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急性重症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探究

汤文芳

关键词:超声,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 急性重症胆囊炎
摘要: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急性重症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夏邑县人民医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56例急性重症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进行治疗,术后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随访3个月以上。结果全部患者穿刺置管引流成功,成功率为100%。引流2 d 后病情有所好转,临床症状及体征逐渐消失。胆汁培养阳性42例(75%),阴性14例(25%)。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状,随访期间未发生任何不良症状。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急性重症胆囊炎,其操作简单,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预防高危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产后出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夏邑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治疗的140例有产后出血倾向的剖宫产产妇,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两组患者均行剖宫产术,娩出胎儿后静滴缩宫素20 U。对照组患者舌下含服0.2 mg 米索前列醇;治疗组患者肌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产后出血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产妇产后24 h 与产后2 h 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5.71%)明显低于对照组(38.57%),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是预防和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有效方法,可使产后出血率降低显著,且方便、迅速、安全、高效,适于临床推广。

    作者:单艳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急诊外科患者创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在急诊外科中容易导致患者创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以针对诱因加以预防,降低创口感染率。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5年10月就诊于博爱县人民医院急诊外科的147例患者,记录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有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是否预防性给予抗生素,是否留置导管,手术时间,手术切口类型等,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年龄>60岁的患者感染率为27.54%,≤60岁的患者感染率为19.23%;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感染率为32.89%,无基础疾病的患者感染率为12.68%;预防性给予抗生素的患者感染率为13.89%,未应用抗生素的患者感染率为32.00%;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感染率为27.27%,未留置导尿管的患者为18.57%,手术时间>4 h 的患者感染率为5.88%,≤4 h 的为19.39%,此外,Ⅲ类创口的感染率(36.00%)高于Ⅱ类创口(28.26%),Ⅱ类创口的感染率高于Ⅰ类(5.88%)创口,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患者的性别、体质量指数与感染率无关。结论患者年龄大于60岁、有基础疾病、未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留置导尿管、手术时间超过4 h都是诱发创口感染的高危因素,此外,创口的分类级也是影响感染率的重要因素,级别越高,感染率也越高。

    作者:曹俊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连续血液净化治疗老年患者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连续血液净化对老年患者肾功能衰竭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90例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血液透析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素氮、血清肌酐等观察指标的变化情况及透析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记录。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相关指标均明显下降,其中实验组在不同治疗时间其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老年患者急性肾功能衰竭,能够促进患者肾功能的有效改善,对于保护患者肾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韩彦萍;赵晓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检测对感染性疾病诊治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检测在临床感染性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全自动荧光酶标免疫测定法对临床确诊的41例感染性疾病患者(观察组)、42例病毒感染患者(对照组)进行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检测,并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血清 PCT 水平均高于正常水平,观察组血清 PCT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血清 PCT 检测阳性率为92.7%,对照组阳性率为7.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 PCT 值对细菌感染诊断敏感性为92.7%,特异性为92.9%,准确性为92.8%,阳性预测值为92.7%,阴性预测值为92.9%。结论血清 PCT 水平检测对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作为临床评估感染程度及患者预后的依据。

    作者:李淑慧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法舒地尔治疗68例脑血管痉挛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探讨

    目的:探讨对脑血管痉挛患者采用法舒地尔治疗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脑血管痉挛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4例采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34例采用法舒地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对照组临床疗效为73.5%,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 ESS、GOS 以及 MRS 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法舒地尔治疗脑血管痉挛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且安全性好,可改善预后,有推广价值。

    作者:黄海亮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顽固性肾绞痛行急诊输尿管镜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治疗对急诊顽固性肾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济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行急诊输尿管镜治疗的顽固性肾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8例患者中92例显效,36例有效,0例无效,总有效率为100%;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顽固性肾绞痛患者行输尿管镜手术治疗有显著疗效,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病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刘国林;行艳青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与传统根治术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中牟县人民医院2012年7月至2015年2月间采用 CME 术式治疗的19例结肠癌患者为观察组,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将传统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的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量,术后3 d 内引流量、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淋巴结清扫数量Ⅰ、Ⅲ期病例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Ⅱ期病例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 d 内引流量观察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 <0.05);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组件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较传统术式淋巴结清除范围扩大,手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升高,可有效提高短期效果,有利于患者后续治疗,改善预后。

    作者:张豫庆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采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120例作为甲状腺癌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甲状腺腺瘤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对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二维超声声像图方面,甲状腺癌组患者的低、等信号强度明显多于对照组,混合信号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甲状腺癌组患者Ⅱ级血流信号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对二维超声声像图中的低回声和钙化特征进行把握可有效鉴别甲状腺癌,在此基础上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血流检测指标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但是对于微小癌和合并病变的诊断价值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代晓捷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盐酸纳美芬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盐酸纳美芬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至2014年收治的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行常规治疗加盐酸纳洛酮治疗;治疗组50例给予常规治疗加用盐酸纳美芬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神志清醒平均时间、24 h 清醒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神志清醒平均时间低于对照组,24 h 清醒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盐酸纳美芬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作者:王宝伟;刘传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保乳手术和改良根治术对乳腺癌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保乳手术和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以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9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改良根治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保乳手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在术后恢复过程中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手术美容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保乳手术和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术后复发率相当,远期效果相似,但相对于改良根治术,保乳手术具有手术时间段、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且在术后恢复过程中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更具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乔海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手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的近期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周口市中心医院2012年5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75例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采用后路手术治疗,术前给予身体全面检查,合并症患者给予对症处理,待身体状态良好时给予手术。结果治疗后患者 JOA 评分及 ODI 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分别于治疗前后测量患者的 Cobb 角及腰椎凸角,治疗后,患者 Cobb 角及腰椎凸角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本研究患者治疗期间未见脊髓损伤病例,无死亡病例,围术期无切口感染症状,无假关节形成,3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手术安全性较高。结论手术治疗脊柱侧凸可取得良好的近期疗效,且安全性高,但对于其远期疗效仍有待于进一步观察、分析。

    作者:刘大栋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培门冬酶与左旋门冬酰胺酶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及防治

    目的:比较培门冬酶(PEG-Asp)与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及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4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6例曾应用 PEG-Asp 的 ALL 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为应用 PEG-Asp 前曾应用 L-Asp。56例患儿共应用 PEG-Asp 122个疗程,L-Asp 94个疗程。使用 PEG-Asp 和 L-Asp 前后1周内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淀粉酶、血糖、心电图及腹部彩超等相关指标,使用过程中严密观察患儿临床表现,比较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干预措施。结果两种疗程均有不良反应出现,包括:过敏反应(PEG-Asp 0.8%,L-Asp 13.8%,P <0.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或)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明显升高(5.7%、15.9%,P =0.014),白蛋白下降(9.8%,10.6%,P =0.847),纤维蛋白原(FIB)下降(39.3%,63.8%,P =0.00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26.2%,40.4%, P =0.027),血糖升高(2.4%,1.1%,P =0.451),严重消化道反应(3.3%,8.5%,P =0.096),血象下降需要多次输血(7.4%,18.1%,P =0.016),合并严重感染(6.6%,9.5%,P =0.414)。出现不良反应均及时给予对症处理,无一例患儿因出现不良反应死亡。结论 PEG-Asp 与 L-Asp 在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存在类似不良反应,但PEG-Asp 过敏反应发生率较 L-Asp 显著降低,肝功能损伤严重程度、凝血异常及血象下降程度均较 L-Asp 轻,可作为 L-Asp 替代治疗。

    作者:赵彦婷;王叨;刘玉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米非司酮周期疗法与孕激素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比较

    目的:比较米非司酮周期疗法和孕激素治疗围绝经功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在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2例围绝经期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作为探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孕激素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米非司酮周期疗法进行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较治疗前均显著变薄(P <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2年后发现,研究组月经恢复正常率和功血复发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在绝经率和月经稀发率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孕激素比较,米非司酮在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方面临床效果明显,该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司玉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特利加压素联合白蛋白治疗肝肾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特利加压素联合白蛋白治疗肝肾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1月至2014年10月在胶州市中心医院治疗的30例肝肾综合征患者,分为 A 组与 B 组,A 组给予内科综合治疗,B 组在 A 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特利加压素静滴,观察两组患者的尿素氮及肌酐水平、尿量的变化。结果相对于 A 组,B 组患者治疗7 d 后存活率要高,尿素氮及肌酐下降明显,尿量增加(P <0.05)。结论应用特利加压素联合白蛋白治疗肝肾综合征疗效安全显著。

    作者:刘晓红;姜宁;李芳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和临床特点。方法选取兰考县中心医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儿科收治的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致病原因和治疗措施以及效果。结果导致新生儿患血小板减少症的原因有感染、窒息、遗传等;经对因和对症治疗之后本研究患者的好转率为87.5%,其中预后不良死亡率为2.78%。结论对于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而言需要预防和治疗相结合,认真分析致病因,通过对因对症治疗提升治疗效果。

    作者:李留栓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体会

    目的:探讨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三医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90例,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仅实施异氟醚静脉复合吸入麻醉,实验组患者实施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对两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实验组不同时刻其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和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术后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效果显著,患者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案。

    作者:赵继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丹红注射液治疗创伤性休克的临床观察研究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于治疗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选取郑州市骨科医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70例因创伤性休克入住 ICU 的患者为观察对象,依据临床干预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相关临床表现、治疗效果及措施进行分析,指导临床诊治用药以及临床实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效果、症状改善及恢复等方面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在创伤失血性休克过程中发挥保护作用,改善患者病情,可临床应用于创伤性休克患者。

    作者:侯哲;郭瑞;马红双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急性重症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探究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急性重症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夏邑县人民医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56例急性重症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进行治疗,术后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随访3个月以上。结果全部患者穿刺置管引流成功,成功率为100%。引流2 d 后病情有所好转,临床症状及体征逐渐消失。胆汁培养阳性42例(75%),阴性14例(25%)。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状,随访期间未发生任何不良症状。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急性重症胆囊炎,其操作简单,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汤文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胰腺节段切除术治疗胰腺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胰腺节段切除术在胰腺良性肿瘤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8月新密市中医院诊治的80例胰腺良性肿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切除,实验组采用胰腺节段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38例手术成功,成功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34例)的成功率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胰腺良性肿瘤患者采用胰腺节段切除术治疗效果理想,该治疗方法疗效显著,创伤较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永锋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急诊手术对重症胸部创伤并休克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急诊手术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并休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12月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患者32例,对其行急诊手术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32例中治愈29例占90.63%;死亡3例占9.38%,其中1例合并心脏穿透性损伤因大量失血致休克性死亡,2例死于并呼吸窘迫综合征。结论重症胸部创伤并休克患者给予影像学诊断与积极抗休克及手术治疗,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张俊霞;陈坤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