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净;王少峰
对先后收治的54例患者分甲氨喋呤(MTX)单次注射(A组)、米非司酮口服(B组)及米非司酮配伍甲氨喋呤联合治疗(C组)进行比较.结果:3组成功率分别为60%,78.5%、90%;3组在年龄、孕龄、治疗前血β-HCG值和异位妊娠包块直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认为米非司酮配伍甲氨喋呤对异位妊娠疗效好,副作用小,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徐建妹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恶性肿瘤患者骨转移的发生率比较高,一旦癌肿转移到骨,控制骨痛及改善患者余生的生活质量是医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1].转移性骨肿瘤疼痛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药物及核素治疗,其中常用的姑息疗法是放疗[2].对于局限的骨转移灶,放疗可起到很好的镇痛作用.但对于广泛多发的骨转移灶,放疗的作用是有限的.而核素治疗可以更广泛和持久地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3,5].利用放射性药物治疗骨转移癌和缓解肿瘤骨转移引起的疼痛,是近年来治疗核医学发展快的领域之一.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放射性药物对骨转移癌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对转移病灶有明显缩小、消退作用[1,3,6],同时也发现有几个方面的问题应引起注意,现分述如下.
作者:桑士标;李清茹;吴翼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对385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尤其是肾损害相关因素以及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999年至2003年过敏性紫癜患儿占住院患儿的比率分别为0.41%、0.62%、0.76%、0.79%、1.22%.(2)诱因:感染235例,占61.03%,进食特殊食物79例,占20.52%,接触过油漆20例,占5.19%;其他诱因51例,占13.25%.(3)出现肾脏症状181例,发生率为47.01%;79例皮肤紫癜者15例出现肾损害,占18.99%;76例皮肤紫癜加关节症状者,21例出现肾损害,占27.63%;128例皮肤紫癜加消化道症状者中78例发生肾损害,占60.94%;103例皮肤紫癜加消化道症状加关节症状者中63例发生肾损害,占61.16%(P<0.005).(4)362例治愈好转,占94.03%.6例血C3降低者中2例分别在1~2年后出现典型的SLE表现.结果表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患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以感染为诱因占首位;早出现肾外症状愈多,发生肾损害的可能性愈大;HSP 早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有助于及早发现肾损害.
作者:朱国际;魏燕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电子喉镜手术前后声学参数的变化与手术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Dr.Speech 3.0软件,对329例声带息肉、声带小结患者于电子喉镜手术术前及术后10 d、20 d、30 d分别发稳态元音([ae])、([i:])、([ɑ:]),并进行声学测试,与已建立的正常嗓音和病理嗓音数据库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判断电子喉镜手术的疗效.结果在329例声带小结、声带息肉患者中,其主要的声学参数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及噪音能量(NNE)手术以后均明显较术前降低(P<0.05),尤以NNE的敏感性高.结论 jitter 、shimmer、NNE值的变化对手术疗效的观察与评判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建群;高下;王健;陈峰;杨烨;胡宇虹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来源于人脐血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分化成神经元样细胞的可行性,以及在体外分离、纯化和扩增的条件.方法无菌条件下收集正常足月剖腹产胎儿的脐带血,经肝素抗凝,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脐血的单个核细胞,以偏酸性的MesencultTM作为培养基进行培养和纯化,获得贴壁细胞,取扩增第三代后的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诱导分化.用免疫荧光标记方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标记物.结果来源于脐血的单个核细胞种植于特定的培养基中后,可产生贴壁细胞,主要表现为破骨样和间充质样细胞;传3代后,这些细胞可得到纯化、扩增;免疫组化标记显示经诱导后的MSCs表达神经丝蛋白(NF)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结论源于脐血的MSCs在体外可以培养、扩增,并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可作为神经干细胞的来源而用于实验研究和临床.
作者:喻永涛;惠国桢;陈镭;陆华;苗宗宁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临床指标与出血的关系. 方法对76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出血情况和临床指标进行分级评分,然后进行非参数等级相关分析和多分类有序反应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按标准化回归系数的绝对值大小排列为内镜总分(3.051108,P<0.01)、凝血酶原活动度(-1.090042,P<0.05)、肝功能Child-Pugh评分总分(0.306172,P<0.15).结论出血分级的影响因素按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内镜总分、凝血酶原活动度、肝功能Child-Pugh评分总分.
作者:唐净;王少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74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按血清胆酸的变化分低、中、高3组,分别对3组临床症状、肝功能、分娩方式和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ICP患者血清胆酸>50 μmol/L组肝脏受损严重,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高(92.3%).认为血清胆酸测定对ICP的诊断、病情判断及预后有参考价值.
作者:谭丽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将70例临床诊断为病理性黄疸的患儿分成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加用微生态制剂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黄疸消退时间,同时做血清胆红素值治疗前后的比较.结果:两组患儿临床黄疸消退时间比较及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测定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认为加用微生态制剂对新生儿黄疸有满意的疗效.
作者:金忠芹;武庆斌;孙斌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将5个厂家生产的在有效期内的头孢他定粉针溶配于0.9%的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利用GWJ-3微粒检测仪测定每1 ml复配液中所含不溶性微粒数.结果:复配后有2个厂家生产的头孢他定粉针不含25 μm以上的微粒,占样品总数的40%,10 μm以上粒子数<20粒/ml的及25 μm以上的粒子数<2粒/ml的达到100%.结果表明,各样品复配后的注射液基本符合中国药典(2000版)对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的限度要求,但不同厂家的产品差异很大.
作者:邹建华;张永刚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对34例阻塞性黄疸(恶性19例,良性15例)应用1.5T磁共振成像仪进行常规MRI,2D HASET序列MRCP检查.结果:MRI和MRCP对阻塞性黄疸定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6%和100%,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8.2%和82.3%,MRI+MRCP定性诊断准确率提高到94.1%.结果表明,高场强MRCP对阻塞性黄疸具有重要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结合MRI和MRCP可提高定位和定性诊断准确率.
作者:许建铭;范觉昕;须同禄;罗健君;刘仁坚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将61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实验组给予氟西汀10 mg/d,每晚睡前口服,西沙比利5mg每餐前口服,3次/d;对照组单用西沙比利5 mg,每餐前口服,3次/d.两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期间均停用其他药物,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的第2、4、6、8周及随访时(第12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实验组治疗2周、8周、12周时的总有效率分别为36%、88%和85%,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32%和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果表明,氟西汀联合西沙比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黄福娟;丁宇栋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CDFL技术对5例成人原位肝移植患者进行术前评价、术后监测,观察受体供肝门静脉、肝动脉、肝静脉、胆管及移植肝周围的情况;利用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技术对门脉、肝动脉、肝静脉血流进行检测;及时发现血流参数的变化及狭窄、血栓等并发症.结果:5例肝移植病例中,术后近期门脉流速增加,肝硬化组较非肝硬化组恢复时间长,术后1个月后门脉、肝静脉吻合血流流速加快,吻合口轻度狭窄4例,肝动脉栓塞1例,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证实移植肝排斥1例.认为CDFI技术可用于移植肝手术前后的血流检测,动态观察血流参数的变化,早期发现血管并发症.
作者:张伟民;包作伟;时常乐;朱亚青;吴国祥;何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采取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太仓市1993年至2003年的死亡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太仓市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人数91例,死亡率平均为267.7/105,1~4岁是意外死亡的高发年龄段;溺水和意外窒息是意外死亡的第一、二位死因.认为根据该地区的环境特点、儿童的年龄特点,加强对家长的健康宣教及建立和完善意外伤害的社会急救体系等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儿童意外伤害的死亡率.
作者:张玉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胃癌及癌旁组织中EGFR和Ki-67抗原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胃癌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间的关系,从而探讨其对胃癌的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48例胃癌及癌旁组织、86例胃良性疾病中EGFR和Ki-67的表达.结果 (1)胃癌和癌旁组织EGFR、Ki-67呈高表达.(2)EGFR表达与胃癌生长方式、组织学分类、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与否及PTNM分期有关;Ki-67表达与胃癌的生长方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与否及PTNM分期无关,仅与组织学分类有关.结论 (1)EGFR和Ki-67的检测对胃癌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癌旁组织显示增殖活性增高的趋势,显现出增殖不稳定状态,具有癌变可能.因此对胃癌患者行手术治疗时,应注意原发灶的切除范围,大限度地减少残留病灶的可能性.
作者:严辉;陈卫昌;蔡衍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分析1992年12月至2002年12月收治的52例外伤性脑室出血的临床资料.52例(其中GCS≤5分30例)中,手术治疗44例,开颅清除血肿后置脑室外引流22例,单纯行脑室外引流并使用注入尿激酶治疗22例;保守治疗8例.结果死亡11例,存活4例,经随诊6个月~3年,其中29例恢复正常.认为及时行脑室穿刺外引流+尿激酶治疗,可解除急性脑室出血而致的全身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周仲明;黄法初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人退变髓核细胞的原代培养,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并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至细胞内,观察基因在细胞内的表达情况.方法培养人退变髓核细胞,建立体外髓核细胞培养模型,同时进行细胞活力测定,并用腺病毒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至髓核细胞内,观察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1)人退变髓核细胞贴壁及生长的速度均十分缓慢;(2)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及传代,细胞活力逐渐降低;(3)转染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髓核细胞可以持续发出绿色荧光达4周.结论 (1)兔腰椎间盘髓核细胞的生长能力较弱;(2)外源性的基因可以在髓核细胞内得到持续的表达.
作者:刘巍;唐天驷;李涛;史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2000年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收治胎盘多发性贫血性梗死致死胎1例,现报告于下.1 临床资料患者27岁,G1P0G38周死胎临产,RSP,轻度妊高征,于2000年2月23日下午5时入院.妊娠史:妊娠48 d时曾行人流术,但手术失败,妊娠2个月时第2次行人流术,仍未成功,之后任其妊娠,妊娠38周时产检无异常情况,2 d后自感胎动频繁,继之胎动消失入院.
作者:李红英;徐萍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资料,用美兰标记法检测前哨淋巴结15例,采用石蜡连续切片法作出病理诊断.结果美兰注射法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灵敏度为87.5%(7/8),准确率为80%(12/15),假阴性率为12.5%(1/8).结论美兰注射法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对乳腺癌腋淋巴结的转移状况有一定的提示意义;术前彩超有助于对乳腺肿块的定性及腋淋巴结转移状况的判断.
作者:蒋国勤;曹华;吴浩荣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82例高血压、脑血管病变、糖尿病老年患者行颈动脉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39例高血压患者中,31例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粥样斑块形成,发生率为79.49%;25例脑血管病变患者中,16例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粥样斑块形成,发生率为64.00%;1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5例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粥样斑块形成,发生率为50.00%;8例糖尿病患者中,3例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粥样斑块形成,发生率为37.50%.结果表明:高血压、脑血管病变、糖尿病老年患者多继发颈动脉粥样斑块;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对其进行形态学评价,为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老年血管性病变患者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林和平;查月琴;沈卫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Tamoxifen(TAM)和60Coγ线照射对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及凋亡影响.方法用3H-TdR掺入法测定TAM单用以及和60Coγ线联用对脑胶质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TAM和60Coγ线照射对脑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结果 TAM对脑胶质瘤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TAM与60Coγ线联用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TAM能诱导细胞凋亡,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表现为核固缩或核碎裂,可见凋亡小体. 结论 60Coγ线和TAM联用在体外能有效地抑制脑胶质瘤细胞的生长.
作者:宁萍;刘芬菊;黄辉;陈剑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