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心病患者血清Lp-PLA2水平、颈动脉IMT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

孙晓晖;陈楚;吴晓晖

关键词:脂蛋白磷脂酶A2, 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 冠心病
摘要: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脂蛋白磷脂酶A2 (Lp-PLA2)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依据冠脉造影结果将122例CHD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0例)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0例)三组,40例非CHD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Lp-PLA2水平,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IMT,分析血清Lp-PLA2水平、颈动脉IMT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三组CHD患者血清Lp-PLA2和颈动脉IMT均高于对照组(P<0.01).双支病变和多支病变的CHD患者血清Lp-PLA2和颈动脉IMT均高于单支病变者(P<0.05).CHD患者冠脉病变支数与血清Lp-PLA2和颈动脉IMT均呈正相关(r=0.74,r=0.57,P<0.01),CHD患者颈动脉IMT与血清Lp-PLA2呈正相关(r2 =0.59,P<0.01).结论 血清Lp-PLA2水平及颈动脉IMT可作为判断CHD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江苏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成功介入治疗产后卵巢动脉瘤破裂患者一例

    产后出血是引起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产后卵巢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腹膜后血肿十分罕见,我院2013年10月收治1例因卵巢动脉瘤破裂致腹膜后巨大血肿的产妇,现将临床诊治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超萍;钱志红;王传杰;杨士荣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负荷剂量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目的 评价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脑梗死患者160例均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A组,第1天口服氯吡格雷300 mg+阿司匹林300 mg,以后服用氯吡格雷75 mg/d+阿司匹林100mg/d)和标准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B组,氯吡格雷75mg/d+阿司匹林100mg/d)治疗.评估给药后1周和1个月内的临床疗效和NIHSS和Barthel指数,检测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小板聚集率变化,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A组脑梗死复发率、hsCRP和血小板聚集率、NIHSS和Barthel指数均低于或小于B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使用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可有效缓解脑梗死患者卒中进程,降低血浆hsCRP水平,改善预后,临床不良反应小.

    作者:祝小燕;朱晓云;周帅;耿留珍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手术治疗食管及食管胃结合部双源癌23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食管及食管胃结合部双源癌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食管及食管胃结合部双源癌患者的临床资料.23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经颈、右胸、腹三切口根治术7例,经右胸、腹二切口根治术9例,经左胸一切口根治术7例.结果 23例患者术中出血100-300ml.术后并发喉返神经损伤1例,乳糜胸1例,胃排空障碍1例,经对症处理后治愈.23例患者平均住院(21.6±3.5)d,均治愈出院.随访3-45个月,死亡6例.结论 食管及食管胃结合部双源癌虽病情较为复杂,应积极手术治疗.管状胃能有效替代食管,术后肠内营养的应用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蒋志华;李峰;郁珲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传统检测指标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评价心电图、心肌损伤标志物及传统冠心病(CHD)危险因素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急性胸痛患者139例,冠状动脉造影明确冠状动脉情况,同时收集患者心电图、心肌损伤标志物及伴有的危险因素(吸烟、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根据上述资料将患者分为四组:A组36例,患者有症状,心电图有异常表现,且心肌损伤标志物异常;B组50例,患者有症状,心电图有异常表现,但心肌损伤标志物无异常;C组23例,患者有症状,但胸痛发作时心电图无明显改变,患者有>2个危险因素;D组30例,患者有症状,但胸痛发作时心电图无明显改变,患者有≤2个危险因素.比较各组患者ACS的发生率.结果 139例中,心肌梗死患者4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65例,非心源性胸痛(NCCP)患者29例.A、B、C和D组ACS发生率分别为100.0%、84.0%、69.6%和53.3%.联合心电图及心肌损伤标志物诊断ACS的敏感性为73.6%,特异性为91.0%.结论 心电图及心肌损伤标志物在ACS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敏感性较低.对于心电图及心肌损伤标志物均正常的患者,合并危险因素数量在ACS早期诊断中价值不大.

    作者:唐春平;刘燕荣;沈琴;袁亮;桂鸣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妊娠晚期肝功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妊娠晚期肝功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住院分娩妊娠晚期(孕28周以上)HBsAg阳性孕妇90例(A组)和同期住院的HBsAg阴性妊娠晚期孕妇171例(B组)肝功能变化及妊娠结局资料.结果 两组肝功能指标异常发生率相仿(P>0.05);两组间剖宫产率及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感染对妊娠晚期影响程度较轻,对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

    作者:孙鸿展;杨莉莉;唐璟;肖丽;沈美龙;咸建春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肝素雾化吸入减少脾切除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疗效

    目的 探讨肝素雾化吸入减少脾切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疗效.方法 脾切除术后患者126例,术后随机选择使用肝素雾化吸入(A组,54例)或氨溴索雾化吸入(B组,72例)治疗,比较两组术后5d排痰量、血气分析、凝血指标和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 A组雾化吸入5d总排痰量多于B组[(25.66±4.83) mlvs.(17.31±3.43) ml](P<0.01);雾化吸入第5天,A组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合指数均高于B组[(103.6±20.6)mmHg和(555.4±59.2)mmHg vs.(95.1±17.6) mmHg和(489.3±43.5) mm Hg] (P<0.05).A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B组[1.85% (1/54) vs.6.94%(5/72)](P<0.05).A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D-二聚体改善优于B组(P<0.05).结论 脾切除术后使用肝素雾化吸入能明显促进患者排痰,改善通气功能,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作者:王小燕;韩旭东;孙海峰;张丽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对药物难治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TN),目前普遍选择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但对于老年ITN患者,考虑到手术的风险以及患者的接受程度,临床均推荐经皮穿刺技术或放射外科治疗.本文总结MVD治疗老年性ITN临床效果.

    作者:蒋栋毅;王之敏;陈寒春;杨德宝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糖尿病足部健康行为的影响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糖尿病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常用的肾脏替代疗法之一,而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也是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我国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足认知度低、足部自我护理、接受教育及指导情况较差,且有关透析患者足部护理情况报道极少[4].本研究对血液透析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行系统足部护理教育并指导,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薛颖芝;薛勤;唐伟;陈华;张英姿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用直形器械行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单孔腹腔镜手术已渐渐成为现阶段具可行性的无瘢痕手术[1].本文总结96例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术中护理配合.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单孔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96例,男32例,女64例,年龄23-72岁.

    作者:李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对吗啡戒断大鼠脊髓磷酸化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对吗啡戒断大鼠脊髓磷酸化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均分为吗啡依赖组(MD组)、吗啡戒断组(MW组)、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和对照组(C组).MD、MW、DEX组建立吗啡依赖模型.MW组和DEX组腹腔注射纳洛酮4mg/kg激发吗啡戒断反应.注射纳洛酮前30 min,DEX组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3μg/kg.注射纳洛酮后1h内观察大鼠戒断反应和痛觉异常反应.处死大鼠,取脊髓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CREB的表达.结果 与MW组比较,DEX组戒断症状评分和促诱发痛评分均降低(P<0.05);与C组比较,MW组大鼠脊髓背角p-CREB表达上调(P<0.05);与MW组比较,DEX组大鼠脊髓p-CREB表达下调(P<0.05).结论 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可能通过抑制脊髓p-CREB的表达而减轻吗啡依赖大鼠戒断反应.

    作者:郑国龙;刘海林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分水岭脑梗死的MR表现及血管造影分析

    目的 探讨分水岭脑梗死(WI)的MR特征及其与脑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95例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证实的急性WI患者的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R显示皮层前型(AWI)14例,皮层后型(PWI)23例,皮层下型(IWI)42例,混合型(MWI) 16例.95例中,脑血管狭窄或者闭塞70例(73.7%),无明显狭窄25例(26.3%);23例患者有2处以上狭窄,共93条责任血管.结论 脑分水岭梗死有其特征性的发病部位和MR表现,与脑血管狭窄或闭塞密切相关.

    作者:程大文;高玲;沈广澍;王庭红;冯克;仇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纤维化指标变化及其相关性

    目的 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心肌纤维化指标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60例HCM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和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水平,并与心脏彩超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HCM组血清PⅢNP和TGFβ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2827.6±2185.4) ng/L vs.(6447.3±1376.4) ng/L和(6127.8±1726.7)ng/Lvs.(4226.2±1347.7) ng/L] (P<0.01).HCM组血清PⅢNP与TGFβ1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59,P<0.01).左室射血分数是PⅢNP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血清PⅢNP和TGFβ1水平间接反应心肌纤维化程度,可作为临床筛查指标.

    作者:颜玲玲;郝晶;宋宁;周芳;张海峰;夏耘;徐东杰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血乳酸与乳酸清除率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乳酸清除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98例,测定入院时及治疗后12 h动脉血乳酸,计算12h乳酸清除率.以12 h乳酸清除率为界限分为高乳酸清除率(≥10%,A组,131例)组和低乳酸清除率(<10%,B组,67例)组,比较两组多脏器功能衰竭(MOFS)及病死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治疗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MOFS发生率低于B组(30.54% vs.73.13%)(P<0.01);A组病死率低于B组(22.90% vs.68.66%)(P<0.01).结论 约35%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入院时处于高乳酸血症状态;12h乳酸清除率可作为评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作者:王建君;周立平;吴达;蒋宽;许文辉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右美托咪定减轻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产妇寒战反应的效果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减轻腰-硬联合麻醉寒战反应的效果.方法 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择期剖宫产术的产妇90例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D)组、曲马多(T)组和对照(C)组.胎儿娩出即刻,三组产妇分别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4 μg/kg、曲马多1 mg/kg和等容量生理盐水.比较寒战发生情况,记录围麻醉期循环、呼吸和耳温的变化,记录患者舒适度和镇静程度评分以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术中循环、呼吸和耳温的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与C组相比,D组、T组产妇给药后寒战发生率降低(10.0%和13.3%vs.46.7%)(P<0.05).D组的产妇舒适度和镇静评分优于其他两组(P<0.05).T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和曲马多均可有效减轻剖宫产产妇腰-硬联合麻醉期的寒战反应,但右美托咪定的不良反应少.

    作者:李朝光;徐一刚;吴艳;孙杰;钱燕宁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非对称性双额叶脑挫裂伤7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颅内压监测联合偏侧性冠状开颅治疗非对称性双额叶脑挫裂伤的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符合纳入条件的非对称性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术前或术中置入颅内压探头,采用偏侧性冠状开颅,术中序贯清除主侧额颞部、对侧额部挫伤脑组织及血肿,并大骨瓣减压.结果 术后脑肿胀死亡4例,存活74例.根据伤后3个月GOS评分评估预后,恢复良好45例(60.8%),中残16例(21.6%),重残8例(10.8%),植物生存4例(5.4%),死亡1例(1.4%).结论 颅内压监测联合偏侧性冠状开颅可以个体化设计手术入路,减压充分、暴露良好,对颅内压的控制更精确.

    作者:祝海平;孔刚;陈进;朱业余;徐宏;程恺远;殷昊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低级别脑胶质瘤异柠檬酸脱氢酶突变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 分析异柠檬酸脱氢酶(IDH)1/2突变在低级别脑胶质瘤中与患者生存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焦磷酸测序的方法检测89例低级别脑胶质瘤样本中IDH1/2突变状态,分析IDH1/2突变在低级别脑胶质瘤中的发生频率,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与单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IDH1/2突变与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有67例(75.3%)低级别脑胶质瘤样本存在IDH1突变,3例(3.4%)样本有IDH2突变.携带IDH1/2突变的低级别脑胶质瘤患者较IDH1/2野生型患者有较长的无进展生存期(P<0.05)和总生存期(P<0.01).结论 IDH1/2突变在低级别脑胶质瘤中高频存在并可作为预后评估的生物学标志物.

    作者:韩桂保;颜伟;尤永平;陈松清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子痫前期患者血清YKL-40、CXCL10变化及意义

    目的 分析子痫前期患者血清软骨糖蛋白40(YKL-40)、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水平,探讨子痫前期的发生与炎症反应及免疫反应关系.方法 选取子痫前期患者45例,其中重度子痫前期25例(A组),轻度子痫前期20例(B组);对照组为正常妊娠孕妇40例(C组)和正常未孕妇女40例(D组).用ELISA法检测血清YKL-40和CXCL10水平.结果 A、B、C、D组血清YKL-40分别为(10475.50±4444.42) pg/ml、(6446.14±1902.11) pg/ml、(1301.67±347.24) pg/ml、(1087.98±420.39) pg/ml;CXCL10分别为(147.30±14.52) pg/ml、(136.62±16.20) pg/ml、(96.20±9.42) pg/ml、(81.10±8.24) pg/ml;A、B、C组YKL-40、CXCL10的表达高于D组(P<0.05),A、B组增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痫前期患者YKL-40和CXCL10增高;YKL-40与子痫前期的严重性相关.

    作者:孔祥;郑英;卢丹;赵群;王志学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经肛门肠壁下牵局部切除直肠中下段巨大广基息肉的28例临床分析

    目的 评估经肛门丝线缝合肠壁下牵局部切除直肠中下段巨大广基息肉(直径>2 cm)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 通过对28例经肛门丝线缝合肠壁下牵局部切除直肠中下段巨大广基息肉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28例病变直径2-4 cm.息肉距齿状线1 5cm者15例,6-11 cm者13例.28例病变完整切除,切除标本基底及边缘均无病变组织残留.术后病理示:管状腺瘤7例,管状-绒毛状腺瘤16例,绒毛状腺瘤5例;4例伴灶性癌变,17例伴轻-中度异型增生,7例中-重度异型增生.术后28例随访(>1年),2例切口瘢痕远端复发良性息肉,再次经肛门局部切除后2年无复发.结论 经肛门肠壁下牵局部切除直肠中下段巨大广基息肉是一种安全、有效、可切除范围广、局部复发率低的手术方式,尤其适合身体条件差、有严重并发症及高龄患者.

    作者:姚卫建;李旭;史瑞霞;曹赣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卡孕栓配合多功能取环钳用于绝经期取环的临床观察

    宫内节育器(ICD)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可逆的避孕工具,为我国育龄妇女的主要避孕措施.目前约70%的妇女选用ICD作为避孕方法,占世界ICD避孕总人数的80%[1].我国有大批绝经期妇女要行取环术;但很多人由于恐惧取环痛苦或缺乏医学知识于绝经后未能及时取出.因此,探讨一种行之有效的绝经取环方法很有必要.我院采用卡孕栓配以多功能取环钳用于绝经期取环,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赵红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普拉克索对脑血管源性吞咽障碍的康复作用

    目的 观察普拉克索治疗脑血管源性吞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 68例因患脑血管病遗有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4例采用常规治疗加普拉克索口服或鼻饲,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4、28 d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和改良才藤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评价吞咽功能.结果 治疗组的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脑血管病导致的吞咽障碍患者,加用普拉克索治疗有助于其功能康复.

    作者:高洁;倪耀辉;樊兴娟;赵青;高志伟 刊期: 2014年第22期

江苏医药杂志

江苏医药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