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峥峥
名老中医吴廷扬先生擅长治疗肾脏疾病,形成了宝贵且独特的中医治疗体系,本文试对此进行探讨和分析,以便为中医药治疗肾脏疾病提供较好的参考.
作者:蔡伟杰;吴兆怀 刊期: 2017年第09期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的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或大便性状改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并且无可以解释其症状的形态学或血清生化指标的改变,全球有许多患者受其困扰.然而对于肠易激综合征的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显著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并且往往只能消除部分症状.因此从我国的传统医学中,找寻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方案,不失为一个好的探索方向,现就近年来国内对于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病因病机认识、中医内治方法及中医外治方法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方俊;刘惠武;邝晶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通过调查我院肿瘤内科2016年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临床应用状况,分析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初步解决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肿瘤内科2016年1~12月使用过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住院患者进行总结分析,并对实施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30名责任护士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汇总分析.结果:肿瘤内科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使用频率从高到低依次是穴位按摩、艾灸、穴位贴敷、耳穴贴压、中药熏洗、中药外敷等;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应用针对的症状依次为恶心呕吐、乏力、盗汗、纳差、便秘、失眠、疼痛等;而无临床医嘱、护理人员缺编、中医基础知识不扎实是临床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应用受限的主要原因.结论: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疗效显著,中医发展前景宏大,但需加强医务人员中医意识、中医底蕴,加强中医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且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也将有利于中医护理工作的实施.
作者:郑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对于先兆流产的治疗,中医已有千百年的历史,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近年来,中医治疗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治疗方法,而是与现代医学研究相结合,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为临床对先兆流产的治疗提供科学指导,本文对近年中医相关文献中提及的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杨阳;尚玉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中频电刺激联合耳穴贴压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阳性反应点.方法:选取7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观察组,7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体检,中频电刺激联合耳穴贴压仅对观察组进行治疗.结果:①治疗前观察组耳穴阳性反应点个数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耳穴阳性反应点个数较治疗前减少(P<0.05).②治疗前观察组颈椎、枕、心、神门、肾、交感、皮质下等7个耳穴出现频数和电位变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上述反应点出现的频数和电位变量均呈下降趋势(P<0.05).③治疗后观察组较治疗前ESCV评分上升显著(P<0.05),PSQI评分下降显著(P<0.05).结论:①颈椎、枕、心、神门、肾、交感、皮质下等7个耳穴与椎动脉型颈椎病存在相关性.②中频电刺激联合耳穴贴压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张海芳;于志峰;傅琳洁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中风恢复期的中医康复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中风恢复期患者7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护理前和护理后抑郁情绪、焦虑情绪;护理前和护理后NIHSS评分、吞咽试验评分、FMA评分、ADL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抑郁情绪、焦虑情绪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抑郁情绪、焦虑情绪改善幅度更大(P<0.05).护理前两组NIHSS评分、吞咽试验评分、FMA评分、SF-36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NIHSS评分、吞咽试验评分、FMA评分、ADL评分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中风恢复期的中医康复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减轻抑郁情绪、焦虑情绪,改善吞咽、肢体功能,促进生活质量的提升,值得推广.
作者:邓卫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分型在治疗广泛性焦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广泛性焦虑症患者88例,按照中医证候,辨证分型并给予中药方剂进行治疗,疗程为6wk,通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疗效,通过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副反应情况.结果:各型患者治疗后HAMA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88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5.23%;根据不良反应量表(TESS),88例患者中有1例出现便秘,3例出现腹泻,2例出现胃脘胀满,以上患者通过对症处理均缓解,未影响治疗进程.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广泛性焦虑症具有显著的疗效,安全性高,适合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刘坚鹏;连晓玲;郑汉龙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小儿推拿联合双歧杆菌治疗新生儿胃肠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2015年7月~2016年12月诊治的新生儿胃肠不耐受者中抽取6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遵循随机抽签方式分组,观察组(n=32)应用小儿推拿联合双歧杆菌治疗,对照组(n=32)单纯应用双歧杆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胃肠不耐受情况.结果:观察组呕吐、喂奶前胃潴留症状消失率分别是90.63%(29/32)、84.38%(27/32),治疗后的进奶量(323.45±47.15)mL/d,体质量增加幅度(187.25±33.48)g;照组呕吐、喂奶前胃潴留症状消失率分别是62.50%(20/32)、53.13%(17/32),治疗后的进奶量(258.65±65.14)mL/d,体质量增加幅度(154.70±28.46)g;上述指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小儿推拿联合双歧杆菌治疗新生儿胃肠不耐受的临床效果值得肯定,可有效改善新生儿胃肠功能,增加体质量,并消除呕吐、胃潴留症状等,可借鉴.
作者:杨金凯;罗洁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探讨手法推拿结合电针疗法运用于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SF-36的评分进行分析.方法:从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随机选取14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手法推拿治疗,观察组则在手法推拿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电针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的效果以及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两组SF-36的评分均有所提高,但观察组的提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手法推拿与电针治疗相结合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黎建海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与除风益损汤联合对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术后创面愈合及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使用丝裂霉素C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除风益损汤.比较两组术后创面愈合、复发率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创面愈合用时明显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使用丝裂霉素C与除风益损汤联合治疗,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缩短,复发情况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作者:黄智英;黎春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针灸推拿分期施用对脊椎病患者颈椎曲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76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8例,两组均接受牵引治疗,对照组在牵引治疗基础上加用推拿疗法,观察组在牵引治疗基础上实施针灸推拿分期施用治疗,对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颈椎曲度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与对照组的76.32%相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颈椎生理曲度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颈椎生理曲度均有改善,观察组治疗后颈椎生理曲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推拿分期施用治疗颈椎病效果满意,可改善颈椎生理曲度,快速缓解病情,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作者:杨举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复方清胰汤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10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2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抽签法分成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复方清胰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及各项检查指标(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结果:观察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与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清胰汤治疗急性胰腺炎效果显著,各项临床症状、指标缓解时间明显缩短,提高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涛;武永升;赵春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分析针灸结合精神肌肉电刺激治疗脑梗死后吞咽困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脑梗死后吞咽困难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针灸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吞咽困难评分量表比较方面,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脑梗死后吞咽困难的过程中,针灸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的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弥补传统治疗手段的缺陷,治疗效果较高,值得进一步加强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胡晓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欧阳铸研究员认为反流性食管炎乃属中医食噎范畴,多因痰气交阻、郁而化热所致,主张从解郁化痰、清热降逆入手治疗,肝胃郁热证,用四逆金铃汤加减;肝胃痰热证,用小陷胸汤加味;肝胃湿热证,用清湿和中汤加减.
作者:苏联军;周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对针灸联合推拿与单纯推拿方法治疗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06例颈椎病的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仅采用推拿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比对照组的66.0%%明显要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针灸联合推拿对患颈椎病的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德坤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热敏灸配合频谱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104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2例.对照组单用热敏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频谱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及头晕、头痛等症状评分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略高于对照组的92.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头晕与头痛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头晕与头痛评分分别为(2.87±0.35)分、(2.79±0.42)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5±0.58)分、(4.29±0.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配合频谱可改善颈椎病患者头晕、头痛等症状,提高颈部活动度,消除或缓解颈部压痛,改善精神状态,帮助其早日从事正常工作,值得推广.
作者:何珍娥;谭春娣;杨庆员 刊期: 2017年第09期
慢肾风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劳倦太甚、饮食不节、情志不遂等引起肺、脾、肾虚损,气血阴阳不足.以倦怠乏力、腰痛、水肿、蛋白尿、高血压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相当于西医学中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水肿为典型临床表现,大多数慢性肾炎患者反复出现水肿,而且越来越重,后发展成关格(尿毒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我科在传统中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益肾利水方穴位贴敷辅助治疗慢肾水肿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陈颖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针刺四缝穴配合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越鞠丸加减方治疗小儿疳证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小儿疳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越鞠丸加减方口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刺四缝穴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所有患儿治疗时间均为4wk,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积分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治疗后各症状及体征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3.3%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0.0%(P<0.05).结论:针刺四缝穴配合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越鞠丸加减方可显著提高小儿疳证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俏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究手四针与常规针刺颈夹脊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5例.观察组实施手四针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30d后临床疗效和疼痛程度.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22%(37/4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4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VAS评分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针刺颈夹脊治疗相比,对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实施手四针疗法,能提高临床疗效,减轻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廖柏丹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内科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接待的14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7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内科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1倒不良反应;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治疗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食管反流病经中医内科治疗,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王艳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