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蕙;左瑶;高志彬;叶方立;周婷
目的 了解2006-2015年上海市闵行区华漕镇肺结核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探索肺结核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06-2015年华漕镇肺结核疫情资料,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方法进行疫情的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5年上海市华漕镇共登记活动性肺结核病例721例,其中本地人口193人(26.77%),流动人口528人(73.23%),年平均登记率为32.99/10万,年登记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男性病例多于女性病例,性别比为1.86:1,病例年龄小6岁,大98岁,发病高峰年龄组为18~40岁共463人(64.22%);常年散在发病,无明显季节性;病例在上海市华漕、纪王和诸翟3个地区均有分布,其中华漕地区病例数多,不同地区肺结核病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6.31,P <0.01);每年的流动人口病例所占比例呈现增加趋势,主要来自安徽、四川、江苏、河南、湖北和江西等省份.结论 2006-2015年上海市华漕镇肺结核疫情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流动人口是肺结核病防控的重点人群,依据地区差异特点加大防控力度,降低流动人口肺结核发病率.
作者:杨圣元;叶为民;孙兰;唐利红;严慧琴;赵慧蓝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基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大数据研究(宜昌)基地”信息平台数据,了解湖北省枝江市具备肺结核诊断能力的医疗机构肺结核登记报告工作质量.方法 大数据运用和实地调查结合,获得医疗机构肺结核漏登和漏报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探究大数据与传统调查方法差异.结果 调查13家医疗机构2016年诊断的确诊和疑似肺结核894例,漏报9例,总体漏报率1.01%;调查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到位病例388例,漏登27例,漏登率6.96%,确诊肺结核病例281例,漏登1例,漏登率0.36%.结论 信息化有助于传染病漏登、漏报调查,应减少信息孤岛,建立一整套基于医疗信息平台的数据核对、分析系统,提升管理水平.同时应加强对定点医院的督导管理,减少漏登、漏报情况发生.
作者:张立华;房爱民;郭翠月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一般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评估艾滋病宣教成效,为后期改进宣传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2016年采用分层抽样,对禅城区一镇三街共15个村委(居委)、3所学校的年龄在15 ~ 49周岁范围内的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和流动人口现场面对面问卷调查,用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影响因素.结果 收回有效问卷2 077份,问卷回收率98.90%,一般人群总体知晓率为84.51%,各题知晓不均衡,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低,尤其是“蚊子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回答正确仅有76.75%;影响一般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的因素有:年龄、单位组织宣传、学校教育,OR值分别为0.277、0.091、0.084,OR值均<1,提示年龄越大、采用单位组织宣传和学校教育,一般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越高.结论 知晓率达到要求,需加强非传播途径的教育,要针对不同年龄段采取合适的途径改进宣传教育,单位组织宣传、学校教育值得推介.
作者:陈海娟;汤有贤;李锐冰;汤洁英;张合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中江西省常见传染病的时间序列参数进行调整,减少错误预警信息,提高监测效率;同时为以后其他病种的预警参数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10-2014年江西省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以及2015-2016年参数调整后自动预警信息.使用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等方法,分析参数调整对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灵敏度、特异度以及阳性预测值的影响.结果 2015-2016年江西省常见传染病共发出预警信息3 980个,年平均1 990个;预警灵敏度为46.67%、特异度为57.90%、PPV为0.53%.与2010-2014年相比,年平均预警信息数下降72.85%;通过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预警灵敏度,P=0.43;通过卡方检验比较预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P<0.001.结论 通过调整预警基准值,2015-2016年江西省预警信息数有明显下降,预警特异性以及阳性预测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有效减少了错误预警信息,提高了监测效率.
作者:方继;王晓文;熊小庆;胡玲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海淀区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发病情况和特征,分析感染因素,为更好的做好布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1-2015年北京市海淀区布病病例25例,监测牛羊养殖等高危人群253人,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和血清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近几年布病发病有逐渐上升趋势,每年3~6月是发病高峰;全区一半以上的街道乡镇均有病例发生,以散发为主,流动人口聚集地区发病较高;发病集中在50~70岁年龄组,男性多于女性,病例职业以家务及待业、离退人员和干部职员为主;感染途径主要是羊饲养人员,其次为偶尔接触羊和食用羊肉人员.253名高危人群中,抗体阳性14人,阳性率为5.53%.结论 北京市海淀区人间布病感染来源主要是羊,以多且散的点状流行为主.动物疫情防控是关键,应加强动物免疫并及时发现病畜,遏制布病在畜间传播.
作者:华伟玉;迈一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湖北省伤害监测点0-14岁儿童伤害流行情况,为制定伤害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6年湖北省3个伤害监测点哨点医院首次因伤害就诊的儿童伤害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共报告14岁以下儿童伤害病例2 805例,男童1 908例.前3位伤害原因为跌倒/坠落(56.97%)、动物伤(13.12%)和道路交通伤(9.66%);伤害发生地点主要为家中(54.69%)、学校与公共场所(19.82%)和公路/街道(16.47%);伤害发生时的主要活动是休闲活动(36.90%);伤害性质以挫伤/擦伤(33.44%)为首位;伤害部位主要是头部(36.72%).结论 跌倒/坠落是造成儿童伤害的主要原因,家中是伤害首要发生地点.应加强对儿童的安全教育,提高儿童及家长的安全意识,减少环境隐患和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儿童伤害的发生.
作者:李茜;张庆军;张岚;罗芬;刘秀立;王永红;喻红玲;魏尧昱;曾科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核酸层析检测试剂盒的准确性和特异性.方法 从市场采集自然样品50份,经过2步增菌后,用核酸层析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同时用传统方法进行验证.结果 50份样品试剂盒检测阳性5份,阴性45份,而传统方法检测阳性4份,其中1份阳性样品试剂盒检测为阴性.试剂盒检测的准确率达到98.00%.特异性试验表明该剂盒检测标准菌株特异性好,与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均无交叉反应.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核酸层析检测试剂盒特异性好,检测准确率高,能够满足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的需要.
作者:马弋;邵翠翠;刘艳;杨硕;王鸣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浦东新区医学随访管理艾滋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早治疗情况,分析在不同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下启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的免疫重建效果.方法 采用历史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16年7月期间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启动HAART的HIV/AIDS人群的人口学特征、CD4+T淋巴细胞检测时间、检测结果等信息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结果 共入组953名对象,研究对象启动HARRT时的C1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呈逐年升高的趋势,早治疗的比例逐年升高.CD4+T淋好巴细胞计数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500个/μL以下对象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治疗时间呈明显的线性关系,对象之间的CD4上升幅度比较接近;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500个/μL对象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治疗时间呈不明显的线性关系,治疗12个月后CD4的上升幅度有所下降.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较高的对象启动HAART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也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 晚治疗HIV/AIDS的免疫功能虽然可以不断恢复,但免疫状态始终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通过早治疗可以一直保持较高的免疫水平,因此应进一步提高早治疗的比例.
作者:宋爱红;周晓林;陈盼盼;裴启星;陶丽;赵希畅;辛辛;肖绍坦;张枭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武汉市东西湖区收治的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 对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的输入性疟疾患者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诊治情况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共收集37例输入性疟疾,恶性疟35例(94.59%),卵形疟2例(5.41%);除发热外,畏寒占54.05%、寒战48.65%、出汗29.73%、头痛37.84%、恶心呕吐62.16%、腹泻18.92%、肌肉酸痛13.51%;此组患者误诊率54.05%;经青蒿琥酯、双氢青蒿素哌喹及伯喹联合治疗,第4d内体温恢复正常者占90.91%,第6d外周血涂片疟原虫检查转阴者占84.38%,至23d累计32例(86.49%)患者治愈出院,复燃1例(2.70%).结论 输入性疟疾以恶性疟为主,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并发症多;必须加强疟疾诊断防治知识教育和镜检技能培训和考核,保持对输入疟疾的发现与诊治能力.青蒿素类药物联合治疗输入性疟疾疗效可靠应予坚持.
作者:余树坤;邓柳荣;李华东;吴凯;唐非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心脑血管病流行趋势及其危险因素分布特征,为制定心脑血管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上海市某社区2012年10月至2016年9月心脑血管病监测数据,对心脑血管发病和死亡病例采用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制定的《上海市心脑血管病发病、死亡报告卡核实表》进行调查核实,采用粗发病与死亡率、标化发病率与死亡率指标,对心脑血管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另对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脑血管病年平均粗发病率为180.99/10万,标化发病率为90.18/10万;脑血管病年平均粗死亡率130.04/10万,标化死亡率为64.83/10万.急性心肌梗死年平均发病率为23.58/10万,标化发病率为11.17/10万;急性心肌梗死年平均粗死亡率为5.32/10万,标化死亡率为2.96/10万.心脑血管病发病率、死亡率均无性别差异,其发病率、死亡率从55岁后呈明显上升趋势.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及早控制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避免诱发因素,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作者:黄学;李恒娜;赵西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构建并应用自回归求和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模型预测静安区儿童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就诊百分比的可行性,为儿童流感流行的早期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2011-2014年上海市静安区的逐月儿童ILI就诊百分比,模型参数确定采用非条件小二乘法,模型结构依据简洁与残差不相关原则确定,拟合优度以许瓦兹贝叶斯准则与赤池信息准则评估,构建儿童ILI就诊百分比预测的优ARIMA模型.以模型预测静安区2015年1~10月儿童ILI就诊百分比,计算实际值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并预测静安区2016年的儿童ILI就诊百分比.结果 模型ARIMA(1,1,1)(无常数项)对儿童ILI就诊百分比序列拟合良好,自回归参数(AR1=-0.901)与移动平均参数(MA1 =0.9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残差达到白噪声(P>0.05),模型表达式为(1+0.901B)(1-B)Zt=(1+0.943B)μt.2015年1~10月儿童ILI就诊百分比的预测值符合实际值的变动趋势,相对误差小仅为0.47%.结论 ARIMA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静安区儿童ILI就诊百分比的时间变动趋势,能对ILI就诊百分比进行短期预测,有较好的预测精度.
作者:沈冰;高洁;胡宏;黎健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2006-2016年大连市尘肺发病情况调查,分析该地区尘肺病流行规律,为制定尘肺病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控制信息系统职业病与职业卫生检测系统获得相关资料,对大连市尘肺病种类、发病地区、接尘工龄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6年大连市尘肺病病例179例,主要分布于铸造行业的成型、清砂、打磨工种及机械加行业的电焊工种.以矽肺为主(82.68%),电焊工尘肺次之(9.49%),石棉尘肺第3(3.35%),平均接尘工龄20.73年,尘肺壹期平均接尘工龄为19.80年、尘肺贰期平均接尘工龄为20.83年、尘肺叁期平均接尘工龄为21.75年.尘肺病发病情况与严重程度(期别)和接尘工龄有关(x2=56.52,P=0.02 <0.05).结论 大连市尘肺病主要集中在铸造行业,尘肺种类以矽肺为主,应加强重点区域、行业和工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作者:毕海侠;马雪松;王红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医生和患者对非医疗技术服务影响因素认知的性别差异,为提高非医疗技术服务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方法 使用文献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设计非医疗技术服务影响因素调查问卷;使用方便抽样法对医生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使用频数分析法和灰色关联法确定非医疗技术服务影响因素及其排名;使用Wilcoxon秩和检验的方法结合R软件确定医生和患者对非医疗技术影响因素认知的性别差异;使用文献分析法,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终提出合理化建议.结果 在医生群体中,女性医生对“医生重视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更重视(P<0.05);在患者群体中,女性患者更重视“医生工作事业心”(P<0.01)、“医生热爱本职工作”(P<0.05)、“医生遵守法规和工作制度”(P<0.05)和“医生不歧视患者”(P<0.05).结论 不同性别的群体对非医疗技术服务影响因素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差异;医疗服务机构应提高男性医生对沟通能力的重视程度,重视患者对非医疗技术服务的诉求,在医疗活动中提高对女性患者的人文关怀.
作者:刘航宇;段利忠;殷丽丽;孙巧巧;康茜茜;牧原;卢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西安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掌握发病规律及特点,为食源性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西安市哨点医院上报的食源性疾病病例,根据人群、季节、职业、临床症状、食品信息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年西安市共监测食源性疾病病例1 012例,其中男性457例,女性555例;上报病例数多为25~ 34岁年龄段,占19.17%;发病多的职业为农民,占24.31%;第3季度食源性疾病高发,占全年病例数的48.52%;患者中出现消化系统症状的人数多,其中80.53%的患者出现腹泻症状;共上报可疑食品病例565例,占病例总数的55.83%;肉与肉制品是主要原因食品;在家就餐引起发病多,占50.44%.结论 西安市食源性疾病高发于夏季,青壮年为主要高危人群,腹泻患者是监测主要目标人群;加强对农村地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重点关注肉与肉制品卫生安全.
作者:范静;张峰;刘萍;刘冬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2016年武汉市的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数据的分析,了解食源性疾病在武汉地区发病和流行的趋势,为武汉市创建食品安全城市提供技术指导及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6年武汉市食源性疾病网报监测资料的收集及整理,按照流行病学中的“三间分布”进行描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市共53家哨点医院,共上报网络系统有效病例9 485例,其中以感染性腹泻和急性胃肠炎居多;病例形成夏季高峰;患者中的男女比例为0.97:1,女性略高于男性;由此估算的武汉市每年食源性疾病发病率估计为9.17次/万人年,其中近城区发病率为10.60次/万人年,远城区为6.84次/万人年.结论 武汉市的食源性疾病发病率较低,两个网络主动监测系统的结合运用,创建食品安全城市有一定成效.但发病率近城区高于远城区,可见远城区存在“漏报”情况,今后远城区应完善相关网络信息,进一步提升网报质量.
作者:石梦蝶;昊晓旻;孙言凤;潘峰;白文娟;伍雅婷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湖北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与疫情防控工作实践,为后续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指导与借鉴.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监测、现场流调、实验室检测等方法,通过对2015年、2016年湖北省报告的2例人感染H7 N9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研判湖北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发病危险因素,总结前期防控工作实践经验.结果 2015年湖北省首例病例为外省输入带毒活禽感染致病,2016年首例病例为外省输入性病例.2013-2015年湖北省农业部门、林业部门相关监测点未监测到H7N9禽流感病毒阳性活禽、野鸟,卫生部门、农业部门监测点外环境监测也为阴性.结论 2015-2016年湖北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主要危险因素是带毒动物及病例输入.人感染H7N9禽流感联防联控机构应早部署,并加强对医务人员,特别是市级以下基层医务人员培训,以有利于疫情早发现、早处置.
作者:刘红慧;刘力;黄丹钦;刘漫;邢学森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系统评价我国职业性噪声暴露与心电图检出异常的关系.方法 检索万方、维普、CNKI数据库2002-2015年间公开发表的职业性噪声暴露与心电图检出异常相关性的研究.用Rev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各研究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P <0.05,I2 >50%),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值OR及其95%CI.结果 检索出相关中文文献155篇,终纳入21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噪声暴露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和非噪声组异常检出率的合并效应量OR=2.30,95%CI为2.10~2.53 (P <0.000 01).结论 职业性噪声暴露与心电图检出异常之间有相关性,噪声暴露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是非噪声组异常检出率的2.30倍.
作者:吕惠中;代浩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2006-2015年淮安市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病趋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6-2015年淮安市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梅毒疫情资料进行分析,运用Excel2010和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6-2015年全市共报告梅毒8 076例,报告发病率从3.02/10万上升到22.47/10万,发病呈逐年增长趋势(x2 =6.10,P=0.014),年平均增长24.98%;Ⅰ期和Ⅱ期梅毒所占梅毒构成比减少,隐性梅毒构成比逐年增加,且渐成流行的主要类型,不同类型梅毒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98.10,P<0.001);梅毒发病以20~49岁年龄组为主,男女性别比为0.79:1;职业以农民、家务及待业为主,共占62.23%.结论 2006-2015年淮安市梅毒增长迅速,性活跃人群仍是防治工作的重点,进一步加强性病艾滋病综合防治措施、强化隐性梅毒疫情报告管理是当前梅毒防治工作的首要任务.
作者:赵鹏鹏;胡锦流;孙修福;金韬;骆公成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2006-2016年宜昌市居民的死亡率、主要疾病死亡原因、寿命损失以及死亡率变化趋势,为政府制定卫生规划和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宜昌市2006-2015年居民死因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5年居民标化死亡率为673.78/10万,男性标化死亡率为778.61/10万,女性标化死亡率为563.39/10万.2006-2015各年度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10年间标化死亡率下降22.68%,死亡总数上升30.84%.居民主要死因死亡率前五位依次为:心脑血管病(241.72/10万)、恶性肿瘤(181.47/10万)、呼吸系统疾病(89.27/10万)、损伤与中毒(52.28/10万)和消化系统疾病(20.77/10万),占全死因构成86.90%.损伤与中毒导致的寿命损失高(26.06人年).恶性肿瘤减寿率高(11.54‰).结论 2006-2015年宜昌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是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消化系统疾病.总死亡人数逐年上升,标化死亡率逐年下降.要采取社区综合防控措施降低,重点降低主要慢性病死亡率,提高居民期望寿命,全面推进全国健康城市创建.
作者:吴婵;刘继恒;苏拥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湖南省衡阳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对完善的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综合防控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衡阳市1 131名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 衡阳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总患病率为64.10%,城市地区老年人患病率(66.67%)高于农村(59.56%)(P=0.017).患病率居前5位的慢性病分别为高血压(38.91%),冠心病(27.13%)和糖尿病(16.22%)、脑卒中(7.50%)和慢阻肺(5.63%).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吸烟、体质指数是珠晖区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衡阳市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较高,主要影响因素为年龄、吸烟和体质指数,应重点加大农村地区的慢性病防控工作,加强健康教育,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作者:唐艳明;丁玲云;路庆;谭利明;陈露;张天成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