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免疫滴金技术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特异性抗体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研究

储峰;季青;严润民;陈晓玲;王霞明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 特异性抗体, 免疫滴金技术
摘要:目的:探索一种更为简便、快速、特异、灵敏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抗体的检测方法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方法:采用免疫滴金法(CGIDA)检测HFRS患者186例,同时测定特异性免疫球蛋白M、G抗体(抗HFRS-IgM、抗HFRS-IgG),其中101例HFRS患者分组进行治疗(治疗组用苦黄注射液、参麦注射液联合黄芪汤治疗,对照组用利巴韦林联合甘利欣注射液治疗)。结果:检测186例HFRS患者中抗HFRS-IgM阳性132例(70.9%),抗HFRS-IgG阳性163例(87.1%)。越期情况:越休克期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越少尿期及从发热期直接进入多尿期,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CGIDA检测抗HFRS-IgM、抗HFRS-IgG具有快速、简便之优点。治疗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陈旧性肛裂48例

    1995~1999年,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陈旧性肛裂48例,并与单纯手术治疗的42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90例均有排便困难、疼痛、便血,排便后间歇性痉挛性疼痛等,并符合陈旧性肛裂诊断标准〔《中国肛肠病学》(黄乃键主编.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1996∶774)〕。将90例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8例,男19例,女29例;年龄21~56岁;病程10个月~8年;肛裂部位:后位36例,前位12例;并发潜行瘘12例,肛乳头肥大8例,哨兵痔18例,肛门狭窄6例。对照组42例,男16例,女26例;年龄20~59岁;病程8个月~8年;肛裂部位:后位32例,前位10例;并发潜行瘘11例,肛乳头肥大6例,哨兵痔16例,肛门狭窄5例。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作者:邓泽潭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胃康乐冲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00例

    1994年2月~1999年2月,我们采用纯中药复方胃康乐冲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100例,并与用西药治疗的100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病参照有关文献诊断标准〔中华内科杂志?1983;22(5)∶267—268〕,并经纤维胃镜及活检而确诊。200例患者按就诊时顺序(以单、双数)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住院33例,门诊67例;男68例,女32例;年龄25~65岁,平均(45.0±12.2)岁;病程:2.5~18年,平均(14.5±3.2)年;病情程度:轻度21例,中度48例,重度31例;伴肠上皮化生(简称肠化)47例(其中轻度8例,中度27例,重度12例),不典型增生23例(其中轻度5例,中度11例,重度7例);合并有胃窦炎8例,幽门部溃疡7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1例。对照组100例,住院36例,门诊64例;男63例,女37例;年龄24~68岁,平均(46.0±10.3)岁;病程:2.0~17.5年,平均(12.8±4.1)年;病情程度:轻度25例,中度50例,重度25例;伴肠化42例(其中轻度9例,中度22例,重度11例),不典型增生18例(其中轻度4例,中度9例,重度5例);合并有胃窦炎5例,幽门部溃疡4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8例。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作者:王常勇;陈志彪;于晓玲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甘连汤治疗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16例

    1996年1月~2000年9月,我院应用中药甘连汤为主治疗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16例,并与用强的松治疗的12例作对照,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28例为住院患者,均经淋巴结活检确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6例,男6例,女10例;年龄15~38岁,中位年龄26岁;病程7~20天,平均15天(其中>2周者14例,<2周者2例);均以高热、颈部淋巴结肿痛起病,体温38.3~40.0℃,平均39.2℃;均有颈部淋巴结肿痛,单侧8例,双侧8例;伴腋窝淋巴结肿大者3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者2例;淋巴结肿大数目3~8个,平均4个;淋巴结大小:0.8cm×1cm~6cm×6cm,平均2cm×2cm;质软,有明显触痛;16例均有白细胞减少〔(1.2~3.9)×109/L,平均2.8×109/L〕,血沉增快(40~90mm/h,平均56mm/h)。对照组12例,男4例,女8例;年龄16~42岁,中位年龄28岁;病程6~21天,平均14天(其中>2周者9例,<2周者3例);起病情况同治疗组,体温38.1~40.1℃,平均39℃;均有颈部淋巴结肿大,单侧7例,双侧5例;伴腋窝淋巴结肿大者2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者1例;淋巴结肿大数目2~9个,平均5个;淋巴结大小:0.8cm×0.8cm~6cm×7cm,平均

    作者:赵建宏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重组炙甘草汤配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重组炙甘草汤配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半随机组合的方法将43例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21例)用重组炙甘草汤配合小剂量激素治疗,对照组(22例)用常规剂量激素治疗。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计数(×109/L)治疗组治疗前为36.29±9.70,治疗后为95.14±18.26(P<0.01);对照组治疗前为37.31±9.29,治疗后为77.73±21.96(P<0.01),升高血小板数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副反应治疗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重组炙甘草汤配合小剂量激素治疗ITP副反应少,且疗效可靠。

    作者:罗耀光;刘燕群;胡俊;陈立;许先吟;张舜玲;刘瑞玉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合理用药探讨

    目前临床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有两种形式,一是运用西医的检测手段诊断疾病,然后用中药进行治疗,再用西医的检查以监测判断疗效及作进一步的研究;二是中西医结合用药,以期达到佳的疗效。但目前中西医结合用药不当的情况较为普遍,既给患者和国家增加了经济负担,同时也让患者遭受了许多不必要的痛苦。笔者积近30年中西医结合用药的体会,写成此文,探讨如何合理使用中西医结合用药的佳方法,扬长避短,达到佳疗效,旨在抛砖引玉。

    作者:区显维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脉络宁注射液配合西药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临床观察

    1998年1月~1999年12月,我们采用脉络宁注射液为主,配合常规西药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以下简称妊高征)160例,并与用硫酸镁加西药常规治疗的140例作对照。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1 根据国家卫生部制定发布的诊断标准(1)。(1)孕前无高血压病史,妊娠20周后发生高血压,血压≥130/90mmHg,或较基础血压升高30/15mmHg,或只有舒张压升高>15mmHg,均可确诊,并可伴有轻度蛋白尿及水肿。(2)病情程度:轻度:症状、体征记1~3分,即血压≥130/90mmHg,或基础血压升高30/15mmHg,可伴有轻度蛋白尿及水肿;中度:症状、体征记4~6分,即血压≥140/100mmHg,尿蛋白有+或伴有水肿及轻度自觉症状,如头晕等;重度(先兆子

    作者:杨子琦;焦自珍;钮红丽;徐从珍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祝贺本刊创办20周年开篇的话崇尚实效渴望创新

    回望《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走过的20年,同道们不期而同地确实充满成就感。本刊在1999年全国2 804种自然科学期刊中其被用频率名列第一〔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1999年度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2001∶157〕,反映了本刊的科学性和应用性是得到全社会的认同的,令人为之心动。

    作者:陈可冀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关于高等医学院校设置中西医结合系并列入本科专业目录的再次建议

    中西医结合作为一级学科被列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研究生(包括硕士与博士)培养“学科目录”,已有20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也把“中西医结合医学”确立和设置为一门学科也有10年的历史;国家教委(教育部前身)早在1989年也确定有“中西医结合临床”(天津医科大学)和“中西医结合基础”(上海医科大学)两个全国重点学科点。但始终未能在大学本科教育中设置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科,人为地造成脱节。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和胃胶囊促胃动力作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和胃胶囊对胃动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运动障碍样功能性消化不良(DFD)患者62例,用和胃胶囊对其治疗,并设西药治疗的30例作对照,以临床主要症状、胃电图(EGG)、血浆胃动素(MTL)、血清胃泌素(Gas)及一氧化氮(NO)为主要观察指标,观察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DFD患者多存在着胃电节律紊乱,血浆MTL、血清Gas分泌不足与血清NO水平的异常改变,和胃胶囊能有效改善消化不良症状,并显著改善胃电节律紊乱。结论:和胃胶囊具有通过多途径改善DFD患者胃动力的作用。

    作者:李涯松;单兆伟;沈洪;吴静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四磨汤佐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91例

    1997年12月~1999年8月,我们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同时加用四磨汤治疗91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并与常规西医治疗的59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所有患儿均符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王慕逖主编.儿科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06〕。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91例,男44例,女47例;日龄21h~27天,平均5.4天;

    作者:丛培喜;徐华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清开灵联合丽珠赛乐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炎30例

    1997年1月~1999年2月,我们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清开灵联合丽珠赛乐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炎30例,并与常规用能量合剂治疗的30例作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1 病例选择当地有腮腺炎流行,临床上均有明显的一侧或两侧腮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伴有发热(38~39℃以上),头痛,恶心、呕吐,周围血白细胞升高〔(10~15)×109/L〕,淋巴细胞相对较多;脑电图所见轻~重度异常;脑脊液检查:蛋白定性试验阳性,细胞数(20~300)×106/L,糖、氯化物均正常。

    作者:郭希菊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免疫滴金技术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特异性抗体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研究

    目的:探索一种更为简便、快速、特异、灵敏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抗体的检测方法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方法:采用免疫滴金法(CGIDA)检测HFRS患者186例,同时测定特异性免疫球蛋白M、G抗体(抗HFRS-IgM、抗HFRS-IgG),其中101例HFRS患者分组进行治疗(治疗组用苦黄注射液、参麦注射液联合黄芪汤治疗,对照组用利巴韦林联合甘利欣注射液治疗)。结果:检测186例HFRS患者中抗HFRS-IgM阳性132例(70.9%),抗HFRS-IgG阳性163例(87.1%)。越期情况:越休克期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越少尿期及从发热期直接进入多尿期,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CGIDA检测抗HFRS-IgM、抗HFRS-IgG具有快速、简便之优点。治疗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作者:储峰;季青;严润民;陈晓玲;王霞明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化痞散外用治疗瘢痕疙瘩28例

    1996年1月2000年3月,我们应用自拟方化痞散配合小金丹治疗瘢痕疙瘩28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28例均为门诊患者,符合《皮肤性病学》(陈洪铎。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69)

    作者:李毅;韩文彬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的中医证候研究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IR)模型大鼠的中医证候。方法:用含60%蔗糖饲料诱导大鼠产生IR,对造模后有关指标的相关系数进行聚类分析。结果:IR大鼠的指标变化可分为3类,并与中医的痰浊、瘀血、内毒有密切的联系。痰浊证表现为血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升高,糖化血清蛋白增多;瘀血证表现为凝血酶原时间缩短,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血液高粘状态,红细胞和血小板数升高及血压变化;内毒证主要表现为葡萄糖毒性和肿瘤坏死因子α毒性及血清胰岛素升高。结论:IR大鼠模型具有痰浊、瘀血和内毒互结的中医证候,为中医临床与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梁兴伦;韩明向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健脾益气化湿中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表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脾益气化湿中药及西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的影响。方法:经中医辨证论治分为健脾1组、健脾2组、化湿组、西药组和正常对照组(简称对照组),并进行相应的治疗,检测各组治疗前后血清EGF水平变化,并作疗效对比分析。结果:CAG各组治疗前血清EG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健脾1、2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明显改善(P<0.01),两健脾组血清EGF含量也明显下降(P<0.05),化湿组治疗后血清EGF上升(P<0.05),西药组治疗后血清EGF变化不大。结论:CAG炎症刺激可导致血清EGF反应性升高,经中药治疗后EGF水平回复;检测EGF可作为CAG转归观察的敏感指标。

    作者:孙蕾民;乔樵;姒健敏;戴宁;周亨德;朱曙东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周霭祥教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经验浅探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血液系统中一种难治性疾病,周霭祥教授积40余年血液病诊治之临床经验,发扬祖国医学治疗本病的优势,探索总结出一套以补肾为主治疗再障的方法,独具特色,疗效较好。现将其理论认识及治疗经验总结于下。 1 以肾虚为核心,强调辨证分型,分期治疗再障 1.1 周教授认为本病由于六淫、七情、饮食,包括现代医学认为的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伤及气血脏腑,尤其是伤及心、脾、肾三脏而出现气血两虚、虚劳诸症,其本质上是虚劳,肾虚是其根本,气血两虚只是其标。发热、出血则是正气亏虚后的继发改变,故治疗要抓住治肾这个本质。肾虚之证一般有阴虚、阳虚两类,总的治疗原则是“培其不足,不可伐其有余”。阴虚者宜甘润益肾之剂,以补阴配阳,使虚火降而阳归于阴,即是“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虚者宜甘温益气之品,以补阳配阴,使沉阴散而阴从于阳,即是“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至于阴阳俱虚,气血两伤者,就宜阴阳气血并补。用药以补肾生髓药为本,其次补脾,兼顾气血,尤善用血肉有情之品填精益髓。患者以肾阴虚证候为主时,或兼有轻度出血现象者,治宜滋阴补肾,

    作者:胡乃平;李柳;陈瑶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芪黄口服液治疗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紊乱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芪黄口服液对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紊乱疗效及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影响。方法:7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并用相应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变化,定量检测大便常见的厌氧菌、需氧菌及血浆内毒素。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需氧菌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厌氧菌量明显升高,肠道菌群比例得到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改善,血浆内毒素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芪黄口服液能改善肠道菌群比例,使肠道厌氧菌数量增加,减少肠源性内毒素的产生、吸收,显著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从而达到减轻肝损伤和改善病情。

    作者:贾德兴;许蕾;苏芬;赵建强;于东平;伦秀英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盂肾炎40例

    1996年4月~1999年4月,我们采用黄芪注射液和生脉注射液配合西药抗生素治疗慢性肾盂肾炎40例,并与单用西药抗生素治疗的40例作对照,现总结如下。

    作者:胡家才;涂自斌;李学爽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实现中医药现代化

    中医学有5000年历史,曾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巨大贡献。建国以来,我国三代领导人都曾作过重要的指示,1985年6月20日中央再一次指示:“中医不能丢,必须保存和发展”,组建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加强管理工作,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很大成绩。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我国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有了空前的发展,目前,全国有中医医院2 631所,中医药研究机构170多所,中医药高等院校27所,全国中医药人员51.4万人,中药出口130多个国家,针灸在140多个国家(地区)推广应用。中医药已成为全人类共有的财富。但是,在中医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中医药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缺乏创新,没有重大突破,防病、治病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中医药的优势与特点没有充分发挥等。从总体上看,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落后于国家的要求,落后于人民的期待,也落后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例如,我国是中药的发源地,在国际市场上仅占3%的份额,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而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洋中药却占到97%,几乎垄断了国际中药市场。更有甚者,近年洋中药大举进入中国,抢占国内市场,目前洋中药进口额已超过我国中药出口额。这种情况,令人深感忧虑!因此,我提出一些建议供诸位参考。

    作者:李连达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补肾活血汤对小鼠体外受精及其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汤对女性生殖活动的影响,揭示其治疗不孕的作用机理。方法:以补肾活血汤的兔含药血清作为培养基添加剂,分别与未交配小鼠的精、卵及交配后雌鼠体内回收的2细胞期胚胎共同体外培养,观察小鼠体外受精及早期胚胎体外发育的变化。结果:含药血清加入培养能显著提高小鼠的体外受精率(P<0.01),并可促进其后的各期胚胎发育,尤其对4细胞及8细胞期胚胎的发育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对小鼠体内2细胞期胚胎的体外4细胞发育率无明显影响,而对其8细胞期胚、桑椹胚、囊胚、孵化胚的各期发育率均有明显促进作用(P<0.05或P<0.01)。结论:补肾活血汤具有提高卵子受精率和促进早期胚胎发育的作用。

    作者:杨桂云;王佩娟;贾晓斌;顾奎兴;曹步凯;王晓丽;纪孝萍 刊期: 2001年第07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