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草苁蓉环烯醚萜苷对肝癌大鼠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郑峰;崔香丹;金雪峰;全吉淑;尹学哲

关键词:草苁蓉, 环烯醚萜苷, 原发性肝癌, 抗氧化
摘要:目的 探讨草苁蓉环烯醚萜苷(IGBR)对二乙基亚硝胺(DEN)所诱发的大鼠肝脏癌变过程中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肝癌组和IGBR组,肝癌组和IGBR组一次性腹腔注射200mg/kg DEN,然后给予0.05%的DEN水溶液自由饮水;IGBR组大鼠给予250mg/kg IGBR灌胃.从第12周开始,每4周随机处死大鼠.通过HE染色分析肝脏的病理学改变,用比色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 在诱发大鼠肝癌过程中,IGBR增加肝癌大鼠血清GSH-PX、SOD、CAT活性,降低LDH、GST、MDA活性,并且肝细胞破坏程度比肝癌组轻.结论 IGBR可以通过提高肝组织的抗氧化活性,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轻度认知损害患者中医证型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轻度认知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中医证型特点及与神经心理学特征的关系,实现MCI常用神经心理量表的中医辨证应用,为中医早期干预老年痴呆提供辨证依据.方法 选择武汉三镇(武昌、汉口和汉阳)中心城区、城郊社区以及城乡结合社区11个具有代表性的社区中符合诊断标准的320例MCI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对MCI患者进行认知功能损害评估,参照《轻度认知损害临床指导原则(草案)》中症候诊断标准对MCI患者进行中医辨证.结果 MCI患者的常见证型是脾肾亏虚型,其次为气血不足型、瘀阻脑络型、阴虚阳亢型、痰浊蒙窍型,且复合证型多见;经相关分析发现:①脾肾亏虚型与注意力呈显著正相关,与语言、延迟回忆呈显著负相关;②气血不足型与MoCA得分、MMSE得分呈非常显著负相关;与视空间执行功能、注意力、定向力呈显著负相关;与ADL得分呈非常显著正相关;③痰浊蒙窍型与注意力呈显著负相关;④腑滞浊留型与ADL得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在MCI患者中,脾肾亏虚型、气血不足型与多项认知功能损害关系密切.探讨MCI患者的中医证型与神经心理学特征的相关关系,可以博取中西医之所长,细化MCI患者认知减退症状的中医认识,为临床MCI的中医辨证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石义容;胡慧;王凌;艾亚婷;董新秀;孙凯丽;李梦盈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169例中草药致药物性肝损伤的文献分析

    目的 分析中草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因素、患者因素、临床表现,总结导致肝损伤的中草药品种,为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万方数据库(Wanfangdata)、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1964年1月至2016年7月有关药物性肝损伤的病例报告,并对文献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分析.结果 药物性肝损伤病例报道呈逐年上升趋势.共确定中草药肝损伤文献132篇,病例数为169例,男性79例,女性90例,并明确有14种中草药具有潜在的肝毒性,以何首乌、土三七引起的肝损伤多见.高发年龄段41~50岁(26.6%)及51 ~ 60岁(23.1%).中草药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时间在服药后7天内、2周至3个月内常见.临床表现以厌食厌油、乏力,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尿黄、皮肤巩膜黄染多见.169例患者中好转16例,无好转7例,死亡11例,肝移植2例,痊愈133例.结论 14种中草药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用药过程中应注意.

    作者:肖秀英;张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中医药联合内分泌疗法治疗前列腺癌的研究进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口老龄化步伐的加速,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已在全球范围内呈现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局势.内分泌治疗(Endocrine therapy)始终是前列腺癌防治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难以避免的副作用使得中医药联合内分泌疗法治疗前列腺癌不仅起到协同增强疗效的作用,还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产生,减轻患者痛苦,标本兼治,安全有效,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张瑶;李小江;杨佩颖;贾英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枸杞多糖改善去卵巢大鼠脂质代谢紊乱的作用研究

    目的 通过观察枸杞多糖对去卵巢大鼠血脂、肝脏形态及肝脏中P-GSK-3β和PPAR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究枸杞多糖对去卵巢大鼠脂代谢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 30只SPF级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卵巢组、补佳乐组、枸杞多糖高剂量组及枸杞多糖低剂量组(每组6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脂水平,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组织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肝脏中P-GSK-3β和PPARγ蛋白表达.结果 血脂检测发现,与假手术组相比,去卵巢组TC、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去卵巢组相比,补佳乐组与枸杞多糖高剂量组TC、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枸杞多糖低剂量组LDL-C水平降低(P<0.05).HE染色发现,去卵巢组可见散在的脂肪空泡,枸杞多糖高剂量组脂肪空泡减少.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去卵巢组P-GSK-3β与PPARγ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与去卵巢组相比,补佳乐组与枸杞多糖高剂量组P-GSK-3β与PPARγ表达水平升高(P<0.05或P<0.01).结论 高剂量枸杞多糖可能通过上调肝脏中p-GSK-3β与PPARγ表达改善脂代谢紊乱.

    作者:马艺鑫;宋囡;贾连群;侯爱洁;杨芳;赵宏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基于关联规则挖掘健脾类中药对骨关节炎患者免疫炎症指标的影响

    目的 应用关联规则和统计学方法分析导师刘健教授治疗骨关节炎所用健脾类中药对患者体内免疫炎症及代谢指标的影响,为优化处方提供依据.方法 整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2012年6月至2015年10月骨关节炎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SPSS 22.0和SPSS Clementine 12.0软件Aprior模块分析健脾类中药与炎症免疫及代谢指标变化的关系.结果 共有1414例骨关节炎患者.对其中药处方进行分析,以健脾类中药频率高,前5位分别为茯苓、甘草、陈皮、山药、薏苡仁.设定小置信度为75%,小支持度为20%.经Aprior模块分析得出薏苡仁与茯苓关联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指标上升(置信度88.06%,支持度32.05%),关联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指标下降(置信度84.03%,支持度23.29%),健脾药薏苡仁与活血药鸡血藤组合关联于ESR下降(置信度84.40%,支持度20.16%).健脾药薏苡仁与祛风湿药稀莶草组合与补体C3、C4关联度高;健脾药茯苓、甘草与川牛膝组合与IgA、IgG、IgM关联度高.有薏苡仁组治疗后SOD明显升高,ESR、hs-CRP、IgG、补体C3、补体C4下降(P<0.05或P<0.01);与无薏苡仁组治疗后比较,有薏苡仁组在降低ESR、hs-CRP、补体C3方面优于无薏苡仁组,且能上提SOD水平(P<0.05或P<O.01).与氨基葡萄糖组治疗后比较,有薏苡仁组在降低ESR、hs-CRP以及提高SOD水平上明显优于氨基葡萄糖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健脾类中药薏苡仁、茯苓和甘草与免疫炎症及代谢指标关联度较高,其中薏苡仁在降低ESR、hs-CRP以及提高SOD水平上起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周巧;刘健;忻凌;宋倩;郭锦晨;黄旦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基于关联规则挖掘的国医大师应用桂枝配伍规律的研究

    目的 探索国医大师处方用药规律.方法 以国医大师公开发表或出版的医案医话为研究对象,以成人内服汤剂一日量为示范,采用SPSS modeler 17.0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挖掘国医大师应用桂枝常用药对信息,以及核心药对与疾病的关联.结果 桂枝常与补虚类、活血类、解表类、化湿类、理气类、利水渗湿类、清热类、温里类、收涩类、化痰类等药物联用,如:茯苓,生甘草,炙甘草和白芍等;桂枝配伍的核心药对为桂枝-茯苓,桂枝-生甘草,桂枝-炙甘草,桂枝-白芍;桂枝-茯苓和桂枝-炙甘草两药对在治疗疾病方面频次高的都是心悸;桂枝-白芍和桂枝-甘草两药对在治疗疾病方面频次高的都是痹病.结论 国医大师应用桂枝配伍灵活,常与茯苓,生甘草,炙甘草,白芍组成核心药对,主要治疗心悸,痹病等.

    作者:汪琼;李晶晶;周祯祥;黄芳;韩林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硅对旱盐双重胁迫下甘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程度旱盐双重胁迫下硅对甘草种子萌芽和幼苗生长的调控效应及佳调控范围.方法 通过水培发芽试验,根据生产实践用不同浓度PEG-6000(10%、20%、30%)和NaCl(100,200,300 mmol/L)水溶液模拟干旱和盐双重胁迫环境,设置了1个硅(K2 Si03)浓度(l mmol/L).来研究旱盐双重胁迫下硅对甘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阶段的调控效应及其佳浓度.结果 旱盐胁迫明显的抑制了甘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硅的添加能促进胁迫条件下甘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但这种促进作用因干旱胁迫程度而异,在S2D1 (200 mmol/L NaCl+ 10% PEG)条件下,硅对甘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强.结论 这证实了硅至少直接参与了旱盐双重胁迫下甘草的生理生化过程,从而缓解旱盐害,促进其生长,但硅究竟参与了哪些生理生化过程,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作者:张文晋;解植彩;郎多勇;张新慧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启膈散对食管癌EC9706细胞株抑制树突状细胞成熟的影响

    目的 观察启膈散对食管癌细胞干预树突状细胞成熟的影响.方法 制备条件培养基,用Fie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流式细胞术检测DCs表面标志物,MTT法检测淋巴细胞细胞增殖;LDH释放法检测细胞毒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杀伤力;ELISA检测细胞因子分泌,Western blot检测STAT3蛋白表达.结果 食管癌EC9706细胞条件培养基可以减少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的树突状细胞表达CD80、CD86、CD1a,抑制DCs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和减弱CTL的杀伤力,减少IL-12分泌,增加STAT3蛋白表达和磷酸化;与肿瘤条件培养基相比,启膈散条件培养基组DCs CD80、CD86、CD1a增加,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CTL杀伤作用增强,IL-12分泌增加,STAT3蛋白表达和磷酸化减少.结论 启膈散可以通过STAT3信号通路减弱食管癌细胞上清对树突状细胞成熟的影响.

    作者:吴耀松;任闪闪;陈玉龙;尹素改;金华彬;王朋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正交试验法优选滋补Ⅰ号方的煎煮工艺

    目的 优选中药膏方滋补Ⅰ号方的煎煮提取工艺.方法 以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为考察因素,以黄芪甲苷和芍药苷含量、得膏率为考察指标,采用L.(34)正交试验优选煎煮工艺.结果 正交试验优选的佳工艺均为加10倍量水,每次煎煮1.5h,共煎煮3次.结论 该工艺切实可行,可为进一步扩大中药膏方滋补Ⅰ号方煎煮奠定基础.

    作者:朱涛;岳显可;杜伟锋;申力;石森林;张光霁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北柴胡纯系繁育的加代培养条件研究

    目的 寻找显著缩短北柴胡生长周期的繁殖方法,以快速创制北柴胡特异性纯系材料及遗传分离群体.方法 对北柴胡审定品种川北柴1号进行了土壤基质筛选,及培养盆大小、幼苗种植密度、光照持续时间、培养温度、供水管理六个因素对北柴胡开花时间的影响研究.结果 北柴胡快开花结实的加代条件为:生长基质50%营养土+50%河沙发苗,每颗种苗占地大于200cm2,温度25℃,日持续光照16h,适度供水.结论 运用本研究所得室内加代技术每年可繁殖2.46代北柴胡植株,极大缩短了北柴胡高代纯系材料和新品种育成时间.

    作者:刘丹;余马;舒晓燕;黄晶;侯大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葛根素下调TGFβ抑制乙醛诱导的肝星状细胞凋亡的机理研究

    目的 探讨葛根素对乙醛诱导的人肝星状细胞(HSC)的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及TGFβ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常规细胞培养人HSC,用乙醛诱导细胞凋亡;用乙醛、葛根素处理HSC,采用CCK-8方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RT-PCR方法检测TGFβ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乙醛成功诱导HSC活化增殖,发生凋亡;葛根素(3.0mg/ml)明显抑制乙醛刺激的HSC增殖,抑制乙醛刺激HSC的细胞凋亡,显著降低细胞因子TGFβ的mRNA表达.结论 葛根素抑制HSC活化增殖、通过降低TGFβ mRNA表达水平抑制乙醛诱导的凋亡和发挥抗酒精性肝硬化作用.

    作者:张春燕;陶忠桦;陈川宁;甘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电针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脾胃虚寒证)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电针联合温阳消痞中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脾胃虚寒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筛选60例糖尿病胃轻瘫(脾胃虚寒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电针联合温阳消痞中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片口服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对比分析各组胃排空率及中医临床疗效.结果 经治疗,对照组有效率60%,治疗组有效率83.33%,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胃排空率治疗前、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治疗后胃排空率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电针联合温阳消痞中药治疗,能够提高糖尿病胃轻瘫(脾胃虚寒证)患者的胃排空率,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韩笑;朴春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白屈菜中总生物碱含量的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

    目的 测定白屈菜中总生物碱的含量,为其质量的控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白屈菜红碱为标准品,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白屈菜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 白屈菜红碱在0.016-0.096 mg.rnl-1范围内,回归方程为Y=9.8661X+0.025,r=0.9991,吸光度与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99.93%,RSD =1.79%.结论 该方法准确度好,有一定的专属性,为白屈菜质量的控制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姜华;李军;徐强;冯晴爽;付兴兴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蒙药绍沙-7丸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提高蒙药绍沙-7丸的质量标准.方法 用显微和薄层色谱法对绍沙-7丸中的广枣、木香、丁香、肉豆蔻、沉香、兔心进行显微鉴别,用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丁香酚及没食子酸作为对照品,对木香和丁香进行薄层色谱鉴别.结果 绍沙-7丸在木香和丁香对照品斑点对应的位置具有相同颜色的清晰斑点,阴性无干扰,具有专属性,耐用性好.结论 可用薄层鉴别法对绍沙-7丸木香和丁香鉴别,用显微鉴别的方法对广枣及其它成分进行鉴别,以控制其质量.

    作者:乌汉其木格;敖登其木格;锡林其其格;特格喜白音;阿拉腾其木格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基于数据挖掘的古代痛经方药运用规律研究

    痛经为妇科常见病,严重影响女性生殖生理健康,中医药在其治疗方面积累丰富的经验.运用数据挖掘手段,以对痛经的治则治法及用药规律等进行探讨,从整体上认识痛经的病因病机、临证思路,为痛经中医药治疗提供指导.研究结果表明,关联规则提示,当归、白芍、川芎、肉桂、香附为痛经的常用药物及用药核心.LDA模型分析提示,痛经方药主要包括四个潜在主题,分为血虚血瘀、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气血两虚夹瘀四个证型.聚类分析提示痛经可分为8个聚类.从古籍文献研究结果提示补虚及活血化瘀为治疗古代治疗痛经的核心,“因瘀致痛”、“因虚致痛”为发病关键,活血化瘀、益气养血为治疗痛经的核心大法,用药宜补中有泄,标本兼治.古代痛经用药证治经验为现代痛经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作者:郑玮琳;翁衡;梁雪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基于ROST-CM文本分析骨关节炎的中医证候及用药规律

    目的 从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挖掘骨关节炎的中医证候特点及用药规律.方法 应用ROST Content Mining分析工具,经文本格式转化、词频分析和语义网络对骨关节炎相关文本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结果 骨关节炎是以肝肾亏虚为核心,兼夹血瘀、脾虚、痰湿等的虚实夹杂讧.中成药以强筋健骨为核心,常用有正清风痛宁、白芍总苷、肿痛安胶囊、仙灵骨葆胶囊、壮骨关节丸等.中药以补肝肾、活血化瘀、祛风除湿为核心,常用有牛膝、当归、川芎、独活、红花等.结论 本研究应用文本挖掘方法初步阐明了骨关节炎的中医证候特点和用药规律,可为本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作者:吴斌;李延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和模糊评价法在口服新剂型处方优化中的比较研究

    目的 以清降咀嚼片为例,将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处方优化中的应用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得到较优评价方法.方法 以外观、口感和硬度为评价指标,对咀嚼片的填充剂、甜味剂、酸味剂、芳香剂的用量进行筛选和优化,分别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与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对数据进行处理,计算总评分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依照模糊综合评价法处理所得优处方制备得到的清降咀嚼片,片外观圆整光滑无花斑,口感良好,硬度尤适宜咀嚼,各指标均较多指标综合评价法优.结论 在口服新剂型的处方筛选优化中,模糊综合评价法较多指标综合评价法所得结果准确性更高,重复性好.

    作者:朱光媚;王文津;王萌;王亚静;王婷婷;李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知母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 研究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中黄酮类化学成分,探索其性味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ODS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知母水提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核磁、质谱等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芒果苷(1)、皇冠苷A(2)、异牡荆素(3)、telephioidin (4)、新芒果苷(5)、2,6,4’-trihydroxy-4-methoxybenzophenone (6)、鸢尾酚酮-2-0-β-D-吡喃葡萄糖苷(7)、鸢尾酚酮-3-C-β-葡萄糖苷(8)、牡荆素(9)、鸢尾酚酮(10)、异芒果苷(11).结论 化合物4、7、8为首次从百合科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为首次从知母属中分离得到.

    作者:杨炳友;张晶;王姑师;刘艳;匡海学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健脾清化方对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亚群的干预作用

    目的 观察健脾清化方对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外周血CD4+CD28-及CD4+ CD25+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67例AIH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3例给予基础保肝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34例在基础保肝及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给予健牌清化方(由泽泻、生黄芪、草决明、赤芍、荷叶组成),疗程均为6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外周血CD4+ CD28-及CD4+ CD25+T细胞群的比例,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健脾清化方可以明显降低对AIH患者外周血CD4+ CD28-T细胞群的比例及TNF-α水平,并可提升CD4+ CD25+T细胞群及IL-10水平,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 健脾清化方可能通过调整AIH患者外周血CD4+ CD28-及CD4+ CD25+T细胞群比例改善患者整体免疫失衡状态.

    作者:刘光伟;赵文霞;刘江凯;张岚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河南3地区不同采收期连翘果实和叶中多酚类化合物的积累动态研究

    目的 探索不同采收期连翘多酚类成分积累及药材品质动态变化规律,为确定连翘合理采收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显色法以连翘酯苷A计,建立连翘多酚类化合物的可见分光光度测定方法.结果 在6月中旬至10月底连翘采收期内,果实和叶中多酚类的生物累积具有同步相关性,先有一个轻微的上扬然后呈现逐渐下降的规律性变化.结论 根据多酚类的含量测定结果卢氏连翘以7月采收为宜,另外两地区连翘以8月采收为宜,所建方法简便、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连翘药材的质量检测,为其开发利用提供新参考.

    作者:刘明;王慧森;李更生;逯璐 刊期: 2017年第04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