

    目的:研究对老年糖尿病神经痛患者采用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复合加巴喷丁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间在本院就诊的老年糖尿病神经痛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盐酸羟考酮控释片进行治疗,治疗组给予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复合加巴喷丁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的疼痛强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4周的疼痛强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以上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神经痛患者采用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复合加巴喷丁进行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神经疼痛症状,并且药物使用的不良反应较少,适合在临床治疗中使用。

    作者:秦丽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儿童脊髓脊膜膨出术后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儿童脊髓脊膜膨出术后观察要点与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5年4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一科经手术治疗的21例儿童脊髓脊膜膨出患者临床资料,对术后观察及护理体会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1例患儿术后切口甲级愈合,并发脑脊液漏1例,尿潴留2例,颅内压增高1例,大小便失禁2例,经对症处理后消失。出院时患儿均有较好改善,无大小便失禁者。结论预见性的观察与细致的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儿康复,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谭小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妇科手术后并发肠梗阻的危险因素

    目的:分析妇科手术后并发肠梗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妇科手术治疗且术后并发早期炎症肠梗阻的2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同时选取30例妇科正常对象作为对照组,总结患者妇科手术后并发肠梗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白蛋白含量及既往腹部手术史是妇科手术后并发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手术操作、失血与输血因素、既往腹部手术史、血离子紊乱等因素均是引起妇科术后并发肠梗阻的相关原因,为降低术后肠梗阻发生率,需尽可能减少肠管的暴露时间,避免创伤性的剥离粘连操作,并作好胃肠道减压处理,以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付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不同康复计划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对比

    目的:探讨不同康复计划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脑卒中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住院系统康复治疗1个月以及家庭康复治疗2个月,观察组给予住院系统康复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功能恢复的效果。结果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 Barthel 指数和 Fugl-Meyer 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 Fugl-Meyer 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组 Barthel 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系统康复治疗对提高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具有明显作用,患者恢复期间采取家庭康复治疗能有效减少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从而减轻患者经济压力和负担。

    作者:许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急性阑尾炎经脐单孔腹腔镜切除术与常规腹腔镜切除术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术(LA)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2013年8月至2014年6月109例急性阑尾炎病例按随机原则分为经脐单孔 LA 组55例,常规 LA 组54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中转率、住院日、手术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手术并发症及住院总费用。结果经脐单孔LA 组顺利完成手术45例,中转常规 LA 7例,开腹阑尾切除术3例,中转率为18.19%;常规 LA 组顺利完成手术51例,中转开腹阑尾切除术3例,中转率为5.56%。两组均无粪漏、腹腔出血及脓肿形成。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日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切口感染、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阑尾炎经脐单孔腹腔镜切除术是可行的,但与常规腹腔镜切除术比较,其安全性、有效性较低。

    作者:张建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析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沁县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95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行经皮椎间盘切吸术(PLD),观察组行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MED)。比较两组治疗优良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优良率为93.7%,明显高于对照组(7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6%,显著高于对照组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具有显著效果,但操作不当易引发术后并发症,需予以注意,以保证手术安全性。

    作者:冯国栋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联合常规治疗对克罗恩病不完全性肠梗阻的疗效

    目的:探讨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联合常规治疗对克罗恩病不完全性肠梗阻的疗效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105例克罗恩病伴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顺序分成英夫利息单克隆抗体组(A 组,n =60)和常规对照组(B 组,n =45)两组。比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记录其用药前后各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后,A 组总有效率为85.0%,明显高于 B 组的73.3%(P ﹤0.05);②治疗后,两组患者红细胞沉降率及 C 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则显著提高(P ﹤0.05),其中 A 组变化幅度大于 B 组(P ﹤0.05);③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以恶心呕吐、皮疹及头晕等轻微不良反应为主,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克罗恩病伴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予以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联合常规用药方案,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永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45例患者均接受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羊膜移植术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对患者进行1~2年的随访,45例患者中共有48例术眼,44例患者术后仅有少量云翳,或其角膜透明,不存在新生血管生长,即为痊愈;复发4例。结论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有利于彻底清除患者胬肉组织,有效降低手术的复发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马继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经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经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登封市人民医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保守治疗,观察组34例采用经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为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前 NIHSS 评分与 BI 评分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 NIHS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I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疗效显著,可对患者神经缺损状况与生活质量予以有效改善,安全可靠,能降低致残率与致死率,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继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胃泌素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目的:研究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胃泌素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太康县人民医院消化科13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研究,根据 Hp 检查结果分为观察组(阳性)与对照组(阴性),均采取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前14 d 采取质子泵抑制剂﹢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疗,后以胃舒散持续治疗,于治疗前后采用放射免疫法及 RT-PCR 法分别对胃泌素浓度及胃泌素基因表达水平进行测量。结果5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20例根除,根除率为40.0%,经治疗后患者胃泌素浓度显著降低(P ﹤0.05),而阴性对照组治疗后两项水平未见明显改变(P ﹥0.05),另根除患者治疗后胃泌素浓度及胃泌素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未根除患者(P ﹤0.05);80例胃溃疡患者中根除24例,根除率为30.0%,观察组治疗后胃泌素浓度及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0.05),而未根除患者治疗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导致患者胃泌素浓度及基因表达水平出现异常改变,而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可通过降低患者胃泌素基因表达水平来改善病情,同时还应注意胃溃疡患者发病可能有除胃泌素异常外其他因素,需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李中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大隐静脉透光旋切术60例护理体会

    目的:对大隐静脉透光旋切术患者的护理措施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大隐静脉透光旋切术患者6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3.33%,观察组为9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4例患者出现了软组织蜂窝织炎等并发症,观察组无一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为大隐静脉透光旋切术术后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郭丽萍;张新玲;李雪芝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盐酸多奈哌齐在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价

    目的:探讨盐酸多奈哌齐在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多奈哌齐。记录两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治疗前后认知能力及生活能力变化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认知能力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且研究组提高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能力优良率(64.44%)显著高于对照组(37.78%)(P ﹤0.05)。结论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多奈哌齐可显著提高其疗效及预后,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李小红;蔡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高龄股骨粗隆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时的围术期护理要点。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的高龄股骨粗隆骨折患者32例,术前进行教育指导、心理护理、基础疾病的护理,术后加强生命体征观察、基础护理,进行康复指导,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生。结果32例高龄股骨粗隆骨折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高龄股骨粗隆骨折患者基础疾病多,身体素质差,围术期护理至是保证整体治疗效果的关键环节。

    作者:宋丽霞;关彩艳;王晓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舌侧正畸与唇侧正畸非拔牙治疗错颌的临床对比

    目的:对比分析舌侧正畸和唇侧正畸非拔牙治疗错颌畸形的效果。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错颌畸形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唇侧正畸非拔牙治疗,观察组行舌侧正畸治疗,行 VAS 评分、自制的牙齿美观期待量表。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6、12个月对牙齿美观预期值分别为(1.96±0.86)分、(2.54±0.91)分、(3.36±0.52)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1、4周进食困难、口腔软组织不适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1周后语音影响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1、4周美观功能影响程度评分分别为(0.29±0.32)分、(0.06±0.51)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舌侧正畸治疗1个月后易出现进食困难和发音障碍,但治疗后对美观程度的影响程度较低。

    作者:王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鼻窦球囊导管扩张术联合纤维鼻咽喉镜治疗鼻窦囊肿的效果

    目的:探讨鼻窦囊肿采用鼻窦球囊导管扩张术与纤维鼻咽喉镜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鼻窦囊肿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行鼻窦球囊导管扩张术与纤维鼻咽喉镜联合治疗,对照组40例行常规鼻镜鼻窦手术,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难易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24周 Lund-Kennedy 内镜黏膜形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 CT 扫描上颌窦病变范围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鼻窦球囊导管扩张术联合纤维鼻咽喉镜治疗鼻窦囊肿,临床效果显著,对保障患者生存质量意义重大。

    作者:王红立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品管圈在降低胸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胸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由呼吸内科病房8名护士自愿组成“管管圈”,确立以“降低胸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患者胸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进行统计并进行要因分析,确定并落实质量改进措施。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胸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7.7%)较活动前(21.5%)明显降低,超出了预期目标(8.9%),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每一位“圈员”在品管圈方法运用、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凝聚力、和谐程度、工作热情、责任与荣誉感、沟通配合能力、愉悦感、忠诚度9个方面的能力均得到显著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能降低胸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还提高了“圈员”的团队精神和质量管理能力。

    作者:杨秀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